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论文_王逢爽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论文_王逢爽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山东济南 250014

摘要:近些年来,由于大规模不科学的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矿山的地质环境比较脆弱,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财产,生命安全。就目前我国矿山不科学地开采活动,和目前矿山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本文作了简要分析,希望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的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保护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矿山资源开采活动,但是由于我开采技术相对其它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管理方式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加上地质环境的相对脆弱,导致了矿山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由于大量的开采活动严重破坏了其本来的地质环境,相关地质灾害如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便接踵而至,每次灾害的发生的都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命安全,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作了简要分析。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种类

1、山体滑坡与泥石流

山体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石,土壤受到重力作用,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经常会淹没整个村庄,农田,冲毁道路,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巨大损失,威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对当地经济造成难以计算的损失。

2、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采矿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老隆打穿,贯穿透水断层,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突然遇到暗河或者蓄水溶洞,那么地下水或者地面水就会大量涌入到老隆。由于这个过程突发性非常强,并且涌入的地下水规模非常大,所以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井巷被淹,甚至对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3、矿山崩塌

矿山崩塌通常指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尾矿、岩石及土壤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脱离原来位置,发生崩塌、滚落并堆积在平坦位置的现象。矿山崩塌主要由尾矿堆积不合理、矿坑设计缺陷等原因造成。崩塌造成的形状不一、大小不同的堆积在平坦处的堆积物,称为崩积物,有时也会被称为尾矿堆或碎石堆。矿山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矿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矿山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矿山崩塌还可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从而造成急湍地段。

二、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1重点防治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对于重点防治区,在采矿工作开展之前,要保证边坡各个参数的合理性。当采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于边坡的状况要及时监测,从而确保边坡的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地质勘察人员还需要做好专业的地质勘查工作,从而防止采矿过程中因为岩石变形或岩石开裂导致的喷射现象,有了这些准备工作,即使在采矿的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也能及时应对及时处理。另外,还要保证采矿人员的工作的规范性,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将发生灾害的几率降低到最低。

2、次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对于进场公路、矿山生活区等次重点防止区,建设会形成大量的边坡和一定数量的弃渣,会造成边坡失稳,滑坡或者塌方,弃渣不符合要求会导致水土流失,坡面或者泥石流。保证实际边坡参数的科学合理,保证其稳定,边坡上还要修建排水管,及时排水。严格管理弃渣的堆放问题,随意弃渣予以惩罚。对于陡坡,修建防护装置抵挡滚石。采矿工作完成后,处理好弃渣场,植树造林,确保其原有的生态环境。

三、地质环境保护策略

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实施

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实现矿山环境保护与环境问题防治的根本保障。加强法治和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各项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结合本地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矿山环境保护管理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其立法和监督管理应该贯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从矿产资源的勘查、规划、项目设计、开采或加工直到矿山闭坑和生态恢复等各个阶段,为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同时,要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特别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落实管理规章责任制,确保工程实施与质量,能很好地预防地质灾害事故发生,制定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责任制,依法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要加强对矿区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动态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责令其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理。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始终以法律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是矿产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的重要保证措施之一。

2、开发与保护。矿山的开采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源保证,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地质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对于矿山的开发,我们要保证可持续开采的原则,开采的过程中保护环境,即在开采活动结束之后,当地的矿山地质环境没有受到影响。在开采工作开展之前,应当按照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规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勘察,为开采工作中的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开采活动的过程中可产生很多废弃物,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及时处理,防止其毁坏当地农田森林。开采工作结束,对已经遭到破坏的耕地林地进行恢复,如土地复垦有关措施措施,采剥和复垦可以一起开始,节约了大量成本,同时保证了被破坏的环境快速恢复到原来水平。

3、相关部门筹集资金来保证矿山环境的治理。矿山环境的保护工作常常需要巨额的资金,为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开采,减少因采矿活动而造成地质灾害,保护地质环境,我们需要强大的经济保证。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调动大家地质环境的积极性,从社会各界筹集资金来保证矿山环境的治理。

结语

总之,我国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需要对矿山开采工作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杜绝不科学,不合理的开采活动,从而有效的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地质环境。与此同时,科研部门应该加强对开采技术的研究,研发新的设备,是我国的矿山开采活动更加绿色化,保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越平.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初探[J].西部资源,2012,(1).

【2】曹小林.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2(23).

【3】魏海斌.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2012,04.

s

论文作者:王逢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策略论文_王逢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