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

李玥[1]2001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字眼“知识经济”。与此同时,一个个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新名词(虚拟企业、数字银行、电子商务等等)让我们目不暇接。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并不是人们的观念产物。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水平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尤其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推动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生产力向前迈进的新趋势。正如“世界未来学会”(World Future Society)会长爱德华·科尼什所说:“信息革命对当今经济的改革,就如同工业革命对18世纪农业经济的改造。”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进入了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作为独立的经济评价和鉴证职能的行使者-民间审计将越来越重要。而网络财务、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的出现和普及也对现行的民间审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民间审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体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型要素,这也意味着民间审计职业作为一个行业急需更新其行业旧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审计该如何发展完善以适应和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是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以上动因,笔者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并沿着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简要回顾民间审计的历史来了解其重要变迁并找出其演变的特征和规律,目的是以过去为立足点来研究民间审计的未来发展状况;其次,研究在知识经济<WP=7>条件下,民间审计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叁,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民间审计将会有何发展,具体内容涉及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方式、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第四,针对我国民间审计的现实情况,给出发展我国民间审计以顺应时代要求的对策建议。以上几方面的逻辑关系是,第一部分本质上也属于影响民间审计发展的因素分析,着眼于找出影响其演变的各种因素以及其在变迁过程中一直持有的稳定特征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民间审计的环境因素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民间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现行民间审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发展完善。第叁部分则顺理成章地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民间审计应该如何发展。只有上述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才能够依照趋势并针对我国现实来发展我国的民间审计。主体结构及主要内容、观点文章共分五部分:(一)民间审计演变解析。本章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民间审计的起源、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民间审计的演变进行了解析,提出经济发展是民间审计产生、发展的动力源;民间审计与会计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民间审计方法的变迁;民间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民间审计具有“制度”属性。(二)知识经济与民间审计环境。本章重点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民间审计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一部分进行宏观审计环境分析,主要通过表述知识经济的实质和特征来解决此问题。此部分在引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所谓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是建立在<WP=8>以网络为代表的发达的信息产业基础上的,强调生产的自动化及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网络化、创新化、持续化、信息化等特征意味着一个变化了的宏观审计环境,而这必然给现行的民间审计带来影响。例如,知识资源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会改变民间审计的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民间审计的方式等。本章第二部分进行微观审计环境分析,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和会计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变革”一节中,笔者分别从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四方面谈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明确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的集成化、组织的网络化等无一不说明在发达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企业中将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化信息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使审计人员面临的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一个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变化使得审计人员应更多关注企业的信息系统方面,而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影响未来审计人员技能的最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变革”一节中,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会计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系统将内化于企业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根据分散到系统各结点中的数据入口来完成与会计部门相关的原始信息的采集任务,然后再根据用户需要?

李玥[2]2001年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在新旧世纪交替之际,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字眼“知识经济”。与此同时,一个个与知识经济相关的新名词(虚拟企业、数字银行、电子商务等等)让我们目不暇接。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并不是人们的观念产物。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生产力水平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结果。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世界的竞争已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尤其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今世界,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新兴产业已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推动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尤其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生产力向前迈进的新趋势。正如“世界未来学会”(World Future Society)会长爱德华·科尼什所说:“信息革命对当今经济的改革,就如同工业革命对18世纪农业经济的改造。”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进入了以网络经济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经济越发展,作为独立的经济评价和鉴证职能的行使者-民间审计将越来越重要。而网络财务、电子货币、电子支付、电子结算等的出现和普及也对现行的民间审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民间审计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体系会相应地发生变化。知识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型要素,这也意味着民间审计职业作为一个行业急需更新其行业旧知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民间审计该如何发展完善以适应和满足方方面面的需要,是我国审计理论和实务界面临的重大课题。研究思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于以上动因,笔者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并沿着以下的思路展开:首先,通过简要回顾民间审计的历史来了解其重要变迁并找出其演变的特征和规律,目的是以过去为立<WP=3>足点来研究民间审计的未来发展状况;其次,研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民间审计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叁,研究知识经济时代民间审计将会有何发展,具体内容涉及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和方式、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第四,针对我国民间审计的现实情况,给出发展我国民间审计以顺应时代要求的对策建议。以上几方面的逻辑关系是,第一部分本质上也属于影响民间审计发展的因素分析,着眼于找出影响其演变的各种因素以及其在变迁过程中一直持有的稳定特征和规律。以此为基础,第二部分具体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影响民间审计的环境因素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给民间审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现行民间审计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发展完善。第叁部分则顺理成章地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民间审计应该如何发展。只有上述问题都得到较好的解决,我们才能够依照趋势并针对我国现实来发展我国的民间审计。主体结构及主要内容、观点文章共分五部分:(一)民间审计演变解析。本章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民间审计的起源、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第二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民间审计的演变进行了解析,提出经济发展是民间审计产生、发展的动力源;民间审计与会计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审计效率和审计风险的矛盾决定了民间审计方法的变迁;民间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民间审计具有“制度”属性。(二)知识经济与民间审计环境。本章重点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民间审计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将给民间审计带来什么影响。第一部分进行宏观审计环境分析,主要通过表述知识经济的实质和特征来解决此问题。此部分在引述他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笔者自己的观点:所谓知识经济,是直接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利用,是建立在以网络为代表的发达的信息产业基础上的,强调生产的自动化及产品和服务的智能化的一种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具有的网络化、创新化、持续化、信息化等特征意味着一个变化了的宏<WP=4>观审计环境,而这必然给现行的民间审计带来影响。例如,知识资源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会改变民间审计的重点,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改变民间审计的方式等。本章第二部分进行微观审计环境分析,着重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和会计变革。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变革”一节中,笔者分别从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结构四方面谈到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已经或可能发生的变化,并明确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的集成化、组织的网络化等无一不说明在发达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企业中将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网络化信息环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同,使审计人员面临的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会计信息系统,而是一个集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这些变化使得审计人员应更多关注企业的信息系统方面,而信息技术也将成为影响未来审计人员技能的最重要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变革”一节中,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会计学者对此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系统将内化于企业网络化管理系统,网络化管理系统将根据分散到系统各结点中的数据入口来完成与会计部门相关的原始信息的采集任务,然后再根据用户需要,随时、实时地由

姜毅[3]2013年在《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变革的世纪,知识经济逐渐兴起,民主政治深入发展。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重物轻人的理念被扬弃,人的价值得到了全方位的关注,“人”开始成为管理科学研究的中心。由于受物本主义的影响,现有审计理论和实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缺陷和弊端。如何将人纳入审计系统,如何对人及其行为进行风险分析,如何构建系统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就成为本文的研究主题。本文以规范研究为主,结合应用事例分析与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法、演绎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融合运用行为科学、心理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尝试构建崭新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其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人本思想指导下的审计本质。在分析传统审计理论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本文创新提出人本审计是指以人及其行为为中心、为根本的审计观。审计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对自身行为的评价活动。具体来说,审计是审计人对照既定标准,评价被审计人及其行为的可靠性、合法性、有效性,从而确定被审计人的受托责任,提出改进行为的建议并向人问责的活动。人本审计更关注人的行为动机、行为过程对经济活动这一行为结果产生的主导作用,更重视“人——事/物”的关系,系统分析被审计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从而能更好地把握审计的实质。其次,本文系统构建了以审计本质为逻辑起点的人本审计理论体系,丰富并发展了审计理论体系。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包括人本审计基础理论和人本审计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人本审计基础理论主要由审计本质、审计假设、审计目标、审计概念等构成。建立在在人本审计本质观下的审计假设至少有以下几点:受托经济责任关系、一切经济活动源于人及其行为、人及其行为问题易发性、人及其行为可确认、审计可以促进人及其行为改善。按照人本审计本质和假设,人本审计的目标主要有:鉴证、评价人及其行为的可靠性、合法性、有效性;分析、揭示人及其行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人及其行为的建议,促进人及其行为的价值增值。人本审计概念包括核心概念和派生概念,其中核心概念主要有:独立性、职业谨慎、胜任力、行为责任、行为风险、行为证据、行为标准、行为意见;派生概念主要有:沟通、职业判断、关键人物、行为类型、行为动机、重要性、行为问责、行为改善。人本审计应用理论是以基础理论为原理运用于审计实践所形成的一系列指导实践的理论,按行为类型划分为行为可靠性审计理论、行为合法性审计理论、行为有效性审计理论;按审计的主体划分为人本国家审计应用理论、人本民间审计应用理论、人本内部审计应用理论;按审计操作规范划分为人本审计准则理论、人本审计程序与方法理论、人本审计报告理论。再次,本文设计了行为导向的人本审计模式。在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的指引下,人本审计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账表、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等“物”为中心的审计模式,该模式将人及其行为正式纳入审计系统。该模式对现行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将审计风险模型由“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修改为“审计风险=行为风险×检查风险”。该模式按行为动机类型,将行为划分为两大类:正面积极行为、反面消极行为,并指出应对反面消极行为的叁类:造假欺骗行为、违法违规行为、无效损失行为进行重点的行为风险评估,从而确定审计的重点。该模式改变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为“由内而外”和“由外而内”相结合的思路开展审计。该模式对传统审计的流程进行了改良,在以往的计划、实施、报告阶段基础上,增加了问责阶段,并在审计方法中引入了对人及其行为进行询问、检查、观察、访谈、心理测评、情景模拟、360度测评等技术和方法,丰富了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该模式对审计报告提出了改进建议,审计报告的对象应是人,审计报告要反映人及其行为的重要信息,审计应提出改进行为的建议。最后,本文用两个审计案例将人本审计理论体系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分析。通过在物本审计理念下开展的审计情况与人本审计模拟下的审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在人本审计理论的指引下,审计操作模式有了质的改变,各种新的审计方法得以运用,审计功效显着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物本审计逐渐发展为人本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必然这一论断。

周红霞[4]2015年在《基于环境产权行为的环境审计模式再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社会追求凯恩斯经济思想及其政策为导向的产权演化之极端,它导致了人类面临经济可持续发展危机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可持续运行危机。“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保护环境,但目前采用具有“单向叁方环境审计关系”的环境审计模式已无法遏制日趋恶化的环境治理问题。为了遏制与解决目前世界性环境问题,本文再造新环境审计模式,其研究概述如下: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环境审计研究进行综述,以其作为本文再造环境审计模式的理论观点依据,同时对再造环境审计模式所需其它理论观点,从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大循环成本理论以及环境资源价值理论中具体理论观点进行提炼萃取,为后文再造环境审计模式给予理论支撑;其次,从弥补超契约非完备性视角分析环境审计本质,即从“单向叁方环境审计关系”中求解出:只有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的环境审计制度才能维护与实现“超然独立”的环境审计本质特征。为了确保环境审计的“超然独立”本质特征,实现环境审计主体在利益上公平独立,本文将当前审计理论所忽略的且称之为第四方的环境社会委托方引入传统环境审计关系之中,形成了由环境审计方为环境审计社会委托方、环境审计组织委托方以及通过层级代理最终形成的环境审计组织受托方提供环境审计服务,构建了具有边际收益递减性的“双向四方环境审计关系”的环境审计契约;再其次,从超契约视角对“单向叁方环境审计关系”的环境审计模式进行再认知,在此基础上再造具有“双向四方环境审计关系”的新环境审计模式,并对此新环境审计模式的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展示了新环境审计模式的价值之所在。最后,从新环境审计模式的构成:针对环境委托责任来说,作为组织层级代理的受托方要了解环境委托方的委托权合理与否,自然需要作为第叁方公证人身份的环境审计方为其服务,形成了组织受托方聘请环境审计方,并将自己身份定义为环境审计受托方,即环境审计受托方是环境审计服务需求者,它需要环境审计方公正、公平、公允地对环境审计委托方的环境委托(产)权进行再界定、再保护以及再报告,从而使自己权益免受其侵害。因此,环境审计方为环境审计受托方提供环境审计服务,理论上由环境审计受托方向环境审计方的提供环境审计服务价值,即环境审计受托方支付环境审计方的环境审计费用。因此,对委托环境审计模式的实证检验而言,由于环境审计受托方通过购买环境审计服务来维护自己利益,选择管理层薪酬以及其衍生的相关变量来表征委托环境审计模式的解释变量;选择环境审计质量来表征委托环境审计模式的被解释变量,其样本数据来源于与解释变量同源的生物医药业、水电煤业、造纸印刷业、采掘业、石化塑胶业的5个重污染行业企业组织环境审计委托方的问卷调查。针对环境受托责任而言,企业委托方了解企业受托方对其受托权的履行效果如何,需要作为第叁方公证人身份的环境审计方为其服务,于是企业组织委托方聘请环境审计方,并将自己身份定义为环境审计委托方。环境审计委托方通过购买环境审计服务来维护自身利益,理论上由环境审计委托方支付环境审计方的环境审计费用。因此,对受托环境审计模式的实证检验而言,由于环境委托方通过购买环境审计服务维护自身利益,选择企业组织股东权益及其相关变量来表征受托环境审计模式的解释变量;选择环境审计质量来表征受托环境审计模式的被解释变量,其样本数据来源于与解释变量同源的同上所述的5个重污染行业企业组织的环境审计受托方的问卷调查。利用STATA11.0软件且选择OLS回归与TSLS回归对上述委托环境审计模式与受托环境审计模式分别进行实证检验。鉴于解决发生环境问题所再造一般性的新环境审计模式,为了拓展新环境审计模式在解决未来可能发生环境问题的应用范围,本文从战略角度对新环境审计模式的战略环境审计服务动态定价策略进行规范研究,这为后续研究做一个铺垫。

刘晓莲[5]2004年在《国际内部审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理论界公认的审计体系按主体分类,主要包括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与内部审计,叁者共同组成审计体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各国经济逐渐融入区域性以及全球性共同发展的轨道,国际审计的研究已纳入审计理论结构体系。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国际间的交往日趋频繁,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一种遵守规则、协商互利、寻求多赢的经营理念正在成为主流。而包括美国在内的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国家中公司造假丑闻的频频暴露,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使得加强公司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些都为创新和发展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提出了的迫切要求。本文所开展的国际内部审计的研究课题,正为了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要求、应对现实问题的挑战与发展内部审计理论的需要而提出的。提出国际内部审计这一全新的研究范式,对于细化审计学科,丰富审计理论结构体系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国际内部审计理论理与实务的研究能促进内部审计职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通过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理论体系与实务框架,对构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也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国际内部审计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国际内部审计的专着,甚至也没有对国际内部审计概念给出准确的定义。本文通过对国际内部审计起源与发展的追溯和分析,试图初步建立“国际内部审计”的概念体系、研究框架,并确立国际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体系中的定位。笔者认为,国际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国内内部审计而言的,它也是内部审计国际化与国际审计细分的结果,其主要的动因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与各国经济制度差异化。国际内部审计在本质上是各国内部审计制度、准则以及内部审计实务的国际 比较、国际协调、国际规范与国际化发展。 笔者认为,国际内部审计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叁个方面,即内部审计的国际比较、内部审计的准则的国际协调与规范以及跨国公司对前二者的实务应用。

王秀付, 陈瑶[6]2000年在《知识经济与民间审计》文中提出民间审计的特征是由特定的审计环境所决定的 ,审计环境的变迁必然要求民间审计做出相应变化且使民间审计具有阶段性的新特征。本文主要联系知识经济的兴起及其给审计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新型审计环境下的民间审计应有的新特征。

孙坤[7]2003年在《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文中认为审计因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必须不断适应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满足社会为其提出的新的要求,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审计质量始终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尤其是在中国已经加入WTO,注册会计师职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之后,如何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促进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论述了审计功能的不可或缺性、审计质量对实现审计功能的重要性以及审计质量的含义、审计质量的特征、评价审计质量的标准等理论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审计质量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责任主体,并构建出以政府、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群体为要素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本文由导言和7章组成。 导言部分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动机和研究的思路。笔者选择这个题目是因为质量本来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由于近几年来涉及注册会计师的财务丑闻的相继出现,使得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审计执业质量问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写作思路是,首先论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社会地位,然后分析审计质量对于审计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进而剖析影响审计质量的各种内、外部因素及其责任归属,建立起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保证体系。 各章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审计质量是审计功能实现的保证。本章首先说明在市场经济结构中,审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通过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论证审计功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实施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审计功能。 在论述了审计功能的不可或缺性的基础上,说明审计功能的实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得出审计功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以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为基础的结论。审计是通过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审计信息来实现其功能的,功能实现的程度2内容提要取决于审计信息的质量,也就是取决于审计的质量。本章将对审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进行探讨,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状加以评价。 第二章,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和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主要论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影响审计质量的主要因素,按各种因素与审计主体的关系分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加以论述。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科教文化的因素,其中经济因素和法律因素对民间审计的影响是最强烈的;内部因素包括职业组织的自律性质量管理、事务所质量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等。二是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构成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可以说都是审计质量的责任者。笔者将审计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为四个主体,即政府部门、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群体。这两部分内容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即每一种审计质量的制约因素都可以归属到一个或几个责任者身上,也就是说,可以归结到审计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或两个层面上。如,能够改变或控制影响审计质量的外部因素的主体就是政府;能够影响审计质量控制这一因素的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群体对审计质量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具体表现在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比较丰富的执业经验,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并不断地有所创新,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进行专业判断。有的因素受到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中多个成分的影响,如行业监管问题,既与政府有关,也与行业组织有关;审计职业标准的建设、实施和完善则要依靠政府、职业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和全体注册会计师的共同努力。 从第叁章开始探讨审计质量的保证问题,内容安排采用因素与保证体系相结合的形式。第叁章谈政府对审计质量的保证作用,其职责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审计外部环境,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变审计关系失衡局面;治理虚假会计信息;推动法治建设、改善法律环境等。二是强化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和监督。改善审计外部环境可间接地提高审计质量,强化政府监管可直接提升审计质量。内容提要 第四章,职业组织对审计质量的保证作用。职业组织是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行业自律性管理对审计质量有着广泛的和直接的影响。关于行业监管模式问题还是有必要讨论的。当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与注册会计师有关的财务造假事件之后,美国等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进行了改革,我国也做了调整,政府收回了原委托给职业组织的行政管理权,所以目前实行的是一种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行业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也许符合一定时期的情况,但是否是一种长期的、最有效的模式还值得探讨。本章还论述了职业组织的管理职责和管理内容,提出了改进行业管理的建议。 第五章,事务所对审计质量的保证作用。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中,会计师事务所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像产品加工厂一样,会计师事务所是审计产品的加工厂,是审?

秦岭[8]2006年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发展,民众要求广泛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督导的热情不断高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使得传统的全能型政府模跟不上时代的进程。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政府领导者和公务人员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更好的公共管理方法,较为普遍的共识是:至关重要的是探索提升政府效能和服务品质的创新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政府的呼声,也成为中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的主旋律。这是因为有效政府行为能够给公民个人和集体带来更大的好处。本文通过对政府绩效审计概念和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分析,探询了传统政府审计管理的框架与问题。从新公共管理理念的角度对政府审计机制进行考察,提出了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上的政府绩效审计的构思,不仅对现行政府绩效审计策略提出新的思考,也为政府绩效审计思维方法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考路径。

陈孝[9]2006年在《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审计的发展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现代审计功能拓展则是现代审计发展的核心所在。现代审计功能拓展,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审计在形式、种类以及内容等相关方面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审计发挥作用的范围、形式、程度、途径等方面的扩展。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发展,现代审计功能在独立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都有极大的拓展。同时,会计审计国际化的趋势也对现代审计功能拓展提出了具体要求。然而,审计功能拓展的理论研究还较大地滞后于审计实务的发展,较少有深入系统的探讨。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并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为现代审计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持。本文主要站在审计师的角度来探讨现代审计功能拓展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概念框架构建及其内容;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约束条件;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维度;现代审计功能拓展后的其他相关问题。考虑到实证研究数据的可获得性、研究问题的统一性以及论文篇幅,研究中涉及的实务问题主要以独立审计为主,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暂未涉及。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构建一个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通过这一概念框架的建立,为本文其他各章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在概念框架的基础上,着力探讨了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四个主要约束条件的内涵及其具体运用;第叁,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对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维度(包括深度和广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路径;最后,针对现代审计功能拓展后的其他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共分为八章。第一章,导论。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结构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的概念框架。该章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也是论文的脉络所在。笔者在分析了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的

黄海[10]2009年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现代企业处于高风险的经营环境之中,它们面临的商业环境和市场竞争不确定性越来越大。内部审计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组成部分,从组织目标的角度来评估与改善风险,为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或专职的风险管理人员提供咨询与保证服务。另外,公司治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外部审计开始倡导风险基础审计并向内部审计业务转移,这些都推动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很多国内外学者和组织机构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领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在众多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和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协会的大力倡导下,国内一些大型企业也逐步开始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践探索。但是,由于目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构建尚缺乏理论依据,且风险因素评估标准的建立十分困难,导致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和方法在内部审计领域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所以本文试图为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寻找必要的理论支撑,并进一步从实务的角度探讨风险因素评估标准和流程的设计以及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案例研究,运用流程再造理论构建了一套适合国内企业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该框架包括5个方面基本要素: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系统和抽样技术模型。为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本文还对框架在XX公司试点情况进行了案例式研究和分析,重点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及技术在该公司年度计划编制和具体审计项目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建议。本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绪论。本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交代研究背景;二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叁是介绍研究目的和方法;四是阐述研究思路及可能存在的创新。本章是本文的整体规划。第2章,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基础理论。本章从风险的概念入手,对审计风险和风险导向的几种模式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和特征,并介绍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民间审计、内控审计、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等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与传统审计模式的区别和联系。最后,本章着重阐述了受托经济责任观的发展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推动作用。第3章,国内外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践经验及启示。笔者收集了国内外14家企业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真实案例,并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战略规划、组织结构、业务流程、风险源采集识别系统、风险评估技术等5个方面对这些企业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最后得出了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框架构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战略规划的制定、审计组织结构、审计流程体系、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风险评估等几点启示。第4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本章通过对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企业变革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分析和比较,确定了基于流程变革视角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框架,它包括5个基本要素: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系统和抽样技术模型。本章还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框架的内容、子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子系统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简述。第5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应用研究。本章从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机构、风险评估系统、抽样技术模型五个方面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在国内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阐述。第6章,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试点案例分析。根据前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本章对XX公司试点情况进行了案例研究,归纳并分析了该企业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主要效果,并重点对如何以风险为导向编制企业年度审计计划和实施具体审计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第7章,研究的主要结论、建议及后续研究方向。本章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并对后续研究的方向提出了建议。笔者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论文可能的改进与创新如下:第一,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推行构建了一套应用性框架。笔者收集并整理了国内外14家企业内部审计实践的案例,通过认真分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启示。在此基础上,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企业流程变革理论为支撑,提出用业务流程再造的思路去考虑整个变革框架的构建,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企业的推行,视作企业内部的一场变革,最终确立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5个基本要素: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组织结构、风险评估系统和抽样技术模型。这5个要素相互之间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变革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第二,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研究。笔者不仅针对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框架中的5个基本要素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阐述,还进一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框架在企业的试点情况和试点效果进行了分析。第叁,将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引入具体审计项目进行试点研究。笔者不仅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技术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试点分析,还前后两次将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引入企业内部审计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试点情况和应用效果进行了跟踪分析,并对进一步改进试点工作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D]. 李玥.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2].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D]. 李玥. 西南财经大学. 2001

[3]. 人本审计理论体系研究[D]. 姜毅. 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 基于环境产权行为的环境审计模式再造研究[D]. 周红霞. 湖南大学. 2015

[5]. 国际内部审计研究[D]. 刘晓莲.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6]. 知识经济与民间审计[J]. 王秀付, 陈瑶.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0

[7]. 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D]. 孙坤. 东北财经大学. 2003

[8]. 基于新公共管理理念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研究[D]. 秦岭. 吉林大学. 2006

[9]. 现代审计功能拓展研究[D]. 陈孝. 西南财经大学. 2006

[10].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框架构建及应用研究[D]. 黄海.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民间审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