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一、关于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农振航[1](2020)在《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文中提出学分制虽说在我国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目前采取学分制的高校多为学年学分制,严格说来,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完全学分制则突破了学年的限制,实行弹性毕业年限、学生自主选课,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更符合21世纪经济社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我国教育部提出要推进和发展学分制。A大学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的学分制指导意见,从2015年开始实施完全学分制,经过几年的实践,该校选课工作较为繁杂且选课结果欠佳。在2019年毕业的约4500名毕业生中,竟无一人可以提前毕业,这与实施学分制弹性毕业年限的初衷是不符合的。结合本人工作经历,本文拟以A大学为视角,研究该校实施政府学分制政策的执行效果:一是运用调查问卷法,研究毕业学分结构设置、课程设置、任课老师评教结果、课程考核难易程度、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对学生选课结果有着怎样的影响,进而研究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二是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学生提前毕业受限的因素:从学分上限、选课自由度、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相关设置以及外部环境限制因素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研究现有政策的不足之处。从上述分析结果中提出优化我国现有学分制政策的建议:建立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建立学分制课程考核体系以及制度、建立评教结果公开制度、建立并完善选课制、建立并完善选课指导体制、探索跨校区选课、加强学分制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接受程度、优化毕业资格审核程序、建立并完善学分制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以期改善目前我国学分制政策,为完全学分制的科学实施提供可借鉴参考的建议。

傅诗题[2](2019)在《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探究 ——以赣南师范大学为案例》文中指出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工作实施绩效管理成为高校内部管理改革的重要走向。论文从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三个视角出发,在对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现状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建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实践中检验修改指标体系。论文主要使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全文共以下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问题提出、文献综述、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论文研究过程中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选择了论文研究的理论工具。第三章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政策内涵。厘清本科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政策内涵和具体要求。第四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进行现状调查及统计分析,掌握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第五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建构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六章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以赣南师范大学进行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为现实案例,在实践中探索并检验和修改建构的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第七章建议与不足之处。在论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本科院校绩效评价改进建议,并对论文研究进行总结,针对论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后续改进意见。

彭锦[3](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侯梦倩[4](2017)在《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高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市场的概念在社会各领域得以延伸,与此同时,也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需求,学分制则应运而生,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曲折发展。学分制起源于德国,在美国形成并得以发展、趋于完善。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学分制得到国内多数高等院校的认同,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和完善,如选课制度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组织架构不科学等。因此,我国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还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空间。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与调查研究法,对国内外学分制的发展及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山西省三所高校为例,对高校学分制教育管理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山西省高校学分制教育管理存在以下问题:课程设置不科学,选修课程过少、学生对选修课缺乏了解,选课随意盲目、导师制度尚未落实,教学质量无法保证、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学分制教学管理配套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并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得出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为:教学管理观念落后、对学分制理解存在偏差、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缺乏协调性、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激励不足等原因。基于山西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优化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政策环境、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科学建设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强化教学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旨在推进山西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科学应用和优化发展。

凡文吉[5](2016)在《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育观念的更新,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等问题都植根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放眼世界,课程改革往往被视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与切入点,对于大学而言,高等教育最微观的落脚点就在课程。课程折射出整个高校改革,而高校改革的落脚点在课程。在大学课程被日益关注的同时,课程资本主义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大环境也应运而生,课程资本主义行为的实质是大学课程资本理念的演绎。大学课程资本是指大学教育主体(组织系统及相关教师)所有或控制的,在能给其带来经济效益的课程资源的前提下,经由课程载体开发并以商品的形式发生交换,从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课程价值存量资产总和。本文创新地提出大学课程资本概念,并遵循大学课程资本成立何以可能,大学课程资本为何,大学课程资本对课程管理适用性的逻辑论证了大学课程资本理论。在大学课程资本理论视域下,针对课程管理中的课程开发、课程实施流通、课程评价等环节展开对我国高校课程管理改革的研究。大学课程资本理论是本文的理论依据,所涉及的主要是规定性研究。通过梳理大学课程资本的理论起源、实践背景以及运用政治经济学及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相关理论证明了大学课程资本的存在并对其定义,对大学课程资本所具有的特性及功能等加以论述。根据课程管理基于课程演绎的逻辑,以及课程资本通过课程资本主义作用于课程管理的现实依据,验证了通过课程资本理论更有助于我们解决涉及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诸多问题的假设,并对大学课程资本应用于课程管理的边界和分析逻辑加以限定。对于我国的大学课程开发而言,存在课程目标知识本位、课程导向政府本位、教师课程开发主动性缺失等问题。从大学课程资本角度考量而言,其原因主要由于“国家本位”思维惯性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锁定,课程资源配置市场环境不完善以及大学课程产权被忽视。对大学课程资本的观念借鉴,可促使我国大学课程开发管理从改革政府课程决策体制、改善课程资源配置市场环境和明晰大学课程产权进行改革。课程资源流通问题是我国高校课程管理实施环节的重要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校内课程资源“诸侯割据”,校际间学分互换阻碍重重,开放性课程资源获取裹足不前。究其根本,从大学课程资本角度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课程流通交易成本过高,课程管理变迁存在制度阻碍,开放性课程资源建设诱致性因素缺失。参考西方大学课程流通管理中的课程流通“货币流动化”、课程流转协同合作化以及独立课程市场认证化等可借鉴经验。主要针对“学分货币”对课程管理改革提出建议,通过学分互换机制建设倒逼校际课程流通管理改革,加大开放性课程资源认证力度促进独立课程市场建设。课程效益评价是整个课程管理中重要的反馈与质量保障环节。在我国的课程评价中,往往存在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课程评价对象窄化,课程评价方法单调等问题。对大学课程资本而言,课程评价管理问题主要成因于政府垄断供给侧课程评价导致课程评价效益不均衡,课程评价体系计划经济思维影响课程评价指向,高校基于成本-收益预期降低自身课程评价标准。通过以第三方评价打破原有课程评价垄断,丰富课程评价标准体系和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突围原有课程评价困局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管理改革。

冯阳[6](2016)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期,经历了“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等历史阶段,于上世纪的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向艺术设计转型。到1998年我国本科专业目录的出台,学科发展完成了有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蜕变,进入综合型艺术设计时代。2012年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以后,艺术设计的学科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艺术设计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与艺术设计转型并行的是我国轰轰烈烈的学分制改革浪潮。我国高等教育与学分制渊源颇深。在民国时期曾有过近三十年的全面的践行活动,新中国建立以后转为实行计划性较强的学时制;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高等教育领域逐步展开了形式多样的学分制教学改革,旨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宜的新的教学制度。在学分制改革中,关于学分制的内涵认知分歧较大。其中关于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制度的认知造了一定程度的视听混淆,从而产生了成众的多徒有学分制之表却无选修之质的学分制教学模式,是我国学分制改革陷入一个难以自拔的怪圈。学分制的核心内容是选修机制、开放的课程体系、目标性的学分管理方式等。基此,得以产生多样性的人才。选修机制、学分管理须以开放的课程体系为载体,通观学分制发展历程可见,学分制改革均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先行。基于学分制模式的大学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的缺失,是我国学分制改革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课程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艺术设计学科的转型是基于课程改革逐步展开与实现的。在此历程中,与学分制改革同行共舞,由此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完全学分制、不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学分学年制、分段式学分制(“1+3”制、工作室制等)、计划型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开放型学分制等。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学分学年制是一种基于传统教学的改良型学年制教学模式。其主要形式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增加选修课程。选修课程主要分布于二个领域,一是通识教育部分,一是专业教学部分。前者,综合类院校基于学校平台搭建文理兼顾、包含学校特色课程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艺术类院校则侧重于丰富基础理论教学和艺术常识的普及;后者,主要采取设置二、三年级集中选修时段,或增设平行课程等形式植入选修元素。这类教学模式践行群体众多,既有老牌艺术类院校如西安美术学院等,也有历史不足二十年的新建院校,因此,出于办学历史、以及局限于教学资源与能力等原因,比较普遍地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分段式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具有积极的意义。主要有二类形式,一是“1+3”制,一是工作室制。前者施行一年的不分专业的共同基础教学。此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专业藩篱,在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配合下,建立“大设计”概念,一改传统的狭隘的专业本位思想,以及工艺美术教育阶段美术型基础教育的面貌。后者在引进他国经验的基础上,强调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打破了传统的递进式、积累型的课程式教学模式,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多元化教学的格局。分段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科建设方面,在学分制改革方面主要是顺应改革趋势,建立了学分制教学形制。充分发挥学分制优势的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南京艺术学院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实践。南艺的学分制改革是艺术设计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基于“突出课程、淡化专业”的革新思路,通过课程平行化和自由选修的方式,形成了“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张课程表”的完全学分制教学范式。虽然南艺的完全学分制实践止于2009年,但是,基于学分制实践的课程改革成果,以及锐意革新的精神成为南艺艺术设计教学的宝贵财富。三十年的学分制改革实践,形成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多元化局面,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此期间,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了一段爆发式的发展过程,整体教学规模发展过速。虽然教学规模的扩大满足了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但同时也埋下了根基薄弱、简单复制等隐患,整个学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虚胖现象。尤其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拼缀现象严重,致使整体的教学质量下滑。此外,由于课程体系建设不到位,在学分制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各种形式的学分制虚假介入现象。基此,建议从明确培养目标,做好预设、铺陈,加强基础教学建议,打造精悍核心课程,开放终端课程,以及增加操作性能考量等方面入手,加强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建设,为深化学分制改革、提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质量做好基础性工作。

温翠连[7](2014)在《高校学分制的古今比较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包括古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古今学分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比较研究,澄清了人们对高校学分制真正起源的误区。本文分为如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叙述了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另外还介绍了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古代学分制和现代学分制的发展状况分析,内容包括:古代学分制的产生;古代学分制的发展;古代学分制的特征;现代学分制的起源;现代学分制的发展;现代学分制的特征。这个部分也分析了学分制在中国现代高校的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为古代学分制和现代学分制的比较。从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及其影响因素来对古代学分制和现代学分制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第四部分为启示。首先指出了学分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提出了完善现行学分制的几点启示。并告诉我们要达到这个目的,要做的很多,例如,完善导师制、承认学分互换、完善自由选课制、加强学籍管理,等等。

王德波[8](2014)在《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当今社会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处在攻坚阶段,教育改革也随之深度融入之中。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掀起了新一轮以学分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改革的高潮。学分制之所以受到世界上众多高校的欢迎,是因为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具有选择的灵活性、学习的自主性和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优势。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实行不同形式的学分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高校现行的学分制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学分制在国内高校历经跌宕起伏,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调整,到底现阶段国内外学分制是什么状况,存在着哪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当前我国高校要实施学分制,有什么路径能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学分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等等。本研究以学分制的由来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找出国内高校学分制存在问题的根源,对国内高校实施真正学分制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与分析方法,对国外高校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的制度背景与哲学基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重点是学分制在美国的整个发展过程,尤其是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等作了较为详细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将国内外高校学分制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剖析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的问题,从国际化的视角以期能对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以学分制的由来作为切入点,对学分制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以及内容与特点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第三章,分析国外高校学分制的实施现状,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比较,重点介绍美国高校学分制和哈佛大学课程建设;第四章,分析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找出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章,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我国国情,提出了推进和完善我国学分制的对策建议。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基于自由教育思想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必然会受其制约。而我国的经济社会、教育、科技和文化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不同的高校、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现实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所以不能简单照搬国外高校的学分制模式,必须通过分析比较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模式。

徐秀华[9](2013)在《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高校学分制社团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理想,自愿自发组成并得到学校主管部门认可的学生组织,多以本校学生为主要参与者。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学生锻炼自身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直以来,高校学生社团受到了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视和学生的广泛欢迎。尤其是学分制的广泛实行以来,学分制的发展为高校学生社团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学分制社团是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社团的创新举措之一,2001年,浙江师范大学将学分制引入学生社团,开始了大胆的、独具特色的尝试。经过十余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步构建了以社团为平台、以学分制为纽带,集理论学习、观摩见习和实践训练为一体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是全国学分制社团建设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实施体系最完备、实施范围最广的高校。本研究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对浙江师范大学的学分制社团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调查研究,具体框架如下: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本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一部分对将学分制引入高校学生社团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具体从社团实践育人的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促进作用和高校学生社团激励机制的完善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部分重点调查和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现有的39个学分制社团,运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学生社团的总体概况到每个学分制社团内部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设置、导师聘任制度、学员的考核评价等日常管理的内容进行剖析,最后根据问卷调查过程中反映出学分制社团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针对学分制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主要包括课程体系的建设、学生的考核和导师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的保障及课程质量检测四个方面。学分制社团作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过程中的一股新生力量,不仅克服了传统学生社团存在的管理不规范、活动缺乏持续性等问题,而且在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同时,满足了学生对于学分的需要。但在实际发展中,仍有许多不得不承认的问题存在,因此,如何使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更有效地为学生服务是将来高校学分制社团发展不变的追求和目标。

王紫旭[10](2013)在《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文中指出学分制(Credit System)最初是由高等学校中的选课制延伸而来,最早由德国着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 Wilhelm Von,1767-1835)提出的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的课程、教师和学校,并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进度。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因而被世界各国众多高校所接受并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我国是世界上较早推行学分制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作为高等教育中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的学分制也有了深刻的发展。但是,学分制在我国的发展是起伏跌宕的,在高校中推行学分制还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滞后、课程选择盲目、专业限制严格等方面。这些都为学分制有效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然会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国家相关政策和高校管理体制的制约,涉及到社会和高校方方面面的问题。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从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教育现状和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的分析研究,探寻阻碍该几所高校学分制顺利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对策和建议。本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本论文整体写作做一个绪论。第二部分,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从学分制的产生与发展、学分制的相关概念、学分制的内容和特点出发对学分制的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的现状进行调查。第四部分,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内蒙古高校学分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发现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内蒙古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具体对策,并为我国高校的学分制推行提供了良好的建议。

二、关于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可能的创新
    1.7 相关概念的界定
        1.7.1 学分制的定义及其发展
        1.7.2 选课制的定义及其发展
第二章 A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现状
    2.1 完全学分制相关政策简介
        2.1.1 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2.1.2 地方政府层面相关政策
    2.2 A大学实施学分制政策的背景以及意义
        2.2.1 A大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背景
        2.2.2 A大学实施学分制政策的意义
    2.3 A大学学分制相关制度介绍
        2.3.1 选课制制度
        2.3.2 其它配套制度介绍
    2.4 A大学实施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2.4.1 选课制存在的问题
        2.4.2 弹性毕业年限受限
第三章 基于学分制政策下影响学生选课结果因素的分析
    3.1 对最低毕业学分结构设置的分析
    3.2 对课程设置的分析
    3.3 对拟选课程考核难易程度的分析
    3.4 对任课老师评教结果的分析
    3.5 对学生主观因素的分析
第四章 A大学弹性毕业年限受限的因素分析
    4.1 学生无法提前修满学分影响因素分析
        4.1.1 学分上限
        4.1.2 学生选课自由度
        4.1.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开设学期
    4.2 外部客观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学分制政策的建议
    5.1 建立并执行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标准
    5.2 建立学分制配套的课程考核体系以及制度
    5.3 完善评教指标体系,建立评教结果公开制度
    5.4 建立并完善选课制,出台规范性标准
    5.5 建立并完善选课指导体制,加强学业规划指导
    5.6 探索跨校区选课,建立学分互认制度
    5.7 加强学分制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接受程度
    5.8 改善毕业资格审核程序,优化审核时间
    5.9 完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严把教学质量关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我校学生自主选课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探究 ——以赣南师范大学为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
        二、国外研究
        三、小结
    第三节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方法
        一、技术路线
        二、主要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地方本科院校
        二、教学管理
        三、绩效评价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绩效评价理论
        二、高校教学管理理论
第三章 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政策内涵
    第一节 本科教学管理政策内涵
        一、本科教学管理水平评估
        二、本科教学管理合格评估
        三、本科教学管理审核评估
    第二节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政策特点
        一、地方性
        二、应用型
第四章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问卷编制
        一、前期访谈
        二、设计问卷
        三、调查对象
    第二节 现状调查
        一、问卷发放情况
        二、统计分析
        三、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现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一、坚持政策法规引导
        二、坚持课程标准要求
        三、坚持教育内涵发展
    第二节 评价指标设定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真实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第三节 确定绩效评价标准
        一、信度
        二、效度
        三、认可度
    第四节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学生评价指标
        二、教师评价指标
        三、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指标
第六章 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赣南师范大学案例
    第一节 案例实施方案
        一、案例实施情况介绍
        二、方案实施前基本情况
        三、实施方案介绍
    第二节 实验学院与对照学院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对比分析
        一、学生评价指标对比
        二、教师评价指标对比
        三、教学管理人员评价指标对比
    第三节 结论
        一、要推广绩效评价
        二、重结果,轻过程
        三、学院权限受限制
        四、缺乏对人的关怀
第七章 建议与不足之处
    第一节 建议
        一、构建弹性化的评价机制
        二、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三、加快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
        四、改进“放、管、服”机制
        五、重视管理人员的专业提升
    第二节 不足之处
        一、权重核算的科学性研究不足
        二、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的关联性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MOOC的定义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1 MOOC的特征
        4.1.1 大规模
        4.1.2 开放性
        4.1.3 个性化
    4.2 MOOC的技术背景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3.1 现实与契机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5.1 D校的基本情况
        5.1.1 学校概况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5.2.1 指导思想
        5.2.2 设计原则
        5.2.3 设计思路
        5.2.4 方案构架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6.1 制度保障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6.2 经费保障
    6.3 后勤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4)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1.2.2 国内学分制教学管理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学分制
        2.1.2 教学管理
    2.2 相关理论
        2.2.1 系统理论
        2.2.2 人本管理理论
        2.2.3 多元智力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山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山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调查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3.1.2 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3.2 山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现状
    3.3 山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3.1 课程设置不科学,选修课程过少
        3.3.2 学生对选修课程缺乏了解,选课随意盲目
        3.3.3 导师制度尚未落实,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3.3.4 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师资力量明显不足
        3.3.5 学分制教学管理配套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山西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教学管理观念落后
    4.2 对学分制理解存在偏差
    4.3 各教学管理部门工作缺乏协调性
    4.4 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4.5 教学管理人员激励不足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对策
    5.1 优化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政策环境
    5.2 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5.3 科学建设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5.3.1 夯实院系教学管理工作
        5.3.2 政、教适当分离
    5.4 完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5.4.1 规范课程体系建设
        5.4.2 构建多元化教学管理制度
        5.4.3 创新科目考核制度
        5.4.4 健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
    5.5 深化教学管理队伍与师资队伍建设
        5.5.1 培养高层次教学管理人员
        5.5.2 落实导师制
        5.5.3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附录
    附录1 山西省高校现行学分制教学管理体制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成果

(5)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关于课程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资本的启发文献研究
        三、关于大学课程管理改革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一章 大学课程资本理论
    第一节 大学课程资本何以可能
        一、大学课程资本理论溯源
        二、大学课程资本实践发展背景
        三、大学课程资本的成立缘由
    第二节 何谓大学课程资本
        一、大学课程资本的概念界定
        二、大学课程资本的特性
        三、大学课程资本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第三节 大学课程资本对课程管理改革的适用性
        一、大学课程资本对课程管理适用性的生成基础
        二、大学课程资本应用的边界
        三、高校与企业资本分析逻辑的比较
第二章 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课程的开发管理改革
    第一节 我国大学课程开发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课程目标知识本位
        二、课程导向政府本位
        三、教师课程开发主动性缺失
    第二节 大学课程开发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国家本位”思维惯性下人才培养目标路径锁定
        二、课程资源配置市场不完善
        三、大学课程产权被忽视
    第三节 我国大学课程开发管理改革建议
        一、改革政府课程决策体制
        二、改善课程资源配置市场环境
        三、明晰大学课程产权
第三章 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课程资源流通管理改革
    第一节 我国大学课程资源流通管理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内部课程资源“诸侯割据”
        二、校际间学分互换“阻碍重重”
        三、开放性课程资源获取“裹足不前”
    第二节 大学课程资源分配流通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课程流通交易成本过高
        二、课程管理存在制度变迁阻碍
        三、开放性课程资源建设诱致性因素缺失
    第三节 西方发达国家大学课程资源流通管理的可借鉴经验
        一、课程流通“货币流动化”
        二、课程流转协同合作化
        三、独立课程市场认证化
    第四节 我国大学课程资源流通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基于“学分货币”的课程管理思考与建议
        二、通过学分互换机制建设倒逼校际课程流通管理制度改革
        三、加大开放性课程资源认证力度
第四章 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大学课程评价管理改革
    第一节 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现状与问题
        一、大学课程评价主体单一
        二、大学课程评价对象狭窄化
        三、大学课程评价方法单调
    第二节 大学课程评价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政府垄断供给侧课程评价导致课程评价效益不均衡
        二、课程评价体系计划经济思维影响课程评价指向
        三、高校基于成本-收益预期降低自身课程评价标准
    第三节 我国大学课程评价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以第三方评价打破原有课程评价垄断
        二、丰富课程评价标准体系
        三、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突围原有课程评价困局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后记

(6)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路线
第一章 学分制教学模式概述
    第一节 学分制与选修制的渊源
        一、“选修制”: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
        二、“学分制”:美国高等教育对选修制的延展
        三、兼容并蓄:学分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二节 学分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
        一、我国学分制内涵之争与原因分析
        二、学分制的内涵:采用学分管理的选修制
        三、学分制的外延:学习自由理念下的教学模式
    第三节 学分制教学模式及其特色
        一、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与表现形式
        二、学分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我国学分制教学模式辨析
    第一节学分制改革及其教学模式变迁
        一、民国时期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二、建国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摈弃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兴盛
    第二节多元学分制教学模式的辨析
        一、从“六种模式论”到“两种模式论”
        二、“不完全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
    第三节 现下学分制教学模式面面观
        一、不完全学分制是逆水行舟的产物
        二、定位相宜的计划型学分制体系
        三、多头并举的深化学分制改革
第三章 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流变
    第一节 艺术设计教育的源流
        一、从“图案”起步的艺术设计教育
        二、在“工艺美术”中彷徨的艺术设计教育
        三、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艺术设计教育
    第二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变革
        一、早期图案教学与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艺术设计对工艺美术教学模式的承袭与更新
        三、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进步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 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学分制改革对教学制度改革的推动
        二、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
第四章 不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践
    第一节 学分型学年制: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
        一、西安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南京林业大学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二节 分段式学分制:基础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三节 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兴起
        一、中央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艺术设计教学
    第四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主要特征的分析
        一、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
        二、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三、集中切块的修选管理
        四、固定学制的适形方案
        五、面向市场的实践教学
第五章 完全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实验
    第一节 南京艺术学院学分制改革概述
        一、学分制改革的前奏
        二、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历程
        三、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概貌
    第二节 设计学院完全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呈现
        一、一个屋檐下的两种教学模式
        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分析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先进性
        二、课程体系中的缺憾与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的涟漪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后的一些思考——以课程体系为例
附录 2:我国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学情况一览表(2015 年)
附录 3:本文所涉高等学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一览表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

(7)高校学分制的古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内容
        二、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难点
        二、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古今学分制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 古代学分制的产生及其发展状况分析
        一、古代学分制的产生
        二、古代学分制的发展
        三、古代学分制的特征
    第二节 现代学分制的起源及其发展状况分析
        一、现代学分制的起源
        二、现代学分制的发展
        三、学分制在中国现代高校的发展
        四、现代学分制的特征
第三章 古今学分制的异同比较
    第一节 古今学分制相同比较
        一、管理上都是以学分制作为计量单位,提前修完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二、目标上都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习方式上都有自主学习
    第二节 古今学分制不同比较
        一、提出的背景方面的比较
        二、办学理念方面的比较
        三、学籍管理方面的比较
        四、教学管理方面的比较
        五、学生管理方面的比较
        六、学习方式方面的比较
        七、学习成绩的衡量方式方面的比较
        八、学业完成标准方面的比较
    第三节 影响古今学分制异同的因素分析
        一、目标培养
        二、成绩考核
        三、学籍管理
第四章 古今学分制比较的启示
    第一节 学分制的发展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二节 学分制应该配之以完善的导师制
    第三节 学分需要能够在高校与高校之间互换
    第四节 应该完善学生自主选课制
    第五节 应该健全学籍管理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4.1 概念界定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学分制的由来
    2.1 学分制的起源
    2.2 学分制的形成
    2.3 学分制的发展
    2.4 学分制的架构
第三章 国外高校学分制的经验与借鉴
    3.1 国外高校学分制的概况
        3.1.1 美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3.1.2 日本高校学分制概况
        3.1.3 德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3.1.4 英国高校学分制概况
        3.1.5 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教育改革
    3.2 国外高校学分制下的课程—以哈佛大学为例
    3.3 国外高校学分制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4.1 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发展历史
    4.2 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状况
    4.3 我国高校学分制存在的问题
    4.4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4.5 我国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可行性
第五章 推进和完善我国高校学分制的对策建议
    5.1 学分制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5.1.1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5.1.2 改革高校管理体制
    5.2 学分制下高校收费制度改革
    5.3 学分制与课程体系建设
    5.4 学分制下师资队伍建设
    5.5 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工作
    5.6 学分制下高校的硬件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高校学分制社团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文献综述
        1. 国内研究综述
        2. 国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五) 核心概念界定
        1. 实践育人
        2. 学分制
        3. 高校学生社团
        4. 学分制社团
一、高校学分制社团的理论分析
    (一) 实践育人——高校学分制社团发展的出发点
        1. 高校学生社团的实践育人功能
        2. 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 学分制条件为高校学生社团带来的机遇
    (二)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学分制社团发展的归宿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
        2.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 激励机制——高校学分制社团发展的有效动力
        1. 激励机制是高校学生社团有机运行的保证
        2. 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方面的作用
二、浙江师范大学学分制社团的实证研究
    (一) 浙江师范大学社团联合会组织设置
    (二) 浙江师范大学学分制社团概况
        1. 学分制社团学生参与情况
        2. 学分制社团内学生成绩的评定情况
    (三) 学分制社团教学班的教学管理特征
        1. 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
        2. 教学内容设置——理论结合实践
        3. 导师聘任制度——宽严相济
        4. 学员考核评价——形式多样
    (四) 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及结果
        1. 问卷的设计
        2. 数据统计
        3.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五) 学分制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学习者的学习主观能动问题
        2. 社团管理制度问题
        3. 课程设置问题
三、对高校学分制社团建设方面的建议
    (一) 高校学分制社团课程体系的建立
        1. 课程体系的建立
        2. 重视课程内容的选择
        3. 规范活动开展的流程
    (二) 高校学分制社团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及导师绩效考核体系
        1. 高校学分制社团学生成绩评定办法
        2. 高校学分制社团导师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三) 高校学分制社团的制度保证
        1. 高校学生社团制度体系的建设
        2. 高校学分制社团职能部门的建设及管理
        3. 高校学分制社团的设施和经费管理
    (四) 建立学分制课程的质量检测体系,定期举行社团经验交流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问题提出
        1 学分制---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
        2 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必要性
    (二)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三) 研究内容
    (四)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3 已有研究的不足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二 学分制的发展与相关概念界定
    (一) 学分制的产生、推行和发展
    (二)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
        1 学分制的概念
        2 学分制的衍生概念
    (三) 学分制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
        1 学分制特征
        2 学分制内容
    (四) 国内外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基本情况
        1 国外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基本情况
        2 国内高校学分制推行的基本情况
三 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查研究
    (一) 内蒙古地区高校实行学分制情况
        1 以“211”重点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学分制实施状况良好
        2 省属普通高校学分制管理制度明确,但推行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
    (二) 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的调查
        1 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2 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学分制推行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
四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学生在学分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 任课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学分制推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二) 我国高校学分制推行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 对学分制内涵理解的偏差
        2 高校内部与学分制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
        3 高校教育资源不足
        4 与高校改革相应的社会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相对落后
        5 高校内部院系之间,高校与高校之间关系尚未理顺
五 我国高校顺利推行学分制的对策探讨
    (一) 提高思想认识,全面了解学分制
        1 加大对学分制的宣传力度
        2 转变教育观念
    (二)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
        1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2 完善选课制度
    (三) 培养计划科学制定,课程体系优化完善
        1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结构
        2 压缩必修课,加大选修课比例
        3 完善文科、理科基础课程建设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应变能力
        2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宣传意识
        3 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调动教师积极性
        4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引进高年级学生“帮学制”
    (五) 提高管理效率与效能,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1 完善网络设施,提高网络管理能力
        2 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质量
    (六) 创建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淘汰制度
        1 完善教学质量反馈系统
        2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 合理试行淘汰制度
    (七) 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
    (八) 优化高校推行学分制的外部环境
        1 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2 建立与学分制配套的高校财政收费体系
        3 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学分互认制度
        4 加强院校之间合作办学,促进校际之间资源共享
        5 加大教学投入,改善硬件设施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附件

四、关于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完全学分制政策研究 ——A大学视角[D]. 农振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地方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绩效评价实践探究 ——以赣南师范大学为案例[D]. 傅诗题. 赣南师范大学, 2019(07)
  • [3]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4]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问题研究 ——以山西高校为例[D]. 侯梦倩. 山西财经大学, 2017(01)
  • [5]大学课程资本视野下我国高校课程管理的改革研究[D]. 凡文吉.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6)
  • [6]学分制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研究[D]. 冯阳. 南京艺术学院, 2016(02)
  • [7]高校学分制的古今比较研究[D]. 温翠连.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9)
  • [8]高校学分制比较研究及其启示[D]. 王德波. 山东大学, 2014(01)
  • [9]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高校学分制社团研究 ——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D]. 徐秀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3)
  • [10]我国高校推行学分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地区几所高校为例[D]. 王紫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高校学分制建设的理性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