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郝克峰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郝克峰

桓台县马桥镇中心卫生院 256405

[摘要] 目的 探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阑尾炎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阑尾炎;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是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及右下腹部疼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2]。阑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对于急性阑尾炎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切口较大,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影响患者预后。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小切口切除术在临床被广泛的使用,且疗效较好。故本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传统阑尾炎切除术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阑尾炎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5.67±3.64)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65.69±3.59)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发病时间在48h内;②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B超确诊为阑尾炎;③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心、肾、肝等器官无严重疾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取平卧位,对行手术部位皮肤进行消毒,麻醉方式为连续硬外麻醉,在压痛最明显的部位切长度为2-3cm斜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依次切开分离,寻找阑尾将其提至切口外进行切除,对残端进行消毒后将腹膜缝合,选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关腹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手术步骤与观察组一致,切口长度为6-7cm,关腹缝合选用4号线。

1.3 观察指标 (1)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伤口感染、切口裂开、肠粘连、切口疝等。(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 检验;手术情况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伤口裂开1例(2.22%),伤口感染4例(8.89%),肠粘连2例(4.44%),切口疝1例(2.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例(17.78%);观察组患者仅出现2例(4.44%)伤口感染。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050,P<0.05)。

2.2 手术情况 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7.96±2.14)d、切口长度(6.54±1.41)cm、术中出血量(40.67±5.31)ml、手术时间(52.35±10.67)min;观察组患者分别为(4.21±0.87)d、(2.56±0.87)cm、(24.67±5.14)ml、(30.69±8.26)min;两组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890、16.115、14.523、10.768,P<0.05)。

3 讨论

阑尾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早期的诊断的切除是治疗阑尾炎的关键,虽然传统阑尾炎切除术也可达到治疗效果,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大,预后较差[4]。因此,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举措。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均有所改善。分析原因在于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手术切口较长,患者术后疼痛感较重,从而延迟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影响患者预后;由于术中医疗器械与患者的内脏器官接触面积较大,易引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治疗效果。而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具有对皮肤组织损伤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减少患者应内脏器官长时间暴露而造成的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由于患者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疼痛感略低,患者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伤后愈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5]。传统手术患者在伤口愈合后将缝合腹部的针线拆除,而小切口手术腹部缝合选用可吸收线,减少传统手术拆线过程,解除拆线为患者带来的疼痛,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晓宏.小切口阑尾细膜凝闭免荷包缝合阑尾切除术215例诊疗体会[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08):1111-1112.

[2] 孙挂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1):1706-1709.

[3] 颜文飞.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5,22(z1):63-65.

[4] 吴迅,刘春,钱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在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9):2742-5745.

[5] 郭志芳,王江平,耿华雄.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8):2727-2729.

论文作者:郝克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0

标签:;  ;  ;  ;  ;  ;  ;  ;  

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郝克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