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评价研究_农业论文

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评价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河北省论文,农业经济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户占全省总户数的83%以上,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85%以上,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农业经济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省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省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安定和繁荣。因此,全省农业的发展状况,历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是评价整个经济发展状况的首要方面。科学合理地对全省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宏观评价,是正确认识和全面评价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政策以促进农业、农村及全省城乡经济发展的前提。

一、农业经济宏观评价指标体系。

进行农业经济宏观评价,首先要研究确定农业经济宏观评价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宏观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适合农业经济的特点。农业经济的一般特点是:(1)农业生产的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动植物,农业生产过程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统一;(2)以农业生产对象的生命过程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因此农业生产的规模、结构、布局、效益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很大;(3)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物质要素;(4)农业生产结构既要适应农业资源的多样性,又要适应社会对农产品需要的多样性及其变化。我省农业经济的特点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农业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生产经营分散,各地区间差异较大;(2)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为主,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缺乏系统准确的经济核算;(3)农业投资缺少,比较收益低,受国家政策(包括投资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的影响大;(4)农业劳动者兼业行为较为普遍,农业与农村非农产业联系密切;(5)农业收益分配与农村非农产业收益分配有的统一进行,划分为国家税金、集体提留和农民所得三部分;(6)农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结构、速度、效益都不够稳定。

科学合理的农业经济宏观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即要从农、林、牧、渔各部门,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来全面评价农业经济的宏观运行状况,从规模、速度、结构、效益各方面来设置指标;(2)综合性。为使用较少的指标反映更多的内容,提高信息的密集度,多采用表现力强的综合性指标以综合地反映各个方面的水平和变化;(3)系统性。设置的指标既要有各自的角度和层次,其间又要有内在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能反映农业经济运行状扶的全貌;(4)导向性。指标应在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生产条件和环境改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作用诸方面具有导向功能;(5)可行性。指标要简明,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

根据河北省农业经济的特点和上述原则,我们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从速度、比例、规模、效益诸方面共选取28项指标,构成农业经济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二、农业经济宏观评价方法。

(一)评价分值的确定方法。

对农业经济进行宏观评价,关键是要将各年度的各项指标值科学合理地转变为评价分值,以便于综合而得出总评价分值。评价分值的计算,是评价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为若评价分值的确定不合理,总的评价也不会合理。我们根据各项指标的性质及其数值特征,分别采用了功效函数方法、改进功效函数方法以及主观给定评价分值的方法。

对越高越好的指标,如规模、速度、效益指标,我们首先将该指标的各年度指标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形成X[,1]<X[,2]<……<X[,n]的序列,然后分别计算不满意值X[s]、理想值X[h]:

式中:

n——指标值项数;

K——将指标值序列均分为高、中、低三段,K为每段的指标值项数,

由此可确定该项指标的可行值域为X[s]~X[h],然后计算该指标的各年度指标值的相应评价分值Y[,i]。按功效函数法计算公式为:

这样将可行值域内的指标值映射到60分至100分的分值区间内,指标值低于X[s]则评价分值低于60分,指标值高于X[h]则评价分值高于100分,从而使评价分值与指标值成正比例对应,得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分值。

对越低越好的指标,如农户食品消费支出占农户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其值越低反映农户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则应用功效函数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对比例性指标,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例,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比价指数,工农业产品的综合比价指数,农民所得占农村纯收入的比例等指标,不能简单地认为其指标值越高越好或者越低越好。我们在对历年指标值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

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采用了两种方法:(1)主观给定评价分值。有些指标需要考虑多种具体因素,综合判定给出评价分值,它难以从各角度将评价数值化,用主观给定法确定评价分值可以发挥经验判断的优点,方法灵活又能达到比较合理。(2)改进功效函数方法。先确定一个中准值作为理想值X[m],然后按照下式计算评价分值:

(二)同年度各项指标评价分值的综合方法。

各项指标值的评价分值确定后,还需要将其综合起来,确定年度综合评价分值,以对各年度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这里的关键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权数体系。我们采用专家意见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出综合权数体系如下(见表2)。

表2

据上述方法及资料计算出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评价分值(见表3)。

表3 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评价分值综合计算表

三、河北省农业经济运行状况的宏观综合评价。

(一)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总体描述。

1989年至1991年期间,正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改革措施力度加大不断出台的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变化很大,市场调节的作用逐渐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正在被激发出来。以家庭经营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变革,利益关系的变化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从方方面面影响着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在这一期间,河北省的农业经济呈现了一种比较曲折的发展,从附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其综合分值的波动情况。(见附图1至5)

根据我们对河北省农业经济1980年至1991的宏观运行状况所计算的综合评价分值,可以将该期间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起止年度时间长度 波动幅度

1980~19834年84.90-68.11=16.79

1984~19885年90.28-79.49=10.79

1989~19913年85.86-78.88=6.98

1、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3年。本阶段河北省的农业生产、流通、分配和农民消费的发展比较协调。各年度综合评价分值的基本走势逐渐提高,由70分以下跨入80分以上,反映了国家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经济的内在潜力得到了发挥,农业经济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这是在农村集体经济低水平基础上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均未达到理想状态。这一阶段中,1983年的综合评价分值达到84.90,为这12年中第三个高分值。该年度在生产环节,不仅粮食增产148万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17.29%,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而且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提高21.35%,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3.07%;同时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增长率均达到这12年的最高值,分别为16.33%和0.43%。在流通环节,社会粮食收购量增长率、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增长率和农业商品产值增长率分别达到19.46%、44.45%和22.14%。在分配环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集体提留增长率、农民所得增长率分别达到24.87%、35.83%、38.61%,农户积累率和农民所得占农村纯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75%和92.57%,均达到这12年中的最高值。在消费环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达到了28.00%。本阶段的特点是,农业经济的规模水平不高,但增长速度较高,结构比例等尚欠合理。本阶段年均综合分值为74.50,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河北省农业经济在低水平上起步的情况。总的来说,本阶段各环节之间基本上是一种比较协调、相互促进的关系。

2、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8年。本阶段年平均总分值高于其它两阶段的年均总分值,本阶段的最高年度综合分值高于其他两阶段的最高年度综合分值,最低年度综合分值亦高于其它两阶段的最低年度综合分值。因而可以认为,本阶段是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比较好的时期。特别是1988年,综合评价分值为92.80,达到12年中的最高分值,说明河北省农业经济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年度在生产环节实现了生产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环节综合分值达到87.59。在流通环节,规模扩大,发展速度加快,价格趋于合理,环节综合分值达到91.36。在分配环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为19.08%。集体提留增长率为30.68%,国家税收增长率为24.44%,均为12个年头中的第三个高峰值,环节综合评价分值达到91.20,为12个年头中第二高峰值,反映了分配趋于合理的状况。在消费环节,消费增长速度和消费比例的评价分值分别为97.62和99.91,反映消费水平提高较快,消费结构得到改善的情况。

河北省农业经济在这一发展阶段中,生产、流通的规模的增长速度呈现了鞍形波动,分配和消费的评价分值也相应地有类似波动。从生产环节看,1985年、1986年农业总产值出现了负增长,1986年、1987年粮食总产量出现了负增长,1986年比1985年农业土地生产率仅提高2.07元/亩,显示了农业生产在走过第一阶段的高峰之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农业生产发展速度放慢的同时,生产结构调整加快。这说明河北省农业经济在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后农业经济内在潜力得到了发挥,但农业生产力仍然是建立在吃集体经济老本的基础上,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很大提高。同时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制度不够完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磨擦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从流通环节看,1985年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增长率在12年中第一次出现负值,为-1.46%,接后两年也仅为6.69%和5.09%,这反映了河北省农业经济在低水平过剩状态的社会需求约束下艰难发展的状况,反映着流通环节发展状况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3、第三阶段,1989年至1991年。本阶段年均综合评价分值为82.60,仅低于第二阶段0.10分。本阶段的特点是,生产环节分值较高,其他环节分值均不及第二阶段。该阶段1990年综合分值为85.86,为12年中的第二高峰值。1990年生产规模和增长速度分值达到104.62和100.79,效益分值达到12年中第二个高峰值88.49,从而使生产环节综合分值达到96.71,为12个年度中的最高分值。该年度流通规模分值达到96.29,为12年中第二高峰值。但是,本阶段农业物质费用生产率降低,流通的增长速度缓慢,有关价格变动对农业不利,致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下滑,农民所得占纯收入比例降低,农户积累率偏低,农民消费支出增长率波动很大,显示了农业经济发展各环节之间不够协调,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必须深化改革,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民利益和农业发展予以保护,才能保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运行状况的基本评价。

1、农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速度波动很大,结构渐趋合理,理想年份不多。总评价分值在90分以上即发展较为理想的仅有1988年一个年头,在85分以上的也仅有两年,在85分以下的有10年。发展不够理想的年份居多。还有两年在70分以下,即发展较差的。有8个年头在75至85分之间。因此可以说基本发展状态不够理想,需要对其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并采取措施加强宏观监测和调控。

3、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生产、流通、分配三个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用更直接。据以上我们测算的综合评价分值,该三个环节波动方向基本一致的年份居多,但波动幅度相差较大。特别是流通、分配曲线在第三阶段低于生产曲线(见图2至图5),这说明流通、分配与生产发展不相协调,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消费曲线不仅波动幅度更大,而且波动频繁,反映着农民消费水平低而不稳,消费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农民消费状况受上年生产、流通、分配的综合影响,又受本年收入预期的影响,影响因素较多,且较敏感。

3、各环节内部各具体方面发展不够协调。在生产环节,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结构优化调整往往以牺牲生产发展速度为代价,在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伴随着农业物质费用生产率的降低,它制约着农业资金利润率的提高和农民所得实惠的增加。流通环节速度分值波动较大,价格分值跳动较多。既有流通对生产波动的适应性波动,又有社会需求作用于流通而产生的流通对生产的制约性波动,如买难卖难等现象。分配环节的比例分值呈倒V型分布,反映出农民的收入分配中不合理因素增多的状况,要求我们在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上做文章。消费环节速度分值摆动幅度过大,比例也不稳定。这些过大波动和不协调的状况,不利于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稳定与保护性机制予以调整。

四、发展河北省农业经济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和评价,要使河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突破滞缓徘徊局面,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作用,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生产环节,保持较为稳定的农业增长速度,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费用生产率。

由表2和图2可见,农业生产环节的分值波动,主要是由于速度分值波动过大所致,反映了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很不稳定。这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太强,农业生产发展与国民经济对农业的需求还不够适应。农业经济发展保持较稳定的增长速度,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力,过大波动对农业生产力具有破坏作用。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要保证政府财政信贷、支农资金所占的比重并保证要落到实处,要用政府农业投资的增长带动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农业投资增长,保证农业生产条件逐年有所改善。政府农业投资要与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物资供应、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密切结合,配套到位。从长期来看,农业物质费用生产率下降是一般规律。但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灌溉用水流失率达30-50%,化肥流失率在30%左右,种籽、农药的损失也在20%~40%左右。因此政府应看到,在农业生产的水、肥、药、种、燃料、机械诸项消耗方面,节约物质消耗,提高物质消耗生产率还有很大的潜力,应帮助农民通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来降低生产费用,提高物质费用生产率,以期在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在流通环节,要畅通流通渠道,发育农村市场。

由图3与图2对照可见,近几年流通曲线低于生产曲线,流通波动大于生产波动,反映了流通对生产的制约性。这就要求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和价格改革,加快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要大力发展区域的专项农产品市场,完善农产品初级市场,建立农产品期贷市场,培育市场主体,并搞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在发挥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体和农村集体以多种方式进入流通领域,同时发展农工贸、供产销一条龙的农村企业,使农产品货畅其流,流通收益回归农民。政府要建立各类农产品储备体系,做好农产品的吞吐调节,以稳定和协调农产品的市场供求。政府要建立农产品专项调节基金,农产品储备基金,农产品救灾基金,加强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调节控制。农产品保护价要保证农产品保本微利,要与物价上涨幅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相联系确定,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三)在分配环节,要增加农民所得,减轻农民负担。

由图4与图1比较,可看出近几年分配曲线低于总曲线。由图4与图2比较,可知近几年分配曲线低于生产曲线。这反映了近几年农村经济中分配的不合理因素增多的情况。农民所得占农村纯收入比重下降,农民负担加重,农民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实际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的自我积累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保证农民所得占农村纯收入的比重不致下降,使农民所得与农村纯收入同步增长。减轻农民负担应从精简农村行政管理机构、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入手,提高县乡村三级管理人员素质并大幅度减少其人员数量,坚持严格执行集体提留和统筹费用的限额管理,把农民负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和较低的水平上,以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提高农民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四)在消费环节,要稳定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现代化积累人力资本。

由图5可见,农民消费环节评价分值,波动频繁而且波动幅度太大,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收入波动与物价波动迭加所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超过农产品价格上涨造成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使农民作出减少购买的保护性反应。除通过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稳定和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外,还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体系,以平抑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稳定农民消费。要积极改善农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层次,提高发展资料所占的比重,通过消费使农民更新观念,提高技能,开阔视野,掌握市场信息。这就需要政府在组织农民培训、发展和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发展农村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诸方面做好工作,为提高农民素质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为农业现代化积累人力资本。

标签:;  ;  ;  ;  ;  ;  ;  ;  

河北省农业经济宏观评价研究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