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势--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和外资的大量涌入--加强外汇结算和外汇销售管理,建立外汇市场,这是不容乐观的_外汇论文

1997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势--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和外资的大量涌入--加强外汇结算和外汇销售管理,建立外汇市场,这是不容乐观的_外汇论文

1997年我国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趋势——外汇储备急剧增加 外商投资大量涌入 不容乐观——强化结汇售汇管理 建立外汇平准基金 正合时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平准论文,国际收支论文,时宜论文,不容乐观论文,外商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到1997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212亿美元。1996年底,我国外债规模已超过106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债务国。1997年上半年我国协议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200亿美元,外资流入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外汇储备因资本大量流入而继续增加,使得相关的货币改革选择余地变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国内储蓄的非正常流出和外资的大量流入,表明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和统计存在不少漏洞。对于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不能过于乐观。

关于国际收支的政策选择取向:1.鉴于目前外汇储备相对充裕,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正合时宜;2.调整中央银行“冲销”机制,减轻“冲销”操作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冲击;3.在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的同时,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4.强化对结售汇业务的管理,严格限制资本项目下外汇流入经常项目结汇。

一、1997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运行状况

1996年以来针对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和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及其保持“双升”的态势,在国内宏观经济政策趋向紧缩的情况下,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经常项目顺差有所减少,外债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国际收支结构也有所改善。在贸易项目方面,1996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调低出口退税比率、下调进口关税、取消部分进口管制措施、取消包括外商投资企业设备进口在内的部分进口减免税政策、对进口贸易料件实行银行保证金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年12月1日正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条例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在非贸易项目方面,取消了对境外举办展览、招商、培训等非贸易性用汇的事前审批制度,提高了国内居民因私用汇供汇标准和供汇范围,取消了对境外投资者投资利润、外汇利息、股票红利等经常项目下人民币所得支付及转移的限制;而在资本项目方面,在进一步开放外商投资领域的同时,加强了对借用国外贷款及偿还的系统管理,继续严格控制借用国际商业贷款,保持对外借款和外债余额的适当规模,以期强化对国际收支的动态平衡。

1.受贸易项目方面出台措施的影响,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超过140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

1997年我国仍然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进口需求方面没有明显变化,部分产品因国内市场调整从而迫使面向国际市场,而国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加快了出口退税的进度,银行也加大了对机电产品和传统大宗出口商品贷款支持的力度,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利率两次下调也有助于降低外贸企业的出口成本,因而外贸出口增长速度上半年持续稳定增长。根据海关统计,1~6月份我国外贸出口80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2%,其中一般贸易出口349.7亿美元,占整个出口总额的43.5%。但从整个出口形势来看,由于前半年出口增长是在上年同期出口下滑的基数上实现的,带有明显恢复增长的性质,而往年上半年的出口额在全年出口额中所占比重相对不大,下半年外贸出口将有可能出现回落。随着国内企业技术改造步伐的加快,相关产品的进口速度加快,1996年3月底前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及投资额在3000万美元以下的投资项目,进口原料和设备的优惠措施将延续到1997年底,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的增长,但由于国内需求拉动力量不足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整个进口形势基本上保持稳定。1~6月份我国外贸进口630.5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加工贸易进口324.3亿美元,占整个进口总额51.4%,上半年外贸顺差177.7亿美元。

2.随着贸易项目下外汇管制的松动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势头依然良好

随着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务院1996年9月已决定将内地省、市、自治区利用外资的审批权限从1000万美元以下扩大到3000万美元以下,并从今年开始,外经贸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7部委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联合年检,改变了以往多头检查、多种收费的做法,使企业在统一时间内即可完成联合年检各部门的年检申报工作,这些措施对扩大引资力度起到了积极作用。1997年上半年我国协议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200亿美元,外资流入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

3.贸易收支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继续增加,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人民币汇率升值势头明显放缓

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外汇需求按实需原则均可实现,而资本流入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内通过银行结售汇和代理交易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1~6月份贸易收支顺差和外资流入的继续大幅增加,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全国银行累计结汇大于售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表现出持续卖超。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的统计数字推算,截至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212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65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对外债务余额的106%。从外汇交易中心交易量来看,前6个月外汇交易系统美元交易占整个交易量的90%以上,表明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依然是中国外汇市场中最主要的品种,也是反映人民币汇率状态的主要标志。1997年初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以8.3174元开盘之后,其走势基本上保持先跌后升的总体趋势,6月30日市场汇率为8.2908人民币/美元,比年初稍有升值。而从汇率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有升有降的曲线变化,升值势头明显放缓,基本上体现了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密切相关,体现在金融市场上美元对日元、港币等货币升值时,人民币对这些货币也表现出相应的升值趋向。

二、1997年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动

1.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的开拓,预计全年我国外贸顺差230亿美元左右,比上年有所增大

1997年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恢复期,经济增长率有望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为4.3%,国际贸易增长为8%,均高于90年代的平均增长水平。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复苏,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纠纷有望减少,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开拓也为外贸出口提供了较好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外商投资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体,1996年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政策进行的重大改革,将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买卖纳入银行结售汇体系,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以及对于投资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备进口继续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外商投资企业资金到位速度有望加快,可以预见199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增长势头。我国目前人民币汇率政策将服从于整个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金融政策的需要,汇率作为一种经济杠杆不仅要调节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要对整个国际收支起到调节作用。1997年下半年我国进口增长速度可能较上年有所加快,预计全年进口总额15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预计全年出口总额17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外贸顺差比上年有所增大。

2.随着外商投资环境和营运环境的改善,境外长期资金流入有望增加,但随着上年协议外资额的减少,外资流入增长幅度将比上年略有

回落

从国际资本流动来看,由于我国吸引外资采取了一些更加灵活的方式,过去禁止外资流入的有些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航空运输、商业、金融、证券、保险、会计、法律咨询等服务领域的对外资开放试点工作也开始运作;同时,经常项目可兑换能够更加有效地保障境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和营运环境,降低外商的投资风险,因而必然提高外商的投资积极性,促进境外长期资金的进一步流入。虽然从1995年起我国开始整顿和规范对外借贷行为,但由于我国目前在加工贸易、企业税收、信贷体制等方面依然保留着许多区别于中资企业的外资优惠政策,对外商、特别是港澳台等中小型资本仍有一定的吸引力;而随着贸易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合资经营的外贸公司也会继续增加,通过放宽审批权限、优先提供配套资金信贷等方式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继续引导外商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尝试引进外商以专利技术为合资股份的投资项目,估计我国对外借贷规模不会明显缩小。而随着法制化和规范性措施的陆续出台,我国未来证券市场将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在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逐步开放的背景下,以投资证券方式流入中国的外国资本将会显著增加。从资本流出方面来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相继进入收益期,经常项目的开放为国内资本的外流提供了可能的途径,外汇管制的松动也必然导致利润汇出数额的逐年增加;我国未来几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也将逐年上升,海外直接投资近几年也发展很快,并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本流出因素。在此背景下,外资继续流入、从而资本项目的大量顺差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国际收支的一个基本趋势。但随着上年协议外资额的减少,初步估计,1997年我国外资流入总量将比上年略有增加,其增长幅度有所回落。

3.1997我国全年经常项目差额估计不大,资本项目仍将维持净流入状况,外汇储备持续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基本稳定

由于经常项目中无偿转让差额通常较小,经常项目差额基本上是由贸易收支差额和非贸易收支差额决定的,目前我国非贸易外汇收支尤其是外国投资者利润、利息以及红利等汇出已成为影响经常项目平衡的主要因素。我国目前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约为1700亿美元,按15%的固定回报率计算,每年外国投资者的利润汇出(扣除部分被用于利润再投资)约为200多亿美元,再加上对外借款等资本流入的利息、红利等汇出,将抵消贸易收支顺差的相当部分,致使1997全年经常项目差额不会太大。而从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来看,我国将继续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在保持适度规模的同时,对外资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金融、保险、商业、零售、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步伐也有望加快。目前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逐步提高,在国际资本市场资金供应相对旺盛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可望继续增加。而从外汇方面来看,由于国家加强了对短期商业借款的管理,加上仍可能采取以国家外汇储备顶替短期商业贷款的政策措施,1997年我国中长期外债仍有可能保持在1200亿美元左右,扣除境外投资和外债还本付息部分外资流出,总体上看1997年我国资本项目仍将维持净流入状况。

实现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体制以后,汇率的变动将更多地取决于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1997年我国国内经济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外资流入持续增长,受外贸制度和结售汇机制的影响,如果中央银行在金融外汇宏观调控方面,仍以增加储备作为政策选择,那么我国的外汇储备仍将持续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明显减缓,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相对减轻。预计全年外汇市场供求将趋向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总体运行也将保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区域,人民币汇率的具体走向将取决于各项经济指标尤其是对外经贸的发展状况。随着外汇市场汇率机制的逐步完善,1997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以各个具体时点外汇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出现有升有降的曲线运行,而1996年初建立的同业拆借市场以及推出的国债公开市场业务也将为中央银行的外汇干预提供较大的缓冲余地。在当前外汇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人民币汇率不可能人为贬值,更何况人为地引导汇率贬值来刺激出口,将影响当前企业正在进行的以效益为中心、以质取胜、成本否决的出口调整目标。因此,1997年人民币汇率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在8.30:1左右小幅波动。

三、有关国际收支问题探讨

1.资本项目在整个国际收支活动中的作用日显突出,大量外资流入、尤其是直接投资的剧增,对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影响较大

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连续3年出现巨额顺差,外汇储备增加额中2/3以上来自资本项目下的净流入,由于资本项目外汇顺差仅代表对国外资源或劳务的占有,对国内社会原有供求平衡不构成直接影响,当中央银行动用基础货币收购这部分外汇结余时,广义货币供应量趋于增多,而社会总供给却未增加,从而可能导致宏观总供求的失衡。而直接投资中有相当部分是外商投资以实物形式来支付的(机器、设备、材料等),实物投资在国际收支统计中表现为资本项目的流入,同时作为平衡项目又被海关统计为经常项目的进口支付。因此,我国近年来大量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口对国际收支状况具有明显的影响,如果扣除这部分直接投资中的实物进口,贸易收支顺差无疑将趋于增加。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国内资源相对不足,贸易收支顺差过大,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

2.国内储蓄的非正常流出和外资的大量流入,表明我国资本项目的管理和统计存在不少漏洞

从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来看,情况不明的“其它往来”和“误差与遗漏”项不断增加,说明我国大量资金正在通过资本项目的“其它”和“错误与遗漏”项流出,1996年两项合计超过3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外债余额的27%。大量资金以情况不明、途径不正的渠道流出,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资金管理和监测范围,说明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和统计存在不少漏洞。在大量资金非正常外流的同时,我国引进外资的数量却不断增加,1996年底我国外债规模已超过106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债务国。外债规模扩大意味着我国外汇数量不足以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储备的大量增加却表明我国目前的外汇已经能够满足进口各种国外资源来支持和提高国内资源的利用水平。在外汇储备如此急骤增加的背景下,外商投资的大量涌入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3.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以后,资本项目外汇作为经常项目交易的情况相当普遍,短期资本流动控制难度加大

尽管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结售汇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原则上不准资本性外汇收支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售汇,但在实际运作中,资本性外汇收支仍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从而加大外汇供给进而影响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的外汇体制,也增加了控制大量短期资本流动的难度,致使国际短期资本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人民币与外币的兑换。根据国际经验,如果一国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时不具备立刻进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就需要继续对资本项目实施管制。如果一国不顾条件具备与否,贸然进行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其后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佐证。不可否认,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各种资本交易可能通过人为误报进出口额等手段流入经常项目下交易,从而削弱对资本管制的有效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资本管制在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后仍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对资本项目虽然一直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但收效始终不大。1990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平衡概览中错误与遗漏都在5%以上,说明资本项目下的管理和统计存在不少漏洞,大量的资本流入中可能夹杂着相当数量的短期资本和各种投机性资本,这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存在着安全性问题。而我国资本管制效果之所以不够理想,除了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手段落后以外,经常帐户自由兑换也为隐蔽的资本流动开了方便之门,以汇率变动预期为基础的大规模资本流动远远超出了最复杂的资本管制的控制能力。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典型调查,外债中办理结汇和调剂转换人民币的占56%,外商投资款中办理结汇和调剂的占30.4%,外汇贷款转换成人民币的为17.7%,可见资本项目外汇作为经常项目交易的情况相当普遍。

4.外汇储备因资本大量流入而继续增加,使得相关的货币政策选择余地变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国际收支持续巨额顺差,在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过程中进入国家外汇储备,造成外汇资源的闲置,并加大了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难度,因此,对于资本大量流入带来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不能过于乐观。出于担心汇率升值影响本国出口竞争力的考虑,在资本流入冲击下,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由于企业市场适应能力较弱,一般都倾向于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政策,中央银行积极入市收购市场卖超外汇,而对外汇市场干预过程中本币投放扩张的影响进行“对冲”操作。在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虽然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再贷款的管理和加大对金融机构开办特种存款数量的办法来改变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控制基础货币的超规模发行,对于抑制金融机构存款货币的扩张,保持货币供求平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对冲”操作导致了中央银行对外净资产的增加,挤占了国内信贷资金,从而造成社会资金供给在企业间的严重分配不均衡,外贸企业占用了较多的信贷规模,而许多国内生产型企业可得到的信贷资金却非常有限,以致中央银行为了稳定汇率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入卖超外汇,同时也使基础货币投入快速增加,使中央银行资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进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考虑到即将出台的降低存款准备金制度也要以回收等额的再贷款作为前提,而再贷款规模的压缩又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使“对冲”措施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5.从国际经验来看,保持高额的外汇储备不仅造成外汇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容易增大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

外汇储备作为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重要政策工具,在增强一国对外支付能力的同时,也会对一国的通货膨胀形成潜在压力,因此,外汇储备并非越多越好,而必须在总量上保持适度。从特殊的国情来看,我国目前尚处于还债高峰期,为了保持香港经济的平稳过渡、防范国际市场的金融风险,我国外汇储备应当保持中等偏多的水平。1997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突破1212亿美元,从经济学角度考察,外汇储备中短期内不稳定或流动性高的部分大概在300亿美元左右,由此可以基本判断我国外汇储备最大冲击量也只有目前外汇储备规模的1/4左右,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在一般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保持在600~700亿美元水平比较适宜。目前我国国际收支各项指标水平都远离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表明我国外汇储备过于追求安全,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社会经济效率的损失。我国目前外汇储备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外债转化而来的,而目前外汇储备又主要用来购买美国政府的短期债券,其收益率远远低于借商业外债的利率水平。资本净流入而继续增加的外汇储备,使得相关的汇率、贸易政策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余地变小,不仅加大外汇储备本身的机会成本,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四、关于国际收支的政策选择取向

1.鉴于目前外汇储备相对充裕,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正合时宜

外汇平准基金是稳定汇率水平的重要经济调节杠杆,自从1973年国际货币制度实施浮动汇率体制以来,运用外汇平准基金平抑外汇市场汇率,成为西方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国际经济金融不对称条件下,一国货币汇率政策的制定及其影响最终是由其经济地位决定的,我国目前经济金融实力相对较弱,人民币又尚未完全自由兑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外汇市场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干预手段和干预能力,来对金融和对外贸易进行宏观调控。建立外汇平准基金制度,当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失去平衡、市场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时,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平准基金吞吐外汇,借此来影响和稳定人民币对外汇率,使中央银行汇率政策纳入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轨道,从而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按照国际惯例,外汇平准基金一大部分应该来自国家外汇储备,另一部分来自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其使用的唯一目的就是平抑汇率,使汇率保持相对稳定。我国目前外汇储备相对充裕,为了避免外汇盈余继续转化为基础货币量的上升,有必要在中央银行和外汇市场之间设置某种缓冲屏障,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正合时宜。

2.调整中央银行“冲销”机制,减轻“冲销”操作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冲击

我国近年来资本项目净流入和外汇储备急骤增加引致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扩张,主要是通过回收再贷款来进行冲销的,这种冲销对策直接导致在对外经济部门通过结售汇出现大量“存差”的同时,而对内经济部门由于中央银行回收再贷款而趋于资金紧张,而要改变这种资金“闲置”与资金短缺同时并存的格局,客观上要求中央银行调整冲销机制,使冲销工具从再贷款转向国债和国债市场。我国国债市场目前尚不够发达,经济运行对国债市场反应尚不够敏感,通过开办国债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使央行通过反向的公开市场操作来抵消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所引起的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即中央银行通过卖出国债、收回基础货币、购买外汇来增加外汇储备,或通过卖出外汇、收回基础货币、购买国债来增加国债储备,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央行“冲销”操作对货币政策实施的冲击。

3.在扩大外商投资领域的同时,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1997年我国在继续贯彻执行“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整体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有针对性地改变原有的粗放型、盲目地、大规模地引进外资的做法。在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方面,既要逐步弥补给予国民待遇不足的欠缺部分,也要逐步弱化超国民待遇的优惠部分。要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积极引导外资投向于农业、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管理制度,逐步转变区域倾斜的优惠政策为产业倾斜政策。鉴于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主要来源于资本项目下的过多流入,因此应加强对利用外资用途的严格审查,适当抑制因国内资金短缺而借入的外资规模,将利用外资战略从规模导向转到结构导向和效益导向上来。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规模相对很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要尽量减少国际游资的进入,堵塞国际游资变成人民币的途径。而随着人民币可兑换以及经济外向型的进一步扩大,在国家外汇收支出现根本性好转以后,片面重视经济外向型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对宏观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也会接踵而来。因此,应积极发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预警作用,配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出口导向型向贸易进出口平衡的效益导向型“中性”目标转变。

4.强化对结售汇业务的管理,严格限制资本项目下外汇流入经常项目结汇

有效区分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是完善资本项目监管的首要前提,我国一些企业在对外经济往来中往往采取通过贸易方式、价格策略等手段来转移资本,或通过调整交易的结算时间(提前或延后)、改变短期贸易条件等手段来改变外汇科目,若不有效地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外汇收支,便很难把握两个项目下的资金流动状况。在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国际收支保持良好态势的基础上,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调整目前内资企业的外汇政策,使内资企业经常项目外汇管理政策逐步向外商投资企业靠拢,即允许内资企业尤其是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保留一定的外汇收入,以缓冲外汇供给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直接冲击;同时强化对结售汇业务的管理,严格限制资本项目结汇,强化外汇指定银行对结售汇有关单据和凭证的审核,加大打击利用假报关单据骗取外汇的违法活动,防止资本性收付汇流入经常项目下的结汇。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1997年中国的国际收支和汇率走势--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和外资的大量涌入--加强外汇结算和外汇销售管理,建立外汇市场,这是不容乐观的_外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