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_苏惠敏

关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_苏惠敏

广西师范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普人才的需求,从理论上和现实需要上,论述了我国应当实施的科普人才建设工程及其内涵。所以,社科普及实际上是一种 “信息转化” 的系统,它是通过社科普及工作者,把社会科学知识及其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送给公众,并内化为公众自己的素养、能力、思想、道德、观念、信念等的系统过程。 因此,要实现这种有效的推广普及和转化应用,社科普及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的关键,具有非常紧迫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科普人才队伍建设;理论思考

前言

2016 年 5 月 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践表明,社科普及是真正提高人们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认识,让社会科学走向社会和公众的有效途径, 也是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 必将为推动社科普及事业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一轮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一、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意义

社科普及从其内部来说, 其核心主要包括社会科学 “知识集合体”、社科普及过程和社会公众。 社科普及工作者群体是组成社会科学知识集合体的重要源泉, 他们与普通公众之间存在的知识落差才会产生传播与普及的可能。 所以,社科普及实际上是一种 “信息转化” 的系统,它是通过社科普及工作者,把社会科学知识及其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传送给公众,并内化为公众自己的素养、能力、思想、道德、观念、信念等的系统过程。 因此,要实现这种有效的推广普及和转化应用, 社科普及工作者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是开展社科普及工作的关键,具有非常紧迫的时代意义。

(一)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

设可以更好地促进社科普及资源发挥作用

经过几代社科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社科普及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地方在社科普及活动方面,已经形成了跨区域性联合与协作的局面,在社科普及资源配置方面,也逐步实现了区域性的共建共享。但是,社科普及实践告诉我们,有时社会科学知识并不如自然科学知识的趣味性浓, 对普及对象的吸引力相对较弱。那么,要想更有效地

发挥这些活动和资源所产生的普及效应, 充分展现社会科学知识的魅力并为公众所接受,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科普及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包括活动的策划、宣传、组织和协调能力等等。 因此,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 不仅是社科普及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更是有效促进各方面社科普及资源发挥效用的关键。

(二)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可以进一步强化社科普及的全社会责任

纵观已经出台的几部社科普及条例, 无一例外地将社科普及事业定性为公益事业。 这样的定性,不仅为专兼职相结合的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立法支撑, 也直接促进了社科普及志愿服务事业的有序发展。 针对现阶段公众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而言, 想单凭现有在编人员来开展社科普及工作已是“天方夜谭”, 唯有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社科普及队伍, 才是破解当下社科普及工作瓶颈的有效途径。 以在校大学生为例,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判别能力,而且能够充分认识社科普及的重要意义, 树立提升公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从而极具开展社科普及的服务热情,他们是我国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优质人力资本。 可以通过必要的培训和从业指导, 使他们成为社科普及志愿者, 这样做不仅可以为他们提供社会服务的渠道和机会, 还可以有效补充社科普及人力资源, 为社科普及事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更为重要的是, 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桥梁纽带作用, 继而撬动高校资源在社科普及事业中的运用。

(三)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可以有效地激发社科普及事业发展潜力

目前,制约我国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表现在多个方面:第一, 高水平的社科普及创作人才匮乏。 经过多年的鼓励和推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重视社科普及成果的创作, 但就目前的市场需要而言, 社科普及成果仍面临着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的困境,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第二,面向基层开展社科普及公共服务人才匮乏。 单从社科普及人才数量而言,就相当不足,更何况是兼具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这也是目前很多地方社科普及工作缺乏活力、 社科普及活动缺乏创意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 从事社科普及专业培训人才匮乏。 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理想状态应是全社会都能积极参与其中,这不仅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而且需要拥有一批可以培训社科普及人才的社科普及专家。然而,目前上述专家的匮乏恰恰是我国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之一。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可以激活社科普及人力资源的存量、扩大增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自身素质,增强社科普及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逐渐打破我国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人才瓶颈,更好地调动和挖掘其发展潜力,开创社科普及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在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各省(区市)社科联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积极探索, 如组织社科普及讲师团、社科普及志愿服务、社科普及骨干培训、 建立社科普及专家档案库,等等,也积累了一些相对成功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但是,总体上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并不乐观, 仅以江苏省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现状为例,我们很明显地看到,现有的社科普及人才已不能满足社科普及事业发展和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的需要, 也与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对社科普及人才选拔培养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在领导层面和政策法规上,亟待加强重视。以江苏为例,目前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及人才高地建设的政策和目标中,基本上都是偏向于社会科学研究、教学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措施,而比较忽略社科普及人才的发展规划、体制机制与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其次,社科界自身认识也有失偏颇,应予改进。 长期以来,科普被狭隘地看作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社科界本身对社科普及意识也比较淡薄, 存在着明显的重科研轻科普现象。不仅是普通公众,作为社科普及主体之一的社科研究者中的许多人对社科普及也依然感到陌生。于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一方面是公众对社会科学的需求呈日益增长之势,另一方面却是有能力有热情进行社科普及的科研工作者大量缺失,优秀社科成果被束之高阁,社会科学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社科普及队伍组织管理不健全

社科联是社科普及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由于社科联自身组织建设不健全, 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一方面,缺乏权威性的相关业务指导。 因为没有国家级社科联统筹管理,很多社科普及业务只能够靠各个省份自己摸索,很难形成广泛的社会效应,也直接制约了社科普及人才资源共享和整个队伍自身发展。 另一方面,相关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错综复杂。以江苏为例,不仅尚未形成长期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一些市、县级社科联还往往缺少独立编制, 存在与宣传部门混编、 混岗现象,人手紧缺, 从事社科普及工作的人员难以确定和很不稳定,责任也难以明确,从而导致基层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情况更加严峻。

(三)相关的社科普及人才理论研究缺位

社科普及起步较晚, 社科普及工作者的首要精力很长时间都放在了社科普及实践方面, 这有其现实必要性。 但是,经过多年实践,现在社科普及理论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层面研究的严重滞后, 已经开始成为社科普及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社科普及研究本身的薄弱致使社科普及缺乏较为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社科普及人才的成长不仅取决于社科普及实践的开展, 还取决于社科普及理论的进步和指引。根据文献检索的结果, 目前我国关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 既缺乏从宏观层面对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性探索,也缺乏从社科普及基地、活动等具体层面深入研究人才发展问题的实践性求证。 纵观近几届社科普及领域的全国性会议或者区域性会议, 专门论及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省份及理论成果也是凤毛麟角, 对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缺乏宏观性、理论性、系统性。

(四)社科普及的社会广泛动员不充分

目前社科普及活动的开展还是主要集中在社科联系统的专职人员推动,尚未真正有效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科普及中来, 特别是尚未充分动员并积极从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政府部门、管理机构以及退休专家学者、研究生、中小学教师等群体中广泛罗织人才。社科普及应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实现社科普及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仅仅靠社科联系统的专职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少政策法规支撑,社会各界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社科普及职能部门和有关方面缺乏创新意识、 推动力度不够; 再者是有效吸引社科工作者愿意参与的社科普及活动平台不多, 且普及模式单一、 方式方法单调。 随着各地社科普及法治建设的健全完善特别是有关社科普及条例的制定实施, 社科普及和相关人才队伍建设的环境将有可能获得改善,社科普及人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也将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关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应着力完善社科联组织机构建设,有效形成省市县社科普及人才工作网络

在社科普及工作的领导体制上,没有全国性行政机构,各地方基本上均由社科联负责,归属党委领导的宣传系统, 而没有相应的政府机构统领,因此在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均很难得到与自然科学普及同等的政府支持, 较之自然科学普及的地位具有较大差距,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今年 9月 1 日施行的《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社科联建设,重视社会科学普及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加强专兼职相结合的社会科学普及队伍建设。”因此,加强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应首先强烈呼吁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省、市社科联组织建设,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等方面作出明确的统一规定和规范,并进而推动县级及其他基层社科联建设, 建构上下贯通活跃的工作格局,切实有效地促进各级社科普及人才队伍的稳定健康发展, 让社科联这支重要力量在社科普及事业发展中真正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应进一步在思想上和财政投入上双重重视,加大力度推进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入研究

与自然科学普及相比,社会科学普及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性文件的出台数量上,还是在相关政策性的支持力度上,亦或是在相关财政经费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呼吁明确制定社科普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出台《社科普及人才规划纲要》,并且实现对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的科学规划。同时,建议各地社科联联合当地统计部门或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当地的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摸底调查,形成科学客观的调查报告,促进区域间的沟通交流,以供进一步的理论性研究作参考。没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就不可能更好地指导社科普及人才选拔培养的生动实践。

(三)应强化社科普及人才和成果的评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科普及工作者的积极性

由于社科普及工作的公益性质和人才队伍的松散联盟性, 这给队伍建设和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江苏省社会科学普及促进条例》明确提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绩效评估激励机制,组织实施社会科学普及优秀成果的评比、展示、转化和推荐。对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社会科学普及项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给予表彰。”实践早已表明,没有社科普及组织的广泛发动、运作和广大社科普及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社科普及活动就难以开展,社科普及事业就无法推进。

参考文献

[1]科技部,中宣部,国家发改委,等. 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J]. 中国科技信息,2007(6):6.

[2]郑念. 我国科普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普研究,2009,4(2):19-29

论文作者:苏惠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3

标签:;  ;  ;  ;  ;  ;  ;  ;  

关于社科普及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论文_苏惠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