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因素研究

控制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因素研究

徐慧成[1]2002年在《控制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历史地回顾了柴胡功效的形成过程,并以具体功效为纲,总结归纳出其部份临床常用配伍结构及用量、炮制特点。结果发现,柴胡功效的归纳来自于临床长期的复方应用之中,配伍环境、用量、炮制等因素不仅影响着柴胡功效的发挥方向,甚至还参与了某些功效的形成。本课题为控制中药功效发挥方向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彭平[2]2005年在《复方中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的方法,讨论了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及用法等因素对复方中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并试图将散在于历代中医书籍中运用柴胡的配伍技巧和经验,升华为指导临床组方用药的规律。

刘兴隆[3]2008年在《影响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即配伍、剂量、炮制、剂型、服用法等,初步阐明防风在复方运用中的配伍技巧。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据,收集含防风的方剂1696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利用Excel中的筛选工具,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复方中与防风配伍的各药物、防风剂量、炮制方法以及方剂各剂型、各服用法的使用频次进行统计,总结影响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结果:与防风配伍使用前10位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与温里药。用防风祛风解表之功,多与荆芥、羌活、川芎、白芷、细辛等配伍,剂量一般较小,多入汤剂与煮散内服;发挥其胜湿止痛功效,多与乌头、附子、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等相配,其用量也宜小,多以汤剂或丸剂内服;欲用其止痉功用,多与天麻、天南星、禹白附、全蝎、僵蚕等合用,其剂量也宜小,多以丸剂或煮散内服;发挥其止痒消疮功效,多与当归、荆芥、白芷、生地、连翘等伍用,其剂量可稍大于运用防风的其它功效,且宜用汤剂内服或散剂外用;要用其散肝舒脾功效,常与升麻、柴胡、黄芪、枳壳、白芍等相配,其剂量应小于运用防风的其它诸功用,也宜使用汤剂内服;发挥其明目功效,多与细辛、菊花、黄芩、黄连、蔓荆子、刺蒺藜等合用,其剂量宜小,使用丸剂或汤剂内服。结论: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受配伍、剂量、剂型、服用法等诸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配伍因素最为重要。防风与解表药相配,多发挥祛风解表功效;与祛风湿药或温里药相伍,多发挥胜湿止痛功效;与祛风化痰药或平肝息风药同用,多发挥止痉功效;与疏散风热药、清热药或养血活血药相配,多发挥止痒消疮功效;与疏风升阳药、补气健脾药合用,多发挥散肝舒脾功效;与疏风明目药或清肝明目药相伍,多发挥明目功效。

谭圣琰[4]2011年在《控制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种影响因素,阐明五味子常用配伍结构的作用机理,揭示五味子在复方运用中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依据,收集含五味子方剂850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利用其筛选工具,采用归类统计的方法,对复方中与五味子配伍的药类、高频次药物和配伍组合进行归纳,对影响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伤寒杂病论》以后的方书;《神农本草经》以后的本草着作;历代名医方论;现代期刊杂志等,对影响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进行总结。结果:五味子功效归纳为4个方面、11个作用方向。1.补敛肺气(敛肺止咳、补肾纳气、利肺止咳);2.补肾敛精(补肾固精、敛精缩瞳、补肝肾敛精);3.补敛心气(宁心安神、固表止汗、益阴止汗);4.补敛脾胃(益气生津、涩肠止泻)。控制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有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用法等。配伍环境是最主要的调控因素,五味子配伍黄芪、罂粟壳、细辛、干姜、麻黄、百部、防风等长于补敛肺气;配酸枣仁、乌梅、牡蛎长于补心安神的功效;配五倍子、磁石、桑螵蛸、菟丝子等增强其补肾敛精的功效;配伍石斛、补骨脂、麦冬、人参等增强其补益脾气的功效。五味子生用长于敛肺止咳、生津止渴;醋五味子长于补肾敛精;酒五味子可增强温补的作用,多用于肾虚遗精、心悸失眠;蜜制五味子补益肺肾作用增强,多用于肺肾两亏之久嗽、虚喘。五味子在剂量的使用上一般来说,若将其作敛肺止咳用量宜小,滋补、安神、救脱等用量宜稍大。内服煎汤3至6克,研末每次1至3克。丸剂是五味子最常见的剂型。五味子打碎应用于临床非常重要,打碎煎煮才能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提高临床疗效。结论:配伍环境、剂量、剂型、炮制、用法等皆能对复方中五味子功效的发挥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配伍环境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五味子在复方中的功效发挥是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周滢[5]2011年在《控制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影响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阐明山药在复方运用中的配伍规律和配伍技巧。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为蓝本,收集山药方剂668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详细记录方药组成、剂量、炮制、剂型、用法、产地信息。以山药各功效为指标,单因素考察剂量、炮制等对山药功效的影响。结果:山药功效归纳为4个方面14个作用方向:1.补脾益胃(补中益气、滋养脾阴、健脾和胃、收涩固肠止泻);2.补肺生津(润肺滋阴、补肺益气、调肺化痰、滋肺润肤);3.益肾强阴(补肾强阴、补肾益智、补肾固胎、补肾通窍);4.固肾敛阴(固肾涩精止遗,固肾缩尿止带)。控制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有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用法和产地等。与山药配伍使用的前六位药类依次是: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收涩药、清热药、安神药、温里药。临床上空腹更宜于山药发挥固肾敛阴,饭后服更宜于山药发挥补脾益胃、补肺生津,临卧服更宜于补脾益胃。山药发挥补脾益胃功效时多配伍茯苓、白术、薏苡仁等,常用6克以内,选取用炒制山药为宜,剂型以散剂为主,送服材料以不选盐汤为宜;发挥补肺生津功效时多配伍贝母、麦冬、阿胶等,常用10-20克或者大于30克,选取用生山药或蒸煮制山药为宜,以煎剂为主,送服材料以米汤、姜汤为主;发挥益肾强阴功效时多配伍熟地黄、附子、枸杞子等,常用10-20克,选取炒制山药为宜,以丸剂为主,盐汤送服较佳;发挥固肾敛阴功效时多配伍山茱萸、五味子、龙骨等,常用6-10克或大于30克,选取用生山药或干山药为宜,以丸剂为主,盐汤送服较佳。结论:在准确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服药方法、产地均对山药功效的发挥的有着不程度的影响,其中配伍因素最为重要。

陈建杉[6]2006年在《控制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影响芍药(含白芍和赤芍)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即配伍环境、用量特点、炮制方法、剂型选择、用法等,阐明芍药常用配伍结构的配伍机理。 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上、下册)》为据,收集含白芍的方剂1017首,含赤芍的方剂594首。用Access建立数据表,利用Access中的筛选工具,采用归类统计的方法,总结控制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 结果:与白芍配伍使用前6位的药类依次为解表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温里药及利水渗湿药;白芍常见的配伍结构为白芍配桂枝、白芍配五味子、白芍配甘草、白芍配当归、白芍配黄芪、白芍配大黄、白芍配牡蛎、白芍配生地、白芍配柴胡、白芍配黄芩、白芍配白术、白芍配杜仲、白芍配附子等。发挥白芍缓急止痛功效,多用大剂量,多选用汤剂与散剂,常酒炙用;发挥平抑肝阳功效,多用中剂量,多选用散剂、丸剂,常生用;发挥益阴和营、养血安胎功效,多用中等偏小剂量,多选用汤、丸剂内服,常生用;发挥柔肝、解郁功效,多用小剂量,多选用丸、散剂内服,常炒用。 与赤芍配伍使用前6位的药类依次为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赤芍常见的配伍结构为赤芍配薄荷、赤芍配丹皮、赤芍配川芎、赤芍配桃仁、赤芍配黄芪、赤芍配当归、赤芍配大黄等。发挥赤芍消痈散结功效,多用大剂量,多用汤剂内服或散剂、膏剂外敷,常生用;发挥清热凉血功效,多用中等量,常用汤剂、散剂内服或外用,选生品;发挥活血化瘀功效,多用小剂量,常用汤、散剂内服,多炒用或酒制。 结论: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受上述诸因素综合控制,其中配伍环境最为重要。

曹宁[7]2009年在《影响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揭示大黄在复方中发挥各功效时的基本配伍规律、常用剂量、炮制品种、最佳剂型及煎服方法等。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精选本)为蓝本,收集含大黄的方剂1224首,建立数据表,使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利用其筛选工具,归类统计出与大黄配伍使用的高频次药物,发挥特定功效时大黄的用药剂量范围、炮制方法、剂型、煎服方法等。参考《伤寒杂病论》以后的方书;《神农本草经》以后的本草着作;历代名医方论;现代期刊杂志和大黄研究专着等,对影响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进行总结,并结合其相应的病机进行讨论。结果:大黄的功效可归纳为5个方面15个作用方向:1.泻下攻积(泻下热结、攻下冷积、攻下宿食、攻下虫积、攻痰逐饮);2.泻火解毒(泻热消痞、清心泻火、清肠泻肺、清肝泻热、清热通淋、清热消痈、解毒消疮);3.活血化瘀(活血通经、活血止痛、化瘀消症);4.凉血止血;5.利胆退黄。影响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有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煎服法等。其中配伍环境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大黄配芒硝、枳实、厚朴、槟榔、甘遂、牵牛子、胡麻仁、杏仁等长于泻下攻积;配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生石膏、川木通、滑石、龙胆草、瞿麦、牛黄、犀角、薏苡仁、冬瓜仁、煅石膏、陈石灰、白矾、白及等长于泻火解毒;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叁棱、莪术、蛰虫、虻虫、水蛭等长于活血化瘀;配丹皮、生地、地榆、蒲黄等长于凉血止血;配茵陈、栀子等长于利胆退黄;配山楂,神曲等长于健胃消食。其它因素方面,大黄的用量因受药材品质、炮制品种、剂型、配伍环境、地域环境、病人体质、病势缓急等因素影响而有较大差异,但一般来说,其剂量规律具有两个特点:①泻热消痞、清热利湿时用量宜小;泻下攻积、凉血止血时用量宜大;活血化瘀、泻火解毒时用量中等;②表里同病时用量宜轻;表和里实时用量较重。大黄的炮制品种中生大黄长于清热泻火、泻下攻积、解毒消痈、凉血止血;酒大黄长于活血化瘀,兼可引药上行而清上焦实热;熟大黄泻下之力缓和,常用于体质虚弱而兼便秘的患者;大黄炭长于收涩止血,治疗各种出血性疾病。大黄常用的剂型有汤、丸、膏、散四种,汤剂可广泛适用于大黄各种功效的发挥;丸剂常用于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较少在凉血止血、利胆退黄功效中使用;散剂主要用于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等功效,较少在利胆退黄功效中使用:膏剂主要以外用的形式治疗各种痈疮肿毒。结论:配伍环境、剂量、剂型、炮制、煎服方法等皆能对复方中大黄功效的发挥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尤以配伍环境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大黄在复方中的功效发挥是上述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苏旸[8]2003年在《影响黄芪不同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环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梳理了中医运用黄芪的历史沿革。并从古今着名医药方书中搜集了超过一千二百首含黄芪的复方,经过整理,对其中九百一十二首,以法类方;在此基础上对黄芪发挥不同功效的类方进行了用药资料的详细统计;并对统计所得黄芪在各不同功效发挥方向上的配伍环境资料,包括各功效方向上的基本配伍结构,药物功效归类,及基本配伍结构随具体病机变化而出现的种种变化,详加讨论。此外,对影响黄芪功效发挥的其它重要因素,如剂量、炮制、剂型和煎服法,亦在综合归纳所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是一种尝试,尝试运用文献研究和综合归纳的方法对中医复方配伍规律研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索:试图通过对古今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纳、分析,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影响黄芪不同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环境及其它因素达到一种整体性的把握。

吴施国[9]2009年在《复方中影响石膏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收集历代医家积累的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并采用数据统计,归纳分析石膏功效及其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因素,系统总结石膏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调控方法和技巧。初步阐明石膏常用配伍结构的配伍技巧和作用机理。通过总结分析历代医家运用石膏时对其适应证、配伍、剂量、炮制、剂型、性味、用法、煎服法、副作用等相关知识的论述和见解,揭示石膏在临床运用时的利弊,从而为石膏正确、有效地运用于临床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据,收集含石膏的方剂677首。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Excel的筛选工具,·采用归类统计的方法,探索配伍、剂量、炮制、用法、剂型、煎服法等对石膏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总结影响石膏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和调控方法。结果:与石膏配伍使用前12位的药类依次为清热药、解表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拔毒化腐生肌药和温里药。将石膏分为生石膏和煅石膏分别总结其性味、归经和功效。生石膏,味辛、甘、淡,气微寒或大寒。归肺、胃、叁焦经。生石膏内服具有以下功效:清热泻火、解肌透表、清肺平喘、透疹化斑、解毒逐疫、生津止渴。其中清热泻火、解肌透表为石膏的直接功效,清肺平喘、透疹化斑、解毒逐疫和生津止渴为间接功效,皆以石膏的清泻火热和透热外出为基础。生石膏外用功效:清解热毒,消肿止痛。煅石膏,味甘微涩,性寒微弱。归肺、胄经。煅石膏外用功效:敛疮生肌、收湿止痒、止血。煅石膏内服功效:清解肺胃热邪。生石膏发挥清热泻火功效时主要配伍知母、黄芩、栀子等药物;剂量随热势的增加而增加,从3g-60g均可应用;多选用汤、丸、散、煮散剂;多采用温服、茶清、荆芥汤、薄荷汤、蜜调服、酒调服和生姜汤送服。生石膏发挥解肌透表功效时主要配伍麻黄、薄荷、荆芥、防风等药物;用量较小,常用剂量范围为3g~18g;多选用扬、丸、散、煮散剂;多采用温服、茶清、荆芥汤、薄荷汤、蜜调服、酒调服和生姜汤送服。生石膏发挥清肺平喘功效时,主要配伍麻黄、杏仁、法夏等药物;以中剂量和大剂量为主,剂量范围为4.5g-30g;多选用汤、丸、散、煮散剂;多采用温服和生姜汤送服。生石膏发挥透疹化斑功效时主要配伍生地、升麻、玄参、蝉蜕等药物;以中剂量和大剂量为主,剂量范围为6g-45g;多选用汤剂和煮敖剂;生地汁、灯心汤送服主要发挥透疹化斑的功效。生石膏发挥解毒逐疫功效时主要配伍知母、大青叶、水牛角、生地等药物;应用剂量较大,最低不少于30g,最大用量达到250g;多选用汤剂和煮散剂;多用金汁、水牛角末等送送服。生石膏发挥生津止渴功效时主要配伍天花粉、石斛、麦冬等药物;用量以小剂量为主,但也有少量中剂量和大剂量,但最大用量不超过30g;多选用汤剂、煮散剂和丸剂;常选用生地汤、白茅根汁、甘蔗汁等清热生津的药物送服。锻石膏发挥生肌敛疮、收湿止痒和止血功效时均为外用,主要以膏、丹、散的剂型应用,难以统计其剂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应用剂型是膏、丹、散,所以方中石膏的剂量是非常小的。煅石膏发挥生肌敛疮功效时主要配伍升药、轻粉、冰片等;以散剂和丹剂为主,而少用膏剂。煅石膏发挥收湿止痒功效时主要配伍炉甘石、枯矾、黄柏等药物;,主要以膏剂和散剂应用。煅石膏发挥止血功效时主要配伍叁七、象皮、血竭等药物;‘以散剂为宜。结论:配伍环境是影响右膏功效发挥方向的关键因素,而剂量、炮制、角法、剂型.煎服法等也对石膏的功效发挥方向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石膏在复方中的功效发挥方向是上述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掌握药物功效发挥方向的调控技巧和方法,是中医学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和促进学术传承的重要环节。

张胜[10]2004年在《控制黄芪多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从历代名方中发掘调控黄芪功效发挥方向的方法及运用技巧;初步阐明黄芪常用配伍结构的配伍技巧。方法:首先从《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中,筛选出含有黄芪的方剂,药物组成限定在11味以内,收集的方剂将其组成、功效、主治、剂型、剂量、炮制归类,制作成卡片。将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统计、药物功效归类等方法进行探讨,在黄芪四大功效的基础上,又细分成若干小类别,根据药物出现的频次、频率,逐类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黄芪常见的配伍结构,并探讨其常见结构的配伍机理。此外,还根据收集到的方剂总结出炮制、剂型、剂量对黄芪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结论:配伍是影响黄芪功效发挥方向的重要因素,而炮制、剂量、剂型也是影响黄芪功效发挥方向不可忽视的因素。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影响黄芪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深化了对方剂运用和中药功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多功效单味中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控制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因素研究[D]. 徐慧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2

[2]. 复方中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研究[D]. 彭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5

[3]. 影响防风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D]. 刘兴隆.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

[4]. 控制五味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 谭圣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5]. 控制山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 周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1

[6]. 控制芍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D]. 陈建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6

[7]. 影响大黄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 曹宁.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8]. 影响黄芪不同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环境研究[D]. 苏旸.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3

[9]. 复方中影响石膏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D]. 吴施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

[10]. 控制黄芪多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D]. 张胜.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4

标签:;  ;  ;  ;  ;  ;  ;  ;  ;  ;  ;  

控制柴胡功效发挥方向的配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