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的教育_在职教育论文

论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的教育_在职教育论文

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教育管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职业技术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3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2013)02-0092-05

印度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包括正规学校教育系统的高中阶段(第11~12年级)实施的职业教育以及非正规教育系统的各种技工学校所提供的职业培训,因此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由高中职业轨的专业课教师以及各种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教师组成。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是这两类机构教师的职前和职后教育。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

由于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两类机构在教育对象、培养目标、主管部门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这两类教师在职前教育以及入职后的继续教育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高中职业技术教师的职前教育

印度的职业教育特指为中学11~12年级职业轨的学生提供的职业教育,它是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框定在中央实施的“中等教育职业化”(Vocationalization of Secondary Education)计划之下。高中阶段职业化目的是通过开设多样化课程密切学校与劳动界的联系,提高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目前开设的课程有150多门,涵盖农业、商业、人文、工程和技术、家政、医疗保健等6个领域。[1]尽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印度目前对职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要求与普通教育教师并没有差别,其职前培养方式也完全一样。

印度培养中学教师(包括高中职业教育教师)的机构主要有教师教育学院(CTEs)及高级教育研究学院(IASEs)。前者主要承担中学教师的职前培养任务,后者还负责开发教师教育课程、培养教师教育者以及为中学教师提供在职教育等。教师教育学院既有单独设立的,也有附属于某所大学的。为规范全国的教师教育,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NCTE)对符合其要求的教师教育机构提供认证。截至2009年12月,印度共有31所高级教育研究学院以及104所教师教育学院得到了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的认证。[2]

印度最常见的教师教育课程为教育学院提供的学位后课程,即1年制的教育学学士(B.Ed)课程以及1~2年制的教育学硕士(M.Ed)课程。攻读教育学学士的学生一般要求须拥有某个学科专业的学士学位,而攻读教育学硕士学位则要求申请者拥有教育学学士学位。此外,高级教育研究学院、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NCERT)下属的5个地区教育学院以及个别大学的教育学院也提供专业课程与教师教育课程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面向高中毕业生,教育学学士的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教育学硕士则5~6年不等。全日制高中教师(包括职业教育教师)一般要求拥有所教科目的硕士学位及教育学学士学位。

众所周知,由于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因此职业教育教师也应具备有别于普通教师的能力。针对于此,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特别规定了对职业教育教师必备能力的要求,[3]并在1998年的《教师教育课程框架》中将职业教育单列,规定其教师教育的课程框架由理论、教学实践和工作实践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的内容都强调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出发,培养教师具备特定行业或职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技能。[4]这个课程框架为各教师培训机构培养高中职业教育教师提供了课程设置的依据。但遗憾的是,此课程框架对各教师培训机构而言并不具有强制性,采纳这个课程框架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机构极少,大多数职业教育教师所攻读的教育学学士或硕士学位课程与普通教育教师没有差别。

(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的职前教育

印度面向青少年的职业培训主要由公立的工业训练学校(ITIs)和私立的工业培训中心(ITCs)来进行。这些学校提供全国职业培训委员会(NCVT)认可的课程,涉及32个工程行业以及22个非工程行业。培训时间从2~3个月到3年不等,[5]学生可考取行业证书。这些机构教师的培养主要由劳动部的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DGE&T)负责,其培养机构为技工教师培训学院(Craft Instructors’ Training Institute)。

印度最早的技工教师培训学院于1948年建于钦奈。随着20世纪50年代劳动部启动“技工教师培训计划”(The Craft Instructors’Training Scheme),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60年代在孟买(Mumbai)、海德拉巴(Haderabad)等地又相继建立了5所中央技工教师培训学院(Central Training Institute for Instructors)。现在,这5所中央技工教师培训学院改称为“高级培训学院”(Advanced Training Institute)。这些学院不但为工业训练学校和工业培训中心培养专业教师,也为各种学徒培训中心等机构培养能够传授工业技能的专业教师。目前,这些学院提供的教师培训涉及27种行业,每年的培训能力为1050人。[6]

这些学院面向全国招生,申请者的年龄限制在18~40岁之间。申请者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通过入学考试或相同程度的考试;2.拥有全国行业证书或政府承认的工程学文凭;3.拥有全国学徒证书,并且有在公认行业或培训机构工作1年的经验;4.拥有前述资格,在工业训练学校或工业培训中心从事专业教学工作。

培训学院提供的课程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一年制课程:此为最传统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专业性技能及教育教学原理。

2.模块性课程:分为工程类和非工程类两种。工程类的有4个模块,分别为行业技术1(行业基础理论与实践)、行业技术2(行业高级理论与实践)、培训方法(主要包括教学原理)、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科学、工程学、绘图等),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3个月;非工程类的模块为3个,分别为培训方法、行业技术1和2,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4个月。模块性课程只有海德拉巴和钦奈的学院能够提供。以海德拉巴学院为例,它能够提供教员培训的行业有8大类:电器、电线、装配、车工、机械、电力机械、汽车机械和电焊。[7]

3.提高性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涉及某些行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目的是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性课程一般属于短期课程,持续的时间为1~2个月。

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课程学习的类型,所学课程及格后可以参加由全国职业培训委员会举办的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该委员会颁发的专业教师培训证书。

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在职教育

完整的教师教育是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统一体。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而言,由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职业领域的不断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职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在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就普通学校的职业教育教师而言,在职教育主要由各邦的教育行政部门来组织,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以及全国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NCERT)一方面提供政策及方法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组织教师的在职教育活动。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在职教育由劳动部门负责,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一)高中职业技术教师的在职教育

印度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重视教师的在职教育。《科撒里报告》(1964~1966)曾提出教师的在职教育应该由大学和教师教育机构来组织,每位教师每5年应该接受2~3个月的在职教育。1985年全国教师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ers)的报告提出设立“教师中心”的设想,试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特别指出教师教育是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的统一体,提出要在每一个地区建立地区教育与培训学院,将250所教育学院升格为教师教育学院(CTEs),开办50所高级教育研究学院。20世纪90年代,印度一些全国性的委员会也提出了加强教师在职教育的建议。从80年代开始,印度还实施了一些针对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全国性的在职培训计划,但在高中阶段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教师在职培训还未有过。

目前,印度承担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是各种教师培训机构。对高中教师(包括职业教育教师)来说,各邦教育部中的高中教育委员会负责组织教师培训,但各邦对高中教师在职培训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从培训时间上看一般都是短期的,从1周到3周、4周不等,大多在寒暑假进行。培训内容有的针对教育教学技能,有的针对教师的所教科目。以泰米尔纳德邦为例,初中和高中拥有本科学位和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每年要接受5天关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方面的培训。[8]就培训方式而言,各邦既有面对面的授课和研讨,也有电话会议或网络学习。需要指出的是,印度有些邦并未在高中阶段实施职业教育,因而在这些邦也没有职业技术教师的在职教育。

除了各邦的教育行政部门,印度中央职业教育研究所(PSSCIVE)也开发了职业技术教师在职培训的课程,并为职业技术教师提供在职学习的机会。这些在职培训的课程一般为1~2周,针对某些专业和某些地区。例如,2010年教师培训的项目就有计算机技能、市场和营销、会计及审计、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农作物生产,等等。[9]

印度在教师在职教育方面一直重视函授教育,目前函授教育依然是高中教师在职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函授教育发展成了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的远程教育。现在,全印度300多所大学中有106所拥有远程教育学院,这些学院大多提供教师教育课程,其中有11所的教师教育课程专门采用远程教育的模式。[10]

(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的在职教育

职业培训机构教师的在职教育主要由劳动部的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以及全国职业培训委员会负责,承担培训任务的主要是高级培训学院(ATI)以及一些被升格为“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的工业训练学校。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设在加尔各答的中央教职员培训和研究学院(Central Staff Training & Research Institute)主要负责职业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和教学主任等人员的职前及职后培训。个别工业训练学校也提供校内的在职培训机会。

高级培训学院的课程有长达1年的模块课程,也有持续几周的短期课程。例如,海德拉巴邦高级培训学院2011~2012年度提供的课程有持续10周的汽车专业的各类课程,有持续两周的基础类课程。中央教职员培训和研究学院设有针对职业培训机构不同人员的课程,如针对职业培训管理人员的课程有课程设计、培训方法、职业培训趋势;针对教学人员的有教学技能开发、宏观教学与视听辅助教学等;针对校长等管理人员的有培训学校的组织和管理、培训学校行政管理的提升、 ISO9001全面质量管理等。

三、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在机构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制度设计等方面都比较完备,但如果深入到教师教育的内部,就会发现不管是职业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还是在职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中等职业技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也阻碍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职业教育教师职前教育缺乏“职业”性

印度高中阶段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自己创业或谋职所需的综合能力,因此这些职业课程具有工作指向性、实用性、操作性、终结性等特点。就职业教育教师而言,要想驾驭好这些课程,除了需要具备某一职业教育科目的专业知能,还需要了解职业教育的规律,掌握具体的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技能,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体现其“职业”特色。但从目前来看,印度高中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并未与普通教育教师区别开来,这种做法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质量。虽然印度全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在1998年、2005年以及2009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框架》中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有具体的职业要求,但这些要求并没有落实到实践中。

(二)高中职业教育教师在职教育缺乏实效性

缺乏实效性是印度高中职业教育教师在职教育存在的另一个严重的问题。从培训方式上看,大多数培训依然是听讲式或观摩式的,而非参与式的。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者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而非教师的“学”,受训教师不过是“信息接受者”。这样的培训无法唤起教师自主培训和发展的意识,很难促使教师的理念与行动发生变化。从培训内容上看,一是理论脱离实际,仅关注理论的新颖,不关注理论是否能够应用于职业教育课堂;二是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管理部门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缺乏系统筹划,导致教师尽管接受了很多培训,但有些内容可能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毫不相关,有些也缺乏内在的逻辑和系统;三是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检验。[11]缺乏实践检验的培训内容很难具有应用性,因此也无助于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实效性的在职培训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培训会挫伤职业教育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严重影响这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三)职业培训机构教师职前教育缺乏“学术”性

就任教于各种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角色是教师,而非师傅。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既具有技术性,更具有学术性。对教师而言,教育并不是简单的传授系统,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知识的扩展和创造。没有教师创造力的参与,没有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启迪和培养,就没有好的教学。教学工作的学术性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以及教育教学领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及研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职前教育为教师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学术基础。纵观印度各高级培训学院提供的职前教育计划,更多关注的依然是职业教育过程中技术性的内容,几乎看不到培养教师创造力以及研究能力的课程。这种对职业教育教师职前教育学术性的忽视反映出印度社会对职业培训机构中职业教育教师的轻视,这必将给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带来负面的影响。

(四)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在职教育缺乏普遍性

与高中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形成制度化相比,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在参与在职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大多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无法获得在职教育的机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资金和教师的不足,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机构,教师缺乏,尤其是合格教师缺乏是普遍现象。近年来,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在职教育严重不足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印度政府的重视。2007年由就业与培训总委员会拟定了印度“职业培训改进项目”,旨在通过为400所工业训练学校提供资金,加强教职员职前和在职教育来改善职业培训的质量。[12]此项目已经获得世界银行的资助,可以预见,如果项目实施得顺利,更多的职业培训机构教师将会获得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但此项目只在有限的公立机构实施,并未能惠及所有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师。

四、结语

众所周知,在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此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以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师队伍为前提,而高素质职业技术教师队伍的培养必须严把教师教育质量关。毫无疑问,印度在中等职业技术教师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其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这些问题并非印度所独有,思考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对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  ;  ;  ;  

论印度中等职业技术教师的教育_在职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