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杨运河

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杨运河

身份证号码:37010419781103xxxx 250000

摘要:高质量公路工程需要良好的路基基础,在地形条件的影响下,城市道路建设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软土地基,影响道路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一次未处理适当的,会导致路面下沉和塌陷,威胁车辆和人身安全。因此,有必要加强软土地基的处理,提高软土地基的强度和承载力是道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前言

道路整体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软土地基是一类普遍的道路施工项目,不单单影响着路基的承载能力,还对公路运输的安全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处理好软土地基才能够保障道路安全、可靠的运行。

1软土地基工程概述

(1)疏松多孔。在同等比率的垂直压力下,纯天然未经过加固的软土通常是疏松多孔,容易松动的,而重塑土的空隙则相对小很多。

(2)富含水分。承载力较低的软土通常是富含水分的,其含水量和承载力往往呈反比,这是由于土壤的压缩性的结构强度通常由其在自然状态下的含水量决定。

(3)不易渗透。由于其含水量高,软土的固结速度通常很慢,因此其相对的强度提升速度也很慢,由于土中的有机成分较多,在有机质分解产生气泡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空隙就会被堵塞,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渗透。

(4)压缩性高。土壤在自然状态下含水量的增加,能够使淤泥质土壤和淤泥的压缩系数随之增加。

(5)抗碱力低。软质土壤的排水与固结条件,极其加荷载速度都与软土的抗碱强度有关。

(6)有触变性。当软土的土体强度随着静置时间长而增长后,如果受到扰动则强度会重新降低。

(7)有流变性。在软土的固结沉降过程结束后,其本身还可能产生面积较大的次级固结沉降。

(8)有矿物成分。软土中除了来自生物的有机成分以外,其主要起固结作用的物质是其中的粉粒状矿物成分。

可见,由于软土路基具有疏松多孔,不易固结,容易变形的特点,如果没有经过妥善处理,则进行路基修筑时可能会导致路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出现以下隐患问题。路堤整体发生侧滑且边缘外侧土体出现隆起情况。或路堤连接处频繁出现路面沉降现象,使该区域内路面变形乃至完全毁坏。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前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本质上是使该处地基土壤的特质获得改变或稳固,使其能够满足进行道路施工的要求,从而尽量控制软土路基的变形对整体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2软土地基处理及应用时的影响因素

2.1地基状况

(1)土质条件的影响。不同土体性质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主要成份为粘性土时: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需要最大程度减少对地基的扰动。因此在这种土体中一般采用压实法。主要成份为砂性土时:砂性土受到扰动后,土体强度被严重降低,因此应该采用振动压实法或挤实砂桩法对可能出现液化的砂性土进行有效处理。

(2)地基构成情况。若软土层较厚,则应该联合利用其他方式来对表层处理法进行配合。若软土层较浅,则可对土体进行简单的表层处理。而开挖换填法在重要构造物基础中可能得到广泛应用。

2.2道路等级要求

根据道路等级确定。若设计要求的道路等级较低,则可先对简易道路路面进行铺设,待地基沉降结束后,再进行常规路面的铺设,从而有效节省建设资金。而道路等级较高时,道路对路面的平整度也就越高,因此应该采用一种更为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根据道路形状确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道路路堤较宽且高度较低,这时道路很容易出现局部破坏,这时就需要使用换填法。采用压重法时,路堤的稳定性不足且设计难度较大,且路堤设计是宽度越大,其深度的粘土层越容易出现沉降。

2.3道路施工周围环境

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应该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因为施工势必会对周遭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在施工中,若路堤高度较高且地基软弱度较高,周围地基可能会出现较大的沉降或隆起。因此在施工前应该多方面考虑,从而对总沉降量进行减少,并对剪切变形量进行合理控制。

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3.1表面表层处理方法

表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表层排水。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对软土地基给予有效的处理,其中表层排水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在填土施工前期对固定厚度地基给予处理,深度通常为0.5m-1m、宽度需低于地基含水量,特别是开挖前期,需对项目所在区域地貌特征给予有效的分析,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可以降低沟槽间距,确保地基排水有效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表层排水完成后,需使用透水性较好砂砾或碎石完成回填。(2)添加砂垫层。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汇总,需明确表层处理方法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其中增加砂垫层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通过机械设备,挖出地基下软土组,并利用粘性较好的土质或砂石完成更换,从而提升地基整体质量。

3.2深层处理法

就深层处理技术而言,主要包含深层搅拌以及排水固结方法。其中,深层搅拌法主要利用水泥与软土进行搅拌,并在固化剂、搅拌机辅助下帮助软土与水泥发生化学与物理反应,从而进一步实现加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还能够保证加固体强度较高,通过此方法处理能够将其转换为复合地基,并有土层与桩承受。而排水固结法,主要在施工中将竖直方向排水井设置与软土区域,并进一步扩大其排水口,可利用塑料排水袋、砂砾井口等,继而增强土层地基承压力,固结软土路基、减小空隙比例等。通过此方法可以将软土地基稳定性与土层内陷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

3.3土质更换技术

在具体施工时,若仅是简单对表层进行处理则无法达到治本的目的,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将缺陷处理,但并未从根本上给予有效的解决,对于部分重要或特殊项目,大多采用土质更换技术。其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对工程段软土给予有效的置换。此方法能够从本质上解决软土土质问题,从而保证后续工程整体质量。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此方法更加稳定与安全。但同时此方法极易对项目所在区域土质结构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工程规模巨大,成本较高。因此,此技术应用并未普及。为了更好的实现土质更换技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懈的研究与创新,从而有效的避免此方法存在的问题,发挥其优势,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3.4粉煤灰碎石桩加固

对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而言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应用尤为普遍,此技术工艺较为成熟,其主要将水泥、煤灰、碎石、石屑等材料进行掺混,并混合均匀后,增加一定量的水进行搅拌,从而构成一定粘度的桩体结构。同时,将其混于软土地基当中,继而构成具备加固效果的复合层垫。此复合层垫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并符合道路施工软土地基相关加固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工作开展后,施工部门要积极整合技术结构,完善沉降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保证能利用有效的方法改善软弱土质,提高处理措施的时效性,保证工程项目运行效果符合预期,并且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优化管理基本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军.试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措施[J].四川水泥,2017(10):31.

[2]马地虎.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7(12):81.

[3]齐一山.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及分析[J].门窗,2017(11):192.

论文作者:杨运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  ;  ;  ;  ;  ;  ;  ;  

探析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_杨运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