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汤杰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进展

汤杰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611130)

【摘要】目的:讨论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方法及其进展。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实验组则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延迟(P<0.05);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研究后发现,综合护理可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可有效的降低肺炎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198-02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内的一个特殊科室,收治的患者均为病情较重的患者,其病情较为复杂,生命体征可随时出现变化,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则需要实施机械通气作为辅助治疗方法。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甚至导致患者的死亡。有相关报道指出[1],重症监护室内发生呼吸机性肺炎的几率高达20%左右,病死率则高达50%左右,为了降低呼吸机性肺炎的发生率,我院将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重症监护室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5-68岁,平均(51.5±3.5)岁;观察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50.8±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之前即患有肺炎;机械通气时间低于48小时;原发病比较凶险,预计可能在48h之内死亡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给与重症监护室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给与综合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要提升环境管理,重症监护室内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中都可能接受侵入性治疗,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感染几率,此时可对病房实施紫外线消毒,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定期进行细菌检测,预防交叉感染。其次要增加呼吸道管理:在机械通气时要保证气道湿滑程度,避免干燥的空气刺激呼吸道,不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除,但患者存在痰液较多时,需要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排痰,包括雾化吸入药物、翻身、拍背以及使用密闭的吸痰设备[3],首先吸鼻腔,再吸气道,吸痰前后均给予吸氧3min,对于存在于气管插管气囊上的分泌物,可应用负压吸引和冲洗的方法。最后进行体位护理和口腔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已将床头抬高至45°,保持半卧位,每天使用复方氯已定漱口,并进行口腔擦拭和冲洗。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对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肺炎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延迟(P<0.05);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应用呼吸机进行机械性通气是重症监护室内常见的处置方式,其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虽然此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但是其容易发生肺炎[4],一旦发生肺炎,则患者可能造成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此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要良好的护理方法对肺炎进行预防。在本次调查中应用了综合护理方法,通过实施环境护理,提高了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减少细菌的的交叉感染,通过对呼吸道管理,有效的稀释了粘稠的痰液,让痰液更容易被吸出来,通过对气管插管气囊上分泌物的清理,可有效的减少器官粘膜的损伤[5],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通过体位护理,也可以有效的减少食物反流的发生率,达到改善通气的效果。在本次调查中也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肺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延迟(P<0.05);实验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再次证明了综合护理方法的良好应用性。综上所术,通过对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方法研究后发现,综合护理可有效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并可有效的降低肺炎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郝秀菊,张传静,辛 燕,等.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4(12):1524,1528,1548,1551.

[2]史本娣,刘 静.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5(10):317-318.

[3]古丽给娜·莫亥台,阿依努尔·阿不都克里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6,29(15):165-166.

[4]陈 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5]赖梅芳.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6,24(7):4046.

论文作者:汤杰

论文发表刊物: 《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1

标签:;  ;  ;  ;  ;  ;  ;  ;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研究进展论文_汤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