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论文_陈文娟

浅谈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论文_陈文娟

广东鸿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26070

摘要:在汽车生产过程中其汽车零部件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的基础,每个部件的质量都会影响着整个汽车最终的质量。然而汽车制造商在制造一辆汽车的过程中其零部件往往采用订单的形式去向生产型企业订购,然而订单的要求不确定以及各个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难度系数高,导致企业在质量控制上难以做到统一,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数据不能及时分享。要进行汽车零部件的质量优化和管理控制,实现信息化管理方式是最有效手段。本文将对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上质量管理控制方法和企业生产管理理念,运用理论结合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不同生产要素,对其制造的质量控制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汽车及其零部件;质量控制;信息化管理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汽车、轮船、飞机产业已经成为工业生产领域的三大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发展迅速。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汽车产品的性能与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促进了汽车制造部门的发展。汽车整体性能质量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和装配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先进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机械加工方法为零部件的加工质量提供保障。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与优化成为目前汽车制造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强大的零部件质量控制是汽车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整体分析

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形式的基础上,我国汽车行业也紧紧跟随其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从2000年中国汽车销售不到200万辆到2015年汽车全国销售总量的2459.8万辆,同比增长4.7%,十五年间增加了近13倍。这也是自从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超过2000万辆。即使在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中国汽车的销售量依然在增长,全年汽车销售935万辆,同比增长6.70%。汽车零部件的销售量也相应的飞速增长,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做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优化将是未来的一个大的趋势。

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猛,但是相比部分发达国家的汽车行业,我国汽车行业不仅在规模上存在差距,更重要的是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上的差距。就汽车零部件行业来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普遍存在着一些严峻的质量管控问题: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生产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汽车产业信息化不完善,对生产的预测信息不够准确,各个部门信息交流不够流畅,时间周期偏长且容易出错;新产品研发优化周期偏长,不能适应国内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体系,但是其中问题颇多,不够完善,效率低下,也得不到及时的信息反馈。如何解决上述汽车质量管理控制的问题,将是我国整个汽车产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2、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过程分析

作为汽车整车生产的关键部分,汽车零部件生产与一般制造业相似却又不同,更加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汽车零部件生产与其他的制造业最大的不同。其制造和质量控制管理流程从策划产品、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设计和研发、产品和过程的检验以及确认、生产出产品最后得到反馈和评定。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如果零部件制造企业规模小,就难以断定能否加工出大于企业生产规模的订单,并且难以确定合适的价格去竞标以获得订单。

2.1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要求

第一点要求是对汽车企业的创新优化能力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想要成为国际采购商的长期选择,其创新优化能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条件,具备创新优化能力的厂商才能在国际化这样大的竞争环境下成为更加有实力的合作伙伴。第二点是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要求和按时交货能力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能做好相关质量控制。在全球化的汽车产业链下,任何一家企业出现质量问题或者没能按时交货都将影响整车的制造,都可能造成很巨大的损失。第三点是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对成本控制能力要高,在总成本的控制下,各个零部件的运输成本,库存成本等都要控制到位。

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质量控制,如若产品质量不稳定,那么成本、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只有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在保证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制造质量稳定性的条件上,不断的进行优化研究,实现技术创新,产品优化,运用新的材料降低成本,严格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理论发展

质量管理控制理论从20世纪到今天,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从最初的质量检验阶段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说明了对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的严重性。三大阶段从最开始的以事后把关为主到监控生产过程,在过程中预防控制到最后的防范与检验结合、着重管理能够影响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质量的各种因素和环节。我国在质量控制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多是中小企业,国外多是大型企业,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先进的质量控制管理思想,需要考虑到我国的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现状和具体国情,结合实际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多中小企业的,容易操作的、能够有效控制产品质量稳定系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案。

3、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及优化

3.1 分层化的制度

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分层制。在流水线生产中将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逐步进行分层,对汽车零部件的组装线与生产线进行分离,细节化分层常为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主要模式。汽车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分为多个层次的控制,所有的程序决定了零部件的制造质量。每个分层制造环节的总和造就了零部件。这样的体系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质量的控制:一方面是进行分层中每一层次的处理,另一部分就是进行相应的最终整体的处理,而现在的指令控制与优化体系也是依附于二者而存在的。体系运转的基础就是每一个零件的生产层次,以及最终组装过程中组装人员的人员素质与组织组装能力,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质量控制与优化。

3.2 市场化的运作

生产上的分层制就是采用零部件采购制,也就是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来实时调节零部件的质量,相较于整车生产来说,零部件制造技术难度比较低,而且资本密集程度也相对较低,如此一来,汽车生产企业就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市场的供给来选购质量符合要求、价钱合理的零部件,这样就能保证整车的质量与成本。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加深,而且不同的质量零部件对于汽车质量的调节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设计要求的汽车采购不同质量的零部件,由此完成了它们的设计定位以及成本控制。

3.3 结构化的处理

结构化处理指的就是零件采购过程中应该以满足汽车的整体需求为基本原则,其中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都必须与整体匹配,每个零部件的质量也应该是匹配的,从而保证整体结构的平衡。避免因为某一小部件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体的质量,这会影响汽车的功能。换句话说就是,让每个零部件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功能,从而保证汽车在自身成本基础上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汽车的整体结构中每个零部件都是同等重要的,每个零件都有属于自己的功能,缺一不可,其无地位高低之分。另外,自从汽车行业实行了结构化改革之后,很多汽车企业由于零部件购买而吃回扣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抑制。因为每个零部件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一样的,所以所有的采购人员也是平等的,这对于企业的和谐、零件的质量优化都有好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汽车企业越来越多,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此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非常大,而零部件制造是汽车制造行业的重要环节,其质量控制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非常重要,零部件制造质量的提高能够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所以,汽车企业在零部件制造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对于制造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与再制造,并且逐渐优化制造水平,保证汽车零部件的制造质量,为汽车的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J]. 程浩,钱得柱.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7(16)

[2]探讨汽车刹车片的制作与质量控制研究[J]. 王永平. 现代经济信息. 2017(13)

[3]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J]. 杨刚. 时代农机. 2017(02)

[4]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与优化研究[J]. 牛小磊,安国翠.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6(03)

[5]国外质量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研究[J]. 苏文杰.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6(06)

[6]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何桢,万平,李长贵.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论文作者:陈文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9

标签:;  ;  ;  ;  ;  ;  ;  ;  

浅谈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论文_陈文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