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骥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骥

李骥

(河北省香河县中医医院 河北香河 065400)

【摘要】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的方法效果。方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临床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9例患者手术治疗,优 18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 93.1%。结论:手术使椎间盘内的压力降低,减缓了椎间盘周围骨膜的紧张度,减少了对窦椎神经的刺激,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6-0045-02

颈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有外伤史,起病急聚,病前无明显相应症状,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不同可为中央型突出,外侧型突出和极外侧型突出。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率并不低,但由于以前检查手段的限制,难以被确诊[1]。随着MRI、CT等现代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本病的认识及确诊率也不断提高。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临床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29~68岁,平均46±2.5岁。分型:颈型6例,神经根型20例,脊髓型1例,椎动脉型2例。单节段突出21例,双节段突出6例,三节段突出2例。其中C3~4 9例,C4~5 11例,C5~6 15例,C6~7 4例。颈椎间盘突出根性 疼痛 20例,伴有头晕 6例,颈肩痛并右手麻痛,握力减退 3例;颈部束紧感,颈肩痛,不能入睡 3例。

1.2 方法

病人仰卧位,背部垫高使颈部过伸,颈后部垫实,皮肤消毒,铺无菌巾,透视下进行定位确定穿刺点。局部麻醉,穿刺进入导针。透视证实已进入椎间盘内、沿导针做皮肤横切口,长约0.3cm。沿导针扩大针道至椎间盘外,放入工作套管至该间隙椎间盘纤维环处,透视下证实之。沿导针于工作套管内放入已连接负压吸引之环锯,并在纤维环上钻孔,然后将环锯连同导针一同拔出。以后就可以交替由工作套管进入椎间盘镜和髓核切割器械进行髓核切除[2]。手术操作要轻柔,切忌因为操作不当而穿破对侧纤维环,导致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当中可与患者保持交谈以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以及症状缓解情况。手术将要结束时可让病人在手术台上做一些手、足的动作,以了解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就说明减压彻底,可以结束手术。手术器械进入椎间盘内有空虚感,表明髓核组织所剩无几;椎间盘镜下观:间盘内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并且不随手术器械后撤而缩小,间盘内的组织颜色也较手术开始时变红[3]。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脊髓组织对压力的变化非常敏感,很多患者在术中即出现症状改善和肌力增强,甚至在手术刚开始时即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不能以症状缓解作为结束手术的标准。拔出器械后,局部压迫止血15分钟,伤口用免缝粘条封闭即可。一般情况下,切出组织为2~3g,出血量5~10ml,需时30~40分钟。

1.3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Odom分类系统评定治疗效果[2]分为:优秀,指无颈椎病相关不适,可完全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良好,术后有一过性不适,但不影响正常工作;满意,指一般的主观感觉改善,但尚存在明确的活动受限;差,术后症状及功能无改善或加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9例患者手术治疗,优18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 93.1%,差2例。

3.讨论

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与椎间盘的退变有密切的关系。成人后椎间盘组织逐步出现脱水,弹性降低等病理改变,当遭受外力诸如颈椎过伸、过屈性损伤,跌倒、扭伤等外伤时,使椎间盘内压力增高,髓核可经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之薄弱点突出或脱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4]。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除可采用非甾体类药物,牵引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重量由2~3kg增至3~4kg,时间可根据病人耐受情况而定。牵引结束后以颈托或围领加以保护。在治疗中应注意勿使用强力按摩,更不宜“板颈”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瘫痪。中央型椎间盘突出,不宜使用牵引和按摩[5]。

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适时采取手术治疗。颈部聚集着诸多重要器官、血管和神经组织,所以,选择好穿刺路径,就成为手术安全的关键和基础。颈正前方是气管,其深面为食道[6]。一般情况下,二者位置均居中,少数情况食道的位置不在正中,可偏左或偏右,以偏左者多见,术前可从CT片上判断之,以避免误伤。少数判断不明者,应做食道钡剂造影。如果食道位置不在正中,一定要选择食道偏移的另一侧作为进针点,以免损伤食道,发生严重并发症。气管和食道两旁为颈部的肌肉及甲状腺,其深面是血管、神经的位置,它们的体表标志为颈总动脉,可以触到其搏动。而气管位置表浅,容易触及。穿刺进针的路径正是从这二者之间进入。假设将所要进行穿刺节段的椎间盘之正中矢状线分为前、中、后三等份,其前2/3和后1/3的交点为中心点-C点,由C点向颈总动脉的内缘引一条切线,切点为A点;再由C点向气管的外缘引一条切线,切点定为B点[7]。连接ABC三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在这个三角形内,浅层为颈部肌肉,深层为甲状腺腺体,从此区域内穿刺损伤最小,最安全,故称之为安全三角。有的人颈总动脉与气管在额状面上离得很近,甚至相互重叠,也就是安全三角区较小,甚至此三角不存在。还有是在一些位置比较高的节段,比如G3~4水平,虽然安全三角是存在的,但在浅面有舌骨大角阻挡,封闭了安全三角,这就需要在手术操作时将气管向对侧推移,使这个三角显现出来,以利操作。手术者在术前应在CT片上测量出进针的方向与正中矢状线所成的角度,以及进针点与正中线之间的距离,这样就能在术中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单节段突出,可采用颈前入路椎间盘摘除术或经皮穿刺椎间盘抽吸减压术,均可获较满意之疗效[8]。多节段突出或伴有椎管狭窄者,宜选择后路椎管成形术或椎板切除术。

减少颈部活动,坐起或下地应带围领保护,一般为4~6周。术后几天内给予抗菌素及神经营养药治疗。术后就要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并评分,以后每半年随访一次,复位X线片以了解脊柱稳定程度,条件允许可复查颈部CT或MRI,多数病人会出现突出物缩小甚至消失。少数病人出现手术节段椎体融合。

【参考文献】

[1]李家顺,贾连顺.当代颈椎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4-146.

[2]胡有谷,党耕町,唐天驷.脊柱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315.

[3]周义成,周韵清,王承缘.用CT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的安全间隙和其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3,9:329-332.

[4]刘建英,王文,张在恒等.经皮颈椎间盘髓核成形术与激光减压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5):336-340.

[5]黄祥龙,念丁芳,吕俊明等.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3):203-205

[6]蒋协远,王大伟主编.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3-124.

[7]宋子卫,吴巨海,刘传太等.椎间盘源性腰痛动态摄片及其临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983-984.

[8]任先军,王卫东,王敏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766-1768.

论文作者:李骥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5

标签:;  ;  ;  ;  ;  ;  ;  ;  

经皮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李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