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盐城外资企业为例_国内宏观论文

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盐城外资企业为例_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对盐城市外商企业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盐城市论文,外商投资企业论文,外商论文,发展现状论文,欠发达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各个地区逐渐形成了发挥自身区域优势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在此过程中,外商投资对于缓解地方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紧张矛盾、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增加税收、带动进出口、创造就业机会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盐城市中心支局以经济欠发达地区——盐城市为例,从该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涉外经济发展提出对策。

1 盐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1.盐城市外商投资企业类型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外商独资企业也占有一定比例。截至2006年底,盐城市共有外资企业845个,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518家,占全市外资企业61.3%;外商独资企业307家,占全市外资企业36.3%;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0家,占全市外资企业2.4%。

2.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好。统计结果显示,盐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效益普遍较好,企业利润呈上升状态。据统计,到2006年底,全市达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19家,产品的产销率达到99%。

3.利用外资规模扩大。2006年,盐城市新批合同外资额在5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101个,同比增长29.49%;合同外资额达8.24亿美元,同比增长35.83%。1000万美元及以上项目59个,同比增长25.53%;合同外资额达6.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增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695万美元,同比增长357.24%,协议注册外资218万美元,同比增长87.93%。2006年包括增资在内的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9个,同比增长25.53%,总投资232829万美元,同比增长132.72%,协议注册外资67102万美元,同比增长29.10%,占全市总量的71.58%。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分别是新批的盐城启新纺织有限公司、富时(盐城)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国华(东台)风电有限公司、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增资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江苏摩比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批数量在苏北第一,同比增长了5倍,增幅全省第一。

4.注重引进韩资,韩资密集区初显雏形。2006年是盐城市继2002年利用韩资后的第二个高峰期。2006年共新批韩资项目31个,总投资8.56亿美元,协议注册韩资2.14亿美元,注册韩资实际到账1.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11.65%、22.84%和36.92%。韩国已成为我市第一外资来源国。行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和商业服务业。其中,制造业的项目数占87.1%,协议注册外资占93.97%,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占98.51%。制造业中又以汽车、纺织为主。汽车及其配件企业的项目数占总量的51.61%,协议注册外资占总量的87.04%,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占总量的97.98%。汽车产业已成为韩资进入我市的主导产业。在盐韩资以外商独资企业为主,31个项目中中外合资项目有6个,所占比重为19.35%,外商独资项目有25个,所占比重为80.65%。

5.利用外资的国别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亚洲十国(地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4173万美元,同比增长98.89%,所占比重为74.33%。部分自由港(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280万美元,同比增长131.15%,所占比重为10.09%。北美地区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908万美元,同比增长154.64%,所占比重为8.94%。欧盟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007万美元,比与去年同期略有下降,所占比重为3.1%。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前10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韩国11957万美元(比重36.77%)、香港7515万美元(比重23.11%)、英属维尔京群岛3129万美元(比重9.62%)、美国2726万美元(比重8.36%)、台湾1648万美元(比重5.07%)、日本1587万美元(比重4.88%)、印度尼西亚821万美元(比重2.52%)、英国550万美元(比重1.69%)、新加坡374万美元(比1.15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354万美元(比重1.09%)。

2 盐城市外商投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利用外资总体规模小,在经济中发挥作用不大。盐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规模偏小、总量偏少、结构单一,外资实际利用率较低。根据相关资料的对比研究,盐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合同利用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外商投资企业的结构等方面处于江苏省较为落后位置,与省内其他市相比,这种差距还有逐步扩大趋势。2006年盐城市实际利用外资3.25亿美元,仅为苏州市6.38%。

2.吸收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结构不合理。盐城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而社会服务业及交通、邮电通信等类型的企业很少。2006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额的58.9%,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按一、二、三产业来划分,各业实际利用外资所占比重分别为3.3%、68.5%和28.2%,与2005年比较,第二产业比重提升4.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则有所降低。2006年,盐城市第三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64亿美元,增长2.8%,仅占全市总量的32.0%,比第二产业低3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比重和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其在GDP中的比重和速度,外资对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比不上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

3.外资性质不真实。由于引资心切,地方政府不问资金来源,只要不是来源于本地的资金,均以外资优惠政策对待。从盐城市来看,来自香港和英属维尔京群的资金一直位居前两位,2006分别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23.11%和9.62%。部分投资者更为赢得更多的利润空间,投其所好,将本不属于外资的、并以人民币投资的企业,以外商身份注册登记,成为披着外商外衣的“假外资”。

4.吸收外资的方式单一,并购规模小。从全国来看,外商投资方式虽然还是以绿地投资为主,但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迅猛增长。2006年,全国外资并购额达24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70%。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政策法律环境等方面的限制,盐城市利用外资一直以绿地投资为主,跨国并购在盐城市发展很慢,并购较少,大宗的并购更少,与全国差距较大。

5.利用外资质量有待不断提高。由于受到投资环境等诸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吸引大项目、消化国际先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盐城市均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引进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传统产品、小项目居多。如机械、化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业精加工、高新技术、环境保护、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等企业几乎没有,造成产品附加值小,国家有优惠政策却无法享受。

6.外资企业运行质量不高。引进外资关键要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从目前的情况看,在招商引资和发展外资企业的过程中,没有能充分注意到这些方面。如许多合资项目,外方没有资金投入,只是以一些简单的设备作为投资;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许多外方投资者将投资收回后,根本不参与企业的管理,使企业难以持续发展,甚至处于关门歇业状态。

7.外资来源结构单一。盐城市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全部外商(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投资中,欧美国家比例过小。从所调查企业的投资来源地区或国家来看,占比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有:香港有293家,占全市外资企业34.7%;台湾有102家,占全市外资企业12.1%;日本有96家,占全市外资企业11.4%;韩国有75家,占全市外资企业8.9%;美国有62家,占全市外资企业7.3%。

3 促进外商直接投资合理化的政策建议

1.严格“市场准入”,提高外资质量。把好“市场准入”关,对没有真实资金投入的不予登记;对非境外资金投资的“假外资”企业,不为其办理外资企业身份登记。加大对引进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安商、护商、稳商”上下足功夫,促进企业严格执行涉外法规。

2.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利用外资渠道。充分利用“入世”后给利用外资带来的新机遇,根据当地利用外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和实施利用外资策略。在港澳台、日、韩等合资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向东盟、欧美等国家渗透。同时,尝试各种新的利用外资形式,如跨国并购、转股、境内外股本置换等等,多头并进,促进利用外资长足发展。

3.加快培养专业化的利用外资工作队伍。利用外资工作是一项具有创造力的工作,从事投资促进和外资管理要具有投资、金融、外贸、管理、法律、政策、国际惯例、外语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相应的工作能力。要加强对从事外资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同时要创新机制,吸纳优秀的人才不断充实到外资队伍中来。

4.引导外商投资实现结构调整和优化。一是要改变外资投向的结构调整,引导一般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转移,逐步扩大金融、保险、文教、卫生、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等领域开放力度,加大第三产业的引资力度,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二是吸引外资研发机构的移入,将以市场换技术向人才换技术转变。三是转变外商直接投资的单一模式,扩大并购方式在利用外资中份额,盘活和带动国内存量资产。

标签:;  ;  ;  ;  ;  ;  

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以盐城外资企业为例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