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学生与中学学生管理异同的思考论文_王少静

关于高校学生与中学学生管理异同的思考论文_王少静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 陕西 西安 710024

摘 要:在人才强国、紧抓教育的新时代,笔者依据自己在高校和中学工作的经验提出了两者对学生教育及管理的四点不同,分别为培养重心的不同、教师身份的差异、工作重心的不同及家校沟通强度区别。虽然存在众多差异但两者之间仍有可借鉴之处,大学的理念可融入中学管理,中学的管理方式大学也可以择优使用。即“异中求同,理念并行”。

关键词:高校 中学 管理 对比

“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表明了对教育的重视。在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于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极大,这就需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笔者曾在大学任职,现任中学副校长,对于大学与中学的管理模式都有着较为深入的理解,虽然同样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却在学生的管理与理念上有着诸多不同。

一、培养重心不同

孔子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即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其大学虽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却很好地反映出了现代大学的理念。大学现在秉持着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在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的同时更多的是学会如何去适应这个社会。

而对于中学而言,习总书记曾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基础教育阶段是最重要的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知识的积累、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与高校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学更多的是将学习知识放在第一位,这也是由我国的考试制度决定的。这也决定着中学不可能有如大学一样的开放性,中学生需要较为严格的管理,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学生心智不够成熟,自律能力较差,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成长的最关键阶段促使他们夯实自己的基础知识。

二、教师身份不同

首先,高校教师具有服务意识,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高校教师的管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要求,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针对学生的决定,要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恰当,学生对学校的处理享有陈述、申辩和申诉权,教师要有明确的程序并予以确保。另外,大学传播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并且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这是大学很大的一块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

三、工作重心不同

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推行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学生管理方式。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增强了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做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也明显增强。中学则恰好相反,将事情做实做细,扎实有效,精益求精,小到学生的一吵一闹,课堂的一环一节,校园的一边一角都应在学校的掌握之中。管理上,对于教师要实行严格的培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对于教师的思想等要严格管理,不可出现偏差;成绩上,要求严抓,对于优等生鼓励更好,中等学生激励其进步,而后进生更是教师要重点关注的对象。成绩是中学的主要抓手。

四、家校沟通强度不同

高校教育管理决定了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不明显。一方面,大学生大多不在父母身边,本身客观存在的距离就让大学的家校沟通存在难度。另一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了大学等同于步入了社会,应当独立处理各种问题。而中学恰好相反,家长除了关注学生成绩,还有孩子的生活、与同学的相处、表现出来的性格等等,要求全方位地进行了解。现代通讯方式便捷,家长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平时班级或某个孩子有什么新鲜事老师可以实时在网上进行传递信息,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实行无缝对接。

五、异中求同,理念并行

现代中学生,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长发展迅速于新时期,他们的心理状况、价值观念、人生目标都与以前的中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通讯的发达,他们的成长与社会更加紧密,他们的思想要更加超前,有个性,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他们有着明确的理想信念,追求进步的心态。对于这一代来说,死气沉沉的封闭环境无法适应,他们更喜欢开放的环境。

笔者在这里作一个假设,能否将高校和中学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大学的理念也许适合这新一代的中学生,刚柔并济,把人性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论文作者:王少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4月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9

标签:;  ;  ;  ;  ;  ;  ;  ;  

关于高校学生与中学学生管理异同的思考论文_王少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