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观察论文_彭伟,鲍利,沈健伟

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术前检查结果将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诊治60例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及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P<0.05)。结论: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用于骨科创伤治疗,临床观察效果良好,可普及推广。

关键词: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总有效率

骨科创伤患者人数不断增多。常规骨伤治疗手段为伤口换药。或在伤口较大区域实施皮瓣转移手术,而这些方法治疗时间久,需经常换用药物,让患者承受严重痛苦,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也即VSD敷料,这是一种全新的引流技术,通过人工皮对创面进行填充而引起封闭状态引流,优于一般的传统方法[1]。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治疗骨科创伤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效果不错,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2017年7月本院接诊60例骨科创伤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将全部骨科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18:12;年龄19~68岁,平均(50.0±4.2)岁;髓关节置换术后感染8例,骨髓炎5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6例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髓部感染11例;车祸创伤15例,重物砸伤12例,上肢创伤1例,下肢创伤2例;创面范围<1%,13例,1%-5%,12例,大于5%,5例。观察组中男女比例17:13;年龄19~68岁,平均(51.1±4.0)岁;髓关节置换术后感染7例,骨髓炎6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7例,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髓部感染10例;车祸创伤14例,重物砸伤13例,上肢创伤2例,下肢创伤1例;创面范围<1%,12例,1%-5%,11例,大于5%,7例。两组男女比例、年龄、感染及创伤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常规创面处理,充分清洁创面,先清除创伤四周失活组织,采取常规引流换药,创伤上肉芽组织生成后,行植皮术。

1.2.2观察组方法

观察组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①创伤的清理。清创方式与对照组同。从分切掉病患筋膜,清理出异物,露出骨骼,以软组织覆盖其上。

②VSD敷料的修剪。结合创面实际,修剪VSD敷料,不得露出引流孔,将创面与材料以丝线充分连接,不预留死腔,防止和神经、血管产生直接接触。

③引管的消毒。通过酒精及生理盐水清理创伤面四周皮肤,接着使引流管和中心负压吸引装置相接,且以手按压VSD敷料,把生物半透膜覆盖至VSD敷料上,密闭创面。

④持续负压吸引的进行。手术结束后,引流管和床头负压吸引系统相接,不断进行负压引流,如果半透膜在使用中发生漏气情况,需二次封闭。

⑤术后抗感染的实施。以敏感性抗生素洗净感染创面,按照手术前后多次细菌培养结果选取针对性抗生素。

⑥敷料的拆除。一周左右,把敷料拆掉。结合创伤肉芽生成状况,实施游离植皮术,当感染过重,再次实施清创术。接着实施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至形成新的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次接受植皮术。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①治愈:创面在14d内充分愈合或直接缝合,表皮覆盖良好,没有出现坏死情况;②有效:皮肤绝大多数愈合,相比入院时,刨面显著变小,分泌物越来越少,形成新肉芽,实施创面游离植皮术或换新敷料后愈合;③无效:创面与四周皮肤坏死,分泌物增多,未发现新肉芽,相比入院时,面积并无扩大、缩小[2]。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表格中,以(%)表示计数资料,并予以检验,分析组间项是否存在差异,如,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性骨科:应该外力作用下造成骨骼伤害。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大范围皮肤软组织缺损与创面感染。而临床修复问题备受重视。

引流是治疗骨科创伤经常使用的方法。常规治疗手段为反复换药、清洗创面,进行引流,继而将坏死组织清理掉,促使新肉芽生长。针对创伤面较大情况,需强化引流强度。对久治不愈创面,患者需多次反复创面换药,长期受卧床困扰,刺激四周皮肤软组织,导致疼痛感增重,常规清创会发生引流管堵塞情况,换药中一定要开启创面,无疑导致感染风险增大,这不利患者持续性康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技术是一种治疗创面处理新型手段。在常规引流技术基础上不断优化,它的作用原理是使用含有引流管特殊材质的泡沫敷料,切实填充创面,接着通过生物半透膜对创面实施封闭,在引流管及控制负压作用下促使创面早日康复[3]。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技术能减轻创面水肿,减弱血管通透性,阻碍有害细菌生长,减少创面感染发生概率,促使创面肉芽更快生长;将细菌屏蔽在外面,维持引流动力高负压,达到与外界隔绝的效果,避免创伤交叉感染;引出坏死组织及渗出物营造清洁创面;调节并抑制创面中明胶酶活性,让创面早日愈合[4]。

研究证实,持续封闭负压引流使上调创面中明胶酶活性,活化巨噬细胞活性改变创面血管的渗透压[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证实,相比常规治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具有突出的临床效果,临床总有效率较高。

总之,骨科创伤患者接受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便于治愈病情,临床观察效果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宗凯,肖尚领,王鹏.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11):107-108.

[2]朱磊,李国庆,王来斌,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7):534-535.

[3]张华,杏玲芝,焦耿军,等.VSD治疗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护理质量标准体系的研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22(1):74-78.

[4]柏霞,刘建强,陈宇.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材料在会阴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研究,2015,34(02):132-134.

[5]黄永锋,叶劲,邹仲兵,欧荣通,林伟鹏.骨科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8):114-115.

论文作者:彭伟,鲍利,沈健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  ;  ;  ;  ;  ;  ;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临床观察论文_彭伟,鲍利,沈健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