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对其预后的影响论文_赵菊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对预后的影响,以期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8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方法治疗,介入治疗组43例,早期给予介入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4%,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12%,介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抑郁状态,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介入康复;预后影响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栓形成或者是血管破裂出血而诱发的脑部缺血性或者出血性损伤症状。该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多于中老年人群中急性发作。其临床发病率以及致残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为了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现从我院随机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平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早期康复介入护理以及常规护理进行对照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86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42-74岁,平均(58.1±3.9)岁;病程2d-8周,平均(2.1±1.6)周;脑梗死31例,脑出血12例。介入治疗组4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44-75岁,平均(58.2±3.6)岁;病程3d-9周,平均(2.2±1.5)周;脑梗死30例,脑出血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对症处理,结合患者病情选择溶栓、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和甘露醇脱水,给予降压和止血等对症处理,并定期翻身,加强营养支持,防止褥疮等并发症。介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给予介入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同对照组,介入治疗组患者脑梗死在发病后3d,脑出血在发病后1周生命体征平稳后,病情稳定情况下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理疗和针灸等,1次/d,每次30-45min。

1.3 疗效评定

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简式Full-Meyer运动功能(CF'MA)评分、Brunnstrom运动功能检查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I)评分进行疗效的评定。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定:显效为治疗30d内Brunnstrom提高2级以上,有效为30 d内Brunnstrom提高1级以上,无效为30 d内Brunnstrom无明显变化。以NIHSS评分作为总疗效评价,治愈为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显效为NIHSS评分下降50%-90%,有效为NIHSS评分下降30%-49%,无效为NIHSS评分下降29%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67.44%;介入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85,P<0.05)。

2.2 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比较

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5.12%,介入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2, 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NIHSS评分、FMA评分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57 , 7.947 , 8.935和7.82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多发疾病。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常规给予内科药物治疗,疗后患者躯体功能常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现象,直接降低了患者的治疗疗效。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的心理康复,增加其治疗的信心。同时帮助患者进行运动功能再学习,对其躯体运动功能再塑造。避免长期卧床,躯体功能废用诱发的肌肉挛缩、关节活动障碍性残疾。通过身心双重康复训练,提升患者的治疗预后效果。通过分析可知,早期进行康复介入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得到明显的提升,其预后康复效果显著。将早期康复介入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明显改善其功能预后,提升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萌,郝静. 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对其预后的影响[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10):777-778.

[2] 夏苗苗. 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分析[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02):225.

论文作者:赵菊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7

标签:;  ;  ;  ;  ;  ;  ;  ;  

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康复对其预后的影响论文_赵菊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