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观察情况分析论文_汪俊秋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39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措施的疗效。方法 从我院选取 100 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50 例,为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治疗措施,为观察组患者实施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相应治疗措施,观察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状况与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82.0%,治疗有效率达到 94%,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方法,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病的治愈率,因而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尤其容易受到生活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影响[1]。高血压疾病发病时,会导致血管的损伤、心脏功能的失调等症状,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多采用药物,但是这种方法疗效有限,而通过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就我院于 2015 年 4 月~12 月期间所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 例进行研究。为所有的患者施以必要的血压测量,确保测量的结果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即非同日测量血压,三次及以上收缩压应当高于140mm Hg,或(和)舒张压高于90mm Hg。将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 50 例,其中,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32 例,女性

28 例,年龄为 34~70 岁,平均年龄(41.3±18.7)岁;治疗组中则包括男性 20 例,女性 30 例,年龄为33~69 岁,平均年龄为(33.8±23.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为对照组的患者,施以常规的治疗措施,即使用二联用药实现降压,常用的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而为观察组的患者,以血压、心血管危险因素等作为主要依据,进行心血管危险性的分层分析,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分层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标准

(1)低危:高血压 1级,即收缩压处于 140~159mm Hg 之间,或舒张压处于 90~99mm Hg 之间,无其他危险因素。(2)中危:高血压 2 级,即收缩压为 160~179mm Hg,或舒张压为100~109mm Hg,有 0~2 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 1 级,同时存在 1~2 个危险因素。(3)高危:高血压 3 级,即 收 缩 压 在 180mm Hg 以 上 , 或 舒 张 压 高 于110mm Hg,没有危险因素;或高血压 1~2 级并伴有 3个或 3 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或伴有糖尿病、靶器官损害等。

1.2.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

(1)男性年龄在 55 岁以上,女性达到 65 岁以上;(2)有吸烟史,或心血管疾病家族史,有肾脏疾病病史。;(3)血胆固醇高 于 5.72mmol/L,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 高 于3.3mmol/L;(4)缺少体力劳动,腹型肥胖患者;(5)肝肾功能异常;(6)存在左心室肥厚,有内膜中层增厚后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1.2.3 治疗

(1)治疗方法。①所使用的降压药物:钙拮抗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根据分层显示的危险性程度差异,可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例如,针对低危险性的患者,则可以从 6 种常规降压药物中,选用 1 种对患者进行小剂量的治疗;而针对中度危险性患者,则可以选用 1、2 种中长药效降压药物实施治疗,结合实际情况,从小剂量逐渐加大;而对于高危患者,则应选用 2~3 种降压药实施联合治疗,同时进行抗小血板、调脂和降糖的治疗。所有患者都应当事先戒烟、戒酒,适当运动,清淡饮食,且用药需持续 3 个月。②患者日常应当注意饮食搭配,并以少盐低脂作为主要原则。在心理上则需要让患者保持心情的愉悦,并坚持每天锻炼,严格控制患者体重,严禁吸烟饮酒不良嗜好。

(2)观察组治疗原则。①为所有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针对其日常的生活、行为习惯等加以纠正和改善,饮食上控制钠盐的摄入,注意戒烟限酒;②临床上为其进行降压药物治疗,使用的主要药物包括: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果患者的高血压达到 2 级或 2 级以上,则应当采用以上

药物控制,对于高危患者则可酌情进行药物的联用治疗,以强化实际治疗效果,正常情况下,应当控制患者血压在 140/90mm Hg 以下,若患者伴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则需要控制在

130/80mm Hg 以下;③若患者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在及时降压的同时,还应当针对现有危险因素实施相应治疗措施,调整其糖代谢、脂代谢至合理水平。通过门诊随访、电话随访

等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治疗 3 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分层状况。

1.3 观察指标

(1) 显效:舒张压水平的降低值达到 10mm Hg以上,并控制在正常范围,或者舒张压水平降低值在20mm Hg 以上,且依然高于正常;(2)有效:舒张压降低 值 低 于 10mm Hg, 处 于 正 常 范 围 或 降 至 10 ~20mm Hg,出现水平异常的情况;(3)无效:患者的血

压水平没有降低,甚至出现升高的趋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意义

该研究采用 SPSS20.0 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则分别采用(x±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以 t 和 χ2 验证,若 P<0.05,则代表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后 3 个月,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中高危比例为 82.0%,远高于对照组的 46.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1。

2.2 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 94%,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 2。

3 讨 论

高血压患者往往会伴有心血管类疾病,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的产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一般来说,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很多中,依据患者降压目标的差异、治疗目标的不同等,可采用不同的药物或药物组合进行治疗。而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程度,进行合理的分层,从而得以在有效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达到预防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性的分层,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在特定时间段中,心血管病的发生危险性大小来进行划分的。治疗高血压时,应当依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情况,依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与措施,注意提高医护人员自身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从而保证治疗方案的合理有效性以及治疗效果,对于不同情况的患者,则需要通过宣传和心理干预的方式,提高其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对中、低危险性患者首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改善生活方式,较少使用降压药物,这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有利于提高其依从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分层治疗后,显效的有 31 例,有效为 7例,无效为 2 例。而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 22 例,有效有 12 例,无效 6 例,可见,采用分层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在经过治疗之后 3 个月的时间,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高危比例是 82.0%,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施以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及其治疗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达到较为显著的降低患者血压效果,因而更加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飞,谢红薇,郝晓燕,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智能分层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7):204- 211.

[2] 王苹.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健康行为改善情况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00- 202.

[3] 黄飞,谢红薇,郝晓燕,等.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水平智能分层系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14(7):204- 211.

论文作者:汪俊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对高血压与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观察情况分析论文_汪俊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