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论文_李艳春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论文_李艳春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昆明呈贡 650501

摘要: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高校的必修课程是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数学思维与工程思维所提出的计算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多层次性,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熟练程度。计算思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思维,在现代社会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计算思维;分层教学;计算机基础

引言

计算机是当今高职院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虽然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中这门课程的涉及方向不同,但是其教学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推动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掌握。伴随信息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的发展,再加上国家逐渐重视初高中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导致在教学程度上的区别,进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计算机水平呈现出来的是参差不齐的状态,较为落后的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需要做出革新。

1计算机基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中,受地区地域的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这种情况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只有将学生按照技术水平的高低分班,教导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技术。分层教学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2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适应高职学生计算机基础不同水平的要求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总体上还是参差不齐的,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自东部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要明显高于来自西部地区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些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由于学校教学设备相对比较落后,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如何正常的开关机,打字就更不用说了。如果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在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方面势必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不够吃”。

2.2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能需求的不同

由于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的技能都有一定的需求,但不同的行业对计算机技能的需求又存在一定的差异。而高职院校又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希望学生在学校学的东西都能与专业的有关岗位相对接。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应根据不同的专业来进行相应的分层教学,以适应不同专业对计算机基础适应的需求,增强各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竞争力。

2.3适应高职教学改革的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都在进行教学改革,一些公共基础课程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了显性分层教学,就是让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不多,这样教师就能更好地根据整个班级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做有一定的可取性。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对低层次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且可能让这些学生更加放弃学习的念头;同时,在教师排课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难度,还有对教师的评价也更不容易做到公平公正等。

3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学

高职院校应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计算思维的基础上构建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术水平,使学生能更为迅速地适应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的环境,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逐步发展。

4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教材选择生硬

高职院校在选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材时,并未考虑文科、理科与工科学生在专业需求上与学习水平上的差异,而是一概而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均使用相同的教材学习与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根据自身专业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练习。

4.2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手段死板

首先,高职院校中的普遍情况是部分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处于初级认识阶段,还未注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对于学生学科培养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其次,教学模式老旧以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无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最后,死板的教学方式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仅仅存在于课堂教学,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

5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

5.1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试用方法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按照层次化、过程化与结构化的要求划分,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原理的掌握与学习。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高,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基础概念,有利于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关键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构建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可以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际应用课程,将学生根据计算机技术能力测试结果进行分层,有利于科学完善地构建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

5.2加强教学理念建设

对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息息相关,从教学内容优化着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详细分析,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相结合,运用到实际应用中去。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性的知识点作为主要讲解内容,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将其运用在实际中,培养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教学方面的学习、理解与应用能力。

5.3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体系优化

高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文科、理科与工科学生不同学习需求的调查与统计,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内容,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针对性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积极性,掌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

6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实施

6.1教学对象分层

高职院校中学生人数较多,专业类别较多,因此在进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时首先要进行教学对象分层。而所谓的教学对象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来进行分层。在进行具体的教学前应该分班级对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进行一个摸底,进而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学习状态以及态度。在此基础上在进行的分组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因为分层这个过程属于动态,在进行了一定的阶段之后就要进行测试又进行新一次的分组测试,这在一定基础上对学生起到一个激励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学习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2教学内容与目标分层

在进行了对象分层之后,紧接着要进行的就是教学内容以及目标的分层,这要根据各个层次中学生的特点以及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专业对于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而科学的、合理的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基础层次的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高层次的主要是通过听讲与自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完成学习,进而达成目标。而最高级别的层次则是通过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来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高等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将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相结合,使用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银秀.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视界,2014(22):203+292.

[2]欧阳群,彭晨.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的探索[J].才智,2014(13):173.

论文作者:李艳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基于计算思维的高职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构建论文_李艳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