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占吉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占吉

李占吉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CT、MRI室 河南 巩义 451200)

【摘要】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收治腕关节损伤患者,共6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MRI组、MSCT组和MRI+MSCT组,每组20例,给病人分别运用MRI、MSCT和MRI+MSCT进行检查治疗。并对比三组病人关节脱位、骨折、移位碎骨折片等腕关节损伤的发现例数,并对比病人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MRI组对病人隐匿性骨折的发现率要高于MSCT组;而MSCT组发现病人关节脱位以及骨折的例数多于MRI组;对于联合组“MRI+MSCT”病人的检查确诊情况高于以上两组。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有较好的确诊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成像;腕关节损伤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02-02

桡腕关节即腕关节,它是由八块腔骨、掌骨近端及尺桡骨远端组成[1],在临床上腕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比较高,在治疗时,病人通常处于一种被动体位,由于人体骨骼重叠CT图像和X线难以确切显示病人腕关节的损伤部位。更不能将损伤程度良好的显现出来,这样使得诊断不够明确,从而影响治疗时效,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病人的腕关节功能终生丧失。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分析报告对象为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治疗腕关节损伤的患者,共有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8~59岁;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检查方法

1.2.1核磁共振成像 对MIR组病人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仪检查,此仪器可以根据其剖面的不同而采用相对应的方式进行扫描,如果对冠状面进行STIR序列,其T2W1的参数是TR/TE=2200/28ms[2],如果对矢状进行FSE序列,其参数可设置成TR/TE=2200/28ms,如果对冠状面以及矢状面进行SE序列,可将T1W1的参数改为TR/TE=500/30ms。

1.2.2多层螺旋成像 对MSCT组病人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此扫描机的工作参数可将电流设置成200mA、扫描时间0.5s[3]、额定电压120kV,原始层厚5毫米、重建层厚1毫米,对病人进行扫描,对已完成的数据进行处理,其图像的处理技术有表面成像、曲面重组、容积显示等。

1.2.3核磁共振成联合多层螺旋成像 对MIR+MSCT组病人运用核磁共振联合多层螺旋CT成像的方法,对于病人所检查时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对横断面的图像是观察的首选图像,再是三维重建、冠状面、矢状面的图像,观察完成后,医生则要观察病人的骨折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数据间的数据差用χ?检验。P>0.05表明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关节脱位和骨折的检出数据

MRI组检测出关节脱位12例,骨折10例;MSCT组检测出关节脱位15例,骨折16例;而MRI+MSCT组检测出关节脱位18例,骨折19例;检出数据最多的为MRI+MSCT组,因此,将MRI+MSCT组以100%的检出率作为基准,MRI组关节脱位检出率为66.67%,MRI组骨折检出率为52.63%;MSCT组关节脱位检出率为83.33%,MSCT组骨折检出率为84.21%。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关节脱位和骨折的检出率均低于MRI+MSCT组[4],三组中关节脱位和骨折的检出率最低的为MRI组。三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隐匿性骨折的检出数据

MRI组检测出隐匿性骨折10例;MSCT组检测出隐匿性骨折16例;而MRI+MSCT组检测出隐匿性骨折19例;检出数据最多的为MRI+MSCT组,因此,将MRI+MSCT组以100%的检出率作为基准,MRI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52.63%;MSCT组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84.21%。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均低于MRI+MSCT组,三组中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最低的为MRI组。三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移位碎骨折片检出数据

MRI组检测出移位碎骨折片20块;MSCT组检测出移位碎骨折片30块;而MRI+MSCT组检测出移位碎骨折片35块;检出数据最多的为MRI+MSCT组,因此,将MRI+MSCT组以100%的检出率作为基准,MRI组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为57.14%;MSCT组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为85.71%。将三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移位碎骨折片的检出率均低于MRI+MSCT组,三组中移位碎骨折片的检出率最低的为MRI组。三组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影像学检查腕关节损伤的临床诊断主要方法是X线光片,但是由于腕关节结构的复杂性,常常在给病人的诊断上带来一些困难,核磁共振成像的出现可以将腕关节的骨组织与其周围的组织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核磁共振成像仅仅只是二维图像,不能将碎骨片较好的显现出来,如果将核磁共振成像与多层螺旋CT相结合,在CT工作站完成CPR、VP等重建模式,可对腕骨骨折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观察。

本次研究中,给予腕关节损伤的病人用MRI+MSCT的方法进行来检测,其效果明显大于仅用MRI或MSCT的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6.3947,P<0.05)

综上所述,对患有腕关节损伤的病人用MRI+MSCT的方法进行来检测,有利于提高临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传真,王翠祥,李强.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5):51-53.

[2]郭鹏举.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33):170-171.

[3]郭鹏举.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42-243.

[4]汪涛.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22):59-61.

论文作者:李占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在腕关节损伤诊断的价值分析论文_李占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