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第三阶段的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第三阶段的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论我国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期的成人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第三次大规模调整,要求对社会劳动力进行再次重新配置,在此期间,成人教育承担着帮助劳动力顺利、合理转移的关键性重任。于是,探讨我国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成人教育的关系,以及成人教育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满足劳动力转移的培训需要,便成为既紧迫又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的重新配置

我国社会产业结构长期处于第一发展阶段。新中国建立后,经过21年的努力,到1970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40.5%,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35.2%,使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的搞活,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产业结构也有了更快调整,至1991年,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7.2%,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26.6%,使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进入第三阶段。①

然而,这种产业产值结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1985年产业产值结构平均值(第三产业占63%,第二产业占34%,第一产业占3%)不能相比,甚至赶不上泰国、土耳其等中下收入国家1985年的产业产值结构平均值(第三产业占44%,第二产业占33%,第一产业占23%)②。

要想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向世界前列,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我国就必须尽快实现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使第三产业产值所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上升到60%左右,于是,在宏观调控方面,首要的问题就是对我国劳动力再次进行大规模的重新配置。

截至1992年,我国劳动力从业比例为第一产业占58.5%,第二产业21.7%,第三产业19.8%③。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从事第三产业者一般占从业劳动力的70%左右,第二产业占20%左右,第一产业仅占10%以下;就是巴西、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也占50%左右④。因此,从我国劳动力重新配置的大势来看,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期我国劳动力要从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

根据估算,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将有3亿左右劳动力需要重新配置,这大约占我国劳动力总量的50%左右。其中,第一产业潜在失业劳动力约2.4亿,第二产业需转移剩余劳动力不少于0.6亿,党政机关也有几百万工作人员需要重新配置⑤。这次转移能否顺利进行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8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力已经开始了范围广、规模大的重新配置,然而,截至目前,这种转移却严重存在着“三低”状况。

(一)劳动力重新配置方向的低层次

这一时期的劳动力转移虽不乏科学、合理的部分,但从总体看,仍然停留在简单劳动向简单劳动转移的低层次上。举世罕见的“劳工潮”,所谓“全民经商”的个体摊贩,数以千万计工作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高耗低产乡镇企业的“工人”等等,虽然暂时地或长久地实现了产业、行业的转移,但仍从事着简单的体力型劳动。

(二)劳动力重新配置组织的低水平

目前,我国对劳动力重新配置的组织工作仍处于基本放任的低水平状态,使劳动力转移呈现如下特点:

1.转移行为的自发性——劳动力转移与否,基本由本人决定;

2.转移趋向的盲目性——劳动力转移的地区、行业、岗位缺乏明晰指导;

3.转移过程的随机性——劳动力转移随“热”而起,随“潮”而行;

4.转移组织的被动性——无论城镇、乡村,尚缺乏主动的、有规划有部署的劳动力转移组织工作。

(三)劳动力重新配置进程的低效率

由于劳动力转移缺乏宏观、科学的规划、指导,致使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在城乡简单体力劳作中盲目流动,且大多流动极不稳定,使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工作效率很低。至目前,高科技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所占比例仍严重偏低,以高度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为特色的第三产业支柱行业,如外贸、金融、旅游、房地产、咨询(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等)、信息业以及邮电通讯等的规模、效益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些产业、行业稳定的高素质从业人员的数量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

造成我国劳动力重新配置“三低”状况的原因很多,诸如产业结构调整宏观规划的欠缺,配套政策的不足,具体措施的不力,各级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工作认识不够、领导乏方,我国劳动力市场发育的不成熟,劳动力流动的良性机制没有形成等等,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劳动力整体素质的低下。

劳动力整体文化、技术素质的低下,造成劳动力转移“高不成、低难就”的状况:国家亟待发展的产业、行业因劳动者素质不符合要求而人才匮乏,难以快速发展;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又在简单劳动岗位上“抢饭吃”。这种状态严重地阻碍着我国第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的科学配置。

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的低下,又是落后的国民教育的必然结果——

(一)基础教育薄弱,造成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先天不足”。

截至1991年,我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这不仅与高收入国家的5.7%、中等收入国家的4.4%相差甚远,而且低于世界各国平均值3.6%,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2.6%的水平,仅居世界第98位⑥。

教育投入的不足,首先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致使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年,“我国人口中尚有15.88%的文盲”,“青壮年(15-40岁)文盲还有6-7千万”,“从业人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80%”⑦。这样的基础文化素质状况,怎么能适应我国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要求?

(二)成人教育畸型,造成劳动力职业技术素质的“后天失调”。

进入80年代,我国成人教育得到迅速恢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从总体看,成人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这主要表现在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调两个方面。

总量不足。截至1992年,我国各级成人教育在校生共4911.21万人,占社会劳动力总数的8.41%,其中4763.34万人在初等、中等成人学校中,培养的是“接班人”;对“当班人”进行在岗、转岗培训的高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人数只有147.87万人,仅占劳动力总数的0.253%⑧这与发达国家80年代中期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人数就达到社会劳动力总量的20-30%、甚至65%(原联邦德国)相比,差距过大。当然,也远不能满足我国劳动力提高职业技术素质的培训需求。

结构失调。我国成人教育的结构失调问题,远远超过普通教育,主要表现有六个方面:1.公办、民办教育失调,由于国家成教投入不足,民办成教规模过小,而严重制约了社会化成人教育的发展;2.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失调,“文凭热”数年热度不减,而职业技术培训效果却很不理想;3.成人教育层次结构比例失调,“两头小中间大”,初等成教缺乏广泛社会基础,高级人才(硕士、博士等)培养又几乎是空白;4.成人教育科类比例失调,成人高教中理工农医类学生与文史类学生数量长期保持3:7比例,外贸、金融、财政、政法等专业学生所占比例更小;5.在岗教育与转岗教育失调,继续教育集中于岗位培训,为着转岗培训的成人教育尚未形成起码的规模;6.城市成教与农村成教失调,五亿农村劳动力与一亿多城市劳动力拥有的成人教育规模极不相称。

畸型发展的成人教育,使我国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难以得到有效的再提高,导致其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的低下,从而严重阻碍着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尤其是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支柱行业的转移,使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了沉重的人口负担。这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重新配置的难点所在。

二、我国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与成人教育

既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第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重新配置,既然影响劳动力重新配置的难点在于劳动力文化、技术素质的低下,那么,只有从抓教育入手,以普通教育为基础,以成人教育为支柱,有计划地大力提高劳动力素质,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展提供保证。

对于我国成人教育来说,今后一个时期,应该着重从三方面予以加强:

(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李铁映同志指出:“没有一个发达、成熟的成人教育,使全社会的劳动者能够在一生当中不断地受到培训和教育,就不可能使我们的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⑨

然而,目前在我国对成人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没有真正形成共识,“重经济,轻教育”、“重普教,轻成教”的种种观念、表现依然普遍存在,各级政府部门,甚至一些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劳动者都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轻视甚至歧视成人教育的意识。

各级政府部门、各系统、单位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重新配置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能否快速发展,至少是能否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首要问题,而成人教育在此调整中又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要象重视经济发展那样重视成人教育,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成人教育,通过精心组织、分类(农村剩余劳力、企业富裕职工、党政机关精简人员等)引导,经过目标明确的继续教育,变劳动力转移行为的自发性为组织性,变转移趋向的盲目性为科学性,变转移过程的随机性为稳定性,变转移组织工作的被动性为主动性,以保证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重新配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办学单位“必须给予继续教育以更多的关注”,“要端正态度,要把成人教育当作一项正统的学术性工作,而不是用来充填学校金库的‘下钱的奶牛’,也不是要人们不得不做,但实际上不被重视的无关紧要的活动。⑩”要从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直接、快速、高效”服务,培养合格接班人、培训优秀当班人的高度给成人教育以多方面的重视,使普教、成教“两条腿”一样坚实、粗壮、有力。

全社会的劳动者更要明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大多数人一生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甚至不同产业间的流动几乎成为必然,要有“从一种主要行业领域移向另一领域”的思想准备,要积极主动地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意愿不断接受成人教育,通过“再训练或教育以适应这种变化”(美学者沃茨语)。

只有全社会不仅从思想上,而且从行动上真正重视了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促动力量。

(二)增大投入,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指出:“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或者说投资于接受更好教育的劳动力,相对来说更重要。”因此,美国联邦政府、州及地方政府每年投入成人教育的费用超过30亿美元,美国公司用于职工教育、培训的经费每年多达1300亿美元;成人教育极为发达的英国,成教经费的70%由政府提供;日本的成教政府预算每年近400亿日元;原联邦德国80年代中期政府年成教投资即达40亿马克。(11)

在我国,成人教育不但投入极少,相反还被不少主管部门、办学单位视为“下钱的奶牛”(12),这样,成人教育怎么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只有把成人教育投资当作最有效的社会生产投资来增大投入,变目前劳动力接受成人教育的个人行为为企业行为、社会行为、国家行为,才可能充分发挥成人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社会功能。

(三)深化改革,尽快形成成人教育为经济建设主动服务的机制。

对于肩负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使命的成人教育本身,只有从三个方面深化改革,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时代赋予的重任。

1.加大总量,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速度。

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对3亿劳动力重新配置进行培训,是人类教育史上规模空前的艰巨任务。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首要的,是加大成人教育总量,加快劳动力转移培训速度。

1983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在给美国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说:“在竞争空前激烈、劳动岗位迅速变化、危险空前增加的世界上,教育改革的中心应以创建一个不断学习的社会为目标。(13)”目前,只有1亿多劳动力的美国,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成人近3000万。相比之下,我国成人教育的规模、培训速度与短时期内为3亿劳动力重新配置提供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远远不能相称。

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兴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4),使我国成人教育规模有几倍甚至十几倍的发展,才可能满足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速度要求。

2.调整结构,促进成教各部分协调发展。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的结构不够科学,要完成“把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作为重点”(15)的劳动力再教育任务,必须认真进行结构调整。

要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举办成人教育,大力提倡、积极扶持私人办学,尽快改变“公办为主”局面,使公办、民办成教协调发展;要保证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格、质量,大力发展“注重实效”的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使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要把培训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兼顾为高科技产业不断输送一定数量的高级人才(包括硕士、博士),以保证成教各层次的协调发展;要面向科技一线、产业一线培养合用人才,限制学用脱节、学员贪易学图文凭的科类规模,以求得成教各科类的协调发展;要注意职工在岗教育,更要按社会需求给劳动力提供转岗培训,促成在岗、转岗培训的协调发展;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成人教育,尽快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转移提供超前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向二、三产业稳定的高层次转移,同时也促进城镇、农村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

3.搞活机制,主动为经济建设配套服务。

成人教育要为社会经济结构调整提供配套服务,要满足劳动者提高素质的多种要求,就必须建立“按需办学”的灵活办学机制,而这首先要求各类成教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至今,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成人教育仍然箝制过死。发达国家的成人教育,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只管教育立法定规、办学资格审核、教育经费划拨、质量评估检查,其余一律放开,让院校自主办学、按需发展。我国的成人院校则招生计划、专业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甚至教学过程、管理程序等都有“婆婆”干预,事事须请示,处处要审批,各类学校怎么能面对经济产业、劳动岗位的迅速变化和劳动者的多方面需求灵活办学?美国“纽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每年要向60000名成人学生开设2500种以上的课程”(16);笔者考察日本的成人教育,各类学校提供的学习内容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方面素质提高的要求。试想,如果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也要由主管部门层层审批,能否有如此的办学活力?所以,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配套服务,首先要改变目前成人教育集权式的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必要的宏观调控、行政指导应该不超出立法定规、资格审批、经费划拨、质量评查的范围,而将招生计划、招生范围、专业开办、学制规定、办学形式、办学层次、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考核、证书发放、学校建设、劳动人事、经费用管、工资分配等决定权下放给学校,让各类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

各类成人学校、办学机构,则要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配置趋势,要根据全社会、所在地区、所在行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针对劳动力转移趋向和素质提高需求,尽快建立敏锐洞察、超前预测、把握动向、按需办学的灵活机制。同时,在学校内部努力摆脱“普教化”模式的影响,针对成人特点进行管理、教学改革,真正办出适合成人学习的特色,建立全新的成人教育管理、教学运作机制,主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配套服务,也为自身的生存、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本世纪90年代到下世纪初,是我国产业结构由第三阶段跃入第四阶段的重大调整时期,对3亿左右劳动力为着重新配置的再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跨世纪的宏大工程。成人教育只有明确目标,加快改革,才可能圆满完成自己的历史重任,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②④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③⑧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3年)》。

⑤华建宁:《2000年,中国3亿劳动力转移》。载《中国成人教育》1993年11期。

⑥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

⑦董明传:《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1992年年会上的讲话》。

⑨李铁映:1992年8月14日《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在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⑩(12)(16)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布拉德马斯:《大学必须将成人教育视为其基本使命之一》,《成人高等教育研究》1992年5期。

(11)李栋:《发达国家成人教育之短长给予的启示》,《北京成人教育》1993年2期。

(13)国务院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

(14)(1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标签:;  ;  

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第三阶段的成人教育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