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新A级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及其启示_课程改革论文

新加坡新A-Level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启示论文,课程体系论文,Level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迅速变化的世界,人才培养是全世界面临着的十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国都在研究如何培养能够适应这种变化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新加坡教育部于2006年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院联合推出了新加坡新的中学GCE A-Level(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水平测试框架,并提出了新的A-Level课程体系改革方案①,(以下简称为新A-Level),作为新加坡初级学院学生两年学习的课程。该方案向学生开放更宽的知识领域、强化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灵活性。虽然新加坡的初级学院阶段是大学前的应试教育,但是,从这个改革方案可以看出,它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强化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一、新加坡新的A-Level课程改革目标和设置

这次新A-Level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满足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强调多学科的学习,强化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适应大学教育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①。新A-Level的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

1.更宽的知识领域和更多的选择

在初级学院的两年里,学生们除了需要完成多学科的课程基础外,还必须完成专题作业PW(Project Work)等综合科目的学习,选修课程的组合也更加灵活。

2.谋求学生学术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新A-Level课程注意全面的能力培养,从生活能力、知识获取能力到学术能力都有明确的要求。它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开发学生的交流能力,为此,新A-level将学术性课程削减了10%-15%。

3.提倡整体教育

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非学术性的课程中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领导素质和个性。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社区实践活动等学术性活动。新A-Level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该课程体系由3个同心圆组成,分成内圆、中环和外环3个层次,反映了该体系蕴涵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内圆集中于生活技能,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基础的部分,以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获取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感的积极的公民,内圆包括的课外活动(CCA)、个性项目开发(CDP)、公民与道德教育(CME)、体育等都是学生必修的科目;中环则侧重获取知识的技能,它强调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处理能力和交流能力,科目包括综合英文测试(GP)、专题作业(PW)和知识与探究(KI),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阅读、开展专题研究,然后作出口头和书面的报告;外环是传统的基于内容的学术性科目,新A-Level课程体系将其组织成3个模块:语言、人文与艺术、数学与科学,并将这些课目分为3个层次:Hl、H2和H3。其中,H2是A-Level标准水平,H1的知识面相当于H2的一半,而深度与H2相当,H3则包括更宽的领域、更深的科目。基本科目的设置和层次如表1所示①。

图1 新A-Level课程体系

其中:

CCA,Co- Curricular Activities:课外活动

CDP,Character Development Programme:

个性开发项目

NE,National Education:国家教育

PCCG,Pastoral Care & Career Guidance:

精神关怀和职业指导

PE,Physical Education:体育

CME,Civics & Moral education:公民与道德教育

GP,General Paper:综合英文测试

PW,Project Work:专题作业

KI,Knowledge & Inquiry:知识与探究

多维的科目划分使学生的选课组合有更明确的方向性和更大的灵活性。新A-Level要求学生考试科目至少选择3科H2的科目,1科H1的科目,且每个学生必须选择1科跨模块的课目作为对比学科,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能力的学生则可以选择更多、更深的科目,选课基本要求如表2所示。例如,理科学生可以选择H2的数学、物理、计算,选H1的经济作为对比科目。

二、新加坡新的A-Level课程体系特点分析

1.东西方结合的教育观

新加坡教育部在对这个新A-Level课程解释时指出:新A-Level目标首先是培养有正确的价值观、有责任感的成人①。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应该对国家、社会、各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学会对自然、社会、各种人文的批判性思维方式,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忠诚的人。这是新加坡基础教育的基本理念。新加坡教育沿袭了英国教育的主要思想,主张民主、自主,也融合了东方教育的传统观念,提倡尊敬、忠孝和严格。这种中西方结合的教育观念在新加坡初级学院的教育中体现的非常明显。从课程设置上看,其核心部分包含公民教育、国家教育、伦理教育等德语教育科目,也开设分量较重的研究性课程,而其考试制度却以严格著称。此外,社区参与项目(CIP)也是一个特别的科目,新加坡规定,所有A-Level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的CIP任务,学校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义工,如,去老人院服务、从事社区服务、募捐等,学生在学校主动参加的帮助学校其他团队的义务劳动也会作为学生CIP表现详细记录在学生成绩单上,作为评价学生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参考;从教学过程看,A-Level学习阶段更多的是自主学习,教师只是作指导性的讲解,课堂讨论、小组研究、各种实践活动在整个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种东西方结合的教育观使新加坡A-Level教育在世界上享有很好的声誉,新A-Level课程一推出,就受到许多英语国家的肯定,一些国家的大学立即在招生说明中特别指出愿意接收获得新加坡新A-Level成绩的学生。

2.突出个性化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促进个性的发展。新加坡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新A-Level课程有许多科目直接体现个性化教育的理念,比如CDF、CCA、PW等,其灵活的选课体制,则是这次新A-Level课程改革的一个特色。如上一节介绍的选课方法,它允许学生选择3个模块的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主要专业方向,将来再做进一步具体的专业的确定,也可以缩小专业领域,直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它鼓励学生向自己特长的学科发展,而不因为偏科影响他们的毕业成绩,比如,一个酷爱音乐的学生可以选择H2的音乐、英国文学、戏剧,H1的数学作为对比学科,再加上GP、PW。

此外,新加坡的课外活动(CCA)经过多年的发展也称为很有特色的科目,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团队精神等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新加坡所有中学和初级学院均有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CCA小组,囊括音乐、体育、戏剧(曲)、舞蹈、军事、医护、科学研究等等,每一位学生必须选择其中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小组参加,下午放学以后,各个小组在老师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而小组的组织和管理则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新加坡经常举行各种CCA比赛,如:青年节CCA大赛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学的盛事,其成绩也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参考。而学生的CCA参加情况则记录在学生记录中,作为大学录取参考,笔者在新加坡调查发现,学生对CCA兴趣浓厚,对自己加入的小组有很深的感情,这些CCA调整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们快乐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此外,这些CCA小组对于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培养团结互助、爱国、爱校精神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强化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A-Level课程此次改革目的之一是加强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思维和交流能力的提高,这个思想贯穿整个课程体系,并为此设置了3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科目:综合英文测试(GP)、专题作业(PW)和知识与探究(KI)。其中GP是基础,其目的是训练学生阅读学术性文献,建立哲学性、批判性思维方式并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进一步的科目是KI,批判性思维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并经过分析产生,因此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K.P.Mohanan指出:“比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式化地描述所探究的问题,清楚相关的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搜索相关的信息,运用正确的推理方法作出推理,评价各种观点,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和观点”②, 为此,新A-Level设置了PW和KI科目,新加坡教育部在关于新加坡中学综述报告中对KI的解释是:KI目的是培养学生在研究工作中理解各种探究模式,并将它们应用到所研究的问题中;考察知识构筑的方法;学会批判性评价各种观点和方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③。而PW则是新加坡学生熟悉的科目,初级学院的PW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其任务往往是与实践性相关的学术问题,或者是理论性的抽象问题,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形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演讲交流。新A-Level课程的H3科目由新加坡两所国立大学开设,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才有资格选择H3的科目,这些科目主要是引导学生参加学术研究,他们将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参加大学里相关的研究小组,据报道,初级学院的学生提前参加大学的研究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有极大的作用。

4.严格的考核体制

新加坡施行严格的考核体制,学生的作业、小考、期末考试成绩全部记录在案,加权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总成绩,成绩的评价有分数(百分)制,也有7级(A、B、C、D、E、S、U)或4级(G、P、S、U)等级制,每个学期对学生成绩排名,大学录取参考学生A-Level考试成绩、初级学院两年成绩记录以及CCA和CIP的记录与得分,对考试作弊者进行严惩。

5.体现双语教育特色

从上述的新A-level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语言种类多,多民族文化特色非常明显,新加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双语教育是新加坡近年来推行的国家教育战略,新加坡实行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每名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同时都通晓母语,对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有所认识,促进母语的使用以确保对学生对自己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新加坡教育部将10所优秀学校列为特选(双语教育)学校,以此推动整个新加坡双语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国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将来更好地去了解认识世界,分享世界的资源。

三、新A-Level课程体系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自2001年开始启动了建国以来第八次全面的基础课程改革,现在正进入全面普及推广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先进的,但是实施遇到了很多困难,使新课改的思想难以顺利贯彻,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新加坡新A-Level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和方法,推动我国新课改的进程。

1.先进的教育理念应该惠及每一个学生个体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本次课程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具有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的课程结构,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方式。”④ 钟启泉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角度,具体解释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建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⑤。但是新课程改革推行6年了,我国基础教育的状况变化不大,大多数学生仍然在题海中挣扎,分析其原因,固然有考试制度的导向、条件制约等,但是,笔者认为影响新课改实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课改实施方案没有充分顾及绝大多数学生个体,因此没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面向大多数学生的具体的方案,至使先进的教育理念停留在报告和文件中。 钟启泉教授强调,我国新课改的核心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⑤。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上应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课程目标的面向对象应该是每一个学生个体,二是课程目标的内容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整体的人”。然而,目前我国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的完整性,而对于面向的对象的整体特征则没有充分重视,所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中,只有少数学生在新课改的先进理念中受惠,绝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并没有得到改观。事实上,我国中小学生中不乏优秀的人才,从文体特长到奥林匹克科学竞赛,许多突出的成绩令全世界瞩目,然而,这些成就不能改变我国素质教育相对落后的局面。新加坡教育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分析它的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可以发现,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由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实现的,比如,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性、批判性思维方式,新加坡开设CP、PW必修课程,成绩做为升学的主要参考,课外活动(CCA)更是惠及全体学生的传统科目,新A-Level的灵活的选课方法,则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对国家而言,我们需要鼓励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但是绝不意味着允许忽略大多数个体,由少数人参与的素质教育景观不是新课改的目的。

2.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体现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与以往相比,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以往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建国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明确要求: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很少对学生个体成长和个性发展提出具体的要求,因此,很多情况下限制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新课改目标明确提出,改变以往的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转而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规定了引导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个性发展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素养的教育培养目标,并且根据时代的要求,提出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新。那么,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应该如何体现呢?回顾以往我国多次课程改革,其价值取向的体现主要是对于知识的调整,关注内容的增减,最后往往简化为新教材的改编。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已经对课程结构和设置作出了较大的调整,新课改的课程结构强调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但是,认真调查分析目前已经进行新课改地区的情况发现,除了北京等少数地区以外,课程结构和设置的灵活性仅仅体现在地区性差别,学生们在这个框架下并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传统的文、理、艺体方向,他们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而对于高中学生而言,综合性仅仅体现在高考中综合科目的出现。与新A-Level课程相比,我们的高中课程科目少、可选择性小,教学中忽视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达到同等标准而不顾个性差异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显然,这样的结果,与“以学生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还有很大的差距。

3.新课改必须首先改革高考

现行的高考制度落后于新课改,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新课改实施的瓶颈,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注意到新加坡初级学院的课程改革是以新A-Level的形式出现的,A-Level是一种高考,大学前教育脱离了高考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新加坡教育部首先明确规定了新加坡新A-Level考试的科目、具体的内容、考核的方法等等。在这样一个框架下,各种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才有可能进行下去。新加坡初级学院与我国的高中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因此借鉴新加坡新A-Level改革的经验对我国新课改的实施将有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 The New 'A' Level Curriculum [EB/OL].http://www.moe.gov.sg,2006.

② K.P.Mohanan.Knowledge,Thinking and Inquiry[EB/OL].http://courses.nus.edu.sg/course/

③ Junior College/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Review 2002[EB/OL].http://www.moe.gov.sg/jcreview/

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http://www.moe.edu.cn,2001.

⑤ 钟启泉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标签:;  ;  ;  ;  ;  

新加坡新A级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及其启示_课程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