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加入WTO_wto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加入WTO_wto论文

如何看待中国加入WTO,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看待论文,中国加入论文,WTO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权利是: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普惠制待遇;利用WTO的特设机构和程序解决贸易纠纷,获得在多边贸易组织里的发言权。义务是:削减进口关税,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出口补贴,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开放服务贸易,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开对引进外资的限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农业

有利方面:第一,对消费者有利,国内市场使用低面筋的软质小麦,做面包易掉渣,做挂面容易烂,进口硬质小麦较好。第二,对中国出口非资源型农产品,如水产品,蔬菜果品,部分畜牧产品有利。第三,增加进口大量占用资源的基本农产品,有利于土地资源短缺的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第四,有利于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不利方面:第一,国内通过出口削减2000亿公斤的仓储的计划难以实现,不利于长期稳定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受到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中西部传统农业地区收入会受到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研究,国际粮食价格18年来基本上是下降趋势,中国粮食价格在多数年份是上升的,目前已经大大高于美国。美国的玉米和小麦对中国有竞争优势。第二,中国粮食产量有35%是商品粮,每年1.6-1.8万吨,与美国双边协议进口粮食,占我国商品粮消费20%,过多进口对中国的安全有影响。第三,中国小农生产,农民对活劳动成本不计算,农民收入就是对农业剩余的分配和地租的分配。中国农村户均0.4公顷的细小农业规模,地租量非常小,无法与美国大规模农场竞争。

2.工业

(1)医药。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化学原料生产国,但主要产品多属普通医药,附加值低。将医药产品关税降低到5.5-6.5%,并且不能再仿制,对我国医药产品冲击很大。

(2)汽车。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受到国家高关税的保护,1986年以前轿车进口关税为220%,1994年降低到150%,1996年为100%,1997年为80%。这是一块肥肉,是发达国家争夺的主要对象,1995年已经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公司在中国建立了381家企业。中国加入WTO以后,将在2006年前将汽车进口关税降低到25%,汽车零件平均进口关税降低到10%,取消进口配额,这就意味着进口轿车的价格每年平均下降4-6%。在2006年以后,对中国汽车生产影响巨大。在美国,一辆别克轿车卖20000美元,在中国一辆别克轿车卖370000元人民币,合40000多美元;在日本,一辆本田雅阁卖18000美元,在中国卖298000元人民币,合36000美元。国际市场轿车价格总体上只有国产轿车的1/3-1/4,即使加上25%的进口税,价格也将大大低于国内,迫使中国轿车大幅度降价,国内100多家汽车整车制造厂必须进一步进行兼并和重组,16家汽车类上市公司将出现重组和合资高潮。

我国汽车产量在1998年为163万辆,其中轿车占30%,共53万辆,进口3.5万辆。而全球汽车中有75%是轿车。相对来说,农用汽车受冲击较小。考虑到多年来走私巨大,亦不应过分夸大加入WTO对于中国工业的影响。

(3)造纸。纸张进口关税从15-25%降低到5-7%,将冲击国内造纸工业。

3.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指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外的所有商业服务的进出口。服务包括第三产业和建筑业,在WTO将它们分为12个大部门,150多个分支部门。1970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710亿美元,1996年高达12600亿美元,增加16.8倍,平均每年增加11.7%。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70年代的20%增加到90年代的25%。1992年世界货物贸易40000亿美元,服务贸易90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值的25%,在15-20年以后,服务贸易将占50%。

开放服务产业是发达国家利益所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总产值已经占整个GNP的60%,美国年出口服务贸易1600亿美元。我国服务业总量,只占世界1%,与国际水平相差极远。

(1)信息产业。信息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94%的全球电讯市场已经开放。中国电信年收入排在世界前10名,基础电信由政府垄断经营,1998年电话初装费达到800亿元人民币,没有为用户明晰产权,服务质量长期低下。信息产业的国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邮电业务总量占GNP不到3%,可能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多个市场主体的出现和竞争,可提高质量降低价格,跟上世界潮流。

我国要在6年内取消寻呼,移动电话的进口限制和固定电话的地域限制,在4年内允许外资在所有电信领域中持股可达49%,部分领域可达51%,取消电信设备的关税限制,包括半导体,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将严重影响计算机硬件生产企业。

(2)金融。《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也是金融自由化的转折点,参加协定的70个签字国包揽了全球95%的金融服务业务。近10年来,国际金融服务领域的规模迅速扩张,全球外汇交易市场日平均交易量平均1.5万亿美元,保险金额达2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和英国占有垄断优势。

国内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挑战,过快开放有可能被淘汰出局。我国的国有银行承担着维护国有企业的职能,不良资产在通货紧缩下日益严重,难以与外资银行竞争;非金融机构过多过滥,易成为金融风险的发源地,如保险公司前几年以高回报吸引客户,在通货紧缩环境下正在陷入困境,在国内信誉非常不好的环境下,保险业难以同外资竞争,目前的办法是暂不开放寿险;跨国公司的进入是以财务公司为中心的,只有开放一定的金融市场,才能够带动外资生产企业进入,使之经营力量更加强大,会形成垄断;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会加大我国外汇管制的难度;金融机构失误可能干扰金融市场的正常发展;进入WTO,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化难以避免,其影响不可低估。

(3)外贸与国内商业。我国政府将开放外贸经营权,允许非国有外贸机构存在,这将大大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对于公开拍卖许可证和配额这类市场经济方式,也将不得不实行,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外资在国内开设批发零售商业,也会冲击国内商业。

4.经济增长

据美国高盛公司估计,中国加入WTO后,贸易、资本和技术投入的增加,对GDP每年的潜在贡献为0.5-0.6个百分点。但是关键在于提高国内经济效率,否则以开放拉动经济增长不一定能够解决中国的问题。如果不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进入WTO,付出的国内市场和企业的代价,将付之东流,陷入纳尔逊所说的“增长的陷阱”,或者过分依赖外贸拉动经济增长而受制于人。

5.其他方面

我认为目前形势下加入WTO符合中国战略利益。

第一,中国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有明显好转,可以再争取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历史阶段;外部分裂势力特别是“台独”势力失去一次可乘之机,受到沉重打击。

第二,“以开放促进改革”的渐进改革可以继续。进入WTO对于中国体制改革的意义,是坚持市场化渐进改革的一个标志,在这个问题上不可只算经济帐,不算体制帐,政治帐,尤其在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大调整,加入WTO即是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但是对外开放,必须首先对国内民营资本开放,对外资坚持逐步开放的原则,不能以“开放”代替改革,否则,中国的权力资本的利益与外国资本相结合,将严重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和农业,破坏中国的综合国力。

我之所以支持进入WTO,是出于对我国体制的深刻认识。最优方案是中国人自己主动改革,不把利益让给外国人。如果没有开放,中国的改革恐怕一步也走不动,近年来垄断行业的价格居高不下,服务质量下降,保护主义不会有好结果——这是历史特别是我国计划经济史和文化大革命史早已证明的东西,不用再进行实验了。

第三,有利于解决目前中国的经济困难。目前中国通货紧缩难以摆脱,内需难以启动,出口和引进外资下降,外债负担增加,自己又没有下决心对国内问题进行彻底的改革和整顿。“次优”战略,就是以未来的国内市场换取外资进入。这样可以保证每年有400亿美元外资进入,为中国的发展和改革争取数年时间。国内产业会受到冲击,但从长远看来,封闭和保护并不可能发展中国的产业。以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应该坚持下去。

从经济学原理讲,自由贸易可以扩大经济总量,创造更多财富;而具体谈判是利益划分问题,只要谈判条件平等,就会出现“双赢”局面。这次中美谈判可以认为是“双赢”。

*本文观点取自作者《狙击风暴》一书。

标签:;  ;  ;  ;  

如何看待中国加入WTO_wto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