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设计理念在城市保障性住宅中的运用思路论文_吴海栋

吴海栋(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 要】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的不断完善,城市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国家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也如火如荼的加快展开,通过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我们各级城市现有保障房的品种更全、覆盖面更广,基本形成了“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撑、低端有保障”的多层次住房体系,作为保障性住房这种保障形式,在各地都受到了政府的普遍关注和大力实施,本文就结合的一个保障性住房方案设计阐述作者对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定位以及设计一些观点和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和谐;社区环境;公共空间;通风

一、基本概念对于保障性住房我的第一感觉是,保障性住房不能是毫无品质的“贫民窟”,而是有特殊人文环境的高密度社区。也就是说住宅要经济,要小,但是生活质量要尽力保证,良好的居住品质应全部具备。

二、和谐的公共社区环境在“实现中国梦”的倡导下,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是必须的,社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载体,也是构成社会主体的细胞,建立和谐的社区环境在保障性住房的社区里更为重要,传统意义上的住宅设计理念:总是把公摊面积视为“死敌”,觉得公摊大就是住户吃了亏,其实我认为, 恰恰向反,举个例子:比如有十个住户,每户公摊面积十平米,也就是说每户有十平米是供大家使用的,可是其他九户的每户十平米共一百平米,是可以给这一户使用的,岂不是达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不要说只有私密的空间才是自己可以利用的,公共的区域为我们提供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交通,交流,散步,孩子们玩耍等等,很多的生活功能都可以在公共空间里完成,为建立和谐温馨的社区创造了条件。

三、采用紧凑、精细化设计理念在单元平面的紧凑化设计中,优化单元设计,减少公共走道,可以提高使用面积系数。

在公共交通核与设备、管井的紧凑化设计中,通过设备、电气管井的紧凑布置,并与核心筒、走廊紧密联系,以减少公摊面积。减少公共面积,提高套型使用面积系数,保障性住房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宜控制在70%以上。

合理紧凑的套型设计应该做到分区合理,布置紧凑,流线通畅,套内居住功能空间的适宜尺度具有以下特点:1、对户型大小的决定因素除了组成住宅的各功能空间的数量外,就是各功能空间的尺度,进深和开间尺寸是决定套型面积重要的因素。在功能齐全的前提下,对居住空间的适宜尺度做出判断和选择,使得居住空间尺度合理,是小户型设计的重要内容。

2、保障性住房层高应为2.7 至2.8m,房间净高设计中,卧室、厅的室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2.40m,局部净高不低于2.10m。局部净高低于2.40m 的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以坡屋顶覆盖的内空间作卧室、厅时,其净空低于2.10m 的面积不应大于该房间使用面积的1/2,且最低处净高不宜低于1.5m。

3、厨房应尽量与一个卫生间相邻,节约设备管材,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便于今后改造,厨房与起居室或餐厅就近布置,注意增大厨房的交界面,隔墙应为轻质型,便于灵活改造,可以将厨房、餐厅合并使用。

4、卫生间的精细化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分离的基础上,宜利用空间的立体复合来节约空间,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设计中宜采用推拉门、折叠门以节约空间,老年人使用的卫生间推荐用外开门。

5、利用阳台开敞化设计来拓展套内使用空间。通过阳台与客厅的连接等设计手法提高居室的空间舒适度,每套住宅的阳台建筑面积宜控制在3 ㎡以下,阳台的进深控制在1.5m 以下。同时应该设置面积合适的储藏空间,可用家具代替或变化局部隔断,增加储藏空间。

四、功能的相对齐备好的住房应该是功能完备的,使用舒适的,有话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住宅可以说:“宅不在大,实用则灵。”保障性住房担负的不象旅馆一样仅仅是“住”的功能,它是很多人的“家”,家里有不同得人员结构,不同的功能要求,所以功能,必须齐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是空谈,问题是,怎样在有限甚至是很小的空间里做到这一切,在我的设计里采用了,灵活的空间分隔,“变换多端”的隔墙,造成了变换多端的空间,形成便换多端的功能,满足了, 不同人员构成的, 多种功能要求。

本次设计结合平面为“H”字母形,两梯(分别为剪刀梯)十八户每户面积均不大于60 平方米,户内利用活动的隔墙板,在舒适前提下,灵活的分隔,可供不同人群使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仅为部分分隔方式的参考,根据不同的人员组成,还会有更多的分隔方式。设计中结合通风,采光,疏散,消防,功能等条件, 设计了“H”字母形的住宅组合平面,随之产生一个“H”字母形的走廊,走廊部分为单面采光,局部做出突出的活动平台,都成为公共空间的亮点,是居民们室外交流的场所,可以想象,老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孩子们在这里,写作业,玩耍等,多么温馨的场面,这对于高密度的社区来说,更是一个呼吸的点,更加难能可贵。

(如图一)

五、通风条件的具备我的方案在设计中采用“H”型的单元方式,使大部分住户的户内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虽说保障性住房面对的都是低收入家庭,房子将对小,而且空间紧张,但是不能降低它的生活质量,“贫民窟”里那种昏暗的房间和发霉的气味,在这里是绝对不会出现的,人员密集通风条件才越要好才对, 拒绝一切歧视偏见和不健康的因素,甚至比一般的住宅还要优秀的,通风条件。

总上所述, 并以实例说明,我想表达一观点,保障性住房并不能仅仅以“保障”为目的,所谓的保障性住房一定要把握好度,实际上就是既要满足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要让住户感觉住上去并不是很舒服,如果感到太舒服,就会赖在里面,那么,此类房屋的周转性作用就难以实现。从这个方面来讲,保障性住房的设计标准会相对比较低,这样才能形成良性机制。因此我们应尽力为低收入人群设计更为适合的家园环境,为解决社会问题,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尽我们建筑师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倪丽君,吕爱民.廉租房设计思想的启示[J].华中建筑,2009.01.[2]张希晨.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0.07.[3]倪丽君.“少费多用”生态设计思想及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10.

论文作者:吴海栋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5月总第19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0

标签:;  ;  ;  ;  ;  ;  ;  ;  

精细化设计理念在城市保障性住宅中的运用思路论文_吴海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