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背景下河南新型农民培育的若干思考论文

脱贫攻坚背景下河南新型农民培育的若干思考

郑 芳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 农民是促进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贫困地区顺利高效地脱贫不仅需要外部环境的“输血式”支持,更关键的是通过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知识、科学文化素养、生产经营能力的新型农民队伍来改变贫困的状况。通过分析河南省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改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现状,从而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关键词] 脱贫攻坚;新型农民;培育;问题;建议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根据2018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到2016年,河南省共计有3251.49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约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目前河南省还有约104万贫困人口还未脱贫,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任务重,对于刚刚脱贫的农民群体,自身“造血能力”还极为欠缺,脱贫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这对于扶贫工作无疑是增添了极大的难度,也意味着需要转变常规的物质给予式的扶贫方式,改善落后的农村面貌,使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一、新型农民及其积极作用

新型农民,即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是指一种不仅将务农作为终身职业并且具有强烈的现代化观念、创新精神、科学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新型群体。

新型农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新型农民的前提是农民,新型农民能够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从而能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产品供需结构,促进农业消费升级;第二,在农村的产业活动中,新型农民能够很好地运用自身所掌握的农业科学知识促进农业快速高效发展,极大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第三,新型农民开阔的眼界与创新思维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新事物,更好地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并能充分吸收其他地区农村发展经验,加强与城市的交流,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第四,新型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整顿村风村貌,加强乡村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

我国在经济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中,要尽快通过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加快形成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律保障的国家权力纵向配置体系与运行机制。这既是形成合理的行政秩序、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基本前提,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从目前来看,主要应推进政府间财政关系立法,让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做到有

而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培育新型农民旨在通过教育扶贫、技术扶贫与产业扶贫来改善农村的贫困现状,以达到消除贫困、提高农民幸福感、获得感的目的。眼下,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扶贫形势,新型农民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力军。同样地,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如何精准实施培训打造新型农民队伍、助推脱贫进程、实现乡村振兴是中央及地方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情况概述

河南省自2012年开始试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转型;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的示范省,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6年挂牌成立了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办公室,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与更专业的交流平台;2018年在脱贫攻坚进入总攻的形势下,开展了“八方援”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在这一系列的重要举措下,2014至2018年期间,河南省共培育出了75万多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且自2016年以来,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平均以每年20万人的速度递增,培育成效十分显著,在国内名列前茅。[1]

在此基础之上,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贫困地区顺利脱贫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2018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充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发(2018)16号)的精神,结合省情,制定了《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支持力度,但在实际培育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三、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结构性问题凸显

由于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很难促使其自发地进行自我培育,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在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中发挥领导统筹作用。

(数据来源:2018年河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

由图一可以直观地看到35岁及以下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仅占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的24.1%,低于年龄在55岁及以上占比为30.5%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年龄在35至55岁之间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最大,同时也很客观地表明了河南省农村经营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农村年轻劳动力缺失。图二中显示河南省农村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少之又少,占比合计只有9.9%,绝大多数只受过初中及小学教育,而未上过学的也占有一定比例,这也表明整体上河南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水平低下。年龄结构偏大以及受教育水平低造成的思想僵化直接影响着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而造成农民对新型农民培育的积极性低下。

(四)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会计软件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的重要工具,它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但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化,会计软件系统的部分模块功能在实际工作不能满足新的需要,因此现有会计核算软件要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设置要求及时地进行系统升级与调试。好的会计软件的使用可以极大地精简财务计算管理工作,也能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及时规范地体现。会计软件的使用必须符合财政部制定的相关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标准,确保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及生成的会计信息符合政府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二)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

政府的工作是决定着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不到位主要体现为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重视度低、政策上传下达效率不高、缺乏合理的引导。

1.在脱贫攻坚期,为快速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脱贫指标,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在工作中出现了严重的急功近利的现象,把大量的扶贫资金投用于短时间内可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扶贫项目,忽视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造成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财政资金短缺。

2.有的贫困地区的基层政府在向下传达上级政府的政策时流于过场,缺乏合理科学的政策解读,导致贫困农民不能很好地了解上级的政策安排,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起来。

第一,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各级尤其是基层教育部门要准确地对贫困农村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进行摸底排查,排除一切困难,要保证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这是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基础。

(三)培训方式与内容存在问题

1.培训方式单一。一方面,农民日常的工作方式大多是在田间地头劳作,但许多的培训机构多爱采用理论知识课堂灌输的形式授课,缺少实践环节。另一方面,在如今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有些培训机构在多数情况下依然采取效率低下的传统培训方式,无法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培育工作很难取得大的成效。

2.培训内容固化,与农民需求存在脱节。眼下农业产业形式多样,农民所需要的培训不仅是如何耕种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随着电商产业的兴起、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农村农产品深度加工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培训机构提供不同种类的培训,但是在河南省内许多贫困地区却无法满足农民日益多样的培训需求。

对上面问题的分析,在计算缓冲溶液的pH时,第一,先需确定缓冲溶液的组分,什么是酸什么是其共轭碱;第二,分析共轭酸碱对的物质的量浓度,酸的浓度是多少,碱的浓度是多少;第三,运用缓冲溶液的缓冲公式建立相应关系式,最终计算出未知量。

(四)培育机制与制度不健全

培育机制与制度不健全也是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大问题。

1.管理机制存在问题。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主要由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农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的,在日常的培育工作中,工作重复、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面对产生的问题时,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也极易出现,反而更不利于提高培育工作的效率。[2]

2.培育资源供给机制存在问题。受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向城市以及城郊地区偏移,而在省内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贫困地区,培训资源非常匮乏,培训师资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培训机构数量少,培育信息阻塞等问题显著,培训资源供给的不均衡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贫困地区农民培训无门的困境。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本院诊治的86例多动症儿童为观察组,8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照组的86例正常儿童中,男童60例,女童26例,年龄范围为4.8~13.0岁,平均为(8.8±1.5)岁。观察组的86例多动症儿童中,男童62例,女童24例,年龄范围为4.9~13.0岁,平均为(8.9±1.3)岁,病程范围为0.5~5.2年,平均为(2.3±1.1)年;严重程度:轻度者35例,中度者35例,重度者16例。两组的男女童占比与年龄等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两组儿童家长同意,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通过。

[66]U Nu, Burma Looks Ahead: Translation of Selected Speeches by the Hon’ble U Nu from 19th July 1951 to 4th August 1952. Rangoon, Government printing and Stationary, 1953, p. 98.

四、优化河南省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思路与建议

(一)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综合素质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既是解决新型农民培育工作问题的首要前提,又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目的。

3.新型农民培育的验收制度存在问题。有些地区为了所谓的政绩,大搞形式主义,在新型农民培育后期自己组织检测农民培育是否合格,验收缺乏统一客观的评判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很难保证新型农民的质量。[3]

3.政府职能部门对需要培训的农民缺乏合理的引导,农民对如何参加培训以及参加何种培训会感到迷茫。笔者通过随机走访调查,在一些贫困村,近乎有一半的农户对新型农民培育知之甚少,这样一来,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在起步时就会遭遇重重困难。

最后,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尤其是基层政府应增加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开支,提高培育工作的财政支出在政府总财政支出中的比例,并将其纳入年度预算,保证政府资金链不断裂,缓解培训经费紧张的问题。

第三,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终身学习的思想认知,确保他们在自身原有学历的基础之上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掌握更全面丰富的农业科学理论和农业生产技能,使农民可以发挥出更大的自身优势,从而更快速更高效地推动脱贫攻坚进程。

我们要改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现状,极其重要的就是要去关注培训本身,积极找寻问题所在并加以解决,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培育工作成功了一半。因此,针对培训本身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做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农民结构性问题是新型农民培训的首要障碍,直接关系着新型农民培训的效率。它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农民受教育程度两个方面(见图一、图二)。

首先,提高新型农民培育的认识,这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第一步。各级政府应放眼长远,正确估算培育工作所带来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放在“三农”工作和扶贫工作的突出位置。

其次,强化政府的宣传引导作用,要把中央与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基层农户,重视互联网以及各类媒体的作用,打破信息传递的障碍,并且要深入基层,消除信息盲区,引导农户参与新型农民培育,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宣传工作做到位,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才有可能顺利地开展。

第二,强化职业教育培训,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进入高中或普通高等院校的农村青年学生能够有条件接受职业教育,根据他们的需求,对其进行专业化、分门别类的职业教育培训,为贫困地区顺利脱贫提供专业化的人才支持,也进一步防止年轻劳动力的外流,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

(三)关注培训本身

据悉,仅2017年热电产业维修部员工提出的“金点子”就已实施105项,取得良好效果。在众多“金点子”成果中,“脱硫吸收塔#10-D搅拌器叶片加装加强板”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叶片承力端螺丝孔易断裂的多年存在难题,确保了搅拌器的长周期运行,为二氧化碳的超低排放实现环保指标奠定基础。实施改造后,现场效果明显,提高了叶片使用效率,同比年节约更换成本2万余元。

一方面,要创新培训方式,改变以往刻板且效率低下的培训方式,一要充分借助现代媒体及网络技术开设各种专业性质的网络课堂,便于农民可以不误农事生产随时随地接受专家指导,二是限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应避免出现机械地向农民灌输大量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的现象,应要求培训人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寓教于乐,让农民更易于接受。

模态分析是动力学分析的基础,结构的模态能够直接反映出结构自身刚度和结构布置的特性,是结构地震分析的基础。抗震分析的第一步是对结构进行模态分析,提取自振频率和振型,得到结构的基本动力特性。

一群光着上身,双握着三八大盖,枪刺在阳光里闪成一片的鬼子,像鬼影一样在几十米扇面宽的鹿砦、炮弹坑、铁丝网间跳着,舞着,喊着,远远看,还以为是乡村跳大神的。不时有鬼子一脚踏空,落进底柱埋的,插满毒签的陷阱,那些尖利的竹签被施了侗家魔法,狠狠地扎透鬼子的胶鞋,扎进鬼子的皮肉,痛得鬼子哇哇乱叫。底柱知道,被扎的鬼子却不知道,即使今天他们不战死,也终将死在侗家毒签之下。

另一方面,深入贫困地区了解农民需求,杜绝大水漫灌式的培训,要组成专家小组去农村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农民需要哪方面的培训,让农民根据自身需求来“点单”,并且时刻和全面关注农民需求变化,最后根据调研数据来制定适合精准的培训内容,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培训的作用,真正地造福于农民。

(四)健全培训机制与制度

一是要完善管理机制,理清负责管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各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合理分工,严防职能交叉时出现问题无人解决或者解决程序极其繁杂的情况,同时还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最大优势。

二是要进行培育资源供给制度改革,应突破传统的二元经济体制限制,实现培训资源供给均等化,鼓励各大高校积极承接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任务,以加强贫困农村地区新型农民培育工作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建设,在此方面还应通过政府引导,鼓励非政府机构进入公共物品供给领域。[4]

三是要制定合理的新型农民验收标准。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组建专家评估小组,综合各种因素对培训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去关注培训质量而非数量,并且通过验收新型农民,树立新型农民模范,从而对培训的农民起到一种激励作用,并且也能鼓励未接受培训的农民踊跃参加培训。

由图6可知,附加一个闭环零点,超调量增大,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下降。并且闭环零点越远离虚轴,系统超调量越小。

五、结束语

新型职业农民在我国贫困地区脱贫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让农民接受职业培训、掌握更多的生产生活技能脱贫致富,也成了党和国家在脱贫攻坚时期的工作重点。综上所述,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应积极应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为省内贫困地区脱贫培育更多的人才,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参考文献]

[1]河南日报.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9-04/02/content_329310.htm

[2]黄鹂.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19,(05):28-30.

[3]胡尚全.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202+204.

[4]郝天军,胡若哲,吴秀云,杜家方,解金辉.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8,30(05):53-55+60.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章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9)03-0060-03

[收稿日期] 2019-08-09

[作者简介] 郑芳(1992—),女,河南周口人,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标签:;  ;  ;  ;  ;  ;  

脱贫攻坚背景下河南新型农民培育的若干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