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国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建筑业是事故高发的行业之一,发生事故的次数仅低于煤矿行业,研究我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对策和措施刻不容缓。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的发展历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理论、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1.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较晚。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在我国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的 30 年,此阶段,有关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我国研究人员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出了适合我国生产状况的安全管理办法,此外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二阶段是 1978 年至今,我国安全管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前人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原有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对理论进行扩展和丰富,总结出了适用于我国的安全管理模式。
1.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1.2.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理论
(1)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的事故案例中分析研究事故发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事故发生的数学模型,判断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对事故进行防治的理论。
(2)可拓理论。1983 年我国的学者蔡文等人提出了可拓学,其内容涵盖了数学、工程学多个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方面,可拓学已经初步建立了以物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可拓逻辑为核心理论的可拓学理论框架。
1.2.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方法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指数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等。
(1)指数评价法。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在条件十分复杂以及后果模型难以构建的领域中应用。但在指数评价模型中,确定指标值时不必考虑指标存在的状态,这种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某些性质类似却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危险物质,最后所得出的安全评价结果类似。
(2)概率风险评价法。通过对系统中基本元素性能和相互之间关系的研究,推演计算出系统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
(3)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由系统工程理论演化发展而来,能够对实际的问题进行定性及定量的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机理,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提出解决措施和解决办法。
(4)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在 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出现,其主要用来研究确定系统所处的状态。该方法也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基本研究方法,安全检查表法评分项目十分全面,方便操作,通用性强。但评分项目的分值相对固定不可随意改动,否则将会限制该方法的灵活性和普遍适用性。
2 案例项目安全管理分析
2.1 工程概况
本文案例选择某实验小学教学综合楼项目建设工程的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物的层高为地上 5层,建筑的总面积为 3972.42㎡,工程总造价为 983万元,该工程于 2015 年 6 月 1 日开始动工,计划工期为 12 个月。该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Ⅱ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B 级,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框架抗震等级四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50 年。项目配备的主要人员包括: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员、工程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各 1 人。
2.2 项目安全管理现状
2.2.1 安全管理措施
具体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停送电要使用安全合格的工具,进入施工现场区域必须佩戴安全帽,使用电梯工作时要防止电梯倾倒,并且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2)加强工人技术培训,着力提升所有工人的技术素质,杜绝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操作行为。
(3)施工人员工作时间内禁止饮酒,不准在公棚和场地内吸烟,不允许随便挪动安全标示。
(4)严格执行工地巡视的项目和时间,在节假日或者特殊情况下进行特巡,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记录并上报。
(5)现场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发现违规操作与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纠正处理。把控好每一个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关口,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
2.2.2 项目施工安全检查
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安全员负责,包括工作人员技术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工地内的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处于一个正常的状态。对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要汇总上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和解决办法。
2.2.3 安全管理办法
该项目安全管理办法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相关制度,成立了以项目经理部安全生产负责人为首,施工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组织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其管理组织构架,如图 1 所示。
图 1 项目安全管理组织结构架
2.3 施工项目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发现该项目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场作业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高空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措施,没有佩戴安全帽,缺少安全防护装置。
(2)施工现场杂乱无章,施工设施和材料集中随意堆放,电缆随意铺设,且经常出现建筑机械设备漏电,施工人员在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触碰电线或者电缆。
(3)安全管理检查落实不够具体,对于现场出现的安全隐患,未得到及时处理。
(4)作业人员在脚手架上堆放过多杂物,塔吊违规操作,从高处向下抛杂物、材料或者向上传递工具未按规章操作,无视安全管理问题的存在。
3 提升施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施工人员操作能力和防护意识
施工人员虽有从事建筑行业的经历,但在工作中多是以自身经验为主,缺少相关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在施工过程中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作业,没有安全防护意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操作培训,能够帮助现场的施工人员规范施工操作,避免失误的产生,并且要强化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在事故常发生地带更加认真仔细的操作,有意识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1)在现场施工之前,首先由项目部内工作经历、经验丰富的工程专业人员和安全员对各班组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各个工种的技术交底。完成交底后让各施工员签字并留存归档。对特殊工种,不但要有上岗证,还应该要对其全面进行安全培训。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制度,在施工之前必须对进入场地内的每个作业人员都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的培训,让工人能够充分、全面地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使得工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得以强化,使其能够在作业过程中注意时刻躲避危险,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3)提高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是指企业在组织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采取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在施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安全技术范围非常广泛,需要解决各种不同问题。提高安全技术能够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低风险、低危害的施工环境,降低现场内的危险因素,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每一个项目都是独一无二,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十分必要。在工程施工前,项目部安全负责人集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保证每一个工人能够全面接受安全教育。
4.2 强化项目场内安全防护措施设置
加强安全防护设施、设备的设立和维护,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护。如发现其存在缺陷,应立即进行修补、更新。施工场地内必须推行现代化的管理办法,科学性地组织生产施工。按照图纸的要求布置场内各项临时设施的设置,不可以随意堆放占据现场道路和安全防护措施等相关设施。现场任何设施的安装或拆卸必须满足规范和安全操作流程的要求,禁止任意的接线拉线,定期对场内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设备不符合工作要求应暂停施工。场地内的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与设计的要求。不可随意更改施工计划,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允许进行施工。进入施工场地内之前要求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人在进行高空作业过程中必须佩戴安全带,严禁从高处向下抛物,严禁向上传递工具。加强安全管理的投入,不允许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的、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施工。
4.3 加强安全管理检查责任制度建设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人员的责任和职责权限,落实每一个人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好的制度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要加强对安全检查评价、安全具体措施、技术安全培训等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规范的操作,事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进行防范,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我国建筑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工程项目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是我国安全管理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由于建筑工程复杂的施工工艺以及现场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导致建筑施工事故频繁发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研究课题。在系统介绍施工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针对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提升该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为我国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方法。
参考文献:
[1] 何厚全,成虎,张建坤.网格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9):142-147.
[2] 陆宁,李霖,解燕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挣值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3):145-149.
[3] 车佳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投入计量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5,3(29):40-44.
[4] 刘 辉,周芸竹,周 恩.基于 6SIGMA 理论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2):134-140.
[5] 覃 权.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论文作者:王葛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5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项目论文; 操作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事故论文; 发生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