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视阈下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研究论文

供给侧视阈下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研究论文

供给侧视阈下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研究

付翠莲

摘要: 高层次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驱动最为核心的战略资源。文章以温州市为例,认为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是新常态下温州提速增效、实现赶超发展的现实之需。当前温州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产业偏传统、科技含量低,人才发展与产业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升级;人才政策落地难,稳定度低,引进力度仍需加大;基本生活条件、创新创业配套服务等引才软环境因素尚需进一步优化等。在树立“筑巢引凤”理念基础上,确立“机制活才”思路,充分发挥高校和民企集聚人才的作用,努力构筑人才创业创新的最佳平台,深入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接平台,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把温州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地,是新常态下推动温州结构转型、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之举。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引进;跨越式发展;温州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地区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创新驱动作用。当前,温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低端要素利用向高端要素利用转变,关键要靠高层次人才来引领和推动转型和实现赶超发展。近年来,温州市一方面大力推行“五水共治”“大拆大建”,致力于改善城市环境,为吸引人才打造城市硬环境;同时,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排名也在逐步上升,城市向心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近年来温州市政府加大人才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温州企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和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化水平,对推动温州科技进步、提高区域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温州市目前的高层次人才储备状况,以及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仍然较弱,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无法与“铁三角”中其他两强杭州、宁波相比,难以满足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因此,与温州市供给侧改革的需要相适应,“引资扩量”与“引智增质”同时并举,充分发挥“以用促引”,推动高端创新型人才战略性集聚,是新常态下温州提速增效、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并实现赶超发展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特征及其表现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其内涵是不断变化的。一般认为,高层次人才也被称为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或“高精尖”的杰出人才,指具有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掌握比较先进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或某领域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适应市场竞争需要,得到同行专家确认,并能以其创造性工作对社会某领域某方面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并处于领先地位,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的高层次人才群体。[1]高层次人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优品质。高层次人才的优品质不仅表现为知识丰富,技能卓越,还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律己态度和政治素养,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质,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高智能。高层次人才一般都是高学历、高职称,具有丰富的阅历、渊博的知识以及特殊的或高超的技能,在相应领域的人才群体中处于比较高超的水平。三是创造性。高层次人才因其高智能和掌握丰富的知识,故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一般进行的是创造性劳动,工作效果较为突出,能够产生大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动态性。高层次人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总是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层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储备要一直处于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不与时代脱轨。

从表2可以看出,实际在港避风锚泊船舶数量远超过本港能承受的船舶数量。由于防台锚地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小型船舶被迫选择在开阔水域锚泊,锚泊安全间距不足,走锚险情时有发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指患者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症状,由于椎体骨内的骨密度和强度的下降,在轻微暴力下引起的椎体内部骨折,高度下降,形似被压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很高,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重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常发生于老年女性[1-3]。据估计,椎体压缩性骨折占据全球每年新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一半。在我国,这种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的发生率也已经远远超过了20%[4-6]。本文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进行了分析。

按照2018年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目前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分为五类:其中A类主要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等高层次人才;B类主要包括浙江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等;C类主要包括浙江省“万人计划”人才、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培养人员、长江学者青年学者、“钱江学者”特聘教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D类人才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温州市“海外精英引进计划”创新项目入选者等;E类人才主要包括市“海外精英引进计划”海外工程师项目、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才等。近年来温州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人才新政十条”“以情聚才十条”“科技创新十条”“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等一系列引才政策。从温州市本身发展的纵向比较,近年来高层次人才数量增长呈稳步增长态势。浙南科技城是温州建设人才生态示范城市的重要平台,也是温州高新区实施“人才兴区”战略的核心载体,浙南科技城在规划之初就被定位为温州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创新活跃的“人才改革试验区”。但是,目前温州高层次人才的总量不足,高层次重点人才不多,中青年拔尖人才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十分匮乏,高层次人才的储备还远远不能满足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优劣势分析

当前国家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约束加剧、供需结构失衡、错配等问题凸显,亟需实施供给侧改革。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人才作用的发挥有着独特条件和潜在优势。全面评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劣势,有利于新常态下提升经济活力,提高区域竞争力。通过对温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情况的考察,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温州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势

1.平台优势

6月冷气团依然较为活跃,但暖气团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高空槽东移,中低层有切变或急流配合,地面有倒槽或低压存在是6月份最常见的天气系统配置(表3),23次暴雨过程中有8次是这样的天气系统配置造成。另外东北冷涡与地面倒槽或低压的配合也是常见和典型的系统配置,此时低空急流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降水量的大小,分析时段内东北冷涡和地面倒槽或低压引起的暴雨过程共4次,降水量和对应的低空急流大小分别为100.1 mm(低空急流轴强度为16~22 m/s),99.8 mm(低空急流轴强度为16~20 m/s),76.6 mm(低空急流轴强度为14~16 m/s),55.9 mm(低层风速未达到急流标准)。

2)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切实巩固。2011年,青海、甘肃、四川、西藏通过“两基”国检,标志着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全面普及。各地认真抓好“控辍保学”工作,稳步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教学质量,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贫困地区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静,不只是环境的静,更要有心态的静。还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少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如今,人们不仅被声光电化等各种嘈杂之声所包围,而且被泛商品化催生的各种世俗欲望所追逼,心态既难于“澹泊”,也难于“宁静”,如此也就难于“明志”与“致远”了。

温州产业发达且独具活力,在外温州人形成的产业体系具有独特优势,拥有十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潜力。温州正瞄准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汽车、先进机器人等创新领域,盯牢激光与光电、生命健康、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等具有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优质项目做优增量经济,推动结构调整,为“人才+资本+项目”提供产业支撑。

3.企业优势

综上所述,桂越边境跨国婚姻家庭子女多数存在较为严重的民族认同问题,因个人成长、教育与发展过程中受到两国文化的双重影响,在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国家认同、社会认同等方面备受困扰,要积极利用国家力量、社会力量、文化力量,解决跨国婚姻家庭环境下子女身份认知障碍,构建和谐、稳定的边境关系与婚姻家庭关系。

温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海西经济区的接合部,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和四大都市区之一,具有人口、经济体量规模较大优势,高铁、机场、高速公路、港口等立体交通构架基本形成。温州民间资本雄厚,经济外向度高,商业人脉和营销网络发达,正大力吸引国内外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在温落地,为高层次人才创新及科技金融融合、推进科技资本化提供资金支持。

4.资本优势

温州市场经济活跃,创业气氛浓厚,传统产业优势明显,人才潜在发展机会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机会较多。目前温州结构调整逐步显现效应,已具备一定基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尚产业相对发达。温州商业人才发达,创意文化产业有一定发展和潜力。温州中小企业众多,产业发达,经济市场化程度高,中小民企使得人才使用和项目转化需求量大,供需对接灵活。当前温州正大力开展新一轮“机器换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为继续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高层次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现实需求。

5.营销优势

尽管近年来温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温州人才引进政策仍然相对滞后,正面临人才难引与人才急剧流失的尴尬。首先,温州现有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优势仍显不足,政策落地情况不够理想,人才政策优惠幅度和覆盖面需要提高。其次,政府缺乏对温州人才总量、结构特征的准确掌握,存在着用人单位、人才与政策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时需要通过部门间领导间人际沟通才能落实相关政策条款。如温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受教育问题最为突出,引才单位与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缺乏制度化的衔接机制及相关绿色通道,需要引才单位领导利用私人关系去落实,这就构成引才巨大屏障。再次,政策僵硬的“一刀切”措施,造成对某些用人单位或本地人才的不公,并导致临近政策受益边界的人才以及“双聘”院士或外地获得“国千”“省千”称号的人来到温州,却抱憾无法充分享受某些政策红利。第四,人才相关配套政策不稳定,落实力度、速度和细化程度亟待加强;人才管理体制、评价机制仍需改革,引进人才工作结构、体制机制仍需优化和调整。第五,温州国际化人才吸引力匮乏,引进国际化人才的相关准备严重不足,吸引台湾人才的问题尤须引起注意。第六,引才工作到了县区一级,有为完成预定指标而完成的现象,导致所引人才不一定契合地方需要。

6.政策优势

C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拼凑手头的技术资源,研发智能滑板,属于典型的手段导向型资源拼凑模式(12>4)。在产品上市后,企业并没有止步于现有产品,而是利用其技术优势,成功研发出第二代产品及其配套设备。此外,企业通过与政府、众筹平台等建立的社会关系网络,实现了政策、资金的拼凑。根据表6编码结果,产品上市后,手段导向型资源拼凑条目数为6,社会网络型资源拼凑条目数为7,二者相差无几,可将其判定为混合型资源拼凑模式。

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人才新政十条”“以情聚才十条”“科技创新十条”“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等富有高含金量的科技人才政策,为激励人才、支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提供政策保障。根据人才新政政策规定,温州市重点引进培养的高层次人才,按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可分为五种类型:国内外顶尖人才(A类)、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省级领军人才(C类)、市级领军人才(D类)、高级人才(E类)。对于引进培养在温州市工作或创业的A类人才,给予不少于1200万元的奖励资助,B、C、D、E类人才分别给予最高8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的奖励资助。对引进培养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分三个档次资助,第一档“一事一议”最高1亿元的资助,第二档1000~3000万元的资助,第三档200~1000万元的资助。同时,人才新政大幅度提高了人才发展平台建设资助力度,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目前温州市人才新政支持力度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人才专项投入占本级财政收入比重逐年攀升,形成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人才办、市招才局、市人事局、社保局、财政局、教育局等多元共管人才工作机制,人才评价制度基本健全。温州同时注重人才联谊会等平台对于人才的吸附作用。截止到2016年,温州市已在全球各地设立海外引才联络站31个,聘请48名海外专家学者作为我市海外引才顾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网络,[2]人才发展平台形成一定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

2.产业优势

(二)温州引进高层次人才劣势

从总体上看,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温州实体经济下滑,目前规模以上企业不足,资金、人才、企业总部外流趋势严重。近年来温州城市的首位度一般,对人口吸引力呈现下降趋势,与“铁三角”杭州、宁波的差距继续拉大。尽管温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有不少优势,但目前温州在科技创新、产业竞争力和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短板还比较突出,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稳定的制度性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总之,温州高层次人才数量和结构还不适应转型发展、动能转换的需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软硬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温州市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科研机构少,知名高校少,目前仅11所高校,缺乏博士点培养平台,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软肋”。温州各高校学术氛围不浓,人才发展高质量平台量少,各类人才继续深造支持不足。高校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简单套用财政资金,科研人员申报项目积极性不高;引进人才在职称晋升、人才称号评比和奖助等门槛较高,尤其是高精尖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数量极少。温州高等教育需要实现非常规发展,加强与产业的对接迫在眉睫。据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温州市教育人口占全省近1/5,而高校数量和在校生数均不足全省1/10,高职在校生数仅为全省的1/14,不到宁波的50%,仅为金华的60%。[5]

温州市为助推温州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实施科技大平台战略,全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目前温州正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浙南科技城,打造立足温州、辐射浙南、影响全省的创新高地,加快规划建设一批科创型特色小镇和众创空间,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科技孵化器和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创新要素集聚提供平台支撑。据温州市统计局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市企业技术中心以944个的总量,在省内遥遥领先,为宁波的近30倍;科技创新平台有4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7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个,科研机构20个。目前温州11所高校都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科队伍水平和综合办学实力下功夫,普通高等教育有一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彰显办学特色,高校与地方正密切形成互动格局。

温州传统产业居多,产业链和平台不全,引进领军人才或新兴项目难度较大。温州产业服务匮乏,产业集聚整合差,产业升级困难,没有形成人才与产业的互动发展局面,难以通过产业集聚人才。温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对于地方产业的支持作用弱小。温州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与周边城市相比不具备比较优势,产业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配置不尽合理。有研究者指出,目前温州超100亿以上产业仅有低压电器、鞋革及服装等几个传统产业,尚没有超1000亿以上的大产业。温州现有大型企业50家,中型企业566家,其余99.9%均为小微企业。[3]由于产业“低小散”与城市“低小散”相互影响,导致人才逆淘汰现象明显,部分高层次人才流失,大量低素质的人口在温州发达的制造业吸引下不断流向温州务工,形成“高端要素外流,低端要素流入”的“逆淘汰”现象。[4]当前,温州产业吸纳人才的能力有限,高端技术型人才、理工类人才难以有用武之地。从周边来看,温州在浙南闽北辐射能力有限,只能吸引周边相对落后地区如丽水、宁德、台州、衢州、金华等几个经济相对不发达城市的人口流入。

2.社会环境和人才发展空间方面

一是温州地处浙闽边境,上级政策性投入少,城市经济实力、人均GDP弱小,交通仍显不便;加上人文环境欠佳,城市包容性不足,文化气息不浓,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排名处于全省下游,这成为了吸引人才的一大硬伤。二是温州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半城市化问题突出。根据2016年的统计显示,温州的城市化率是69%,居全省第三位,但户籍城市化率仅为23%,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居民还是半城市化的农民工,这就使城市规模、档次和品位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温州产业园区地处偏远,配套生活与服务设施不足,文化生活相对枯竭。温州目前产城融合平台建设与管理和杭州海创园和梦想小镇模式相比相对滞后,还停留于传统工业园模式。四是温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整体来看社会生态环境欠佳,导致高端创新研发人才、领军人才与中高级管理人才发展空间供给不足,较难吸引高层次人才与年轻人才。温州城市建设严重落后于杭州和宁波,未来中高层次人才被此二城市“虹吸效应”影响还面临流失风险。

3.高等教育资源层面

1.产业发展层面

4.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层面

温州的气候比较温和,适宜人居,历来被誉为“人才创业城”,这对于吸引高层次人才到温州工作和创业创新具有优势。温州人有很强的市场意识、开拓精神,230余万在外温商构成了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由于温商联结全球市场,温州城市人口和经济外向度高,本土留学人才也很多,吸引国际化人才具有潜在优势,目前已构建起覆盖全国、连接世界的温州人的全球网络。

总之,温州高层次人才开发的主动性不强,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招聘方式,培养不够,吸引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大。此外,人才项目融资是引进高层次人才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政府产业引导资金落实往往有难度,而新兴项目往往伴有较大的风险,温州社会资金又不愿意进入。各单位编制紧张影响进人、留人,本土高层次人才丰富但流失严重,诸多劣势制约着温州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更好发挥作用,也影响到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的步伐。这就需要借鉴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成功经验,探索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和道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迎头赶上,真正实现人才强市战略。

三、提升高层次人才吸引凝聚力的举措

城市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关键的因素在于发展平台和发展前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从平台建设、引才渠道、人才政策、优化环境几方面着手,着力把人才政策落到实处,重视城市吸引力与高层次人才积聚关联度,进一步提升温州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凝聚能力。

(一)夯实高层次人才发展的产业和平台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着力加快发展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网络经济、旅游休闲、现代物流、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十大新兴产业以及金融、现代农业等领域,培养引进学术造诣高、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领军型人才和团队,为集聚新经济人才提供扎实的新经济产业基础。要加快完善人才创业创新链条,做特做强科技大市场,大力集聚创业孵化、资本对接、人才中介服务等创新要素,聚焦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网络经济、文化创意、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和合作平台,大力推动系列标志性科技成果在温州转移转化,全面提升温州的区域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同时要以温州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乐清“千人计划”产业园为引领,着力培育龙头型、“航母型”、总部型大企业大集团,扶持新经济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推动大型企业上市步伐。

引凤要筑巢,鸟巢就是平台。人才集聚和发挥作用,关键是事业发展平台。温州各级领导要奉行“教育优先”“投资于人”和建立“脑力强国”的战略,重视平台建设与服务支持,搭建对接平台。温州市要加快建设高端创业创新平台,全力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浙南科技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发展,会同有关部门争创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形成“店小二”式人才服务制度。政府出面将现有的温州高教园区进一步整合,学习苏州昆山杜克大学、深圳南山哈工大研究生院的成功经验,引入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或国外大学的温州分校或研究生院。同时也应该打造从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高端国际学校,为国际高层次人才和本地的中产精英来温州落地安心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二)拓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渠道

具有海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掌握着国际先进知识技术,积累了丰富管理经验,具有非凡创造力,能够带动新兴学科和高新产业发展。温州市应放眼全球广纳英才,紧紧抓住近年来海外人才回流的机遇,充分发挥海外温州人广泛的人脉资源以及拥有230多万在外温商强大的网络资源优势,通过世界温商大会和温州人全球网络资源吸引高层次人才回温州、来温州工作创业。目前温州侨联借助温州籍海外侨团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站,成为宣传推介温州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窗口、桥梁和纽带。温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住房补贴政策等服务,让人才来到温州还能留在温州,使内外温商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大量创新资源向温州、温企、温商快速集聚,将成为发掘高层次人才资源的一大优势。今后温州若能在进一步加强创新生态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加强与外部创新要素的网络连接,重视人才中介组织尤其是著名猎头公司对于引才的桥梁与猎寻作用,进一步拓宽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网络,促进全球范围选才,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浙江乃至全国前列。

为此,任课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课件里引入动画视频等,直观展示日常生活中和现代工业生产中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材料类专门案例介绍、引导分析和课后调研,深入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全面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要引导学生站在全社会多角度分析认识,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全面现代化的意义,全面认识公正文明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硬指标,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才是民族崛起的正确路径。而要实现这一切就要坚决推进高等教育“四个回归”,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输送“德技”兼备的优秀人才。

(三)确保高层次人才政策落到实处

良好的政策支持,是吸引高层次人才就业创业的“催化剂”。加快完善政策体系,着眼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优化现有政策着力点,着力落实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以及推进人才政策落到实处;要强化人才政策资源的统筹使用,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对支持高层次人才发展的科技政策、教育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统筹使用和一体化推进,并形成合力。同时要强化高层次人才政策执行落实的评估和监督,督促相关部门按政策兑现到位。对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借鉴美国对高层次人才实行“绿卡制”办法[5]给予入籍优惠,通过高薪聘用等优厚待遇引进外国人才到本国从事工作,提供优厚条件聘请外国高层次人才,包括带薪休假、住房补贴、进修资助、医疗等保障计划,制定实施海外人才居住证制度,给予外籍人才温州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出台高层次人才生活待遇暂行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在出入境、医疗、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多方面予以优惠。

会做与不会其实是相对的。课堂笔记学生都会做吗?不也做错吗?为什么还叫学生尤其是差生做呢?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懒于思考到勤于思考的过程。据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学生会不会做。幼儿学步,当他迈开稚嫩的第一步甚至独立一下,作母亲的都会为之欣喜若狂。绝不会因怕摔跤而拒绝让孩子学步的。

(四)优化高层次人才发展创业环境

引进人才的关键在“两机”,机会和机制;留住人才的核心在“安乐”,安居和乐业。目前,温州的人才面临最紧迫的问题是优化高层次人才安居乐业的环境。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对吸引高层次人才也至关重要。政府部门要凝聚“人才+资本+民企”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扶持各种技术支撑公司、服务公司,提供“一对一”的专员服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让高层次人才后顾无忧。要优化人才发展服务体系,探索设立温州人才研修院,定期开展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跨领域、跨专业交流学习平台,营造高层次人才交流沟通的良好氛围,鼓励龙头企业设立行业人才培训交流机构,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居留服务水平,增强高层次人才对温州要产生出“来了就是温州人”的“融入感”。具体措施包括:一是要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和各项补助政策问题。要千方百计扩大人才公寓规模及数量,对重点高端新经济人才通过给予薪酬补贴、人才租房补贴、个税减免奖励等多种办法留住人才。二要着力强化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择校相关政策,着力推动国际学校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建设,满足高层次人才对子女高质量学校就读及国际化教育资源需求。三要改善温州城市硬环境,提升温州城市品质。在“大拆大整”后要加快城市“大建大美”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全力提升中心城区品质。要加强城市宜居宜业宜游宜创环境的宣传力度,强化温州宜居城市、创业之都的印象氛围,提升高层次人才在温州生活品质,通过良好口碑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扎根温州。

总之,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关键要树立“机制活才”理念,建立完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作用的工作机制,在制定人才政策上把握好方向,掌握人才总量与结构情况,精准部署引才工作,要从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的重金挖人才,转变到从待遇、感情和事业发展综合考虑招才引智,抱有长期化培养心态,重视对高层次人才开发培养并加以重用,重视人才在精神、文化甚至基本生活条件等方面的需求,让高层次人才来得了并留得住,真正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丹萍.集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机制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为例[J].经济体制改革,2006(04).

[2]温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高水平建设人才生态最优市的40条意见》的通知[EB/OL].(2018-06-22)[2019-03-21].http://wzkj.wenzhou.gov.cn/art/2018/6/22/art_1358272_20657.html,2018-06-22.

[3]温州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开幕 人才、技术相亲本土企业[EB/OL].(2016-11-12)[2019-03-08].http://news.66wz.com/system/2016/11/12/104931534.shtml,2016-11-12.

[4]陈珉.温州人才发展环境的比较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07):87-91.

[5]王勇.城市吸引力与高层次人才积聚关联解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7(03):71-77.

[6]温州日报.温州代表委员杭城热议之人才支撑[EB/OL].(2013-01-30)[2019-02-26].

http://news.66wz.com/system/2013/01/30/103523048.shtml,2013-01-30.

[7]TariqueI,SchulerRS.Globaltalentmanagement:literaturereview,integrativeframework,andsuggestionsforfurtherresearch.JournalofWorldBusiness,2010,45(2):122-133.

Introdu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under Supply-Sid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Bringing into Playing Their Roles

FU Cui-lian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 )

Abstract: High-level talents are the core strategic resources of urban developm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innovation-driven.Taking Wenzhou city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holds tha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it is the realistic need for Wenzhou to introduce and train high-level talents vigorously to speed up and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catch up with and surpass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s.At present,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talents team in Wenzhou:traditional industry,l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talent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latform need to be further developed and upgraded;talent policy is difficult to land,low stability,and the mechanism of introduction still needs to be increased;basic living condition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ing services and other soft environment factors need to be further optimized.Based on the concept of“building nests and attracting phoenixes”,we will establish the idea of“activating talents by mechanism”,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to gather talents,strive to build the best platform for tal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and build a docking platform for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stimulate the creativity of talents to the maximum extent,and build Wenzhou into a high-level talents gathering plateau which are the keys to promote Wenzhou’s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overtaking of bends in the new normal conditions.

Key words: high-level talents;introduction;leap-forward development;Wenzhou

中图分类号: D0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974(2019)05-0077-07

DOI: 10.13877/j.cnki.cn22-1284.2019.09.010

收稿日期: 2019-04-0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人力资本的长期发展机制研究:基于空间集聚和路径依赖的视角”(71804132)

作者简介: 付翠莲,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博士,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社会治理理论。(浙江温州325035)

(责任编辑:吕增艳)

标签:;  ;  ;  ;  ;  

供给侧视阈下高层次人才引进及作用发挥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