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服务助力教师成长摭探论文

聚力服务助力教师成长摭探论文

聚力服务助力教师成长摭探

陈云勇

(福建省霞浦县松港中心小学,福建 霞浦 355100)

摘 要: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并且要善于激活教师成长的动力,广搭教师发展的平台,挖掘教师成长的深度,进而增强学校教师阵容。

关键词: 服务意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队伍建设;校本研修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引领教师自我超越,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校领导应做好教师专业成长的服务者,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浓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平台,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增强学校教师阵容。

他身上有习武之人的豪爽之气,对金银钱财不甚在意。小舅子住便住罢,也不过是多双筷子多个碗的事情。当然,这和李公甫父母早亡有很大关系。

一、弹簧效应——增强教师成长的动力

1.强化责任意识

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如何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呢?首先要更新教师的观念。要引导教师正确领会教育的价值与快乐,树立为事业奋斗的志向,强化责任担当意识,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发的需求与行动。要通过共同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促使人人达成“学校兴衰,我的责任”的共识,以此引导教师树立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让教师因责任而敬业,因敬业而乐业;还要通过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幸福”征文与分享活动,引导教师在总觉得自己待遇不高却压力“山大”的不幸福状态下学会如何寻找职业的幸福感,如何追求有意义的快乐。其次,要引导教师确立成长目标。有目标才会有不竭的动力,目标越明,动力越足。学校要量化各级名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甚至小中高教师的评选标准,并做成表格发给教师,然后找教师个别谈心,引导他们对照标准找自己的差距,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所追求,同时定期对教师阶段目标达成情况进行检查。再次,要在工作中压担子。每个学年学校都要让教师根据自身实际从“六个一”(每周听一节课、每学期上一次公开课、写一篇最佳教案、每学年确定一个教研专题、订一本业务资料、写一篇专题总结或论文)中选择并完成三个,学校则通过过程性管理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指标落实。

由于工况变化会导致回波信号形状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的自适应阈值法,根据回波信号的波形实时调整第一阈值,保证每次测量的特征点一致,具体的方法如下:

2.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要注重建立引导教师成长的导向性激励机制,在校园中形成“看成绩论英雄,以发展论成败”的浓厚氛围。要合理制定激励教师教学业务成长方面的政策,如教师业务考核与评价制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评先评优方案、教师岗位设置及教师竞争上岗方案等,以此促进教师自觉追求专业成长,让教师能看到钻研业务的希望。

3.发挥榜样力量

对于灾后政府的工作,68%表示看到政府部门做到及时疏通排水管道,20%表示有竖立危险警示牌提示人群车辆注意出行安全,16%获得过灾后补助,21%认为政府做了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仅有18%表示不知道政府所为。因而,54%表示满意政府工作,这一人群主要集中在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和个体工商户或自由职业者;36%表示不满意政府工作,认为政府没有做到灾后的及时补助,或者是补助力度太小,根本无法与所受损失相比。由此可见,政府的工作获得了大多数市民的认可,但对居民的补助力度应因损失程度的增大而有所强化。有8%的居民表示愿意清空或移走底层物品,甚至搬迁至他处。

二、点面结合——广搭教师成长的平台

1.丰富课研平台

主题磨课即课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提升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师“脱胎换骨”飞跃提升的重要途径。小循环级别以上的公开课,都应借助教研组团队力量并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课例研究。首先,“聚焦问题”。很多教师往往擅长描述教学情境中的现象,却看不到其中蕴含的潜在价值,因此需要教研组同伴、骨干教师介入,提供适当的帮助,共同完成主题聚焦。确定教研主题之后,要用这一主题统领课例研究的全过程。接着,“分好角色”。教研组长要安排好开课老师、课堂观察者、记录者、主持人等,力求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然后,“持续改进”。要反复研究与讨论,对“焦点问题”进行“深思考”,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提炼成果,形成成熟的课例、完善的设计、实用的课件。几年来,通过课例研究,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提升,也取得丰硕的成果。如程玲儿、陈惠琼等教师的课例获得省市评优课特等奖、一等奖。

2.打造名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打造名师队伍既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带动学校教科研工作及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强化名师意识。首先,要多措并举,助力名师更好更快地成长,实现其人生价值。学校除了要通过各方面的倾斜政策鼓励教师向名师发展之外,还要加强名师队伍的管理。要让名师在教学质量上努力争先,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主动领衔,在课题研究上勇于突破,做教科研的“排头兵”;要让名师带头读书、主持课题研究、承担示范课、撰写论文等,做全体教师的“领头雁”。学校要为名师建立成长档案,定期考核,促进名师更“名”,并以点带面,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要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功能和直接辐射作用。要成立学科工作室,通过让名师承担校本培训任务的方式促进名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要培训别人自己就要成为“专家”,这样可以推动他们主动学习。同时,要多为名师提供锻炼及展示的舞台,如让名师开设教学论坛、执教县级以上评优课、送教下乡等,让名师在活动中展示风采,起到辐射与引领作用。

三、校本研修——挖掘教师成长的深度

1.依托主题磨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公开课是每个教师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历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华教授曾专门对名师成长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研究,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过大量的公开课展示经历,当然层次越高效果越好。为此,学校要积极搭建各种公开课平台。首先,面向全体教师,建立年级教研课、小循环教研课、校级开放周活动等三级教研课网络,同时加强过程管理,让教研课落实成为常态,让每一个教师都有机会练好课堂教学基本功。其次,积极开展校际教学交流活动。要通过片区互动、城乡互动、家校互动等,进一步为优秀教师搭建锻炼展示的平台。再次,组织各级教学研讨活动,让优秀教师在活动中一展风采。实践证明,教师在一些大型教研活动中承担任务,会使自身专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学校要经常宣传教师身边的榜样,如霞浦县第一小学的吴珠玲老师、霞浦县实验小学的周晓荣老师,以此激励教师敬业乐业。要多为教师提供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邀请名师专家到校开设讲座,创造教师与名师专家零距离结对子的机会。要借助名师专家的成长经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的觉醒,让名师专家的魅力激活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2.借力课题引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一些乐趣,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课题研究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良策,而且是提升校本培训质量、培养学者型教师的明智之举。学校层面,要始终坚持通过课题研究来引领学校的教研及培训活动,以研促教,以研促训,要求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确定自己的微型研究小专题,形成课题研究网络,做到“教研课题化”,指导教师将课题研究贯穿于备课、设计、说课、上课、听课、议课等教学研究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层面,要倡导研究意识,结合一线有价值的问题独立申报课题,在研究实践中学习经验、解决问题、总结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引导自我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依托学习研究,更需要依托自我反思。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立足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反思:一是准确的目标定位,二是有效的课堂参与,三是有效的提问,四是课堂的随机生成,五是有效的拓展与延伸。为此,学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讲座、沙龙、论坛以及阶段性检查,加大对教师反思的培训、分享、检查落实,让教师明白反思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反思。要引导教师从“要我反思”向“我要反思”转变,并使之常态化,进一步促进教师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从而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四、结语

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办好学校、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非常之多,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善于激活教师成长的动力,广搭教师发展的平台,挖掘教师成长的深度。只要心中有教师,心里有办法,就一定能让教师幸福地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

参考文献:

[1] 周海丽.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J] .教书育人,2014(01).

[2] 杨馥卿,葛永庆,王京华.自主意识、自主行动、自我管理——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J] .教育探索,2008(10).

中图分类号: G451.2;G65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3561(2019)19-0031-02

作者简介: 陈云勇(1979-),男,福建霞浦人,高级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标签:;  ;  ;  ;  ;  

聚力服务助力教师成长摭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