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积极的学习者--从一个中学生创新案例看普通高中生的价值取向_普通高中论文

培养积极的学习者--从一个中学生创新案例看普通高中生的价值取向_普通高中论文

培养积极的学习者——从一个中学生发明案例看普通高中的价值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习者论文,普通高中论文,价值取向论文,案例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胰腺癌因早期发现困难,晚期难以治愈,被称为“癌中之王”,患者生存率非常低。然而,美国一位叫做杰克·安卓卡的中学生发明了一种早期胰腺癌检测法,不仅花费便宜,准确率更达90%以上,他也因此荣获美国青少年成就创意奖和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最高奖项。

      就杰克·安卓卡的发明成果而言,他已经具备创新人才的潜质;而从其发明的过程来看,这个16岁的中学生首先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者。杰克·安卓卡攻克难关所需的知识大都来自于网络和专业的学术期刊,实验过程得益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位教授。那么,基础教育在他发明早期胰腺癌检测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杰克·安卓卡探究的欲望、获取知识的方法、攻克难关的意志品质,这些都得益于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结合基础教育的主要特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诉求,笔者认为,培养积极的学习者应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者,必须培养有动力,喜欢学习并能不断实现其潜力的积极投入的学习者。”[1]积极的学习者,具有对新鲜事物探究的热忱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对问题灵活的解决能力和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积极的学习者可能不具备全面优秀的学科成绩,但一定具有创新的品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好奇”为主要特征的人格品质,以“发现”为主要能力的技能基础,以“建构”为主要方向的思维方式。

      一、好奇:积极学习者的人格特质

      好奇是人的天性,也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杰克·安卓卡发明早期胰腺癌检测试纸的动因来自于他叔叔因胰腺癌而去世。他在上网搜索“胰腺癌”相关资料时被震惊了,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大都是在癌晚期才被检查出来,此时生存率只有2%。为什么早期难以检测?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也推动了他接下来的研究。

      一位美国教育专家曾对一位中国学者半开玩笑地说:“你们中国人口的基数那么大,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有大批的创新拔尖人才冒出来,可你们做了那么多,却少有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出现……”

      的确,我们做了很多,但同时也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是个体寻求知识的动力,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保护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是教育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对于普通高中教育争论最多的就是高考,可是考试从来就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绊脚石,问题的关键在于考试的内容和形式。我们要学生善于提问,但却并不在乎他们的问题,只是用排满问题的试卷要他们回答;我们要学生有发散思维,拿出的却都是唯一标准答案的题目。

      仔细想来,我们都不知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在美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如果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获得重新考试的机会,他们的目的不是为难学生,而是通过考试让学生掌握知识,保护他们不断追求知识的欲望和继续学习的动力。

      保护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我们需要营造宽松的氛围,需要提供更多的机会,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一个有安全感的环境,让他们去做些自己感兴趣而又不需要考核的事情,如各种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等;给学生丰富的课程,让他们能够自由选择,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自己,如各类选修课程、大学先修课程等;给学生接触各个学术领域的机会,为他们树立创新的榜样,如组织“名人课堂”“走近科学家”等活动。

      二、发现:积极学习者的能力基础

      杰克·安卓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父母很少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帮助他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很小的时候他就学会了自己创立一个假设,然后再试验证明它,那时他根本不知道这就是实践科学。

      杰克·安卓卡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杰克借助网络到专业的数据库查资料,利用一个涵盖超过8000种蛋白酶的数据库,在里面寻找目标,经过4000次寻找,终于一步步接近了他要寻找的答案。

      布鲁纳指出,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只要是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对学生来说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新东西都可看成是发现。”[2]可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我们学习书本知识并不是单纯为了获得知识信息,而是通过它们更好、更快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在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学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上课、作业、考试,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是满足求知的需要,他们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我们提出了指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各类课程,但同时应该清醒的是,这些课程都需要通过教学来实现。

      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原点——培养创新人才的方法其实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其关键在于我们是在教授知识,还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

      “发现”知识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相应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职能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怎样让教学活动真正体现学生主体的作用,从一味传授知识内容,到把知识内容放到大的学科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去感受它的价值、意义、局限,如何成为学生探究‘真理’的导师、教练,而不是‘真理’的宣讲者。这是对教师职能和教学方式的挑战。”[3]

      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是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标准的,如果我们多花些时间来分析那些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那么学生的收获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得多。

      三、建构:积极学习者的思维方式

      当代美国创造力培养领域主要有三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实践策略,即创造力培养作为思维课程的“托伦斯模式”;将创造力培养作为个人化知识建构的“费尔德曼模式”;将创造力培养作为有意义的时间参与的“索耶模式”。其中“费尔德曼模式”是指“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为学生创造空间,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对现实、知识和意义进行独特的建构。最终目的是希望从个体知识结构兴趣点的发展特性中产生思维内容的新质”[4]。

      学习不只是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其最终目的是要面对现实的生活,解决具体的问题。只有学生建立起个体、知识以及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习才会变得有意义。

      杰克·安卓卡的父母提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项目上是很重要的,这样能实现更高的目标。当孩子专注于一个特定的目标或问题,满脑袋想的都是这个目标时,所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式就会释放出来。

      这种“特定的项目”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要求学生扮演现实世界中的角色,通过工作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就像成人工作一样。优质的课程和教学应该是“指向产品,就是说,要求学生迁移、应用和拓展他们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形成产品,这些产品对于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学生愿意去做的”[5]。在解决问题、形成产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展其作为思考者的能力并意识到这种能力。

      “做中学、研中学”的方式能让学生亲历“项目研究”过程,使他们在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动手实验、反复验证、表达交流的研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基础知识,获得自主研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接触各个学科领域,更容易理解概念,明白不同学科是如何相互联系和相互支持的。

      在一个很功利的学校,面对一群对学习很厌倦的学生去谈创新的问题,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一群生机勃勃、焕发着学习热情的学生的创新灵感能随时迸发。

标签:;  

培养积极的学习者--从一个中学生创新案例看普通高中生的价值取向_普通高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