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数理统计及可视化分析论文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与走向
——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数理统计及可视化分析

胡金江1,2贾金婷1侯月娇1余瑞莹1张晓壮1赵世佳1

(1.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北张家口 075000;2.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摘 要: 我们以中国知网(CNKl)2019年3月28日前收录的篇名包含“核心素养”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对发文数量、资源类型、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基金及学术影响力进行数理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论文从2014年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热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已经构建并公布:制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是核心素养未来重要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 核心素养;文献统计;研究热点;综述展望

引言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DeSeCo项目共同合作出版了《发展教育的核心素养:来自一些国际和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一书。书中指出:核心素养是使个人过上他想要的生活和实现社会良好运行所需要的素养[1]。教育部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此,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文献也呈现井喷式的发展。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和整合的概念[2]。我国现有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切入点众多、观点不一。基于此,我们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现有相关文献的数理统计及可视化分析,梳理、归纳出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与走向。

一、数据采集与处理

(一)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来源于CNKI,检索条件:“篇名”=“核心素养”;发表时间为“不限”;文献库为“期刊、硕博、会议、报纸”;配方式为“模糊匹配”。我们手动剔除会议信息、征稿通知等非研究型论文,最终获得14 344篇有效中文文献作为统计对象。检索时间为2019年3月28日。

(二)数据处理

知识图谱作为显示某一领域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图形,“具有‘图’和‘谱’的双重性质与特征:它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隐含的复杂关系,这些复杂的知识关系正孕育着新的知识的产生[3]。CNKI是目前国内收录学术论文覆盖面最广的动态数据库,具有丰富的文献检索功能与分析功能[4];能够提供文献的统计数据和可视化图谱。本文主要通过统计分析与内容分析法对14 344篇文献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对CNKI提供的可视化图谱的解读,揭示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展望未来研究走向。

二、核心素养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

图1 核心素养研究论文的年度分布

(一)发文数量及变化趋势

发文量及其变化能够反映出研究者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度,我们可以据此预测核心素养研究的前景。根据CNKI载文情况,截止到2019年3月28日,我们按照本文所述检索条件,共获得14 344篇中文文献,各年度发文数量如图1所示。虽然从2007年开始就能检索到篇名包含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但是和目前普遍认同的核心素养概念一致的研究内容最早见于辛涛等人发表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5],即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构建始于2013年。随着我国《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从2014年开始,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呈现了井喷式的增长。2018年达到了7 183篇;2019年,截止到3月28日,发文数量已经达到1 056篇……研究论文数量的快速增长,这反映了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高度关注,同时研究热情不断升温。

(二)资源类型及文献来源

我们根据研究论文的资源类型和来源期刊可以了解有关研究成果的空间分布特点,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同时能够了解相关期刊的特点,掌握该领域核心期刊群,为读者及研究者提供指导[6]。表1标示出了检索到的资源类型:期刊论文为主要的研究成果,占所有成果的89.72%;博士论文5篇;硕士论文619篇;国内会议论文556篇。这体现出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得到了研究者的高度持续关注。主要文献来源(载文量排序前20的期刊)如表2所示,几乎都是教育类教学类期刊,并且多为基础教育和课程研究类期刊。这反映出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重点关注。

表1 资源类型

表2 载文量前20期刊

(三)作者、研究机构及基金分布

受国内外形式影响,核心素养研究得到了学者广泛关注,且研究群体不断扩大。表3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40的作者,发文量均在6篇以上。这说明这些作者持续高度关注核心素养研究。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对国际核心素养研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16-19]。核心素养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价值理念的不同,各国家或国际组织构建的核心素养框架和指标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核心素养目前已成为一种国际共识,是众多国家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支柱理念。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可以为我国核心素养体系的完善提供启示。

现代化的水资源信息平台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工具,该平台建设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泉州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投入2 600万元,于2012年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警、实时调度和实时管理。

罗朝猛介绍了日本教育改革历程,从“新学力”1.0版到“扎实学力”2.0版再到目前的“21世纪型能力”3.0版。“21世纪型能力”由基础力、思考力和实践力三大部分构成,是日本面向国际、立足本国提的核心素养框架[14]

表3 发文量前40的作者

表4 发文量前40的机构

表5 基金资助情况

(四)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核心内容的体现和主题信息的浓缩,用户可以通过阅读关键词快速明确文章主旨,从海量的文中获取有用信息[7]。通常,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研究热度成正比。表6列出了频次最高的20个关键词,排序前20的关键词频次均超过100,主题词“核心素养”出现的频次高达7 733。20个关键词中包括核心素养(含学科核心素养)6个(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占30%;教学(含专业教学)研究11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小学语文、高中数学、初中数学、教学、阅读教学、课程改革、小学英语),占55%;培养策略研究3个(培养、策略、培养策略),占15%。图2为关键词共现图,显示出关键词共现网络。

我们从关键词频次、分类、共现网络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研究热点正在逐步从核心素养释义、国际核心素养对比延伸到中国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构建、学科核心素养模型构建及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标准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河南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化推广,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6708个,入社社员14.5万户,服务农户558万户,合作社资产总额152.5亿元;拥有大中拖拉机7.2万台,联合收获机械5.8万台,粮食烘干机895台,配套农具18.6万台套;年作业服务面积1.2万亩/次,年度总收入约84亿元。

图2 关键词共现图

表6 频次排序前20的关键词

(五)学术影响力

图3 期刊文献分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教育部2014年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式中M 为高频阈值,N max表示区间学术论文被引频次最高值。图4是不同被引频次区间的论文数量统计,插图具体显示被引频次1~50的论文数量。由式(1)计算所得文献的高频阈值为23,即被引频次达到23的论文为高频被引论文。根据本文检索条件获得的数据中,共有346篇属于高频被引论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09篇。由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表不到三年时间,被引频次达942,下载达18 340次,相关内容成为核心素养研究的知识基础。

研究生教育过程是导师与研究生的双向活动,师生心理和情感交流贯穿始终,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最终质量。应将心理交流和情感教育作为研究生教育过程的纽带,在导师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及和谐的生活情境时,本着师生平等的思想,建立和谐的师生心理关系,实现师生共情;通过师生优势互补、教学相长,实现师生共赢。

图4 文献被引用情况统计

三、核心素养研究评述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基本上是围绕国际核心素养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批判性借鉴;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转化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国际核心素养研究方法、过程及成果的批判性借鉴

研究初始阶段,我国研究者主要关注国际核心素养的研究,介绍了国外核心素养研究的方法、过程及结果。张娜分别介绍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DeSeCo项目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DeSeCo项目以明晰社会和个人愿景为前提,从功能论的视角,以反思性为核心,特别强调人与工具、人与人的互动,将自主和认同作为素养的核心构成,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界定了二十一世纪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即终身学习的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及学会改变,并明确了五大支柱的具体指标,同时从7个维度,分学前、小学和小学后三个阶段建立了全球学习领域框架[1]

裴新宁等人介绍了欧盟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容——使用母语交流、使用外语交流、数学素养与基本的科学技术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主动意识与创业精神和文化觉识与文化表达8项核心素养[11]。陈晓雨等人认为欧盟新核心素养框架从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教学指导着手,力图使人才培养与欧洲的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是对旧框架的全面更新与升华[12]

刘畅等人分析了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体系,整个框架主要包含内环和外环两个部分:外环部分是核心素养的三大指标——学习和创新素养,信息、媒介和技术素养以及生活和职业素养,即学生学习目标的主要内容;内环部分是落实核心素养所需要依赖的学科知识,包含关键学科和21世纪主题两个方面[13]

14 344篇文献中共有294篇获得不同层次基金的资助,具体情况见表5。在这些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中,236篇获得了国家级基金资助,占总资助数的80.3%;58篇获得省部级基金资助。从资助情况可以看出,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总数不多,但基金级别较高,国家级基金占到了80.3%,其余全部为省部级基金。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批判性吸收各国际组织与国家建构与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研究程序、内容体系与实施途径[20],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总结大量的研究成果[21-24],于2016年9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25]。如图5所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目前,它已成为学界核心素养研究的知识基础。

顾秀林等人关注了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到为了应对全球化、人口增长、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加坡制定了21世纪技能,强调21世纪的新加坡公民一定要具备核心价值观、社会交往与情绪管理能力和21世纪竞争力三大板块的素养[15]

发文机构是指文作者的隶属单位。发文数量排名前40的发文机构如表4所示,全部为教育机构,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外,其余95%均为高等院校,共38所,其中师范类院校32所。40个机构共发文2 184篇,平均54.6篇/机构,占总发文数量的15.2%。由此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研究受到我国众多教育机构,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关注,受研究者专业背景影响,尤其受到了师范类高等院校高度的持续的关注。

不管今后汽车的能源类型以什么为主,纯电驱动都是今后汽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与能源无关、与环保无关。纯电驱动汽车与纯电动汽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纯电驱动汽车的燃料可以是汽油、氢气等,但燃烧释放的能量最终都要转换成电能,驱动汽车行驶。纯电驱动是一种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易于操作、控制,如果让汽车的4个车轮对应4个电机,就可以实现车辆原地转向。现在很多汽车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纯电驱动系统,如电动转向系统等,汽车领域中热门的智能驾驶技术也是以纯电驱动技术为基础的。

(二)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核心期刊一般是指所含专业情报信息量大、质量高,能够代表专业学科发展水平并受到本学科读者重视的专业期刊。核心期刊定量评价方法能对学术期刊做出比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其研究成果成为常用的参考工具[8]。图3示出了12 869篇文献的分类,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 776篇,占文献总量的13.8%;其他期刊论文11 093篇,占文献总量的86.2%。被引量指标是引文分析法在期刊评价中最简单直接的使用方式,从历史回溯的角度表征了被评价期刊在学术研究脉络中的地位和在科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9]。一般来说,一篇学术文章被同行引用得越多,该研究工作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也越高。论文被引频次是指自论文公开发表或公开发布以来被其他论文引用的次数。高频阈值根据普赖斯计算公式(1)确定,高频被引论文指的是在一个区段内被引次数高于阈值的原创性论文[10]

根据Vogler等[18]的研究成果,本文钛合金介观尺度铣削加工最小切削厚度取0.8 μm。介观尺度铣削单齿切削现象的判据如式(1)所示[19]:

两人逐个搜索了二楼的房间,一无所获;又跑去一楼的展厅里进行查看。最后,陆叔叔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具倒在地上的蜡像——蜡像穿着一身沙滩服,一把带血的匕首掉落在旁边。

图5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与内容

(三)核心素养的转化

将核心素养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指标或标准,切实将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落实到教育教学中来,这是核心素养研究的重要内容。《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指导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考试评价更加准确反映人才培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

为使核心素养落地,我国学者在对国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进行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15][26-28],结合我国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和内涵要求,从不同角度开展了大量的核心素养课程转化研究。

2) 间歇采样重复转发干扰的采样周期Ts取值灵活,不同取值可产生不同干扰效果,因此可适用于任何线性调频体制脉压雷达;

辛涛等人明确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应包含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和质量标准;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要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29]

钟启泉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的DNA,为我们提供了学校课程发展的思想武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需要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链环中聚焦核心素养展开运作[30]

张华提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应当走向深度国际化;继承并发扬我国教育民主化的优良传统;构建我国素养本位的课程与教学新体系[31]

石鸥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正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对课程与教学的意义深远:核心素养为课程内容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核心素养能够引领教师课堂教学[32]

学科课程承担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责任,不同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不同贡献,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不同学段具体学科的课程及教学改革研究层出不穷[33-43],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标准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新的理念和目标。

在我17岁多一点的那年初夏,我和小满坐在傍晚的草地上,看着农田里耕作的人们,我一下想到王维的《新晴野望》。

四、总结与展望

第一,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论文数量增长迅速,但核心期刊载文量及高被引论文数量较少。本文的14 344篇样本文献中核心期刊论文仅有1 776篇,占总数的13.8%;被引频次大于0的论文1 982篇,达到高被引标准(被引频次超过23)的仅346篇。增加实证研究,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是我国今后核心素养研究的努力方向。

第二,我国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已经构建并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及基本内涵。制定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和高等学校相关学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并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是核心素养未来重要的研究内容。

第三,我国发文量排在前40的研究单位除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以外全部是高校。各学段学业质量标准的制定、核心素养向课程标准的转化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大力参与,学业质量标准及课程标准也离不开一线教师的具体实施。我们要吸引更多中小学一线教师加入到核心素养研究队伍中来。这可能是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将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

第四,本文样本文献中关于大学阶段核心素养研究的论文仅有320篇。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是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部分高校毕业生也将会走向教育科学研究或教学一线工作岗位。加快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类高校的核心素养及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究,能够顺利衔接各学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核心素养具体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提供人员保障。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集中体现[1]。当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创新战略位置日益突出,作用日益深远,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此世界各国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位置,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因此,有效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培养在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核心素养研究及其启示[J].教育导刊,2015(07):93-96.

[2]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39-45.

[3]陈悦,陈超美,胡志刚,王贤文,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CiteSpace实用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6.

[4]赵俊芳,崔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NKl期刊2503篇文献统计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05):43-51+124.

[5]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6]张玉双.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J].晋图学刊,2008(05):45-48.

[7]罗燕,赵书良,李晓超,韩玉辉,丁亚飞.基于词频统计的文本关键词提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03):718-725.

[8]别立谦,何峻.近三十年我国核心期刊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0(03):100-105.

[9]赵均.学术期刊评价中被引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出版,2013(04):67-70.

[10]王佑镁,伍海燕.中国高教研究领域高频被引论文的学术特征分析——基于《中国高教研究》2000-2011年刊载论文的计量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01):33-37.

[11]裴新宁,刘新阳.为21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J].全球教育展望,2013(12):89-102.

[12]陈晓雨,李保强 欧盟新动态:更新核心素养,培育全球公民[J].上海教育科研,2018(07):11-15.

[13]刘畅,王书林.美国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要素的探析与启示[J].教育评论,2018(09):154-158.

[14]罗朝猛.21世纪型能力:“核心素养”的日本表达[J].教书育人,2017(08):37-38.

[15]顾秀林,丁念金.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4):68-75.

[16]胡佳佳,代鸣,邱岚.美、日、新三国基础教育的实践经验及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18,20(01):56-62.

[17]姚冬琳.国际视野下核心素养的结构及要素比较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7(06):13-18+60.

[18]桑国元.国外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讨论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12):60-64.

[19]刘义民.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及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17(02):71-76.

[20]黄四林,左璜,莫雷,刘霞,辛涛,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8-14.

[21]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6-73.

[22]辛涛,姜宇,林崇德,师保国,刘霞.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3-7+28.

[23]刘霞,胡清芬,刘艳,方晓义,陈英和,莫雷,张文新,赵国祥,李红,辛涛,林崇德.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15-22.

[24]辛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应注意几个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6-7.

[2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26]李芹.核心素养如何落地——基于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7,40(04):18-23.

[27]周文叶.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以美国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2):38-45.

[28]罗朝猛.日本如何将核心素养培育落地[J].中国教师,2017(09):89-92.

[29]辛涛,姜宇,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5-11.

[30]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01):3-25.

[31]张华.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34(01):7-9.

[32]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01):9-11.

[3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

[34]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09):36-39.

[35]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4-7.

[36]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04):4-6.

[37]林钦,陈峰,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90-95.

[38]林小驹,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05):78-81.

[39]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03):15-17.

[40]吴成军.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高考命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6(10):25-31.

[41]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01):111-115+128.

[42]冯巍巍.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16,36(12):9-13.

[43]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04):5-7.

Progress and Trend of key competency Research in China——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Based on CNKI Related Documents

Abstract: Based on CNKI's literature titled “key competency” before March 28,2019,this paper makes 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visual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articles,resource types,key words,authors,research institutions,funds and academic influe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e literacy research papers in China have shown blowout growth since 2014,and i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China's education research.The overall framework and basic connotation of key competency for Chinese students' development have been constructed and published.I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content for the future of key competency that the preparation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re literacy and academic quality requirements into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 key competency;literatures statistics;research hotspot;review and prospect

中图分类号: G40;G420;G252.7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8GJJG322)

作者简介: 胡金江(1979—),男,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及纳米功能材料研究。

标签:;  ;  ;  ;  ;  ;  

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进展与走向-基于CNKI相关文献的数理统计及可视化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