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动物园三大湖改造探究论文_吴启航

广州动物园三大湖改造探究论文_吴启航

广州市绿化公司 广东广州 510440

摘要:动物园湖泊改造涉及园林、水体净化、动物丰容等内容,既要考虑游客的参观体验,又要为动物提供福利,需要协调好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以广州动物园三大湖改造为例,探索城市动物园在涉及湖泊改造方面的建设理念及技术措施,旨在为动物园这类特殊公园改造提供参考经验。

关键词:三大湖;水体净化;丰容;改造

引言

广州动物园创建于1958年,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占地面积约41.6万平方米,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三大湖位于动物园中北部,是游览全园的必经之路。自北向南分别为仙鹤湖、雁鸣湖、观鹭湖。本次三大湖景观改造涉及改造总面积约4.9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水域约2.5万平方米。

1三大湖的现状

1.1园建设施陈旧。三大湖周边的主要园林建筑有连廊、湖边亭、双亭等,连廊及湖边亭建于上世纪60年代,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连廊及湖边亭建筑结构损坏,具有较大安全隐患。双亭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建筑主体结构完整,后期加装了的不锈钢结构材料,景观效果不协调。

三大湖环湖有主园路环绕,参观游览的主园路完善,交通运输方便,但环湖园道宽度不一。现状园路以水泥路面为主,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路面排水以自然排水为主。园路经过多次开挖,下方布设了电力、通信、污水管等各种管线,修复后的路面新旧不一。时有超重车辆行驶,致使部分路面下沉,严重影响道路的通行舒适性及美观。滨水步道破损严重,与环湖主园路高差变化较大,缺少无障碍通道。

现状湖体驳岸为浆砌石直立式驳岸,存在多处下陷和坍塌隐患。湖中岛砌石护坡部分损坏。环湖周边的铺装残缺破损,凹陷积水。湖边栏杆材质杂乱,风格不统一,栏杆高度不符合新规范的安全要求。

1.2湖水严重污染。近年来,广州动物园的会提和国内其他多数园林水体一样,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大量藻类滋生,透明度下降,三大湖的水质为地表劣V类景观水体。这种水质不仅影响了园林景观,更直接影响到珍稀水禽的生长与繁殖[1]。水中锦鲤及非洲鲫鱼等繁殖泛滥,游客投喂现象普遍。水体生态系统失调,自净能力较差。三大湖周边虽然已经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但水体有不断的污染源,主要为水禽粪便、食物残留、游客投喂的食物及丢弃的垃圾等。

1.3绿化杂乱、色彩单一。现状绿化植物主要以绿叶植物为主,缺少开花植物,植物品种分布杂乱,部分品种长势差,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部分乔木向湖面严重倾斜,根系破坏堤岸,存在安全隐患。

1.4动物丰容及科普设施缺乏。目前,三大湖区水禽栖息地功能弱,生态特征不明显。三大湖作为水禽栖息地,不仅应该满足水禽的休息、停留、避雨的需求,更应该提供满足其繁殖、交配的场所和环境特点。岛上缺乏湿地等水禽繁殖需要的场所。湖区丰容设施不足,无法展示动物的多种自然行为。环湖缺失科普设施,游客对于观看到的动物不认识,发挥不了动物园的科普宣传职能。

动物园三大湖的现状,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对动物日常管理和动物繁殖与展示的需要,对游客的吸引力也日益减弱。

2改造措施

由于本项目以改造施工为主,因此本次改造立足现状条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状景观条件,遵循“以人为本”、“动物福利”、“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改造。通过园建设施改造、水体污染治理、绿化景观提升、动物丰容建设、科普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改造提升三大湖的整体景观效果。

2.1园建设施改造。现状园林建筑中的双亭结构完整,本次改造对双亭进行装饰面翻新,拆除不锈钢金属结构,新建花架连接双亭,使建筑风格更加协调。连廊及湖边亭比较破旧,且建筑结构已有损坏,采取整体拆除重建。原有次园路破损严重,全部进行拆除重建。

环绕三大湖的主园路路面材料为混凝土,虽因管线施工等原因导致部分路段形成“拉链路”,局部沉降开裂,但总体上路基完好,路面基本完整。本次改造主要是增设道路排水设施、局部拓宽宽度不满足使用要求的路段,修复局部沉降开裂位置,表面铺彩色沥青混凝土约8000㎡,路面局部再喷涂动物图案,划上道路标线,形成平整、风格统一的主园路。

旧的湖体砌石驳岸已损坏严重,全部拆除重建,新建驳岸采用钢筋混凝土直立式挡墙,湖水一侧采用仿砌石贴石处理,形成自然生态的景观效果。环湖栏杆采用混凝土仿木栏杆,既体现出生态景观效果,又经济耐用。

2.2水体污染治理。三大湖改造的难点及亮点在于水体净化。本次改造运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构建“食藻虫+沉水植物”生态系统,净化水体、改善水质,并形成稳定的水下生态系统,主要步骤包括基底改良活化-沉水植物配置-增氧系统-集中式处理系统。

水体净化施工前将抽干湖水,清理杂鱼,进行基底改良。选用高质量的无毒底泥活化剂、微生物制剂均匀喷洒整个湖底底泥,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避免后期底泥对湖水的污染,并营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促进后续种植沉水植物的良好成长。

沉水植物配置有四季常绿矮型苦草,冬夏季水下刺苦藻、小茨藻等。沉水植物种植前,湖体进行适度降水。水深低于0.5米,以人工插秧的方式种植沉水植被;水深高于0.5米,以带泥抛秧的方式种植沉水植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沉水植物以完全自然、纯生态的方式生长、繁殖与演替。

食藻虫为本次水体净化的核心,对控制和预防水体藻类,提升透明度发挥重要作用。食藻虫以水中的藻类、悬浮颗粒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可以有效消除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营造水下植被的生长环境。

投放的微生物主要有光合细菌、有益放线菌和有益芽孢杆菌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主要用于降解水体中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含磷和硫物质等,氨氧化细菌(兼性菌种)与反硝化细菌(厌氧菌种)的混合系统微生物群体,主要用于降解水体中含氮物质。

根据湖泊污染后水体缺氧的特点,采用射流曝气机以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为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保障,满足了水体供氧需求。同时,增强水体流动性,使水体溶解氧均匀合理分布,避免局部水体水质较差,控制角落水域的漂浮颗粒物在水面的累积现象。该系统人工手动控制或智能远程控制,不定期运行,主要为水生态构建初期、降雨期、系统应急。

为降低三大湖中水禽投喂点饲料残渣及粪便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根据需要分别设置原位/异位集中式处理系统,将投喂区与清水区分隔开,防止污染物进入清水区。原位集中式处理系统使投喂点区域与主湖体相对隔开。异位集中式处理系统设于投喂点围网内,投喂点区域的养殖污水经取水管道进入岸边的过滤系统净化处理后排入湖体。

2.3绿化景观改造。三大湖周边绿化改造以保护原有乔木、新种开花植物、构建不同层次的绿化景观为原则。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大王椰、榕树、洋蒲桃、落羽杉等,清除杂乱的灌木层,新种美丽异木棉、紫荆、黄槐、鸡蛋花等开花植物品种,岸边及浅水区种植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形成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绿化景观。

2.4动物丰容。围绕为动物提供福利的目的展开丰容建设。三大湖中饲养的水禽主要通过饲养员每日提供食物进行喂养,但游客时有发生投喂动物的行为,严重影响动物的健康。为此,在湖岸周边增加禁止投喂的标志牌,并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增加水禽与游客之间的距离,减少游客投喂行为。在仙鹤湖、观鹭湖等湖中岛上合理布置陶罐,提供水禽产蛋孵化的条件。在不同水域设置树枝栖架,供各种水禽休息,展示水禽的多种自然行为。

广州动物园现有的长臂猿展馆属于笼舍圈养展示,不符合现代动物园强调为动物营造原生环境的理念。本次景观改造将把长臂猿搬迁至雁鸣湖湖心岛上进行保护展示,尽量模拟其原生环境,使得长臂猿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岛上。雁鸣湖湖心岛现状植物覆盖较好,岛上有成片的大王椰,四周有密集的野生灌木丛。围绕长臂猿的习性进行丰容建设,通过在椰林中架设2处高约10米的钢管,设置不同高度的平台以供嬉戏休息,中间通过绳索连接,供其攀爬。这样的丰容设计能激发灵长类动物的自然行为,增加其身体的活动量,改善动作的协调性,刺激其脑力,让其能控制环境[2]。

2.5科普设施建设。科普设施是动物园为游客提供游览体验的重要渠道,也是体现动物园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次广州动物园科普设施改造立足主题鲜明、内容科学的理念,根据现场实际合理设置多种形象的科普设施。采用不锈钢、玻璃钢、原木等多种材质。展示内容包括动物说明、信息展示等,介绍展示动物的基本信息、生物学知识、野生保护信息等。游客参观重要位置设置固定式望远镜,可使游客观赏到三大湖中动物的多种行为,减少游客对动物的干扰。广州动物园是全球首个采用VR动物园的公园,将在VR一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VR、AR技术建设,进一步完善广州动物园的科普展示内容,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动物世界。通过传统设施与新技术建设,共同推动广州动物园的科普教育建设[3]。

3改造效果分析

3.1改造的积极意义

(1)通过本次景观改造,解除了原有破旧建筑的安全隐患,修缮了园路,较大的改善了游览条件。(2)运用水体净化技术,改善了三大湖水体,形象了良好的水体生态系统,为水禽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3)通过绿化改造,改变了以往颜色单一的绿化景观。改造后的绿化景观色彩丰富,有多种开花乔木,形象多种观花主题。(4)提供了动物福利,为长臂猿及各种水禽提供了更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改善了科普展示硬件设施,为持续推广动物科普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

3.2不足之处及建议

(1)因工程勘察不够详细,未考虑迁移主园路下方的直埋电缆,如直埋电缆出现故障,将导致再次开挖路面。(2)水质净化构建的水生态较为脆弱,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而导致系统出现失衡,例如原位、异位处理系统外围的水域,水禽产生的粪便数量不可控,存在可能影响水质的情况,建议在后续日常工作中做好水质抽检,总结经验,合理控制水禽数量。(3)三大湖改造改善了片区基础设施,但在动物展示上相比原有主题未能有突出变化,对游客的吸引力未能显著提升,需在动物管理及科普展示方面进行探索,吸引更多游客参观,进一步开发动物园的旅游价值。

4总结

广州动物园通过三大湖改造,解决了三大湖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推动了广州动物园的现代化建设步伐,为动物保护事业及城市园林景观发展做出了贡献。针对动物园这类特殊的公园,改造需要比普通公园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因此,从方案设计到最终施工,需充分深入考虑实际需求,学习国内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为动物园改造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牟宁宁,康毅丹.北京动物园水禽湖生态景观改造[J].绿色科技,2015 (10):113-115.

[2]张恩权.动物园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65-167.

[3]区梓涛,陈足金,许建琳.VR技术在广州动物园的科普应用[J].广东园林,2018,v.40;No.184(03):92-94.

论文作者:吴启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广州动物园三大湖改造探究论文_吴启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