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共产党的现状、理论政策及在新世纪初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葡萄牙论文,新世纪论文,共产党论文,现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葡萄牙共产党是欧洲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葡国内具有一定实力和影 响的政治组织。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前后,面对来自党内外的冲击,葡共经历了一段 困难时期。通过积极的党内斗争以及党的理论政策调整和更新,葡共不仅顽强地生存下 来,而且逐步摆脱了被动局面,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但是,在选举斗争、 党的组织建设以及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变革和政策调整方面,当前的葡共仍然面临着严 峻考验。在这一意义上,21世纪初葡共为捍卫生存和发展的斗争任重而道远。
一、苏东剧变前后的葡萄牙共产党
葡萄牙共产党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与欧洲其 他国家的共产党组织相类似,葡共也曾长期遭受法西斯政权的压制。直到70年代中期, 葡萄牙“4·25”革命推翻了反动独裁政权,葡共才以合法身份出现于葡萄牙政治舞台 。取得合法地位后的几年,葡共力量获得了很大发展,不仅选票稳步攀升,其党员人数 也迅速达到了20万之众。
进入80年代以后,葡共的支持率有所回落。尤其在80年代中期前后的几年里,葡共在 立法选举中一度呈现的上升态势更是急转直下,1987年比1983年的得票率下降了6个百 分点。葡共支持率的降低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是1983—1985年葡萄牙经济危 机的影响。这次经济危机对作为葡共传统支持来源的重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形成 了巨大冲击。缺乏工作安全感以及整个经济的不稳定性,极大地削弱了工人阶级对葡共 的阶级认同,从而直接引发了葡共支持率的下降。其次,葡共领导层在工会政策选择上 的失误。在经济危机期间,葡共在葡萄牙最大的劳工组织——总工会中,倡导推行“政 治化的工会斗争策略”,虽然在短期内发挥了群众动员作用,但实质上这并不是一个成 功的经济政策。它在挽救濒临倒闭的企业以及工作岗位设置等问题上,堵塞了与其他具 有改良主义性质的工会组织进行协商和交流的通道,进而削弱了总工会的影响。因此, 随着1985年末国家经济的逐渐复苏,总工会实际上抛弃了葡共的“政治化策略”,重新 转到强调经济斗争的轨道上来。再次,欧洲一体化过程对葡共政策主张的挑战。葡萄牙 在1986年加入了欧洲共同体。葡社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极大地限制了政府政 治经济政策的选择范围,从而进一步削弱了葡共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可信度。同 时,欧洲一体化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空间,潜在地淡化了阶级冲突,促进了左派 组织中改良主义倾向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葡共激进主义的政治立场难以继续获得社 会认同。
而在面临选举困境的同时,葡共党内也逐渐开始出现思想斗争和意见分歧。党内斗争 的直接导因,源于80年代中期以来在苏联进行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当时的葡共党内,在对待苏共改革的态度上,存在着两种不同取向。以党的总书记库尼亚尔为代表的葡 共领导层,对苏共改革相对低调和谨慎;而以中央委员会成员济塔·西亚布拉为首的少 数知识分子和工会领导人,则热烈支持苏共改革,并要求葡共效仿苏共改革的样板进行 党内变革。他们认为葡共正处于危机之中,强调必须对党的性质、发展历程以及党在当 代葡萄牙社会的定位进行反思和重新评价。
在初始时期,济塔等人的批评意见尚能通过正常党内渠道来表达,但后来这些“革新 派”成员无视党的纪律要求,开始直接在一些非共产主义的刊物和媒体上宣扬其反党主 张。1991年8月苏联剧变后,他们更是成为批判葡共立场主张的急先锋。“革新派”分 子以辞职、发表声明等方式公开谴责党在苏联问题上的模糊立场,反对当时的葡共领导 层,要求进行党的革新与改造。在同年12月的立法选举中,内部分裂的葡共遭到惨败。 它丧失了1/3的选票和将近一半的议席,在1974年自由选举制度确立后,葡共的支持率 首次降到10%以下(8.8%)。
大选后,葡共开始对“革新派”进行系统清算。许多“革新派”成员或是受到严厉的 党内纪律处分,或是被开除出党。被清除出党的“革新派”成员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单 独加入到支持葡萄牙社会党的行列中,有的则致力于创建新的组织。1992年5月,原葡 共党员巴罗斯·莫拉和刘易斯·朱达斯集结了许多前葡共党员和极左翼人士,领导组建 了一个新的松散左翼运动组织——“左翼讲坛”(Left Platform)。而在葡共党内,留 下来的“革新派”成员仍然时有活动。1992年12月的葡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 革新派”的派别活动和言论进行了强烈谴责和抨击。此次代表大会之后,约有数百名“ 革新派”成员退党。
早在1990年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之时,葡共已开始着手进行新老领导层的换代和交 接工作。此次大会选举卡洛斯·卡瓦略斯为党的副总书记,作为库尼亚尔总书记的接班 人。1992年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又进一步调整了中央领导班子,增设了全国委员会 ,库尼亚尔当选为该委员会主席,卡瓦略斯则当选为新一届党的总书记。在此后分别于 1996年和2000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和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卡瓦略斯总书记顺利获得 连任,而库尼亚尔则逐渐淡出党的最高领导层。在卡瓦略斯领导下的葡共,继续旗帜鲜 明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积极推进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在地方政权、共和国议会 、欧洲议会、欧洲委员会、各种政治机构、工会以及在群众参与和群众斗争”的实践中 努力开展维护普通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斗争,致力于在葡萄牙建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 压迫、没有不平等、没有不公正、没有社会弊病的新社会”。(注:何惠中、楼宗文《 “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葡共总书记卡瓦略斯答本刊记者问》,载于《当代世界》1996年第5期。)
苏东剧变后的十几年来,葡共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继续努力拓展党的社会基础 和生存空间。现在葡共已基本上摆脱了90年代初的被动局面,发展态势相对稳定。目前 ,葡共党员人数一直保持在14万左右;在历次议会选举中,虽然得票率时有起伏,但一 直维持在8%上下的水平上。1999年的议会选举,以葡共为主体的民主团结联盟甚至以9% 的得票率超过了人民党,跃居为议会第三大党。
二、坚持传统基础上的理论政策调整与革新
20世纪葡共政策主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较多地坚持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无论是 在70年代“欧洲共产主义”思想风行的历史时期,还是在90年代由苏东剧变所掀起的欧 洲共产党或改旗易帜,或大兴变革之风的浪潮中,葡共一直是坚持“传统共产主义发展 模式的一座坚强堡垒”(注:Maria Teresa Patricio and Alan David Stoleroff,“The Portuguese Communist Party:Perestroika and Its Aftermath”,in West European Communist Parties after the Revolutions of 1989,Paul Heywood,1994,P .90.)。葡共之所以能够在不同时期坚守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从客观上看,很大 程度上是因为葡共没有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不同,葡共 不是通过与社会党分裂而形成的,而是由“来自于代表葡萄牙工人运动中的最积极、最 激进和最革命部分的革命工联主义激进分子”(注:http://www.pcp.pt/english,“How the PCP was Born”.)直接建立的。从主观上看,葡共取得合法地位后,主流领导层 ——从库尼亚尔到卡瓦略斯在党内具有较高权威。他们对于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和主张的 坚持,对党的政策取向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当然,葡共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思想的坚持,并不是无原则地盲目遵从经典理论家 的某些现成结论,也不是一味固守传统社会主义的某些模式和概念,而是表现在对于社 会主义价值、目标、基本原则的信奉和坚持上。同时,在实践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主张的 过程中,葡共也根据国际资本主义的发展动态以及葡国内形势变化的实际,不断进行着 理论政策的调整与革新。2000年12月,葡共召开了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对当前国际形势 、群众斗争、党的发展目标和斗争原则以及党的组织、领导、宣传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 系统分析和总结,为新世纪初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注:http://www.pcp.pt/english ,“16[th] Congress of the PCP,Speech by Carlos Carvalhas”,Dec.8,2000.)
1.党的基本原则和斗争目标
葡共是工人阶级的政党,是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政党。它的先锋作用在于其阶级性 质,在于其不受资本的影响、利益、思想、政策的左右和约束,在于其同全体工人阶级 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根据社会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葡共十六大明确指出,21世纪 的葡共“不仅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的政党,同时也是提出了反映其他非垄断阶级和 阶层根本利益的替代政策的政党”。
葡共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分析现实 的工具,是行动的指南,是批判改造社会的意识形态。葡共指出,马列主义既不是与其 他政党相区分的标签,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为生活发展所废弃的过时的理论、概念 和思想。葡共强调,在具体实践马列主义的过程中,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应把马 列主义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理论和概念应该在实践中、在与其他理论的批判性对 话中有所发展。
葡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原则是建立在对民主集中制的创造性发展基础之上的。其显著 特点表现在深入的党内民主、统一的总的行动路线和统一的中央领导层。鉴于党内外反 对派对党的组织原则的攻击,葡共特别指出,葡共党内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运行规则; 葡共过去和现在一直谴责并反对在传统的民主集中制的保护伞下进行独裁的、官僚主义 的集中;真正的党内集中,不是通过党的等级结构的纯粹集中化运作,而是通过有意识 的思想交锋,通过经常性的民主参与来实现的;深化党内民主,在日常工作中是指加强 党员权利,强调和推广集体领导和集体行动,以及责任的分散化等等。为实现这些方针 路线,葡共提出了“团结协定”,要求加强党内团结、广泛开展争论、积极进行斗争, 以建设一个更加强大、更具影响力的党。
葡共的未来目标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新社会。为实现这样的新社会,现 阶段葡共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社会、政治、选举以及社会团体等各个层面积聚力量,以 增加党的影响、加强身份认同、壮大党的组织和开展更为集中的行动。为此,党必须实 施旨在加强和恢复群众动员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必须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群众组织的斗 争中;必须在那些党的力量不够强大的地区和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必须努力争取吸收新 党员,尤其是吸收青年和妇女入党,注意调动新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必须继续加强 党在工人队伍中的组织和行动。通过上述斗争,葡共致力于在党内促进一种“新的推动 力”的形成与发展。
2.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透视与批判
在十六大决议中,葡共对新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进行了深入剖析。决议指出,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发展以及资本、商品、服务的自由流动 ,当代资本主义展现出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向:一方面,跨国公司超越国家之上,正在削 减、吸纳更多的国家行为以及更多的传统和现代部门。世界各国愈益成为相互依赖的经 济体,成为外国资本和更发达国家的“附属国”;另一方面,跨国资本的全球扩张,使 世界各国处于一种相互“竞争”的状态。为了争夺外国资本的支持,各国在缩小国家干 预、“限制”工资以及减少社会权利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这种“竞争”助长了 外国资本“讹诈”行为的增加,葡共将之称为“在竞争名义下的意识形态进攻和人民权 利的削弱”。
葡共还深刻揭示了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的本质。它认为,所谓“人民资本主义”, 也有人称作“股权资本主义”,是一些人为回应对资本主义固有缺陷的抨击而作出的反 映。该理论宣称,作为“新社会协议”的关键要素,工人是持股者。甚至有人叫嚣,通 过互联网,每个人的部分收入都可以来自股票分红,从而变成资本家,劳动者将成为“ 股票持有者而不是工人”。葡共指出,所谓“人民资本主义”的说法是给资本主义安上 了一张“人道主义的面孔”,其目的无非是通过额外收入的诱惑和“口头承诺的”平衡 财富分配,使工人更加依赖于企业,使工人对所依附的企业充满幻想。“人民资本主义 ”并没有揭开异化的神秘面纱,剥削及其实践结果仍然是“日益增长的财富集中”。葡 共强调,如果真的存在“股权资本主义”,也只能是以工人收入的冒险为代价的股权共 享。
3.社会主义是替代当前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选择
葡共指出,苏东剧变十年来,世界没有变得更加安全、民主、公正和富有人性。相反 ,资本主义不仅未能解决工人群众面临的问题,反而使社会文明颓废,使人类正在陷入 更大的危险之中。事实证明,基于生产力巨大进步、生产社会化和私有权神圣不可侵犯 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就人类目前可能作出的选择 而言,通过社会革命,通过建立一个具有民主特征的社会主义新社会,将是克服资本主 义基本矛盾的惟一解决方案。
在当前阶段,如何朝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前进?葡共认为,并不存在一个打破目前面 临的巨大困难和复杂形势的既定“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必须通过 工人阶级、群众及其组织的斗争,必须通过共产主义者、进步力量、工人以及世界人民 的团结和国际主义合作才能实现。在斗争过程中,首先要看到在各民族国家内开展斗争 的重要性,既不能轻视斗争的困难和障碍,也不能忽视大资本在防护其阶级特权和霸权 统治方面的力量和决心。总的来说,在现阶段,工人阶级仍然处于力量积聚的时期。而 国际化、帝国主义全球化和一体化在世界范围的推进,则在客观上加强了世界各国工人 斗争和群众斗争的相互联系与依赖。共产党人以及所有革命力量的责任,就是实现其行 动的国际化,将不同社会和政治部分团结起来,建立起“广泛的反帝阵线”。这一广泛 联盟将包括各种民族解放运动、重要的社会和民主运动,甚至包括民主社会主义和“绿 色”生态运动。各种进步力量只有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才能重新组建国际关系体系,建 立起新的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
4.关于“发达民主”的斗争纲领
1988年葡共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了葡萄牙通往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选择——“发 达民主”的斗争目标。经过其后几次代表大会的不断充实完善,现阶段的葡共已初步勾 靳出一幅“发达民主”的斗争纲领。葡共认为,所谓“发达民主”,就是在人民广泛参 与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由的民主政治制度和一个民主的、有代表性的国家。这个国家 将保持高度的独立自主,同时又与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平、友好、合作的关系。葡共提 出的“发达民主”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民主政策,基于现代化的、富有活力的混合 经济的经济民主政策,保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民主政策,以及促进个人、社会和 民族解放的民主文化政策构成的。葡共指出,“发达民主”这一宏伟发展蓝图的实现, 必将为葡萄牙社会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5.主张发展同世界上所有共产党及进步力量的友好关系
葡共指出,作为一个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党,当前葡共应继续承担其国际 责任,努力加强与其他共产党、各种进步力量和左翼力量的友好合作关系。面对日益升 级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和战争政策,葡共必须在激烈的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中积极表明 立场,以具体的实际行动支持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斗争。为实现这一目标,葡共强调必须 继续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发展趋向以及关系世界发展的重要问题,及时同其他政党 和组织交流思想,以实施共同行动;加强共产主义运动和革命运动,加强与其他共产党 的双边和多边关系;深化同欧洲和世界其他政治力量的多样化关系,以及与其他新兴民 主的、进步的和反帝力量建立起相互交流的关系和机制。
三、21世纪初葡共面临的现实问题
进入新世纪后,斗争环境的变化以及党自身存在问题的不断浮现,给葡共带来了许多 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和新任务。在新世纪初,葡共不得不面临一系列严峻考验。
葡共首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是如何遏制党在近几次选举中的下滑态势。在新近举行 的葡萄牙地方选举、总统选举和全国议会选举中,葡共的支持率一直呈现缓慢下滑的趋 势。2002年的议会选举,葡共的得票率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7%,丧失了5个议会席 位,并被右翼人民党所反超,再次失去了议会第三大党的地位。
从宏观社会背景看,葡共支持率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是欧洲左翼力量总体式微的结 果。20世纪末期以来,在经历了左翼社会民主主义的短暂复兴之后,欧洲各国普遍出现 了右翼势力的回潮。在葡萄牙,自1995年以来连续执政7年的左翼社会党政府,也最终 未能抵挡住右翼社民党和人民党的联合进攻,被逐出了总理府。另一方面,极左势力左 翼联盟(主要由第四国际葡萄牙分部的革命社会党、具有毛主义传统的人民民主联盟和 从葡共分裂出来的政治21三支力量构成)在葡政坛的兴起和不断壮大,客观上吸引 了葡共的部分激进选民,分散了葡共的选票。在2001年的总统选举中,虽然左翼联盟候 选人的支持率未能超过葡共的总统候选人,但“从全国范围看,在将近一半的城市里左 翼联盟候选人比葡共候选人所得的选票要多”(注:http://www.3bh.org.uk/IV,LuisBranco,“After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in International Viewpoint,April 2001.)。正如第四国际的弗兰克斯·沃克曼所指出的那样,“左翼联盟虽然仍是少数 派,但它实际上已经打破了近半个世纪以来葡共对于非社会民主主义左翼的统治”。( 注:http://www.3bh.org.uk/IV,Francois Vercammen,“Portugal:New times,NewLeft”,in International Viewpoint,May 2001.)再次,葡共党内仍然存在的意见分歧 ,也对选举产生了一定影响。早在2001年地方选举结果公布后不久,就有包括议会党团 成员在内的大约500名葡共党员,公开呼吁召开一次特别代表大会,以讨论与社会党政 府进行联盟的可能性问题(注:http://www.3bh.org.uk/IV,Sergio Viorino,“LeftBloc Strengthened”,in International Viewpoint,April 2002.)。葡共中央委员会 在分析党的2002年议会选举失败原因时指出,党内部分成员把未能与社会党建立起替代左翼的责任完全加罪于葡共身上,“通过一些重要的传媒机构长期对党进行肆无忌惮的 攻击,极大丑化了党的形象,扭曲了党的立场,从而在葡共的选民和支持者中造成了恶 劣影响”(注:http://www.pcp.pt/english,“Communiqu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Lisbon,2002—03—2.)。对于新世纪的葡共而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遏止左翼影响 下降的负效应,如何抵挡来自左翼阵营的挑战,如何在相关问题上实现党内思想的统一 ,将直接关系到葡共议会斗争的实践成效。
葡共必须面对和重视的另一问题,是党员老化以及如何调动和发挥党员积极性的问题 。据葡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提供的数字,葡共党员中40岁以下的仅占20%,41—50岁的 党员占25%,51—64岁的占30%,60岁以上的占25%。⑨也就是说,目前50岁以上的葡共 党员已达到55%的多数。拥有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虽然对于保持党的稳定、坚持传统共 产主义信念大有裨益,但老龄党员与青年党员在比例上的巨大差距,在客观上于党的发 展不利。葡共面临着不断补充和更新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重任。而从实践中看,葡共 这方面工作的进展并不顺利。从1996年十五大到2000年十六大期间,葡共新增党员5000 人。换言之,在四年时间里葡共新补充党员的比例刚刚超过党员总数的3%(以现有13万 多党员计算)。而与此同时,葡共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处于一个相对 较低的水平上。根据葡萄牙报章的分析数据显示,目前的葡共虽然宣称有131504名注册 党员,但仅有40678名党员按时交纳党费,仅有11020名党员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 注:http://english.pravda.ru/main,“Portugal:Communist Party in Death Throes ”,2002—06—21.)在新世纪初,葡共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的重要性,并把加强党的结 构调整、调动社会各阶层党员的积极性,作为党的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目标提上了议事 日程。
无论是维持甚或扩大党的现有影响,还是实现党内结构变革和加强党的组织动员,都 与党的理论政策调整与革新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葡萄 牙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中间阶层日益扩大,而作为葡共社会基础的 传统工人阶级不断萎缩的局面。面对这种状况,更需要葡共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结合变化了的斗争环境,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的具体政策策略,以扩大党的生 存空间。而从实践发展看,虽然葡共一直在某些方面不断进行着理论政策的调整,但当 前的葡共主流领导层仍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政策变革和更新的迹象。这就造成了党内“ 主张开展更广泛的党内对话和交流,以探讨党的替代发展道路”的“改革派”的极大不 满。2002年6月,88岁高龄的原葡共总书记库尼亚尔也站出来公开表态,指出“盲目、 僵化、压迫性的纪律与党的原则不相容”,呼吁对党内“盲目的纪律”与“压迫性的措 施”进行改革,强调应采取通过广泛对话来解决问题的政策。(注:http://english.pravda.ru/main,“Portuguese Communist Party:Alvaro Cu nhal Hails Winds of Change”,2002-06-06.)从世界发展潮流看,面对时代的发展,进行党自身的改革与理 论政策的调整,是一切政党不可避免的选择。迈入新世纪的葡共,能否在这一方面有所 突破和进展,将对党在新的斗争实践中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标签: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议会改革论文; 领导理论论文; 政治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阵营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现状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