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论文_陈雄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信息测绘院

摘要: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为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本文结合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域的工作经验,对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论述,并就进一步提高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普查成果;应用

1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国力调查,其目的是查清人文、自然的空间分布状况,满足于时代发展对地理国情信息的刚性需求,更好的提升地理国情信息服务于公众、企业和政府的能力。

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是将分散的地理国情信息科学的确认、分类、汇总,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客观、一致、权威的地理国情数据。地理国情普查详实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和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提高国土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为进一步转变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更是做好防灾减灾救援服务的重要保障。

2 普查成果应用思考

2.1 在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其土地利用信息主要通过地表覆盖分类成果展示。地表覆盖分类中包含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房屋建筑(区)、交通、构筑物、人工堆掘、荒漠与裸露地表、水面等分类信息。该分类标准与土地利用调查分类标准的内涵上有一定的差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强调的是所见即所得,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进行的一种分类,强调的是其社会性质,有历史或趋势的因素存在其中。例如,一块耕地因无人打理,已经改种苗木,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将其归类为园地中的苗圃,而土地利用调查中依然为耕地。两种普查成果相比较而言,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更符合土地利用实际,更接近掌握真实数据,并且地理国情普查分类比土地利用分类更详细。因此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用于土地利用对于掌握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土地资源的数量及质量、分析资源的利用程度,评价土地资源状况依据,显得更真实客观,尤为重要。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里的土地利用信息结合社会经济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可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资源配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1.2在公共设施配置方面的应用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的构筑物、城镇综合功能单元分类信息充分记录了公共设施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等。以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行业数据,从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角度入手,开展公共设施配置现状统计分析,评判公共设施配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构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监测体系,测算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供需平衡状况,量度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的区域离差程度,揭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的空间分异规律,深入分析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失衡的主要原因,构建公共设施均等化配置可供选择的路径体系,促进公共设施均等化建设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2.3在水资源监测方面的应用

水资源监测是指为水资源的管理、保护、调度和配置等方面直接提供服务的水量、水质监测,是抗旱防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开发管理、水资源保护、节水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地理国情普查分别在地表覆盖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里分别采集了水面和水系要素的信息,通过空间统计分析等技术,可以计算河流的流程、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沿河湖泊补给关系、蓄水量等信息,了解地表水资源在流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2.4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威胁生态安全,因此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工作安排应基于较高精度和准确度的数据基础。可以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总体上对生态环境的面积、位置信息以及动态变化情况等进行宏观把握,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2.5在地形地貌方面的应用

地形地貌反映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是对地表形态的总体概述。地理国情普查的地形普查主要反映地表形态的高程、坡度、坡向等信息。此类信息可监测预测地表沉降、地质灾害。对低山、低中山和中中山等地形容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地貌区域进行分析,可以及时预警,对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地形数据结合土地利用、重要地理国情要素等信息,对于规划科学性具有指导意义。

2.6在其他国情监测方面的应用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为常态化的监测奠定基础,因此,各种与人文、自然有关的要素监测应以普查数据为依据。如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的监测,比如某些区域的蔗糖、粮食、烟叶、草莓、苗木草皮、葡萄等一些特色产业的种植,可从地理国情成果中提取相关园地信息,辅以每季度的新遥感影像,监测其特色农业的种植面积,结合其他的一些人口、气候变化、交通等因素,客观预测特色产业的价格,及时指导农户进行产业调整,有利于当地经济合理发展。如城市扩张、城市绿化监测,宜居城市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依然可作为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普查中的房屋建筑(区)、绿化林地、绿化草地、水要素、交通要素等都是这类监测息息相关的要素数据。

2.7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的应用

为了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控,国家拟定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自然资源先进行核算。自然资源资产负债信息表编制试点安排在娄底开展,按《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的要求,进行核算的内容有3大类,分别是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和水资源。其中土地资源所包含的内容皆可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提取。根据《试点方案》,其负债表主要体现核算期初、核算期末的存量水平及核算期间的变化量,且核算期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试点期间主要编制2011年以来的负债表。

为此,按如下方法操作,核算出娄底市2015年土地资源客观真实的数据,其他年份依此类推。

1)核算2015年期初存量。地理国情普查通过标准时点核准的方式,使整个普查成果统一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因此将标准时点核准过程中变化的图斑恢复至标准时点前便是2015年期初存量数据。具体为:将普查成果中生产标识为“5”的地表覆盖图斑对照普查生产影像或2014年底的土地利用变更影像,根据影像解译出2015年前的覆盖内86容,然后对耕地、林地和草地进行分类统计。

2)对普查成果进行变更,将时点统一至12月31日。收集2015年下半年影像、

2015年用地审批红线、2015年土地开发整理竣工图、2015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监测图斑等资料。通过以上的资料与影像对比,对变化区域进行解译,室内无法判读的,应进行外业核查,使普查成果变更至2015年,变化图斑生产标识为“5”。然后分类统计出核算期末的土地资源数据。

3)分析核算期间的变化量。将2015年期末和期初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叠加分析操作,按不同顺序叠加分析,分别得出不同地类的减少图层和增加图层。对不同的图层进行分类统计,分别得出减少量和增加量的数据。

4)对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汇总制表,检查各类数据的逻辑关系。按用地审批图斑、土地开发整理竣工图等资料,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编制资源变化报告。值得注意的是,地理国情统计出来的地表水资源为面积,如需统计水资源的蓄积量,还应结合水下地形资料进行计算。而结合耕地分等定级成果、后备资源调查成果、地理国情普查数字高程模型成果(坡度、坡向)等成果数据还可进一步统计出土地资源的质量情况。如图1为采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流程图。

3提高普查成果应用效益建议

3.1加强成果共享,推进“共建共享”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历时3年,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应最大程度地发挥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效用,建立共享机制,满足各行业的数据共享需求。因此,应与统计、林业、国土、矿产、交通、民政等部门在技术上加强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如在各行业的执法监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项目中对矿产、统计部门提供技术帮助,共享数据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3.2 扩大普查数据内涵,满足各行业数据需求

地理国情普查内容的确定是基于需求导向,但是在现有基础测绘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的,考虑了现阶段的可操作性。其普查内容还是没有全面覆盖,要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应该要囊括更大范围的人文地理要素,普查更详细的内容,扩大地理国情的内涵,有助于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更广泛的范围发挥能效。比如增加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矿产资源及地名地址等分类体系。

3.3及时进行成果变更,保持成果的现势性

地理国情普查各项成果都采用了最新的数据,但其统一时点是2015年6月30日。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了地表覆盖分类和重要地理国情要素也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成果要保持现势性,应及时进行更新,建立更新的长效机制。最好与土地利用、基础测绘、数字城市等项目结合保持每年的联动更新,减少投入,提高更新效率。

4 结束语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虽然已经结束,但其普查成果的应用才刚刚开始。鉴于地理国情成果所含信息量大,涉及多个行业,其成果的应用需要深入挖掘,才能体现出地理国情普查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红岩,王荣辉.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J].江西测绘,2014(4):62-64.

[2]GDPJ01-2013.地理国情普查内容与指标[G].北京: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

[3]GDPJ11-2013.地理国情普查外业调查技术规定[G].北京: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

[4]GDPJ06-2013.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技术规定[G].北京: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

[5]樊志军.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有关问题的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4(6):23-25.

论文作者:陈雄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及其应用分析论文_陈雄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