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丙肝感染现状及临床检验的分析探究论文_李娜

关于丙肝感染现状及临床检验的分析探究论文_李娜

李娜

黑龙江省传染病防治院 150500

摘要:目的了解丙肝感染现状及临床检验方法,为制定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市吸毒与普通人各100人,检测血清HCV抗体。结果丙肝阳性率79.84%,女性感染丙肝的危险性大于男性,OR = 7.100;注射过毒品、在戒毒所参与戒毒过(即重复吸毒者)的吸毒人员感染丙肝的危险性大于未注射吸毒、未毒过的吸毒人群,OR值分别为23.967、2.748。结论吸毒人群的丙肝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吸毒人群共用针具与不安全性行为。

关键词:丙肝感染现状、临床检验、分析探究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CV) 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由于其带有脂质包膜以及病毒蛋白的亲、疏水性与黄病毒和瘟疫病毒相似,目前将HCV归于黄病毒科。HC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2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HCV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血液传播,也可能存在其他传播途径如母婴传播、性传播和家庭内接触传播,其中静脉吸毒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某些地区,因静脉吸毒导致的丙肝传播占60%-90%,但仍约有近半数的HCV感染传播途径不明确。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检测抗体和HCV-RNA。ELISA法检测抗HCV法操作简单、准确性、特异性高,成本较低,在实际工作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酶联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试剂盒的开发,为丙肝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吸毒人员的丙肝感染率。

1.资料

吸毒组:选取我市戒毒所100名强制戒毒人员,年龄16-44岁,平均30岁,其中男80例,女20例;对照组:普通人群,随机抽取100例,年龄18-50岁,平均34岁。其中男80例,女20例;两组年龄与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105)。

2.临床检测方法

2.1抗-HCV的检测

HCV在宿主外周血中的含量及病毒抗原的含量非常低,使得常规方法很难直接检测,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HCV抗体检测。其检测方法又有多种,如: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间接ELISA)、双抗原夹心ELISA、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免疫层析法以及蛋白芯片检测法。

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是抗体检测的金标准,采用重组或者合成的HCV多肽作为包被抗原,其试剂发展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抗-HCV IgG试剂盒所用的包被抗原来自病毒基因组非结构区(C100-3),HCV感染3-4个月后可检测抗-HCV阳性,敏感性也较高,达到80%-90%,但假阳性较高。第二代试剂除了包被C100-3抗原外又加入了HCV核心区多肽C22-3和非结构区抗原C33c,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提高,感染后8-12周即可检测。第三代HCV抗体ELISA试剂中采用了重组的NSS多肽,使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得到进一步改善。由于各厂家使用的HCV基因重组抗原的质量和各抗原片段包被比例不同,从而使各厂家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抗-HCV检测结果的不一致,产生漏检和假阳性等。

2.2HCV抗原检测

目前报道有两类HCV抗原的检测可作为HCV感染的指标,非结构抗原和核心抗原。核心蛋白区位于HCV基因组N端,紧接5c-NCR,核心蛋白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除作为HCV的核壳蛋白具有病毒颗粒组装功能外,它具有自身多聚化和结合病毒RNA的能力,调控细胞及病毒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正常生长等功能,是HCV感染的重要标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近年来,国内外对HCV抗原的检测方法的研究层出不穷,如美国Ortho公司已推出了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或定量检测血清样品中总的或游离的HCV核心抗原ELISA试剂盒,与RT-PCR方法相比具有方法简单、时间短、对实验环境要求低以及假阳性率低的特点。

2.3同时检测抗-HCV和HCV核心抗原

联合检测抗原抗体的思路是HCV筛查试剂盒和血清学检测的发展方向,具有操作快速、简便,可在3 h内获得结果,并且与现有的仪器设备兼容,适用于各基层医院。主要把HCV核心抗原和外周蛋白抗体及部分核心抗体相结合的检测试剂盒。湖南景达基因公司研制出针对HCV核心区全序列抗原不同区段的多株单克隆抗体细胞,制备高亲和力的抗HCV核心抗体,并将这些单抗进行功能配伍采用双抗夹心技术制备出HCV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大量实验研究表明,HCV核心抗原的检测低了HCV经血传播的风险。

2.4HCV-RNA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AT)

HCV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病毒,具有单一的ORF几乎跨越整个基因组,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可以在极低病毒含量的肝脏和血浆标本中检测到HCV基因的特异片段,且能动态反应病毒的复制状态,这一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指标。HCV RNA在大多数向慢性转化的感染者中,含量降低速度逐渐减慢,最后趋于稳定,晚期肝病患者的HCV RNA水平很低,甚至无法测出,HCV RNA易被血细胞中的RNA酶降解,因此如果被检标本保存不当(例如反复冻融)将影响检测结果。此法还受进食的影响,易与血中脂质及脂蛋白结合,降低检出率。NAT检测技术中在临床上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是PCR技术,现在临床上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大大提高检测水平。竞争性逆转录PCR(competi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CTR-PCR)也称定量竞争PCR,是以一种人工构建的突变HCV cDNA作为竞争模板或内参标准,与待遇标本在同一反应体系中竞争扩增。

3.结果

抗HCV检出率:100例吸毒者血清标本吸光度值范围0.001- 2.960,均值为1.686,HCV感染率为80.4%。吸毒者中男性80例,阳性60例,感染率80.00%;女性20例,阳性17例,感染率85.0%;男、女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P>0105)。对照组100例标本吸光度值范围0.002-0.986,均值为0.048。其中2例丙肝抗体阳性,感染率为2%。两组阳性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2=180123, P<0.01)。

4.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普通人群丙肝感染率平均为3%,我国略高为3.2%。研究结果证明静脉吸毒者的HCV携带率之高是HCV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丙肝抗体是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重复感染会导致机体抗体滴度增高。丙型肝炎病毒为单正链RNA病毒,感染后极易慢性化,约20%可发展为肝硬化,HCV的感染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随着吸毒人群的增加,HCV传播的机会也随之增大,吸毒者有可能成为丙肝向周围普通人群扩散和传播的重要传染源,且结果显示吸毒者丙肝感染的概率要大于普通人群。HCV感染通常是持续性的终生感染,抗体检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因感染HCV后,抗HCV出现较慢,因此,抗HCV抗体检测结果可能存在少量的假阴性,故早期诊断丙肝仍有困难。血清HCV-RNA检测阳性是HCV感染的直接证据,对丙肝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验结果表明,HCV-RNA与抗HCV检测结果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HCV临床检测技术也不断进步,但不管那种检测方法都离不开灵敏度高、早期就能作出诊断、检测过程快速准确等这些原则。HCV RNA检测技术已经成熟,但需要一定的实验室条件,目前基层医院还没有普及。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几种方法联合检测,综合判断病人的病情,并及时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降低感染率,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何长辉, 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0):753-755

[2]冯国钢,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1-2782

[3]张华源,周伴群,焦亮,珠海市斗门区吸毒人群丙肝感染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8):959-960

论文作者:李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6

标签:;  ;  ;  ;  ;  ;  ;  ;  

关于丙肝感染现状及临床检验的分析探究论文_李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