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中的道路桥梁在质量上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建议,希望能够为道路桥梁更好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病害;桥头跳车;裂缝;路基
1.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特点
1.1施工周期短,进度紧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通常由政府出资建设,出于减少工程建设对城市日常生活的干扰这一目的,对施工周期的要求又十分严格,工程只能提前,不准推后,施工单位往往根据工期,倒排进度计划,难免缺乏周密性。
1.2影响市民生活,施工难控制
由于城市道路桥梁工程一般是在市内的大街小巷进行施工,旧房拆迁量大,场地狭窄,常常影响施工路段的环境和交通,给市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便,也增加了对道路工程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难度。
1.3所遇地下管线复杂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实施当中,经常遇到与供热、给水、煤气、电力、电信等管线位置不明的情况,若盲目施工极有可能挖断管线,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对道路工程进度带来负面影响,增加额外的投资费用。
1.4原材料使用量和选择难度大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使用量极大,在工程造价中,所占比例达到50%左右,如何合理选材,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施工现场的分布,运距的远近都是材料选择的重要依据。
2.市政道路桥梁常见的病害及成因
2.1桥头跳车
所谓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涵构造物与桥涵台后的路堤之间相对发生沉降,造成桥涵两端一定范围内路面与桥面不平顺,当其沉降差超过某一限定值时,车辆高速通过会引起车辆颠簸震动甚至腾空,致使司乘人员产生不适的现象。桥头跳车不仅影响道路的服务水平,降低了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且也影响车辆和桥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营成本和养护费用,因此,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基地面条件、填料、施工材料以及设计、施工方面的诸多因素。其主要表现为桥(涵)台与相邻路堤之间产生沉降差,造成错台或纵坡不顺以及构造物的附加变形(指伸缩缝),导致跳车。
2.2混凝土桥梁裂缝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桥梁裂缝问题不仅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形成影响,甚至有可能造成桥梁的倒塌。因而,桥梁裂缝已经成为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中备受关注的质量问题之一。其成因分析如下:
2.2.1温度差异产生膨胀应力
在混凝土浇筑的初期,因水泥的水化热都积聚在内部无法散去,从而造成内部温度相对较高。拆模之后温度骤降,因温度变化而形成的内外温差使内外热胀冷缩程度不同,此时,很容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膨胀应力。
2.2.2混凝土振捣不均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腹板内部的预应力管道相对密集,在向腹板浇筑混凝土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局部尤其是预应力管道下方位置混凝土振捣不足的问题,出现欠振或者是漏振等不同的现象。
2.2.3有效预应力不够 预应力管道施工中,因放线的精确度不够往往会造成预应力管道局部微段发生弯折或者是圆润度不够等问题的出现,使预应力筋实际位置和设计位置出现偏差,进而引发该处径向预应力突变而产生裂缝。
2.3检查井与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塌陷
大多数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其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其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检查井变形和下沉,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井盖质量和安装质量差,铁爬梯安装随意性太大,影响外观及其使用质量。
2.4高填土下沉
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桥头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桥互通匝道填方,往往会在通车一段时间后下沉。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雨季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土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的控制、填料的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粘性土等;还有就是市政工程因为要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往往工期要求非常紧,没有考虑足够的路基沉降期,这些问题均会导致发生此质量通病。在使用过程中,路基产生固结沉降,致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
2.5钢筋锈蚀
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桥梁施工钢筋材料的使用寿命决定了整个桥梁的使用质量。但目前,我国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钢筋锈蚀的难题却普遍存在。其成因分析如下: 相比于桥梁裂缝来看,钢筋锈蚀问题的成因相对简单,钢筋锈蚀主要因原材料、环境、施工以及包含钢筋应力状态在内的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原材料因素主要包含钢筋、水泥、拌合用水和外加剂等;环境包含酸雨、海水、除冰剂和尾气等;施工则主要是指水泥用量控制、水胶比控制、外加剂选用与使用量以及混凝土质量等施工要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市政道路桥梁病害的防治对策
3.1对桥头跳车的控制措施
3.1.1处理台背地基
为减少桥路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有效控制桥头跳车,对台背地基进行处理改良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软弱地基更要进行特殊化处治,目前国内已有换填法、浅层处治法、碎石桩、石灰(二灰)桩法、超载预压法、塑料排水板法、深层搅拌法、土工织物、井点降水、高压喷射浆法、竖向排水体预压法等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常用方法。
3.1.2设置桥头搭板和枕梁
设置桥头搭板和枕梁对避免桥台与路面之间的错台是必要和有效的,可以使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到桥台地段,起到匀顺纵坡的作用,工程中般认为工后路堤沉降引起的纵坡变化40.6%是可以接受的。由于桥头搭板能改善桥头与路堤的联接状态,调节桥路之间的不均匀沉降,因而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效果较好。
3.1.3设置过渡性路面
可在桥头一定长度范围内铺设过渡性路面,待路堤沉降基本完成后,再改铺原设计路面。过渡性路面可采用预制砼块、条石铺砌,其优点是翻修处理速度快,但不易铺砌平整,行车有颠簸抖动感,砌缝易渗入雨水,损害路基;也可采用半刚性过渡层和沥青表处过渡层等类型,其中后者是值得推广的简单可行的方法,优点是当出现较大沉降时,及时补充铺设一层沥青砼和沥青砂,便能确保行车顺畅,有效避免跳车现象。
3.2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处理措施
3.2.1严格控制水灰比,掌握好面层的抹压光时间,严禁在混凝土表面洒干水泥或水。
3.2.2保证施工现场有一定的水泥存量,以确保水泥安定性的稳定。
3.2.3模板面清理干净,脱膜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浇筑,严防漏振,并应振至气泡排除为止。
3.2.4严格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控制砂石含泥量,混凝土振捣密实,及时对板面进行抹压。
3.2.5选用水化热小和收缩性小的水泥,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浇筑混凝土,避免炎热天气浇筑大面积混凝土,按规范规定正确留置施工缝。
3.2.6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定期洒水,保持湿润。
3.3路基沉降的处理措施
在使用过程中,路基产生固结沉降,致使路面变形、开裂或下陷。在工程中宜采用以下措施予以控制:
3.3.1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要求来控制施工时的填土厚度。
3.3.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处超厚,压实不足。
3.3.3防止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厚填土。
3.3.4在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如检查井的周围,可用蛙式打夯机具进行分层夯实。
3.3.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
3.3.6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土质进行回填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试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
3.4检查井塌陷的防治
3.4.1对检查井周围回填时,严格控制回填松铺厚度和含水量,场地狭窄的地方采用特制的压实机具进行压实,使其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
3.4.2在回填前应做好原材料的试验工作,选择水稳定性好,不易压缩的材料进行回填。
3.4.3在沥青砼路面压实时,待井座砼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再进行碾压,确保井盖坡度与路面坡度一致。
3.5钢筋锈蚀的控制措施
不管是在运输、储存还是在安装过程中,都必须保证钢筋上的防腐涂层不被破坏,以帮助钢筋在其使用寿命周期内,能够一直保持其结构功能。施工中还可使用电化学防护法阻止桥梁钢筋锈蚀,即通过让钢筋携带足够数量的多余电子,使其始终处于稳定状态。而对于已经出现锈蚀的钢筋要积极进行修复:清除掉所有出现锈蚀区域内的混凝土,采用喷砂法除掉锈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一定数量的钢筋以确保梁体内的含筋量。此外,还要根据道路桥梁所处的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对桥梁进行分级,根据分级筛选符合使用要求的、经济合理的钢筋与防腐材料。
结语
综上,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线长面广,现有管线涉及权属单位众多工程施工季节性强,工程大,施工条件苦,缺乏成熟经验,检测手段不先进,都有待于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去改善。这就需要对带路桥梁施工中常见的病害继续加强研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理,从而提高市政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辛宏飞.浅谈市政道路桥梁病害的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3494.
[2]任现峰.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病害及其防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
[3]张峰.市政道路施工中的病害及其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4):2756-2756.
[4]王建山,王晓霞.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处理措施[J].福建质量管理,2016,(19):123.
[5]朱少亮.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常见病害与施工处理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0):631-631.
论文作者:石立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1
标签:桥梁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桥头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病害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