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探讨论文_陆小利

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探讨论文_陆小利

陆小利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7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电子装置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在这种趋势下,人们对电子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可靠性高、速度快、消耗功率小和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现代社会对电子元器件的新需要。电子元器件常指电器、仪表等设备的零部件。电子系统一般由数量众多的电子元器件组成,由电子元器件进行串联来保证电子系统的稳定运行。其中,只要有一个电子元器件受到性能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影响整个电子系统的可靠运行。因此,电子系统中电子原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尤为重要。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策略

1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技术是指通过对产品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排除故障以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技术。故障产品与不合格产品不同,二者存在本质区别。不合格产品是指在生产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而故障产品是指在生产出厂时属于合格品,由于使用时间较长或各种外在因素影响而无法正常使用,变成不合格的产品。电子元器件被用于组装成各类电子设备时,需要面对外部各种应激反应。例如,电子设备掉落时引起的物理应变、冷热温差引起的热应变、通电时的电应变以及时间过久引起的老化或损坏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主要体现在:(1)器件本身固有的可靠性,本身可靠性与元器件的质量、结构以及设计方式相关,是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基础表现,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2)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靠性,使用可靠性一般受人为、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通常指元器件在系统中表现出来的状态。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使用过程等都会影响使用的可靠性。即使是同一规格的电子元器件,由于其生产单位差异,也可能造成可靠性的表现差异。元器件不同的可靠性状态可通过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因为元器件的不同对整机系统产生的影响有大有小,所以一般以现场失效率为计算对象计算该整机系统中的失效率。由于该规格并不符合电子元器件的规格,因此对失效率的统计会超出元器件可靠性的额定范围值。换言之,要想在企业中发挥有效性,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如果超出元器件的范围值,就会引发失效,难以保证其可靠性。因此,在研究电子元器件可靠性时需要多方面考虑,了解降低可靠性的原因,明确参数,使电子元器件规范运行,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2对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原因

2.1电子元器件自身因素的影响

电子元器件自身因素包括其设计因素和自身的质量因素。本文讨论以电子元器件自身因素中的设计因素为主。设计因素对电子元器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实际应用中使电子元器件达到预定状态。合理的设计、到位的设计,能让电子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顺畅无比,反之会起到阻碍作用,同时对维修人员的维修造成一定困难。

2.2人为因素的影响

各个阶段都有可能表现出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且发生的概率高于其他因素。以电子元器件的装配工艺为例,探讨人为因素对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的影响。例如,人员在装配元器件的过程中,完成装配后,元器件没有按照预期正常运行,无法控制系统设备。几经调查分析发现,是人员在装配过程中违反了电路焊接的规范要求,没有对电烙铁进行准确接地而导致电子元器件运行失效,影响了整机元器件的正常使用。

2.3技术因素的影响

检测试验是检测电子元器件是否具备可靠运行条件的有效手段。就我国目前而言,军用、航天等领域内的电子元器件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条件进行可靠性试验检测。就影响元器件试验检测因素而言,检验时间的长短、由检验产生的费用和有效的检测方式等,都会对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检测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

3.1正确使用和选择电子元器件

在进行元器件选购时,需要对产品上标识的字母含义进行详细了解,并加以确认,确保元器件的质量。因此对于采购人员,需要能够正确认识电子元器件的命名标准和质量等级,尽量选择具有品质认证及信誉较好的生产厂家的产品。另外,在选择电子元器件时,还要对产品使用条件、使用环境及使用方式等进行综合考虑,确保所选购的元器件规格和型号与实际需求相符。

3.2元器件的检测与筛选

元器件即便是经过科学的安装工艺和合理的产品设计,影响元器件的安全可靠性的因素仍然有许多。通过元器件的筛选和检测能够有效的剔除具有缺陷的产品。在测试电路功能过程中,可通过功能测试、交流参数测试和直流参数测试对元器件进行检测,以此来保证元器件的可靠性。

3.3增强元器件可靠性保证技术水平

对于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标准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还要落实好责任制度,即每一个单位都需要对每一个型号的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负责,提高匹配度,通过相应的试验和技术来保证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统一性要求,强化对电子元器件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工作记录及失效历史数据系统,确保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

3.4元器件二次筛选

对于元器件可靠性而言,生产方进行的筛选为一次筛选,当一次筛选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元器件使用方或是其他委托单位可以对其进行再筛选,即为二次筛选。对于元器件固有可靠性,其与设计、原材料、工艺技术和生产环节质量控制具有直接的关系。当这些因素都能够保证时,元器件中还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缺陷。因此对于元器件当一次筛选无法满足使用要求时,要对其进行二次筛选,以此来保证元器件的质量,提高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在对元器件进行二次筛选过程中,需要根据二次筛选规范进行操作,并与元器件的使用要求相结合,确保筛选条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二次筛选过程中,需要制定合适的筛选项目及应力条件,这对电子产品的质量可靠性水平具有直接的关系。元器件二次筛选需要对要求二次筛选的元器件进行百分之百的筛选。同时二次筛选时具体试验和检验不能对元器件带来破坏性。筛选过程中施加的应力要保证在元器件产品规定的额定应力范围内,对于一次筛选进行过的项目,而且具有较好有效性时,二次筛选时不宜重复进行。

3.5强化监督职能,重视设备维护

对于电子元器件需要做好故障预防工作,树立良好的预防理念,强化对电子元器件应用过程中的监管。同时还要记录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部分企业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工作,重点分析电子元器件的应用情况,并针对电子元器件故障的原因进行记录和分析,为日后维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4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要求不断增加。可靠性工作的目的在于加强了解和评价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可靠性水平,更在于改进和提高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可靠性。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系统的整体运行有着密切联系。如何提高可靠性已成为元器件应用与研制单位的热点问题。实际生活应用中,掌握影响基本的电子元器使用可靠性的因素和改进策略,规范使用电子元器件,提升其使用可靠性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宋芳芳,恩云飞,吕东亚,等.一种基于试验和理论推导的金属材料高温弹性模量的提取方法[J].真空电子技术,2017,(1):14-17.

[2]张 倩.封装形式对电子元器件长期储存可靠性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7,36(6):99-104.

论文作者:陆小利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  ;  ;  ;  ;  ;  ;  ;  

提高电子元器件使用可靠性的措施探讨论文_陆小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