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探索--河南郑州洛阳文明风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洛阳论文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探索--河南郑州洛阳文明风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洛阳论文

精神文明区域创建的成功探索——河南省郑州开封洛阳“三点一线”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景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洛阳论文,河南省论文,郑州论文,景区论文,三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金秋十月,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3家国内主要新闻媒体的记者会聚中原,对郑州、开封、洛阳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活动(简称“三点一线”双创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采访。随后,13家媒体连续几天在重要版面和黄金时段,对“三点一线”双创活动进行了高密度、大容量的宣传报道。同年,“三点一线”双创活动被中央文明办列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大事,2002年,又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把几个城市及其景区的创建联为一体进行集中宣传,并作为区域创建典型向全国推出,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典型宣传中还是第一次,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正如刘云山同志指出的那样:“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不仅是河南省创造性地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也为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战略举措

城市是一个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最深刻、成就最显著的地方。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平台,是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和扩散地,是发展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依托。列宁曾说过,城市是社会进步的桥头堡。城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社会进步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社会进步。在我们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景区是人们认识历史、了解国情、丰富知识、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时间逐渐增多,外出旅游休闲已经成为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又是一个关联度很高的行业,面向五湖四海,涉及方方面面,综合性强,带动面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随着假日经济的悄然兴起,旅游业得以长足发展。我国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世界旅游业增长速度,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消费亮点。抓好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带动旅游产业的扩张和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城市和景区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决定了必须把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拓展的主攻方向。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龙头工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影响面大,参与面广。创建文明城市,有利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加速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推动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的开展,促进全社会整体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创建文明景区活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领域,是精神文明创建长入经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建文明景区,有利于发展旅游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有利于提升景区品位,更好地满足人们旅游休闲的需求;有利于对群众进行教育,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城市是景区和旅游业的重要依托,景区是展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城市和景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只有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文明景区联为一体,同步推进,才能为旅客提供成龙配套的优质服务,才能在较大范围、较深层次上拉动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才能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郑州、开封、洛阳处于河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带,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郑州是河南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封是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洛阳是“九朝古都”,工业重镇。三市城镇人口约650万,占全省城镇人口的26%,城镇化率37%,高于全省11.2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近1/3。三市毗邻黄河,东西相距仅200多公里,有高速公路、铁路相连,交通及区位条件优越。尤其是三市同处于沿黄河旅游线上,文化积淀丰厚,旅游资源丰富,布局相对集中,基础设施较好,是全省旅游业的“王牌”,集中代表着河南的旅游形象。三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各类景区景点达140多个。郑州的嵩山、少林寺、中岳庙,洛阳的龙门、关林、白马寺,开封的龙亭、铁塔、清明上河园等,都是闻名遐迩的著名景区。

郑州、开封、洛阳三市的重要地位和发展旅游业的巨大优势,使河南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把三市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创建文明城市与创建文明景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三点一线”城市和景区快速发展,着力构建中原文明城市群,努力建设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黄金旅游线,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河南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2000年春,河南省委、省政府总揽全局,审时度势,作出了大力开展郑州、开封、洛阳“三点一线”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活动的战略决策。中央领导同志来豫视察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此,以区域创建为鲜明特色的“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在中原腹地蓬勃展开。

二、生动实践

“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是前所未有的一种崭新创建形式,是上下同心、万民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生动实践。其突出特点是,双创结合,三市联动,区域创建,整体推进。

三市联动,着力营造同创共建局面。以双创活动为纽带,把三个城市融为一体,联动共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开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的重要方法。为了使三市协调运作,统一步调,省委、省政府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省里成立“三点一线”双创活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制定了支持“三点一线”景区发展的意见,每年拿出8000万元专款,重点用于三市景区建设的配套投资。省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过问,主管领导深入三市进行具体指导。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把“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工作台账和定期汇报制度,督促创建活动开展。组成专家指导组,现场指导,出谋划策。组织三市领导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调动新闻媒体大力进行宣传,营造浓厚氛围。郑州、开封、洛阳既感到压力,又受到鼓舞,大大增强了创建的主动性、自觉性。三市积极行动,自我加压,奋勇争先。制订双创活动方案,建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班子,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加大财政投入,广开筹资渠道,3年来三市用于城市和景区的投资近200亿元,为双创提供了有力的经济和物质支持。三市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双创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创建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上上下下共同努力,“三点一线”呈现了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产生了整体推进的规模效应。

双创结合,着力提升城市和景区品位。把城市创建与景区创建紧密结合,以城市创建带动景区创建,以景区创建促进城市创建,是开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的有效途径。三市把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一规划,同步实施。三市把城市作为景区的大本营来建设,作为景区的大环境来整治,尽快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整治,积极实施“净绿亮美畅”工程,大力建设城市景观路,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到处有绿树环绕,到处有碧波荡漾,到处有广场游园点缀,处处展现着现代城市的风采。三市把解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作为建设和整治的重点。治理整顿餐饮业,推出名吃名点。建设改造一批宾馆饭店,完善服务设施和功能。实施“畅通工程”,优化游客的交通环境。建设文化设施,为游客提供文明健康的游乐场所。推出定点购物商场,创建消费者“放心一条街”。良好的设施,便利的条件,周到的服务,进一步优化了旅游大环境。三市把景区作为城市的名片来打造,努力建设一流景区。郑州市围绕少林功夫、黄河风光、黄帝故里三大旅游主题,对嵩山景区、黄帝故里景区和黄河旅游景区进行了集中整治。仅少林寺景区就搬迁不谐调建筑物500余家、7万多平方米,使“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意境重新显现出来。开封市围绕“水”字做文章,对连接包公湖、龙亭湖、铁塔湖、阳光湖的清水河进行疏浚整治,以水为线把市内的著名景观联系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一条水系、四湖相连的“北方水城”的迷人风光。洛阳市大力整治龙门、关林、白马寺景区“老三篇”,超常规建设小浪底、洛浦公园、南线生态旅游区“新三篇”,使这些旅游景点的档次和品位得到了全面提升。

发挥优势,着力实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三点一线”人文景观居多,文化内涵丰厚,特色鲜明。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实现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结合,是开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三市坚持用先进文化指导景区开发建设,对景区景点进行科学定位和精心包装,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努力体现景区的独特神韵。如龙门石窟突出石刻文化,白马寺突出佛教文化,少林寺突出武术文化,清明上河园突出民俗文化,整个“三点一线”突出古都、名寺、祖根、功夫特色,使游客能够充分领略中原古代文明的魅力。三市坚持以游客为中心,不断加强景区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景区的服务功能。整修游览步道,建设星级公厕和生态停车场,设立游客服务中心,增加自助导游设备,开设旅游网页,进一步方便了游客。同时,制定完善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制度和办法,通过全员培训、年审考核、资格认证、质监投诉和创优评佳等强化行业管理。坚持在景区和窗口行业实行优质规范服务,制定服务标准,完善承诺措施,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各景区把教育寓于服务、讲解、游览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游客在“三点一线”参观游览,既能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又能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注重教育,着力提高人的文明素质。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把教育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是开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的中心环节。三市围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完善了《市民守则》和《城市文明公约》等,普遍开办市民文明学校,广泛宣传教育。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人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群众进行教育。郑州市开展了“笑迎天下客、满意在郑州”、评选道德“双十佳”等活动。开封市开展了“树文明形象,为开封争光”系列活动,评选“十佳公仆”和“百件为民好事”。洛阳市开展了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周末义务奉献日、征集文明礼貌教育“金点子”、“好句子”。三市坚持从“细胞”抓起,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和评选文明市民活动。坚持文化育人,大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蓬勃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创建活动,吸引了群众参与,促进了市民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了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办好实事,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开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的根本目的。三市围绕市民的“安、居、乐、业”,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居民营造环境优美、安定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使群众的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大力加强市政、环卫、交通和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完善。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积极实施安居工程,市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对脏乱的城市河道进行彻底治理,使昔日的“龙须沟”,变成了今日城市中亮丽的风景线。三市想方设法拆墙透绿、沿街布景、腾地建园,城市中的广场绿地、街头游园成倍增加,市民群众游玩休闲有了好去处。三市投资3亿多元实施亮化工程,入夜的城市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方便了市民,扮靓了城市。为解决群众办事难,三市层层设立“行政服务中心”,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起来,集中办公,实行一条龙服务。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享受到了创建成果。

经过三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郑州的嵩山、开封的龙亭、洛阳的龙门等景区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举成功,少林寺、关林、白马寺、包公祠、清明上河园等16个景点跻身国家4A级景区,郑州、开封、洛阳三市均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环境的改善使众多商家看好三市。在郑州,世界500强的美国杜邦、法国里昂水务、德国MAN、荷兰菲利普等11家跨国公司先后前来投资兴业。在开封,仅2002年就吸引外资5亿多元,13家外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在洛阳,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大化纤工程等16个国家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从2000年开始,河南旅游市场“小进大出”、“客源倒流”的局面开始改变,海内外旅游团队明显增加。三市及全省旅游收入连创新高。2002年三市共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亿元,占全省47%;全省共接待游客6300多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409亿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强。旅游业正在迅速成长为河南的支柱产业。“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在全省产生了强烈反响,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兴起了新的创建热潮,初步形成了沿黄河旅游线与沿京广铁路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大十字”格局。

三、有益启示

作为精神文明区域创建的成功实践,“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供了新思路,开辟了新途径,注入了新活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围绕中心,找准创建活动切入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也说过:“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做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必须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为经济基础服务。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检验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能不能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大小的根本标准。“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把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改善景区的旅游环境作为服务经济建设的切入点,努力在完善基础条件、优化城市环境上花力气,在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优质服务上下工夫,在打造旅游精品、促进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克服了一般创建活动服务经济建设的间接性,使精神文明创建在更深层次上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推动河南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这项创建活动找准了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抓住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兴奋点,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产生了强烈的共振效应。没有与经济建设的紧密结合,“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不可能这样受到重视和欢迎,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社会影响,不可能收到十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新载体,培育创建活动增长点。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不断发展,这对各方面的创新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人民群众首创,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创新载体是这一活动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只有不断创新载体、扩大领域,才能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三点一线”双创活动用新的载体和形式,推动形成了双创结合、三市联动的精神文明区域创建格局,扩大了覆盖面,培育了增长点。它新就新在“联动”,好就好在“共建”。这种创建形式极大地调动了三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景区的积极性。三市既是协作伙伴,又是竞赛对手,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明争暗赛,共同提高,形成了良性互动的竞争机制,产生了整体推进的规模效应,开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崭新局面。

重点突破,打造创建活动闪光点。抓重点、举亮点,是推动工作、增强实效的重要方法。只有弄清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抓住要害,重点突破,才能用重点工作带动一般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经济发展中重点区域对全局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一样,重点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对全局同样具有支撑和拉动作用。河南拥有几十个城市,上百个景区,地域和影响不同,基础和条件迥异,推动几十个城市、上百个景区同步提高创建水平是不可能的。只有首先抓好重要区域的创建活动,才能带动全省创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有利于形成名牌,扩大影响,有利于积累经验,指导工作,有利于点面结合,整体推进。“三点一线”双创活动充分尊重事物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从基础最好的地方和全局意义最大的事情抓起,把“三点一线”城市和景区作为重点,打造精品,形成亮点,树立标杆,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河南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服务群众,把握创建活动落脚点。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精神文明创建只有从群众的愿望出发,虚功实做,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群众之所需,切实办好实事好事,人民群众从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双创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大大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双创赢得了群众,群众由衷地拥护创建、支持创建,积极参与创建,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了更加雄厚的群众基础,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以来,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在各地蓬勃展开,其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从大力宣传张家港的“一把手抓两手”、大连的环境建设、南京的交通文明等先进典型,到表彰一百多个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说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已经具有广泛而深厚的基础,使多地联动,连片创建,整体推进成为可能。而以“三点一线”双创活动为特征的精神文明区域创建活动,反映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新趋势和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三点一线”双创活动是开创性的实践,是成功的探索,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标签:;  ;  ;  ;  ;  ;  

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功探索--河南郑州洛阳文明风景区建设的实践与思考_洛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