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论文_朴逸,南勇善

延边大学临床学院 麻醉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 133000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术后观察组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镇痛(CLPB),对照组采用普通连续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水平、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24h和48h疼痛水平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连续腰丛神经阻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大,术后疼痛剧烈,现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日益增多,以往术后常采用静脉麻醉药进行术后镇痛,老年人体质弱,术后呕吐、意识不清、静脉麻醉药物体内蓄积等增加术后镇痛的风险[1]。近来区域镇痛技术得到广泛的关注和推广,镇痛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少,我们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连续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以往普通静脉麻醉药术后镇痛。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患者6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50~85岁,均符合手术指证,既往无严重疾病和药物滥用使。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按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操作流程进行手术。

观察组的患者全麻前行腰丛神经阻滞患侧并留置导管,患者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位,穿刺点定位于L3-4水平,后正中线向患侧旁开5cm处,使用神经电刺激针垂直进针。进针后,在0.7mA电流引导下,观察当发现股四头肌剧烈收缩时将电流减半,股四头肌仍收缩明显,计算进针长度,置入导管,埋管1-2cm固定。手术结束前给予0.2%罗哌卡因负荷剂量0.4ml/kg,连接一次性电子镇痛本,背景剂量0.2%罗哌卡因5ml/h,追加剂量8ml/次,追加锁定时间为60min,保留镇痛48h。

对照组的患者全麻前无特殊处理,术后连接一次性静脉电子镇痛泵,负荷剂量为舒芬太尼(1ug/ml)0.05ml/kg,背景剂量舒芬太尼1.5ml/h,单次追加剂量为3.5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保留镇痛48h。

观察指标使用VAS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观察并记录术后3h 6h 12h 24h 48h静息状态疼痛水平进行评价;两组副作用进行比较统计恶心、呕吐及镇静程度。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剂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术后6h、12h、24h和48h,观察CLPB组患者静息疼痛水平低于PCIA组(表2)。

两组患者副作用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30例中,发生副作用1例(3.33%),为呕吐1例。对照组30例中,发生副作用11例(36.7%),包括恶心6例,呕吐4例,过度镇静1例。观察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4.86,p<0.05)。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日益增多,髋关节为人体重要关节,大血管神经比较丰富,手术创伤比较大,出血比较多,术后会出现组织水肿及炎症反应,会引起剧烈疼痛。目前最常用的缓解术后疼痛的方法为全身应用阿片类药物进行镇痛治疗,阿片类药物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嗜睡等,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是区域麻醉中的新技术,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降导管置入到目标神经部位,持续输注局麻药,使感觉运动分离,阻断伤害性刺激传导减轻疼痛,并阻断交感神经改善术区血流,提高组织氧供和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2]。同时其无对胃肠道和排尿功能刺激作用,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较其他镇痛方式显著降低[3]。

该次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现阶段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CLPB和PCIA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6h、12h、24h、48h观察组患者副作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减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h、12h、24h、48h观察组患者疼痛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可以发挥更好的镇痛作用。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降低了患者疼痛水平和副作用的发生率,使患者能更快地进入术后恢复进程,也增加了患者主动进行术后康复的信心,进而髋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所提升。

总上所诉,本研究认为连续腰丛神经阻滞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镇痛效果优于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但操作较复杂,对髋关节置换术后远期功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朱郁芳.骨科术后多模式镇痛新进展[J].Int Biomed Eng Feb,2011,34(1).

[2]Martin F,Martinez V,Mazoit JX,et al .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peripheral nerve blocks after knee surgery:clinical and biologic evaluation. Anesthesiology,2008,109(3):484-490.

[3]张玲玲,詹晓光.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骨科下肢手术40例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73-2974.

作者简介:朴逸,延边大学临床学院麻醉学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南勇善,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5526770526@163.com

论文作者:朴逸,南勇善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8

标签:;  ;  ;  ;  ;  ;  ;  ;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论文_朴逸,南勇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