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分析及策略探讨论文_张云林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分析及策略探讨论文_张云林

张云林

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 250000

【摘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每一位临床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师的必经之路,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尽管目前我国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及模式上逐步完善,但在具体的规范化培训开展中仍面临诸多问题,本研究就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常见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策略

1993年,我国卫生部印发《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1],拉开了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序幕。在此之前,我国无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且未进行二级学科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工作,职业素养和医疗水平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就职医院的医疗水平,故医疗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进展缓慢[2]。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严格的临床实践是提高其医疗工作能力的关键,也是促使其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重要途径。迄今为止,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开展有26年之久,经过这26年的创新与总结,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显著的效果,但随着培训过程的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临床医学教育体制进展与改革,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具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1住院医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缺少严格带教标准

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执行队伍,带教医师的带教水平、带教积极性和带教方式对培训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我国在规范化培养的相关文件中对培训基地标准、培训内容等多有统一,但未对带教老师的选拔制定统一标准,同时也未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医风医德、带教方式等提供可参考的筛选标准,导致带教队伍参差不齐、带教方式多样而培训效果不佳。在许多三甲医院尤其是教学医院里,各科室每日所面临的临床工作基本超额,且人手紧张的问题尚未解决,带教老师带教积极性低,加之缺少明确的教学任务或教学目标,进行培训的住院医师往往被当做科室劳动力进行使用而未能得到及时而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故培训质量不佳。

1.2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是针对医学毕业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主要科室轮转,包括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前者为规培的主体,但后两者数量也不可小觑。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在取得相关学位证书后,理论上具备或很快具备升任主治医师的资格,但其临床操作水平和医疗能力却距离主治医师相差甚远。我国大部分硕博毕业生本身并未经过规范化的临床培训,也未长期参与临床医疗工作,多呈现出职称与医疗能力不相符的现象。目前国家规范化培训相关文件中规定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进行规培年限分别为2年和1年,但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提升临床操作能力甚为吃力,故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在技能操作方面规培质量往往低于本科毕业生。

1.3缺少严格的考核体系

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规范化培训全过程的量化考核指标和监测指标,对培训质量的评价往往只能以培训后考核成绩和带教老师评价为基础,且大多为事后评价,既不能体现培训过程中能力的提升,也难以在培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所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培训中,许多培训基地在考核工作还存在一些漏洞且流于形式,如日常工作缺岗、轮转考核打“人情分”、考核中明目张胆抄袭等,均体现不出住院医师在临床轮转中的实际表现和培养情况。部分培训基地甚至出现重考核而轻培训的现象,过分关注考核结果而忽略住院医师在培训中的成长,往往导致考核的真实性出现偏差,拉低培训质量。

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策略探讨

2.1健全严格、统一的带教标准和监管机制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旨是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工作,在轮转科室里完成规定数量的技能操作、疾病知识、手术例数等培训任务,最终掌握该二级学科要求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因此培训基地带教老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在该院进行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的医疗质量。首先,健全现有带教选拔和培训标准,对培训内容进行细节化和规范化,从源头上提高带教老师的质量,增强其培训意识和带教水平;其次,制定带教老师动态监管机制,对带教老师进行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考核,将培训质量同带教老师的职称晋升、个人绩效、课题申报和评优评先进相关联,做到奖惩分明,继而提高带教老师积极性和整体培训质量。

2.2适当改变高学历人才培训方式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采用的分阶段网上报名,对于初审符合条件者进行二次考核和面试,其考核内容包括所报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操作,面试内容包括专业能力、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理论知识水平、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均远远高于本科毕业生,但其临床操作并未呈现明显优势,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目的在于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故对高学历人才在培训中应侧重于操作技能培训[3]。首先,在现有规范化培训中应对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采取以临床操作为重的选择性培养,以弥补高学历人才培养中的不足;其次设立严格精细的考核制度,对不合格者适当延长其培训时间,延长时间应视个人培训情况而定。

2.3健全统一、规范的考核体系

考核过程是整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判断规范化培养实施进展和培养结果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严格、统一、规范的考核体系不仅是培训结果真实性的保障,还是提高规范化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避免在考核过程中“人情分”或其他徇私舞弊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在总结各培训基地考核和评价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统一、规范的考核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搜集各培训基地考核情况及意见,开启考核过程监督或举报系统以增加培训考核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提高规范化培养质量。

3小结

综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一项长期、繁琐、系统的工作,对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总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总结培训中的经验,探讨提高培训质量的方法,才能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其合理性与适用性,促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健全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实施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的通知》,1993.

[2]王波,孟开,张玲,等.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0):780-781.

[3]张伟,赵峰,陈洁,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45-47.

[4]黄发云,曹华,杨凤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构建与实施[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6, 32(12):913-915.

论文作者:张云林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问题分析及策略探讨论文_张云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