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色贸易壁垒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_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从绿色贸易壁垒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_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从绿色贸易壁垒谈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对策论文,贸易壁垒论文,思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504(2001)05-0044-03

1 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对世界上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极大的影响。近几年来,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随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下降而下降,但农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鉴于世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性,各国在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都存在激烈的竞争。这意味着中国的农业在入世后同世界各国的农业将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同时,WTO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将在全球范围内对农产品的贸易进行规范化要求,引导农产品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其将对中国的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贸易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2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主要从农产品的质量、生产成本和营销这三个基本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贸易。

2.1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农产品质量,主要包括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两个方面。其内在质量主要包括营养、安全和适用等指标。农产品安全主要指清洁生产环境和加工环境。一方面,随着国家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农用化学品的不断使用,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对农业和人类生存环境所造成的污染也日益加重,农产品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民众,包括发展中国家生活层次较高的那一部分人,在环保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满足自身量的需求、营养需求的基础上,越来越趋于农产品“安全”的需求,而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正是对这一需求的反应和要求,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农产品贸易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民总体素质水平不高等原因,农产品安全问题成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我工业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如空气污染,污水灌溉,农药残留污染和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污染,农产品安全性不高,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并在国内市场给农产品销售造成障碍。

2.2 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影响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其市场价格的定位,对农产品贸易影响很大,但由于发达国家的“绿色”需求是建立在一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比较富裕,象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对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都比较高,需求量相对大,使得其有机绿色食品的销售量已占整个食品销售量的5%~10%,有机农产品的价格通常比普通农产品的价格标准高20%~30%,有的高达50%,甚至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产成本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决定影响。近十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粮食价格随之快速上升,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糖料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的20%~50%[1],已失去价格优势,更重要的是我国农产品的成本构成极其不合理,不符合“绿色”要求。虽然我国劳动成本低廉,但劳动生产率低下;化肥,农药和工业饲料等现代化投入不仅量大,价格高,而且利用率低,其生产成本中的物质费用比例太高。据农业部的统计,1994年,小麦每公顷成本2812.50元,其中物质费用1895.25元,占67.3%,纯受益1485元。在水稻,玉米,小麦这三种主要作物中,小麦的物质费用最高,收益最低[2]。这一方面造成我国的粮食,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的国内市场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使农产品的安全性降低,使我国的农产品在成本和质量上都不具优势,“绿色贸易壁垒”必定会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产生冲击,但同时将对我国农产品在达到环保要求,保护消费者健康,降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2.3 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说,“绿色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世界市场的主要促销手段。应当说,目前世界市场是一种“广告市场”,它通过大量的广告投资来“创造”需求,目标是引导人们和社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使市场不断扩大,厂商赚钱的机会更多,而不是满足合理的需求,这既浪费资源,更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而绿色产业及绿色产品则不同,它能“挖掘”人类的内生需求(不是单纯的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和生态需求),因此有无限的生命力。绿色消费是一种时代潮流,农产品贸易顺应这一“绿色”潮流,使得农产品贸易中的安全成了营销的首要因素,而不是大量广告的促销手段。绿色贸易对农产品贸易进行合理的制约,这种制约本身就是一种“广告”,它通过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验、认证、审核,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惩罚,以及由其引起的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这些都是一种积极的促销手段,这不是巨大的广告宣传所能产生的效果,而我国的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效果。

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成本、营销面对绿色贸易壁垒,集中表现在农产品的“安全”感不足这个焦点上,这也说明了“绿色产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对农产品“安全”感的引导和制约,将对农产品的贸易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农产品贸易所应采取的对策思路

3.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农产品安全意识

目前,我国许多居民的饮食卫生与安全保健意识还不是很强,许多人对绿色食品的概念和内涵,以及对发展绿色食品的目的和意义均不甚了解。在农村,许多人认为只要是绿色植物生产出来的食品就叫绿色食品,这显然是错误的。有许多人对绿色食品生产中不使用化肥、化学杀虫剂等化学合成物质而能保持高产和取得高经济效益感到怀疑,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还有些人认为绿色食品是“贵族消费”,需求量不大,因而没有必要大力发展。从许多事实看来,当前我国人们的绿色食品意识还较为薄弱或缺乏。因此,必须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人们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绿色食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健意识,让人们自觉自愿地生产、消费绿色食品。

3.2 实施生态农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与必要保证。没有好的本底环境(包括土壤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等)以及健康协调的生态系统,就无法生产出高质量的绿色食品。土壤环境要求肥力良好,没有污染。水质环境要求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无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大气环境要求空气清新,在基地周围,尤其是上风向不得有烟尘、粉尘和有毒有害气体等污染源,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飘尘、总悬浮颗粒等不超过农作物的最高允许浓度。以保障农产品的安全性。

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副则副,宜渔则渔,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切忌一刀切。据统计,我国山区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69%。山区往往距工业区较远,污染轻或基本不受污染,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山区更具备开发有机农产品的基础条件,如种植多年生植物。同时山区经济受技术,资金,人员素质的限制,开发难度大,发展有机农产品则可以扬长避短,将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提倡使用人畜粪便、厩肥、塘泥、秸秆和绿肥等有机肥,也要加强新兴替代肥料的开发利用,如微生物肥料(EM)等。另一方面,要利用合理的土壤耕作管理(如少耕、免耕技术等)、间作套种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要求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合理调整作物—病虫草—天敌—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和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不用或少用化学合成农药,从而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来减少食品中的农药污染。同时,还须加强低毒高效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开发研制工作,以配合病虫草生态控制的顺利进行。从而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在加工过程中要禁用化学添加剂、着色剂等,以防止污染物的重新引入。在包装方面,要加强管理,搞好包装材料的使用、回收、处理等技术的研究,以防止二次污染。运输与贮藏保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一直是绿色食品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应认真搞好。

3.3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构

在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应颁布实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把农业环境的保护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上,依法治理农业环境;把经常性的农业环境监督与开展执法检查结合起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环保机构,各级农业环保机构通过监测工作,可及时掌握农业环境的污染和某些农业生态的状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防止或减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危害。

3.4 规范绿色食品的申报与审批程序,加强法制管理

3.5 调整价格体系,开拓绿色食品的销售市场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的消费层次和购买力还相对较低,加之人们的卫生保健意识滞后,因此,如果绿色食品的价格高于一般同类食品价格太多的话,其市场竞争力并不强。同时,在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由于不用或少用化肥农药,其产量有时也会受到影响,结果绿色食品的最终经济效益通常并不比普通食品高,有时甚至还低,这显然会打消绿色食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应实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对绿色食品的科研与生产投资力度,保护和适度提高绿色食品价格。同时,要积极疏通国内外销售渠道,特别是要打开国际市场,以保证绿色食品顺畅流通与销售。

3.6 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4]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差,这些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经营风险,会对农民生产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为了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利益,有必要在参照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体系,将其作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3.7 增加品种和速冻、罐装比例,打开外销渠道

我国现存农产品在品种上尚存在植物产品多,动物产品少;天然产品多,经过深加工的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销产品少;附加值低的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等问题。故要农产品打入国际大市场,应增加品种和速冻、罐装的比例,并尽快与国际无污染食品标准接轨。

3.8 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为农业生产者建立官方或半官方的服务机构,提供市场信息、技术培训、咨询、技术推广等项服务。鼓励农业科技的运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增强其竞争力。

3.9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产品的生产结构

目前,我国的小麦、玉米、大米等土地密集性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20%~30%[3],失去以往的竞争优势,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如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在维持粮食一定自给率的情况下,调动资源向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化,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农产品进行初步加工。

收稿日期:2000-12-17

标签:;  ;  ;  ;  ;  ;  

从绿色贸易壁垒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对策_绿色贸易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