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论文_王子含1,姜威通讯作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论文_王子含1,姜威通讯作者

1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临床医学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和空肠上段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的呕血和便血,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发生休克、贫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该病发病急、病情重,治疗难度较大,因此,临床医师必须充分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以切实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bstract]: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s a common medical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It mainly refers to digestive organs and upper jejunum bleeding above the Qun's ligament.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atient is intermittent vomiting of blood and blood. If prompt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is not taken, shock, anemia, and even death of the patient can occur. Due to the urgency of the disease,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nd the difficulty of treatment, the clinician must fully combine various methods to treat it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 In this pape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limentary canal hemorrhage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level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agnosis; Treatment; Research progress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和空肠上段出血。目前,该病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引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消化道炎症、机械损伤、血管疾病以及邻近器官病变等,患者常常表现出呕血、头晕、心慌、口干、贫血以及低血压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威胁了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文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够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提供参考。

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情诊断

1.1出血特点

如果患者出现长期性的呕血、便血以及贫血等临床症状,则需要对其进行临床诊断。食管、胃底出血时,出血量较大,患者呕血之后常常会出现身体应激反应,导致休克,病情较严重。十二指肠球部出血的一次出血量通常为400-500ml,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呕血和便血。胆道出血的病情较缓慢,出血量较少,主要为便血。

1.2出血量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在5ml/d以上时即可以出现便血。如果患者的粪便颜色较深,则说明出血量在60ml以下;如果粪便呈现柏油样,出血则已超过7h,患者出现呕血症状表明其胃部的总血量在300ml以上;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口干以及虚幻等症状,表明失血量已超过420ml;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和晕厥,表示失血量超过2000ml。

1.3脉搏

然后患者脉搏细弱,且速度100次/min以上,出血量一般为800-1500ml;脉搏极度微弱,无法感应跳动情况,出血量超过1500ml。一些患者由于病情状况较为特殊,很难通过脉搏对其病情进行判断,这时需要医护人员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测量患者的中心静脉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血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出血量在800ml左右时,血压无明显的异常。失血为800-1600ml时,收缩压为75mmHg;失血超过1600ml,收缩压为60mmHg;失血量超过了人体总血量的60%,血压降为零。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

2.1临床症候与化验

活动性出血的机体表现为[1]:(1)患者出现呕血和便血等症状的次数增多,时间间隔缩短,出血颜色较暗,并伴有非常明显的肠鸣音。(2)静脉注射后,患者周围循环组织未发生变化,或者有暂时性的好转,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恶化,中心静脉压不稳定。(3)血红蛋白计数不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不断升高,且变化明显。(4)抽检胃管后,发现胃部血液颜色鲜红,尿量充足的条件下,个体血尿素氮含量不断升高。

2.2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的特点,患者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但需要注意的是,严重心肺功能障碍患者或无法进行脏器穿孔手术的患者不能接受内镜检查,可采用传统的开腹检查手段。

2.3其他检查方法

腹部血管造影检查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病因不明或无法使用内镜检查的患者。放射性同位素扫描检查在血流速度非常低的情况下也可进行检查但是这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范围比较广,无法准确地定位出血位置。小肠镜、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主要用于反复便血且病因不明的状况[2]。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

3.1急救治疗

对于出现休克前兆的患者,应立即输送平衡盐溶液,待患者出血情况有所缓解后,鉴定其血型,选择输入血浆的数量和类型。医护人员应母企鹅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导尿管排出的尿液量和颜色,结合患者生命体征指数和出血的特点,选择补液量和输血速度。

3.2内镜下止血

内镜下止血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药物喷洒止血、内镜下注射止血、激光治疗止血以及食管套扎术。

3.3外科手术治疗

大部分患者经急救治疗和内镜下止血治疗后,病情会逐渐稳定,出血情况消失。少部分患者因失血过多,会出现治疗24h后仍无法

止血的现象,这时,医护人员应该考虑对其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后患者手术创口较大,容易引发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3.4抑酸药物

抑酸药物能够维持患者肠胃pH值的稳定,促进血小板的凝结,减缓血流速度,增加血液的黏稠度,防止血凝块过快溶解,帮助患者止血。常见的抑酸药物主要有组胺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两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内镜下止血治疗,保证治疗效果[3]。

3.5气囊压迫止血

气囊压迫止血能够迅速作用于患者的胃底黏膜及静脉,止血率高达90%,但是由于操作水平有限,气囊放气后患者的再出血率超过40%,且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气囊压迫止血法的并发症包括胃穿孔、食管坏死、肺炎、气囊滑落以及气道堵塞等,治疗效果不佳,患者承受了较大的痛苦,部分患者因强烈胸痛导致晕厥。目前气囊压迫止血主要用于病因不明且病情较重的患者,但是由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使用次数较少,应用范围较窄。

3.6脾栓塞术

脾栓塞术是一种应用范围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的静脉血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门脉压力下降,出血量减少,治疗效果较好,主要用于脾亢及贫血者。常见的脾栓塞术并发症有胸肋疼痛、菌血症以及脾脓肿等,均症状较轻。

3.7血管造影

根据患者的出血位置及病情状况,选择于胃左动脉以及十二指肠动脉等位置进行造影手术,注入血管升压素或肾上腺组造影剂,通过胃镜注入患者肠胃内,促进毛细血管的收缩,改善出血状况。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结合明胶海绵栓塞,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J].医学伦理与实践,2016,29(22):3056-3058.

[2]刘德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医药前沿,2011,(16):72-73.

[3]伍运生,陈出新,杨丽萍.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内镜下止血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27(13):113-114.117.

论文作者:王子含1,姜威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  ;  ;  ;  ;  ;  ;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策略论文_王子含1,姜威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