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14)02-0032-08

       一、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情况概述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创立30多年来,学术界对其进行探讨,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1980-2012年间,在中国期刊网中,以“自学考试”为题目的期刊论文共计7000余篇(论文年度数量见表1),报纸文章100多篇,硕士学位论文80多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30年来以“自学考试”为题目的学术著作有67部,最早的学术著作出现在1989年(著作年度数量见表2),其中,专门研究自学考试改革与发展、自学考试命题、自学考试管理、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著作分别为6部、5部、3部、3部,研究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质量、学分制、教材、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比较、标准工作等方面内容的专著各1部,其余为对自学考试的综合性研究。另外,在一些相关著作中也有一些关于自学考试问题的论述。这些回顾、总结与反思,为人们进一步研究自学考试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正确认识、处理自学考试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研究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情况见表3。

      

       二、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30多年来,我国学术界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要进行了以下八大方面的研究:

       1.对自学考试制度产生及改革发展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自学考试产生及改革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共有700多篇,硕士学位论文10余篇,另外还有学术专著约6部。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之后不久就开始了,近20年来,学者们主要对改革发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进行了大量研究。(1)在自学考试制度的产生问题上,建立自学考试制度是“四化”建设和多种形式发展教育事业的迫切需要,(于信凤,1982)其产生的思想基础主要是科举制度,因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陈宝瑜等,2007)另外,邓小平“两条腿走路”的教育思想直接催生了自学考试这一教育模式。(韦剑文,2007)(2)学术界总结了自学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探讨了自学考试制度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大量的改革对策。有人指出,自学考试存在学历教育生源减少、一些专业和课程不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支持服务比较薄弱、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检验的手段比较单一等问题。(戴家干,2011)要树立自学考试首先是一种教育的思想,树立现代终身教育的大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产业的观念;(王新民等,2003)要面向农村,面向职业教育,发展非学历教育,成为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重要平台;(靳希斌等,2010)自学考试的发展模式有适应模式、休养模式、涉农模式等;(吴家桂,2007)自学考试应实现人本管理、动态管理、柔性管理与服务管理;(吴远芳,2007)要通过课程衔接、学分互认、功能互补、专业共建等方式和途径,实现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的资源共享。(戴家干,2008)

       2.对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期刊论文约有70多篇,包括对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特点、与其他教育考试形式的比较等方面的内容。在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问题上,大致有如下几种主要观点:(1)认为自学考试是一种考试制度,是国家授权某一级地方政府,成立专门的考试机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制定的标准组织考试。(苏立增,1984)(2)认为自学考试是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制度。自学考试是一种大教育形态,(任福昌,1994)是一种继续教育形式,(康乃关,1996)是具备了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三个要素及其交互、制约关系的现代化的开放的教育形式。(张世俊,2001)(3)认为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教育形式,是考试制度与教育形式的统一。(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课题组,2001)(4)认为自学考试制度不仅是考试制度、教育制度,也是个人自主学习制度。(于信凤等,2007)为更好地揭示自学考试制度的本质和特点,学术界还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国内外各种教育形式和考试形式,如与科举制度、电大、英国开放大学、美国社区学院、日本开放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等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刘海峰(2001)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比较研究》一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3.对自学考试制度功能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约有150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如下:(1)从自学考试的教育功能看,认为自学考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宽进严出的开放教育,催生并推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开放化、社会化的步伐,(李荣希等,2009)同时,自学考试制度是实施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边星灿,1998)(2)从自学考试的政治功能看,认为自学考试使宪法赋予人们的受教育权得以广泛体现,(张守敬,1986)同时,为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了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更为宽广的渠道,大大缓解了高考的竞争程度和就业的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张振鸿,2006)(3)从自学考试的经济功能看,认为其主要表现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力资源、降低劳动力投资成本、调控社会人才,促进社会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等方面。(康乃美,2004)(4)从自学考试的文化功能看,认为其主要体现在提升自考学生的文化资本和社会文明风气等方面。(王奎英,2011)(5)从自学考试对考生的影响方面看,认为其主要具有促进考生社会化和促进考生个性和主体性发展的功能。(易长发等,2007)

       4.对自学考试制度中考生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期刊论文共有300多篇,硕士学位论文10余篇。学术界除对考生的一般情况和特点进行研究外,还重点对以下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1)对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途径与方法、影响考生学业成败的因素及相关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王新民等(2003)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文凭在各行业择人中所起作用越来越大,这是青年人急于求学、取得高学历的巨大驱动力。李金波(2003)提出,考生的年龄、原有教育程度、居住地区、学习方法、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学业成就有直接的影响,而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则主要通过影响学习方法等因素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2)对考生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出现了数篇硕士学位论文,如刘婷婷(2009)对自考生的家庭环境、自我接纳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杨逵(2009)对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求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自考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学业成绩间存在显著性相关;鲁劲(2009)对自考生的焦虑、抑郁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自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总体不佳,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均高于文献,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毕笑(2012)从优势视角出发对提升自考生的抗逆力问题进行了研究。

       5.对自学考试制度中社会助学的研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论文约有600多篇,硕士学位论文近10篇,专著1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1)在社会助学性质上,认为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性质是教学活动或教育过程。(李荣希等,2009)(2)在社会助学形式上,有人根据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办学主体的不同,把社会助学形式分为高校参与助学、企事业助学和其他社会力量助学三类;根据社会助学机构呈现方式的不同,把社会助学分为全日制助学、短期培训助学、临考串讲助学、网络辅导助学四类。(刘娟,2012)(3)在社会助学地位和作用上,认为社会助学是自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完成自学考试任务的需要。(陈志煊,1993)(4)在社会助学发展历程上,陈宝瑜(2011)把其分为四个阶段:业余、助考阶段(1981-1987);向学习全过程扩展阶段(1988-1997);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的推进阶段(1998-2005);全面深化改革和转轨阶段(2006-2010)。(5)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有人提出,要构建自学考试公共助学支持服务系统,建立一批规范的助学中心,推出适合开放与远程学习的网络在线助学平台。(丁兴富,2007)还有人提出要营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助学教师队伍,建立自考助学教师培训机制,大力开展网络助学,完善助学教师激励机制。(韦鹬,2010)

       6.对自学考试教育教学的研究

       学术界主要对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学分制、质量等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上述问题的论文约有90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近10篇,专著3部。(1)在培养目标上,提出自学考试应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培养面向基层、生产一线的职业型、应用型的实用人才,兼顾各类社会文化教育。(靳希斌等,2010)(2)对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及课程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有人提出,自考课程改革要处理好课程的内、外部矛盾关系,平衡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结合时代背景,加大地方和主考学校的管理权,把学分制作为重要工具来调整课程。(李文娟,2009)(3)对自考教材的特点、功能、存在问题及改革对策等进行了研究,其中教材的编写是研究的核心问题。有人提出,自考教材的编写要遵循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互动性与控制性相结合、开放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等原则。(沈之兴等,1999)(4)对自学考试教学的特殊性、实践性环节考核、教学与考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如有学者指出,在自学考试中,教学过程和自学过程是同一个过程,二者不可分离,强调自考助学的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任福昌,1995)还有人认为,“教考职责分离”是办考人员、办考机构与办学人员、办学机构在工作职责上的分离,目的一致,职责分开,是自学考试教考分离的实质原则。(赵秉真,1997)(5)对自考学分制的特点、现状、改革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有人认为自学考试学分制改革的目标与主要内容是要构建三种学分制专业考试计划模式,实行区间制和“单科考试、学分累积、零存整取、分等毕业”的管理模式等。(康乃关等,1999)还有人提出,自学考试学分银行的组成要包括自学考试学分银行课程标准系统、自学考试学分累积系统、自学考试学分兑换系统、自学考试学分诚信系统。(程世沙,2012)(6)对自学考试质量的内涵、特征、质量观、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质量观是其核心问题。有人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观应实现下列转变:从“以考统教”到“考学兼顾”,从学历教育为主到职业技能训练为重,从强调单一性到充分满足个体的学习需求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桂娟等,2001)除上述几个方面外,学术界还对自学考试的德育、校园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7.对自学考试制度中国家考试的研究

       鉴于国家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各项考试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自学考试工作本身发展的需要,学术界一直高度重视对自学考试中各项考试工作的研究,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学术论文约有300多篇。此外,还有数篇专门研究上述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和6本专著。学术界对自学考试中国家考试的涵义、地位、作用及主考学校,对自学考试专业考试计划、专业设置、命题、具体施测、考务、考籍及评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有人提出,“国家考试是依据国家法律,以国家名义举办,由国家授权的考试机构承办,其结果得到国家承认的考试。”(李荣希等,2009)再如,有人在回顾了自学考试专业设置的历史后,认为其主要是从普通高校的专业设置中移植过来的,并介绍了两种改革专业设置的观点。(钟富坤,2004)还有人提出,目前自学考试考务管理中存在着考务成本过高、考风考纪不正、监督处罚无法可依等问题,提出要实现考务管理科技化,建立指挥有力的考试组织机构,全面规范考务行为,加强对监考人员的考核和评价,规范考点设置,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自考重大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董桂英,2007)命题的研究是自学考试国家考试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但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还出现了关于自学考试命题的数本专著。这些研究不少是以教育测量学和管理学的知识为基础,对自学考试命题管理的基本问题,命题的特点、作用、体制、过程、方式、原则、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命题质量等进行了探讨。有人认为命题是自学考试标准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学考试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环节,对考生自学和社会助学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命题工作的质量与自学考试的公平公正密切相关。(林文广,2005)还有人认为自考试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追求考试内容覆盖面而牺牲了考试的内容效度;命题中考查目标过多地倾斜在识记水平上;“学”与“考”之间有较大的错位;及格线标准波动性大;试卷库质量不高;(黄光扬,1998)选择题的质量不一;论述题形式呆板,不利于考查创新;评分标准不太合理。(王小怀,2003)要提高自学考试命题质量,就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试题库;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化;灵活处理命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灵活多样的试题类型;处理好保密与保证质量之间的关系;既要着眼于长远目标,又要量力而行;用科学宏观管理构成整个命题工作完善、合理、灵活、便利的框架。(于健,2006)

       8.对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研究

       对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是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专门研究这一问题的论文近90篇,硕士学位论文4篇,学术著作3部。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1)对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村服务业的发展,为高中毕业生提供高等学历教育,灵活多样地培育新型农民,(蒋明之等,2006)同时有利于拓宽自考教育的服务面,扩大自考教育的规模和效益,推动自考事业的快速发展,增强高等教育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还有利于实现基础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协调沟通和共同发展。(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1999)(2)对我国农村自学考试历程的研究。有人把我国农村自考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自发阶段(1981年10月-1991年11月)、调研与试点阶段(1991年12月-1994年4月)、推广与巩固阶段(1994年6月-1998年6月)、深化阶段(1998年7月-至今)。(李红艳,2008)(3)对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以及自学考试如何更好地向农村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总体上看,人们认为我国自考向农村延伸工作的开展不平衡,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工作的开展后劲不足。(陆润连等,2000)认为农村自学考试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专业设置、基地建设、政策配套、助学服务等各个方面综合采取措施;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及面”的发展战略;每个阶段确定一个重点,实施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葛为民等,2007)

       三、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成效

       3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学考试的研究从无到有,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一,研究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第二,研究内容的独特性与系统性,对自学考试中社会助学、教考职责分离、实践环节考核、教材、命题、管理、质量、学分制、发展模式以及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比较、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第三,有专门的研究团体和研究人员。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自学考试分会正式成立,这是自学考试成为专门研究领域的重要标志。第四,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区域研究和典型案例解剖研究,同时,还注重对自学考试与国内外其他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

       2.对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认识不断趋于科学化

       对于自学考试制度的科学认识,关系到如何定位自学考试的问题。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之初,人们一般把自学考试界定为一种国家考试制度,后来,学者逐渐认识到自学考试既是一种考试制度,又是一种教育形式,这是对自学考试本质问题认识的一大飞跃。随着建设学习化社会思潮的传播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人们认识到自学考试还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制度。从上述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们对自学考试制度本质的认识正不断趋于科学化。

       3.努力运用多种理论来研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实际问题

       学术界一直致力于运用相关理论来研究自学考试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不但运用教育学的相关理论比较系统地分析了自学考试完全符合教育制度的标准,是一种现代教育制度,还运用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来作为自学考试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视角;运用考试学和测量学理论分析自学考试的课程考试大纲编写、命题和题库建设、及格线的确定等问题;运用管理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各个环节的管理问题;运用学分制理论研究自学考试的学分制问题;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中考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及心理健康等问题;运用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远程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运用社会学理论研究自学考试的社会教育性质及考生的社会性问题;运用有关的教材理论研究自学考试中教材的编写等问题。

       4.对自学考试的研究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并与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相辅相成

       一方面,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的研究表现出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是当时最主要的时代精神。因此,在这一时期,学术界对于自学考试制度的研究围绕着如何建立一种培养社会急需人才的制度来展开。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兴起,出现了较多的探讨自学考试与素质教育关系的研究。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精神,出现了较多的研究自学考试对和谐社会建设功能的文章。随着国家对自学考试向农村发展相关文件的出台,自学考试的研究从城市领域延伸到了农村。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较多的关于自学考试教育信息化服务的研究。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对自学考试考生的关注和研究正逐步增加。随着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时代潮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自学考试研究视角以及如何使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沟通与融合、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研究大量增加。

       另一方面,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的研究与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相辅相成。如邓小平重提“两条腿走路”的思想以及全国五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建立一种业余自学考试制度的基本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去研究自学考试制度产生、性质、地位、作用等基本问题,而这些研究观点在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又得到充分的体现。又如,国务院在1999年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适应终身学习和知识更新的需要。同年,全国考办组织人员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强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观点在2003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得到体现。再如,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关于自学考试命题研究的学术专著,而此前国家也发布了一些关于自考命题的文件;1992年,国家教委发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工作规定》,此后,学术界不断有关于自考命题的论文和著作出现,国家也出台多个关于自考命题的文件。

       四、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

       1.研究理念

       一切教育都应以学生为本,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以考生自学为主的特点决定了考生更是这一制度的主体和中心,但在研究中人们并未真正把考生放到本体地位。如在研究自学考试的功能时,人们特别强调其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而对促进考生发展的功能却研究较少。再如,在对考生本身进行研究时,大多是泛泛而论,且对自考生的心理特征、心理健康、学习心理、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研究水平

       总体而言,自学考试研究水平与普通教育相比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学理性比较欠缺。如很少从成人学习的理论出发研究考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而关于成人学习的理论如自我导向学习理论、转化学习理论、泛在学习理论等都早已十分丰富,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以这些理论为指导去进行研究;极少用相关的课程、教学、德育理论去指导自学考试相关方面的研究;极少用教育质量的相关理论对应树立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质量观、应建立什么样的质量标准体系等进行比较深入而系统的研究等等。其二,研究的创新性不足。如对怎样加强自学考试制度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融合、怎样建立学分银行、怎样加强自学考试学习支持服务、怎样改革自学考试教学等问题极少提出带有创意且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另外,几乎完全运用测量学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学考试命题,没能很好地体现出自学考试命题本身应有的特色。

       3.研究侧重点

       学术界特别注重对自学考试办考体制的研究,但对更深层的培养体制,如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体系应该是什么?构建这一目标体系的依据有哪些?如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的人格?又如何考查上述内容?如何使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何使自考生受到良好的校园文化熏陶?这些问题学术界虽然有所研究,但研究的数量较少而且不够深入。诚然,在任何一种教育形式中,对办学(办考)体制的研究和对培养体制的研究同样重要,但总体而言,办学(办考)体制是形式,培养体制则是核心,我们必须把研究深入到培养体制上去。而且自学考试既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其终极目标当然是要培养人,注重研究其培养体制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4.研究全面性

       除前面提到的对自学考试的培养目标、考生等方面的研究不多甚至没有外,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成人高等教育的关系是什么?这个问题关系到自学考试的归属问题,但学术界对此语焉不详。再如,怎样评价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质量?其评价的指标体系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对一问题的研究也非常少。又如,自学考试中的非学历考试已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针对学历考试部分进行的,对非学历考试中的各个方面几乎没有研究。还有,如何对自学考试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考查?如何克服自学考试“以考促学”可能带来的应试教育倾向?这些都是自学考试中非常重要而研究得极少的问题。

       5.研究范式

       学术界几乎没人对自学考试研究的范式问题进行探讨,也缺乏用教育研究范式的相关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自觉,这就导致在自学考试的研究范式中存在种种问题:如研究方法失衡,呈现单一化倾向,即以哲学思辨研究范式为主,量的研究不多,质的研究更是难见;研究中缺乏哲学的反思与批判,理论水平较低;对自考系统的复杂性重视不够,系统性和整体性观念不强,线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忽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自组织性特征等。

       自学考试具有的最大开放性、灵活性、民主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对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化社会中的作用,人们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终身教育思想已成为了研究自学考试的最重要视角和指导思想。笔者以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应以终身教育理论、以人为本理论、素质教育理论、成人教育理论以及考试学理论等作为指导;在研究方向上应从只注重对办考体制的研究转向同时注重对培养体制的研究、从只注重对自学考试管理者的研究转向同时注重对考生的研究、从只注重对学历教育的研究转向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研究、从局限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身的研究转向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放在终身教育立交桥这个大系统中进行研究、从注重对政府管理职能的研究转向注重对政府服务职能的研究、从重点研究城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转向关注研究农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从重点研究国家考试转向关注研究社会助学;在研究范式上,应转向复杂性研究范式,注重多种研究方法及其整合。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术研究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尽管在研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为自学考试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时代精神下,努力构建更加科学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理论体系是需要我们不断为之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收稿日期 2013-12-10

标签:;  ;  ;  ;  ;  ;  

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的回顾与思考_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