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地理跨时空教学:文化视角下的地理教育_地理论文

网络文化:地理跨时空教学:文化视角下的地理教育_地理论文

网络文化:跨越时空的地理教学——从文化视角看地理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文化论文,视角论文,地理论文,时空论文,地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构成和信息交流的全球普遍化和实践操作的高度技术化为基本特征的信息文化,也是网络信息背景下现代人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无国界跨地区的新文化现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当然,毫无例外,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文化,也已经渗入到地理教育这片领地,对地理教育的文化内涵产生深刻影响。

一、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

1.交流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网络的根本特性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就是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大大加速和强化了这一进程。开放性的网络造就开放性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向全球用户开放。

2.时空的超越性

网络文化的传播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超越,它既可以课堂作为空间,也可以更广阔的社会场合作为空间;既可以利用课内,也可以延伸到课余与假日。超时空的教学为学生的知识学习提供了非常灵活而富有魅力的方式。

3.内容的多元性

属于整个世界的网络没有控制中心,没有定于惟一的价值标准,因而,网络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网络文化的符号形式多样,文化内容和价值取向也是多元化的。

4.操作者的交互性

网络最本质的特征是交流和传播。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在信息交流中能够实时交互。传统媒介(除电话以外)的传播都是单向的,网络传播则可以是双向的、多方面的、大范围的实时交流。

5.传输的高效性

网络文化不同于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其他文化所采取的缓慢传输、逐渐积淀的方式,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是令人震惊的。原因在于其本身具有高速度、高效率传输和发展的特征,使其借助网络技术,跨越各种障碍,瞬间生成,瞬间传播。

6.作用的双重性

毫无疑问,网络文化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科学文明的。同样不能否认,网络上也有不少消极颓废、错误与虚假的信息,形成网络垃圾文化,它将在思想层面形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文化给地理教育带来的机遇

1.网络文化为地理教学提供海量信息

如果说,网络是地理信息的海洋,网络文化则是海洋中的“营养”与“宝藏”。只要把与地理教学有关的一个关键词键入“Google”或者“百度”等搜索引擎,网络就会呈现出成千上万条相关信息。通过筛选与处理,教师就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更新资料,然后传播给学生。而学生对感兴趣的地理知识,或有疑难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搜索、查阅,甚至讨论,这就增强了知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浙江宁波市的章玲老师,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教学时,用前一天在新华网上看到的一则重大新闻:“马其顿政府官员2004年2月26日证实,马其顿总统乘坐的飞机在波黑南部一小镇附近山区坠毁”事件来引入。首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再问学生是从什么渠道得知的,由此非常自然地引入了人类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邮电通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地理教师要懂得如何去合理利用一些地理网站,像中国基础教育网——地理频道(http//www.cbe21.com/subject/geography)、中学地理教学资源(http//61.142.127.153:8081/)、中学地理学科网(http://geoteach.jyjy.net.cn/)、地理课(http://www.Dilike.net/)、中学地理在线(http://kmx83.cc333.com/)、地理频道(http://www.dlpd.com/)、地理课件(http://www.edcur.com/lzjy/dl.htm)等等。若要了解世界最新地理教学发展现状,还可以搜索一些国外地理网站。

2.网络文化让学生更加关注世界与社会的变化

在全球化及资讯社会下,如果一个学科只是让学生们记诵资料的话,这个学科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价值。而事实上,在发达地区,地理课程早已向培养学生的技能和高层次能力方向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来临,地方与地方的距离越来越近,民族相互的依赖性也愈来愈强。如果我们的年轻一代不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既不利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也阻碍我们成为世界的公民。地理教育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正确认识环境问题和各种社会问题。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地理教育中关注全球的变化与发展,从而让地理教育的价值得到人们逐步的理解与认可。

3.网络文化扩大了地理学习与交流的范围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不同区域、国度的地理教学进行交流成为可能。这样,就为多元文化的对话架起了一座“桥梁”,开阔了师生的地理视野。地理博客让更多的地理工作者有了发表意见的地方,同时交流的范围是全球性的,产生新的地理文化。学生不但可以同地理学习者交流学习信息,还可直接与名师对话进行咨询。网上有许多地理学习站点,学生可以在名师的提问板上提问、咨询,也可以在讨论区与人分享自己的地理学习经验。学生只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跨越地区,了解地球上另一地方的情况。例如,苏州一所学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将自己拍摄的江南园林、水乡小桥、珍奇花卉照片发给澳大利亚学生,而对方则将澳洲所特有的动物、植物景观图片发送过来,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地理学习。

4.网络文化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形式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自主性,使地理信息的形象表现不断优化,传播途径丰富多彩。学生可以而且喜欢通过丰富多彩的网络来接受地理知识。他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咨询、浏览图文等多种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另外,在上网学习中,还可以自动调节学习、休息的时间,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利用网络探索不同的新的地理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群体教学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模式:①个别辅导模式。个别辅导既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地实现,也可由师生通过Internet在线交谈方式(IRC)实时实现;②同步或异步讲授模式。主要是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学生可通过多种形式与之交流。这一方式的特点在于可全天进行,学生可自己选择时间、内容和进度,随时在网上向老师请教。③协作学习模式。利用网络,可由多个学习者共同对难度较大的地理知识技能进行讨论,或设置交流场景让学生进行虚拟交流等。④问题探究模式。由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兴趣拟订一系列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利用复杂的网络资源进行探索,去研究和发现隐藏在地理问题中的规律,得出自己的研究结论。⑤地理专题学习模式。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提炼出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地理学习主题,应用网络技术上传到互联网上,或者建构地理专题网页,服务于学生的探究学习。

三、网络文化给地理教育带来的挑战

1.对传统地理教育观念的挑战

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地理教育。传统的地理教育往往过分局限于课堂时空,而在新的网络文化环境下,地理教育的时空延伸了、舞台拓展了、视野开阔了。学生地理知识的获得也不再是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有人认为,源自课堂与教材的地理知识的份额仅仅占到45%,而大部分来源于课堂以外的各种途径,其中网络带来的信息是大量的。华东师大二附中曾经在高一年级开学时,对刚开始高中地理学习的学生做过一次测试。测试卷的题目涵盖了高中地理的主要知识点,结果平均答题正确率达到35%,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在没有经过课堂教学的情况下,已经掌握了不少知识。事实上,很多学生已经是“网络高手”,浏览、查找网络资料的能力游刃有余。当前,日益兴起的网络文化可能引起对传统理念上的师生教与学关系的一次“颠覆”,面对层出不穷的地理知识,教师不再是独占信息资源,而与学生完全是平等的。难以想象,一个教师掌握的信息量能够敌过一群学生的信息量。因此,当我们在教室里发现“学生的提问教师回答不上来,教师不知道的事情学生先知道了”的现象,也就不会感到大惊小怪了。

2.对“正宗”的地理学习内容的挑战

在网络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内容再拘泥于地理教材,显然是不明智的。一般的地理教科书是很“神圣”的,知识的表述也是中规中矩的,很少有不同的声音。而学生可以冲破教科书,从网络上获取大量在地理教材中没有的新情况、新观点。如教科书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内容介绍比较少,学生看了很抽象。但是通过网络,他们会搜集到更丰富的内容,从而充分感受到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性。以前地理教科书都是正面宣传“植树造林”,而在一些网页上,学生看到了另外的观点:植树造林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荒漠带植树是徒劳的,而在草原带植树则更是对生态的破坏。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声音,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引起深层次的思考。另外,网络使教材向超文本形式演变,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线性结构,使学生可以完全依据实际所需来选择教学内容、选择丰富多样的案例,从而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地理教学活动。

3.对师生地理信息能力的挑战

网络文化使不同的异质文化进入地理教育的视野,不同文化在实现跨文化“对话”的同时,也演绎着“文明的冲突”。网络文化背景下,我们易被外来文化所淹没,而丧失了自身原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的文化整合能力都是严重的挑战。目前,地理教学的网站及其资料非常多,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这些资料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科学的。例如,全球最大网络引擎公司Google将“台湾,中国一个省”的标识从网站上去掉,该公司网页最大的客户群是美国人,改变后的网页对他们是一种认知上的误导,造成台湾是一国而非中国一部分的印象,甚至最后连一些在国外出生的华裔都会建立错误的观念。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要有一定的甄别能力,同时,还需要把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

4.对地理教师专业水平的挑战

网络给地理教育不仅带来新的信息技术,而且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文化环境下的技术层面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资料,不仅可以传递语言、文字、图像等难以传递的地理信息,而且可以促进个别化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现,从而打破传统的“师讲生听”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地理教师能够熟练地借助网络环境,精心设计教学,实现信息的主动获取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比如,天津耀华中学的地理教师在“环境问题”一课教学中采取了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电脑都是联网的,他们既可以将独自在网上搜寻到的各种相关资料(共找到500多条信息)进行交流,又可以在学校建立的“地理探究学习”网页上提出各种问题,例如,“为什么我国淮河的污染久治不愈”、“实施转让‘二氧化硫’排污指标的办法可行吗”、“经营者明明知道糟蹋环境最后也会坑害自己,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等等。这样的学习,既满足了个性化需要,又体现了共同学习的效果。该学校经常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增强了利用网络文化资源的能力,而且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四、网络文化对地理教学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1.网络“垃圾信息”的影响

网络既是一个信息海洋,也是一个“亦虚亦幻”的世界,其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因此,需要学生与教师要有较高的辨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而获取真实而可靠的地理信息。

2.网络“技术至上”的影响

网络既是技术,更重要的也是文化。目前,有的地理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网络技术的掌握与应用,而忽视了网络文化的培育。其实,对地理信息的获取、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的处理方式与过程就是一种文化。比如,在网上不传播不真实消息、不剽窃他人成果、不恶意攻击不同意见者,都是值得提倡的网络道德。

3.网络“依赖症”的影响

网络是教学的良好“平台”,要充分利用,但不能过分依赖。基于网络的地理教学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一些缺陷,例如,组织课堂教学难度大;人机对话妨碍了师生感情的交流;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趁机上网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加以注意与改进。

标签:;  ;  ;  ;  

网络文化:地理跨时空教学:文化视角下的地理教育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