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娟
(杭州市拱墅区小河湖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糖尿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自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分别应用常规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对比不同护理方式应用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教育后的各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以及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健康教育;护理路径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属于社区多发的终身性疾病,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需终身用药治疗,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因此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需配合开展健康宣教,可有效增强其对糖尿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因此本文作者对健康教育干预用于糖尿病社区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医院从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选120例进行研究,按照挂号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为60-83岁,平均年龄为(72.2±3.5)岁,平均病史为(16.0±1.1)年,体质量为45.2-72.9kg,观察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为62-87岁,平均年龄为(73.1±3.8)岁,体质量为45.7-73.1kg,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可做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及饮食干预,不开展健康知识宣教;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1)心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发病较慢,病程较久,伴随患者终身,因此患者易产生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对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交流,并针对性实施心理干预,给予患者精神的支持,使其持续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明白乐观的心态对成功治疗的意义与必要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饮食行为习惯,给予其科学有效的心理引导,可有效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成功治疗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利于患者早日康复。2)饮食干预。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热量以及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养成少食多餐的习惯,合理控制盐、糖分的摄取。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将饮食禁忌告知患者及家属,对机体所需营养及时进行补充,增强机体免疫力,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3)运动干预。初期需严格控制活动量,主要是进行散步慢走,每周 3~4 次, 1 次 30min 左右,如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出现脸色发白、呼吸困难、头晕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止活动。4) 用药干预。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此外,告知家人加强监督,禁止患者私自改变剂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和临床疗效。对患者服药效果与副作用进行监测。以免患者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此外,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有关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抽吸药液及消毒,注射位置的采取,使患者准确掌握血糖监测仪的操作方法等。
1.3 评价标准
研究采用自制问卷的形式统一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信息、疾病情况、医嘱依从性、用药依从性、有无严格按医生规定的饮食规律进行合理膳食等。同时为患者制作全面详尽的问卷,让患者随时展开自我测评;制定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量表,随时让患者对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教育后,对照组则分别为(10.03±1.55)分、(10.72±1.25)分、(11.05±2.55)分、(8.35±1.22)分、(8.20±1.00)分,观察组则分别为(13.55±1.35)分、(14.25±1.95)分、(14.35±3.20)分、(10.25±1.55)分、(11.20±1.92)分,教育后,观察组的各项健康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活动以及活力评分分别为(12.30±2.95)分、(11.35±1.45)分、(10.45±1.82)分、(11.80±1.55)分,观察组则分别为(15.35±3.50)分、(14.20±1.95)分、(13.85±2.03)分、(14.12±2.20)分,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3 血糖水平:
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5.20±0.45)mmol/L、(7.45±1.22)mmol/L,观察组则分别为(4.31±0.41)mmol/L、(6.12±0.72)mmol/L,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程健康教育是依据患者病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制定方案并加以实施的健康教育,目的在于保障教育的全面性与科学性。糖尿病全程健康教育能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制订系统化的健康教育、病变专项教育以及教育方案,涉及到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效果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使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做到有章可循。传统健康教育护理计划由护士个人制订,缺乏标准化流程,而全程健康教育能规避由于不同护理人员水平差异造成的低效教育,最终做到从整体出发,从心理、社会、疾病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宣教,使患者得到高效的健康教育。负责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的护理人员按照教育不同阶段将宣教内容提前告知患者,让患者清晰了解治疗中自己应接受的护理宣教内容,并自发参与到自我管理当中,从而保证健康教育的质量。全程健康教育能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实施个性化管理。通过知识问卷调查和病情评估,护理人员能全面了解到患者的诊治经过、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从心理、疾病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健康教育的重点,为制定个体化教育方案提供依据,让患者接受到高质量的健康教育。糖尿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终生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主要的发病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紊乱引起的身体器官受损。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是一种全新的临床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护理的主要目标是在护理的过程中逐渐稳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尿病一经确诊将伴随患者终身,需经过长期的治疗才能有效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如不能合理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将引发尿毒症、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安全,此疾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慢性高血糖、多饮多食、多尿、肥胖、乏力等,给患者身体安全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威胁。在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可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因此对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对于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糖尿病为一种慢性疾病,不能彻底治愈,患者需要终生胰岛素用药治疗,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自身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学会控制血糖水平,延缓并发症发生。常规健康教育存在跟随不及时,评价不及时的问题。而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控制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后运动疗法、饮食监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治疗方法、血糖监测知识得分评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健康通过系统对患者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能更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中,能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秀玲,林宇芳,林东红,等.糖尿病护理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17,20(12):127-128.
[2]林淑娉,周锦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32-133.
论文作者:郑 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患者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论文; 水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