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论文_钟丽芬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论文_钟丽芬

钟丽芬

海南智慧口岸互联网服务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却注重形式,未解决实际问题。本文在提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及形式的基础上,揭露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

关键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概念、形式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信息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企业内部发布的自我评价报告;二是年度报告时企业监事会报告及管理部门陈述;三是注会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报告及意见;四是招股协议书上对内部控制的评价[1]。

2.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现状

2001年美国的安然事件发生后,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得到了重视。紧接着我国的三鹿奶粉质量问题爆发,其暗示着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隐藏着巨大问题。于2008年,我国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进而加快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发展。

现阶段企业内控信息披露的发展状况:

(1)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

现阶段,我国的法律法规当中,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规范、统一的评价体系。这就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依据不同的标准形式,企业的同一方面就可能会展现出不同姿态。即使企业向积极地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而因无可靠依据可依,无法有效地进行。一方面,某些企业会溜法律的边缘,投机取巧地对企业无关紧要信息进行披露,从而摆脱风险[2]。

(2)企业缺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企业及时主动地对内部控制信息进行披露,实际上有助于企业内控制度的履行和发展。然而,部分企业主管则认为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摆样子,仅仅是为了应对监管部门的监督。更深层次上讲,由于暴露太多成本问题而违背利润,会影响公司投资者的担忧,因而他们宁愿披露一些低层次的问题[2]。

(3)注册会计人员忽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注册会计人员对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外部的监管者,是投资者的引导者,是内部会计管理人员的指导者。由于注册会计人员往往忽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在对企业内部信息审查的过程中,只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保障了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对广大投资者负责,这就使得企业的真实情况与注册会计人员所呈现的账面信息不一致。更为糟糕的是,我国在法律层面上只是单纯鼓励企业做内控信息披露,无实质上的审核条例,对披露的质量无法做出担保[2]。

3.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真正反映出公司的质量,为投资者提供高透明度的质量信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及成本效益,提升企业的权益资本。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如下:

一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精准地反映企业的各类情况,例如企业的项目、产品研发等情况,可以供信息使用者充分利用,满足会计信息变化需要[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二是将专业性较强的会计信息制作成便于理解的各大财务报表,以供企业及企业以外的人员使用。三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减少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有利于建设决策环境,为企业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3]。因而,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十分有必要的。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不完善

目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制定了两个《内控指引》,财政部等也提出了基本规范,虽然颁布了有关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但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起倡导、督促作用,没有发挥强制意义。因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势在必行。不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法律法规,导致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责任不明确,形成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反映内容不全面,以应付国家程序的检查[4]。

(2)企业内部动力不足

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上海和深圳所的两个《内控指引》并未对信息披露的细节做详细说明,致使企业相关领导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没有国家法规的强制,企业对其内部信息披露的主动性进而降低。同样,因为企业对其内部信息进行披露时会产生相应的费用,例如人员工资费、网络披露费等。更甚者,企业披露的内部信息往往可以反映其整体情况,使其暴露在竞争对手的视野下。因此,成本及商业竞争的限制,一般会使企业内部动力不足[4]。

(3)监管部门力度不够

企业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执行者。由于企业高管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致使外部审计敷衍了事,严重损害了企业内部审查工作。再者,由于企业内部信息高度集中,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执行受限,力度不够[4]。

(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作用机制

5.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我国的企业内部信息披露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具有标准性、权威性以及可控性的法律体系,并可有效评价与审计企业内部信息,帮助改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5]。

(1)改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要重视内部治理机构改善,合理制定人力资源政策与执行力度,注重培养员工的会计工作的忠诚度与责任感,加强董事会建设,强化对管理者内部信息披露行为的激励与约束。同时将管理层对内控信息披露的责任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能很好地杜绝相互推诿责任行为的发生[5]。

(2)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能力

监管部门应该提升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其监管能力。在企业内积极推行《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同时加大对违反信息披露法规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增加企业违法的经济成本。如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自愿性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刘桔林,赵枚辉.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04):57-65.

[2]贺晓德.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分析[J]. 会计师,2016(14):63-64.

[3]李瑞.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 财会通讯,2013(26):85-87.

[4]刘榕.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财会学习,2017(07):254.

[5]孙立荣.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企业内部控制优化作用机理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52-53.

论文作者:钟丽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论文_钟丽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