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33与气道炎性反应的临床相关性论文_周莹,田冬冬

周莹 田冬冬

河南郑州市儿童医院 450018

【摘 要】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气道炎性反应与白细胞介素-33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视作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痰涂片结果以及肺功能进行比较,同时比较白细胞介素-33与气道炎性反应之间的联系。结果: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支气管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的FVC、FEV1结果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FEV1/FVC、PEF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观察组治疗前诱导痰和外周血的白细胞介素-33、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应用药物治疗,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下降(P<0.05)。结论:相较于健康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33水平会出现明显升高,与气道炎性反应关系密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白细胞介素-33;气道炎性反应

支气管哮喘是一类发生在气道的慢性炎性疾病,有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这些参与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通常认为是由正常环境变应原导致的发生在遗传易感人群中的一种免疫应答,从而使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发生和发展[1]。Th1/Th2功能失衡是导致哮喘发生的主要原因,Th2优势应答会使嗜酸性粒细胞发生气道炎性反应,这是变应性哮喘最明显的特征[2]。本研究主要分析支气管哮喘白细胞介素-33与气道炎性反应是否存在相关性,以下为研究整理详细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3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目标,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平均为(5.5±2.7)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平均为(5.2±2.6)岁。将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相关意义,可以用作比较。

1.2方法

1.2.1肺功能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采用相应的技术指标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肺功能检测,具体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测量、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测量、一秒率(FEV1/FVC)和最大呼气流速(PEF)等项目。

1.2.2标本采集及处理:两组研究对象均采集4ml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将血液标本放入促凝剂试管中,以2500r/min的速度对标本进行10min的冷冻离心,将上层血清分离,放入零下80℃的环境下保存。诱导痰方法:依据Gibson描述的痰诱导方法进行诱导,将收集的痰液置于无菌痰培养盒中,并且在1小时内完成进一步的处理,利用显微镜检查发现存在肺巨噬细胞和5%以下的鳞状上皮细胞则表明为合格痰液样本。将痰液称重,将比痰液重量高4倍的浓度为0.1%的二硫苏糖醇,利用吸管对混合物进行多次的吹打,放入振荡器中进行5分钟的振荡,放入温度为37℃的恒温箱中进行时间为14分钟的孵育,然后利用无菌纱布给予过滤处理,将多余的粘液和碎片除去。以1500r/min的速度放入离心机中进行15分钟的离心处理,将上清液置于零下80℃的环境下保存,选择适当经过离心的细胞图片,进行Wright,s染色,镜检。

1.2.3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利用ELISA吸附法依照试剂盒(上海希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批号:NO502832)说明书检测白细胞介素-33、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白细胞介素-4在血清以及诱导痰中的浓度。观察组吸入舒立迭30天后采取相同的方法测定IL-33在诱导痰以及血清中的水平。

1.3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通过t来完成。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FVC、FEV1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FEV1/FVC、PEF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比较(±s,ml)

3.讨论

机体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3是标示气管哮喘气道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存在支气管哮喘的人群这些指标的浓度会有明显升高[3]。白细胞介素-33在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和固有免疫应答的呼吸道黏膜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尤其对于受损的气道上皮细胞,ST2是其主要受体。可以将白细胞介素-33视为可溶性细胞因子调节Th2型免疫反应,对肥大的细胞形成刺激使得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还能够对Th2型细胞进行主动募集到达炎性反应部位,从而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在哮喘慢性炎性反应的发展中[4]。

本研究分析了支气管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的痰涂片,比较两组肺功能,结果发现,虽然两组肺功能指标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支气管哮喘患儿与健康儿童的FVC、FEV1结果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FEV1/FVC、PEF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观察组治疗前诱导痰和外周血的白细胞介素-33、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应用药物治疗,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下降(P<0.05),表明药物治疗能够降低白细胞介素水平。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33水平较健康儿童有明显升高,与气道炎性反应关系密切,可以作为支气管哮喘诊断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孙丽娟,李宏云,付群等.let-7在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2,18(6):464-467.

[2]李敏.白细胞介素33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7):964-966.

[3]杨东霞,李娜,张晓琳等.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和33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35(7):493-496.

[4]叶先智,徐红贞.哮喘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介素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4):118-120.

论文作者:周莹,田冬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支气管哮喘患儿白细胞介素-33与气道炎性反应的临床相关性论文_周莹,田冬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