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融全球智力强科技聚天下英才助创新论文

合肥:融全球智力强科技 聚天下英才助创新

文/黄群英

近年来,合肥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高质量人才支撑高质量创新,以高质量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进外国人才和智力工作主动融入科技创新大局,进一步增强合肥人才支撑力和创新引领力,助推合肥创新、创业、创造的动能更加澎湃。

人才支撑力显著增强

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随着合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越来越多国内外人才集聚合肥。目前,合肥全市各类人才190万人,其中入选各类人才项目的高层次人才4000多人。据出入境统计数据,2018年合肥市各类临时入境外籍人员已达6.481万人次,比2017年增长12.68%;办理外国人各类签证证件4517人次,比2017年上升6.01%;自2017年4月1日外国人来华许可制度正式实施以来,为在合肥企业、市属事业单位长期工作的外国人才办理的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累计超过1600件。通过留学、短期交流访问等其他途径来合肥的外国人才,仅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每年就达数千人次。以各种形式在合肥工作的外国人才达6000余人次,且逐年上升。

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在来合肥工作的外国人才中,经济技术类人才占七成左右。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办理中,高层次外国人才办件占30%。安徽省人才签证办理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所属单位办理量占全省总办件量七成以上。从各级政府友谊奖获奖情况来看,在合肥工作的外国人才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有10人;2017年揭晓的第14届省“黄山友谊奖”(每三年一届)16名获奖专家,在合肥工作的有11人;两届“合肥友谊奖”(每两年一届)已有20位外国专家入选。

收集内分泌、泌尿外科电子和纸质数据,包括图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全文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对各类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筛选、分类,并将选定的内容分别按要求有序地下载、排序、汇总,再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加工整理。

创新引领力大幅提升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合肥科研、产业、教育等各个领域汇聚的国内外人才,为创新驱动的引擎注入了持久活力。今天,创新已经成为合肥最鲜明的特色、最强劲的动力、最亮丽的名片。

构建完整人才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人才20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12条、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8条、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综合性实施意见等20多项政策。例如,通过建设海外人才工作站扩大引才渠道,设立天使基金支持高层次人才来肥创办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激励各类管理及技术人员,实施聘请高层次外国人才工薪资助等政策降低引才成本。

最早是韩国整形美容行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期初是为了给先天畸形或者给在战争中受伤的残疾者进行治疗,到了70年代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整容也。整容在国内流行大概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最开始是因脸部烧伤而整容的人居多,到1998年以后整容成为潮流。现在每天每个医院里每个可以做五六台整容的,人群主要是二三十岁的女性,男性逐渐增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从烧伤整形科衍生出来的整形医学不再满足于“雪中送炭”的传统角色,开始顺应社会的需求做更多“锦上添花”的事。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整容来达到变美的目的。

原创成果竞相涌现。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8个量子比特纠缠刷新世界纪录,在国际上首次实验实现全光量子中继器的原理性验证,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合肥诞生了世界首款多语种实时翻译机、第一款效率超过99%的商业化逆变器,研发出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

产业创新取得突破。在产业方面,继续敢于做“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事,合肥的新型显示、机器人列入国家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太阳能光伏、公共安全等产业技术保持国内领先,全球首条最高世代线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生产线顺利量产,集成电路产业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累计推广总量突破20万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5.73%。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跻身全国人工智能“五强”城市。

大科学装置:同步辐射装置

四招聚用天下英才

国内外人才共同在肥逐梦圆梦、致力科技创新、服务合肥发展。为此,合肥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牢记“扩大战果、积累成果”,为创新驱动提供全方位要素保障,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养人”之城。

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微软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加快推进中俄超导质子联合研究中心、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中俄大气光学联合研究中心、国际聚变能联合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项目。截至2019年年初,全市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到14家、省级44家。每年实施各类引智项目50项左右,2019年年初设立第一批5家市级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创新指标持续增长。主要创新指标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方阵。2017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4%,居省会城市第2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从2016年的41.4%提升到2018年的76.9%。2018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9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2831件、5597件,分别居省会城市第5和第7位,高新技术企业数居省会城市第7位。在英国《自然》增刊“2018自然指数”全球科研城市50强评选中,合肥位列榜单第27位。

由上可知,当跨接电缆的长度及安装方式能满足线缆两端固定点间距离为最大或最小时,线缆固定点附近受到的额外弯曲应力仍然很小,甚至近似为零,这样可以极大提高跨接线缆的使用寿命。因此,跨接线缆的长度及安装方式的设计出发点是在线缆两端固定点的距离为最大或最小时,线缆固定点附近受到的额外弯曲应力仍然很小,甚至近似为零。

预测自主探知是让学生动起来,改变一般传统的授受习惯,教材仅仅是一个支点。在学习引导探知的始终,教师积极调控,退到幕后,让学生个人或是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处理教材,安排学习。不按常规自主接触章节具体内容,强调了学生的参与。

建设干事创业优质平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拉开框架,滨湖科学城正式挂牌,“2+8+N+3”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争创2个国家实验室、新建或提升8个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建设3个“双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院士工作站59家,在合肥服务两院院士123人。

优化人才工作生活环境。合肥国际人才城、国际人才市场良好运营,新建5座外国专家工作室,设立4个外国专家书屋(书架),组织贯穿全年的“外国专家看合肥”系列活动,营造服务外国专家的良好氛围。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中,合肥连续两年位居第三,仅次于上海、北京。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引进外国人才智力与科技创新同向前行、同频共振。未来,我们将紧紧扣住“加强、优化和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这条主线,继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指示精神,更加重视和加强引智引才工作,走出一条以人才强、科技强促进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合肥市科技局)

标签:;  ;  ;  ;  

合肥:融全球智力强科技聚天下英才助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