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论文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论文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郑木兰

摘要: 运用江西省2005-2016年这11年的数据来分析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城镇化率过低时,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无显著关系。当城镇化率达到一定高度时,能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镇化;基尼系数;城乡收入差距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据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4.5,这意味着我国收入差距已是相当之大。我国的收入差距大主要又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大。城乡间居民收入水平的不均不仅影响城乡和谐发展,还将导致社会结构固化,会形成既得利益集团进而阻滞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王敏,曹润林,2015)。所以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要解决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首先就要先找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等。本文主要就城镇化问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分析。关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综合考察现有研究,关于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问题并未形成统一结论(林毅夫,陈斌开,2013)。不同的地区,由于劳动力资源禀赋不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不同的时期,由于劳动力资源分布状况发生了变化,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所起的作用也可能不同(欧阳金琼,王雅鹏,2014)。所以对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研究应该具体化。

二、相关概念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从而使城镇数量不断增加,城镇人口规模与地域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质量不断提升完善的一种自然、社会历史过程。

三、江西省城镇化与城乡收入现状

(一)城镇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也有了一个大幅度的增长。与此同时,江西省的城镇人口有了一个大幅的上升。从2005年到2017年,江西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翻了接近五倍,城镇常住人口从2005年的1595万增加到了到2017年2438万,城镇化率也已经从2005年的37%增长到2016年的53%。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一半。

粗腿的女生可以选择长款宽松毛衣,搭配修身打底裤,完美修饰腿型;或者选择短款毛衣,搭配短裤或短裙,有效拉长腿部线条,把目光吸引到腿部靠上的地方,显瘦又显高;当然也可以选择能够把双腿完全遮住的长裙,腿粗的问题就完全不用担心了。但是要尽量选择垂感较强的裙子,会更显瘦!

(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

要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就得结合本省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由于从2009年开始,江西省的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反向变动关系。所以,要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得不断推进城镇化。

四、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分析

第三:提高劳动力素质。由于很多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技能培训,只能从事一些比较简单但是异常辛苦的工作,往往收入还十分低下,有部分劳动力还会因为不懂相关知识被骗。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就可以免费组织一些必要技能、法律知识的培训,让他们可以不仅可以从事更为复杂的高收入工作,同时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五、影响城镇化率的因素分析

王树林有些错愕地看着辛娜,他对发生在春天夜晚的见面是抱有某种憧憬的,这憧憬犹如窗外树梢间的芽苞,料峭春寒中依旧生萌,如果说辛娜约了一同吃饭的电话是寒意中的细雨,那么,这憧憬的芽苞就生萌在王树林的心尖,即使细密地集中浇淋,也让王树林有了极寒之后的回暖感。毕竟,眼下是春季了。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2005年到2016年江西省的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都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接近四倍。然而,虽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较快,但是由于其基数太小,其总值增加的并不是很多;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增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但由于基数大,总量还是大幅度上升。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值还是在不断扩大。

从公式Y=F(A,L,K)来看,影响江西省城镇化率的因素包括劳动、资本与其他一些因素。首先从劳动的角度来讲。江西省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江西省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密集的劳动力。城镇的高收入会使得部分劳动力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由此带来部分相关非劳动力共同向城市转移,从而使得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但是由于城镇存在着高昂的居住成本,部分劳动力的收入无法支撑,制约了他们向城市的转移。其次,从资本的角度来讲,上个世纪,我国鼓励先富带动后富来促进经济增长,江西省投入大量资本进行城市建设,城市高度发展了起来,而农村经济却依旧十分落后,造成了农村与城市的发展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使得江西省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经济基础、受教育水平、整体素质等这些相差都十分之大,导致部分农村居民难以接受城市生活,从而制约了他们的转移。最后,一些其他因素包括人的思想观念、环境、文化等。有的农村居民习惯了在农村的生活而无法适应城镇快节奏生活,也成为了制约城镇化率上升的因素。

(二)建议:

第二:保障城市基本生活条件。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是制约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农村劳动力虽然想往城市转移,却无法承担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所以政府要通过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降低农民进城务工和落户条件和成本,将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化为城镇人口(张占斌,黄锟,2013)。

还有一个问题是民间组织救助孤儿这一行为的合法性。民间组织收养孤儿称之为民间收养,所谓民间收养主要是指没有经过收养登记的收养行为,欠缺合法收养的法定程序要件,而形成了事实收养。根据现行《收养法》,民间组织若要合法的收养孤儿,必须向福利院提出申请,收养人至少应该年满30周岁、无子女、有抚养教育的能力,并且不存在传染病或精神智力障碍等条件。而民间收养没有经过一定的收养程序,这就意味着民间收养得不到法律上的认可,民间组织就救助孤儿这一行为实际上处于合情合理但不合法的地位。

第一:改善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些地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有些劳动力想往城市转移却因无法找到合适的路径而仍然滞留在农村。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城镇化的推进。所以可以让政府或一些商家发挥中介作用,通过一些方式来发布相关就业信息,让部分想往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能够往城市转移。

1、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江西省的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会带动其家属的转移,因此,促进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推进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从2005年到2016年,江西省的城镇化率在不断上升,而江西省的城乡收入在2009年之前一直在上下波动,从2009年开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上升而不断下降。即表明城镇化率在低于0.43之前,对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显著影响;而当城镇化率超过0.43之后,能够显著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到2016年江西省的城镇化率已经高达0.53,远远超过了0.43。所以缩小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

2、增大资本投入。资本的投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随着经济发展而实现的城镇化是更加彻底,更加稳妥的城镇化(李乃慧,2018)。

第一:增加农村建设投入。农村的资本匮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资本的投入可以很好的带动经济增长(温涛,王小华,董文杰,2014)。过去江西省的发展过分过分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所以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增加农村建设投入,以此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减少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二:增加农业生产性投入,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因此江西省应该大力发展农业。虽然江西省的农业规模较大,但是农业的发展却一直都是依靠大量的劳动力,这种发展方式阻碍了江西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因此,江西省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稳步推进江西省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实现由更少的劳动力带动更大的生产。

3、从其他因素着手。过去江西省发展经济,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尤其是在发展城市经济的过程中,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相比之下,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要好很多。很多农村居民习惯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无法适应城市。所以政府应该致力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让更多的城市居民能够适应城市生活,从而不断推进城镇化。

建议统筹考虑地方公检法机关与地方行政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加快推动建立由地方人大法工委牵头、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组织协调、联系地方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席会议。该平台的建立,可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机关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便捷、规范、高效的信息沟通和执法协作、联动,各单位实行专人负责,专机操作。水行政执法作为部门执法的一种,可在联席会议制度下强化水利联合执法,确保部门间信息畅通、快捷,在执法过程中自然解决证据转化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合理性基础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只要案件中有满足其中一项合理性基础的事实存在,法院就有适用兜底条款的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敏,曹润林.城镇化对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3):76-84.

[2]欧阳金琼,王雅鹏.城镇化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4(06):94-100.

[3]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04):81-102+206.

[4]李乃慧.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8(28):67-68.

[5]贺建风,刘建平.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4):16-19.

[6]张占斌,黄锟.叠加期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协调发展研究[J].理论研究,2013(05):2-8+14.

[7]温涛,王小华,董文杰.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的经验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54(02):27-36+171-172.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 郑木兰,女,本科,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17经济三班。

标签:;  ;  ;  ;  

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江西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