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生“完美主义”特质人群表现特点和表现研究论文_孙世玲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石家庄 0502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高职高专学生“完美主义”特质人群的特点和表现,为科学干预“完美主义”人格学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訾非编制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对2000名高职高专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并对测试阳性者进行一对一结构式访谈和周围人群线索走访调查。结果:消极完美主义男女生之比约为1.28:1,男生消极完美主义比例显著高于女生;消极完美主义者在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三个维度得分相对较高,与犹豫迟疑、害怕失败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显著;消极完美主义在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高职高专院校中具有消极完美主义性格特点的学生较为常见,需要对这部分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科学干预,以提升和促进该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职高专;完美主义;消极完美主义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314-02

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结构复杂,学生素质整体偏低,受社会环境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焦虑、抑郁、恐惧等消极负性情绪时时刻刻困扰着部分学生,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Terry-short将完美主义分为积极完美主义和消极完美主义两个方面,认为积极完美主义者能够坦然接受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失败、错误和不足,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所设定的目标进行不断修正,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消极完美主义者由于过于关注细枝末节,过于谨小慎微,害怕失败和负面评价,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往往按照事先设计好的程序和计划行事,排斥变化和变通,当期望值和目标与现实相距较远时,常常出现严重的自卑感和挫败感,不利于任务的完成。大量的研究证实,消极完美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与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高度相关,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决策。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和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从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开展为期3个月的走访调查。研究对象涉及36个教学班,18专业,男生776人,女生1224人,年龄17~23岁,平均(19.24±2.04)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訾非编制的《消极完美主义问卷(ZNPQ)》进行测试,问卷共38个题目,包含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犹豫迟疑、害怕失败等五个维度。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0.83,重测信度0.81,五个维度整体贡献率为49.9%,测试问卷拥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问卷采用Liker 5点式评分法,按照不符合、有点不符合、不能确定、有点符合和符合分别标定为1分至5分。当总分大于等于149分时,提示为消极完美主义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有某种心理障碍困扰。以班级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答题时间40分钟,由课题组成员负责答题前指导和答题过程中疑问解答。结构式访谈是指对测试结果阳性的学生由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的一对一访谈,针对原始问卷答题情况进行核实,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学业状况、人际关系以及目前最大的困惑和不适等情况,并确保访谈时间在30分钟以上。周围人群线索走访调查是指对测试结果阳性学生的老师、朋友或亲属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以了解该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该生的评价,外围人群调查人数在2名以上。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973份,有效1971份,回收率98.65%,有效率99.90%,有效人群中男生770人,女生1201人,消极完美主义阳性73例,平均(158.31±3.18)分,占比3.7%,其中男生41人,女生32人,男女之比约为1.28:1,男生消极完美主义比例显著高于女生,尤其在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目标和标准、害怕失败三个维度方面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消极完美主义各维度得分统计结果见表。

2.2 消极完美主义阳性者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存在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犹豫迟疑、害怕失败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尤其是过度计划和控制、过度谨慎和仔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等三个维度得分相对较高,与犹豫迟疑、害怕失败两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消极完美主义在年级、专业、生源地等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消极完美主义特质人群的表现

(1)对现状不满,对未来担忧。消极完美主义者觉得高职高专类院校办学层次低,毕业后市场竞争力弱,就业前景不容乐观,而且薪资待遇远不及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选择高职高专类院校实属无奈之举。(2)表面情绪平和,内心矛盾冲突。消极完美主义者善于“伪装”自己的情绪,不管内心多么愤怒、痛苦或沮丧,都不会轻易表露出来,害怕暴露真实情感而得不到认可与肯定。(3)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消极完美主义者常常质疑自己的行为和过渡关注他人的评价,从而导致内心无法平静,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尽管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但由于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听课质量不高,学习效率偏低。(4)神经质特征明显,睡眠质量不高。消极完美主义者由于过度害怕失败,常常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犹豫迟疑,表现出神经质的特征,心事重重寝食难安,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不高。(5)对自己和他人的要求过高,人际关系紧张。消极完美主义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都制定了极高的目标和标准,不允许自己或者他人犯错误、有瑕疵,常常因不能满足心理预期而对他人愤怒抱怨、横加指责,导致与同学、朋友或者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融洽、不和谐。

3.2 消极完美主义特质人群性格特点分析

(1)消极完美主义与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焦虑、抑郁、羞怯、害怕失败、担忧否定、低自尊等心理困扰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不满现状、怨天尤人的不良认知,严重影响他们的睡眠、情绪以及人际关系,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ZNPQ问卷筛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消极完美主义者对自己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标准,认为事情非完美即失败,常因害怕失败而在行动前表现为严重拖拉和裹足不前。由于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包袱,社交中表现出自责、羞怯、退缩和回避等性格特点,常常出现莫名的紧张和焦虑,很难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帮助消极完美主义者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和标准以及改变害怕失败的心理状态,对于改善他们的迟疑拖延行为具有积极作用。(3)消极完美主义者对自己过多的负性评价以及对他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主要是由于对自我缺乏理性认识,自我接纳程度较低。同时强自尊观念导致他们的包容性较差,人际关系紧张,幸福感指数偏低。因此,帮助消极完美主义者重新认识自我、深度剖析自我,有利于他们走出心理困境,不断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邝立平,冯现刚.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在非适应完美主义与自杀风险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7,31(11): 885-887.

论文作者:孙世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高职高专学生“完美主义”特质人群表现特点和表现研究论文_孙世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