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张建辉1,张颖2

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张建辉1,张颖2

(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2.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00)

课题名称:民族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效果研究,课题编号:GG170210

摘要: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比较困难,面对的挑战非常多,因此,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根据它的特殊性进行,本文从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述了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1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

民族高等教育为少数民族培养干部以及各类的知识型人才,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情况,为我国民族团结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年来,在维护国家总体稳定的布局中,民族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干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人们对民族院校的看法从培养专门的少数民族人才变为培养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因此,民族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比其他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更加的艰难与巨大,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机制和教师的潜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智力,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并且进一步完善民族院校的教学体系,提高民族院校全体教师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水平,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少数民族高校师资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表明,少数民族高校没有按照自身的特点办学,严重制约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阻碍了教学工作,提高民族院校科研素质,目前,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2.1师资管理者观念落后

我们不难发现,研究历史的民族高校,其中大部分用于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虽然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院校不仅是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而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然而,民族院校的部分教师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而没有意识到在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它的管理方法和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民族大学的需要,胡锦涛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而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合格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阻碍民族院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培训经费短缺,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好的政策支持,没有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规划与管理措施,教师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水准,造成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的缺乏,学校没有自己的品牌学科学术团队没有领导,没有树立一流的管理理念,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改变旧的管理理念,挖掘教师的潜力,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前瞻性,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

2.2教师培训得不到保证,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高校教师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前沿阵地,承担着传播最新学术理论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定期参加学术交流、在职培训,及时把握学科理论走向和发展方向,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但是,由于民族院校师资培训经费短缺,师资培训缺乏长期性,教学任务繁重,专职教师短缺,学校在制定学年师资培训时限制了培训形式,培训方案,不支持单科培训、来访学者、短期培训等形式的学习培训,只支持注重学术资格的提升,国家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NBMP)提供博士课程,这是一种培训形式,其中大多数教师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每年,各类培训人员的人数有限,知识无法及时更新。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导致人才引进混乱,不当行为蔓延,学校间不正当竞争加剧。另外,许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相互竞争,盲目提高物质待遇,相互挖潜,导致人才使用成本上升。高校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不仅增加了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本,而且加剧了民族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正常培训得不到保障,导致教师知识面窄,知识老化,这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科目,研究质量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高等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又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民族院校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必须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只有优化师资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1确立人本管理的师资队伍管理模式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一切管理工作都应该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基础,这是现代社会人才管理的基本原则,在行为科学管理的理论中,对人的认识已经到了十分全面的阶段,进而提出了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师资队伍的力量直接影响着民族院校的规模和教学实力,少数民族高校的教学管理者应不断接受先进的人本管理理念,把管理重心转移到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上,重视教师人格的培养,重视教师个人潜能的培养。开放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有利于人才涌现的环境,目前,民族院校留住出国留学的成功教师,有一种传统的方式,即设置领导岗位,这种方式有意或无意地助长了“官本位”的倾向,在一些民族院校,权力高于知识,这完全违背了“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理念,与全社会相比,民族院校始终是人才高地。要吸引人才,要稳定教师队伍,最重要的办法就是优化生存环境,即民族院校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积极创造出宽松的政策,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必须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培养科学的研究,首先要构建人际和谐关系的环境,然后再为民族院校培养出优良的教师,为培养人力资源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3.2转变民族院校管理和服务部门的职能

要完善学校,机关服务机制和后勤的管理,建立出以教师为中心的现代教师管理体系,少数民族院校的后勤管理人才存在的价值在于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学校各个部门要尊重人才为本,以服务为宗旨,首先要解决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的顾虑,可以为教师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从理论上讲,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但是在实际上,教师处于一种被管理的过程中,变成一个被管理的对象,服务和被服务的位置完全颠倒过来,因此,在思考问题和规划工作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学和科研人员,在检查和测量管理与后勤服务水平时,还应以服务质量、师生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为主要依据。

3.3完善教师的考评管理体系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考虑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评价指标需要动态,其次,要制定科学的评价程序,根据评价指标,通过“自我评价、群众评价、基层组织评价、单位评价小组评价、学校评价领导小组考核、评价结果公布”等步骤进行合理评价,在评估的每个环节,都要及时向个人和基层组织反馈相关信息,使评估程序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公开,促进学科进行评估,不断调整自己,优化自己的发展目标和途径,从而达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第三,建立奖惩机制与评价相结合,学校要建立基于结果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结果与职称和个人收入,体现个人价值的环节,并奖励优秀成果,并惩罚不符合要求或未能完成相应的任务的人。

结束语:

总之,研究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族院校在民族院校的师资情况优化,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机制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金雅声、赵德安、马德山.民族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罗光春.以人为本看地方民族高校师资队伍建设Ⅱ.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1).

[3]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0年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690—693.

[4]某民族院校2013年调研数据.

论文作者:张建辉1,张颖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民族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张建辉1,张颖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